4NRZ0kXMSQf作者:青木 杨舒宇world.huanqiu.comarticle高温“灼伤”欧洲经济,热浪或致GDP损失0.5%/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气候变化加剧了欧洲近期的严重热浪。欧洲多国已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此次热浪对经济活动也造成显著冲击。安联研究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热浪将导致欧洲国家GDP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热浪效应:从农田到通胀指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正在直接重塑世界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定价方式。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9日引用该州农业部门的预测称,今年该州农民的收成将比平均水平低约5%,部分原因是春季干旱。此外,从6月20日左右开始,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导致今年的收成提前,谷穗已开始变白,据种植户称,这是早熟的明显迹象。 “今年的天气状况再次给农民带来了重大挑战”,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6日对德国《焦点》周刊表示,多年来德国农田每公顷的产量一直在下降。2015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6吨,而去年降至6.7吨,降幅约为12%。畜牧业也受到影响,特别是牛奶产量。德国广播电台 7日称,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奶牛的产奶量最多会减少10%。“枯萎的草地也减少了牲畜的饲料供应,使得牛奶和肉类的生产受到影响。”《焦点》周刊表示,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农民不得不额外购买饲料,增加投入成本。农民经济损失严重,食品通胀的问题也凸显。“生态出行”网站称,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直接体现在账单上。气候变化导致德国草莓种植成本不断上升,持续的干旱还导致液体黄金——橄榄油供应短缺。欧洲央行研究显示,2022年欧洲的热浪传导到一年后,食品价格通胀率额外上升0.67个百分点。该行预测,受高温影响,到2060年全球食品通胀可能飙升至4%。基础设施、生产力承压高温已让欧洲旅游业陷入停摆。韩国“每日经济网”报道称,夏季是欧洲旅游的旺季,今年酷暑、山火加上旅游景点关闭,让欧洲游客陷入混乱。为保护游客和工作人员免受高温影响,雅典卫城于每日下午1点至5点关闭。7月1日和2日,法国当局曾一度中断运营巴黎埃菲尔铁塔。欧洲其他地方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也一度临时关闭或缩短运营时间。一些基础设施的运营也受到影响。近日,法国国有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关闭了位于南法的戈尔费什核电站。为防止铁轨过热,比利时则取消了大量列车服务。此外,德国莱茵河由于六七月无雨,出现水位下降,部分河段船只只能载重正常重量的一半,也导致货运量在下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颁布规定,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遮阳、休息和供水等保障,以恢复生产力。据“德国之声”报道,“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确实会下降。”印度德里大学环境经济学系主任教授普尔纳米塔·达斯古普塔说。在35摄氏度的气温下,“一名以中等强度工作的工人会损失约50%的工作能力”。当规模扩大到整个经济体时,这种下滑就会成为巨大的拖累。损失堪比罢工“像欧洲目前这样的热浪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奥地利《小报》日前援引安联研究和世界经济论坛一项最新报告称,仅热浪就足以导致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热浪使经济陷入瘫痪,”安联研究经济学家贾斯敏·格罗舍尔表示,因为人们整体工作时间减少,“当气温超过32℃时,一天的极端气温相当于半天罢工的效果”。在个别情况下,经济上尚可承受。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到2035年,热浪可能导致全球每年2.4万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格罗舍尔称。报告称,西班牙今年的GDP可能因高温减少1.4个百分点,意大利和希腊则分别因此下滑1.2、1.1个百分点。在相对凉爽的北部如德国,受影响较小,预计将被抑制0.1个百分点,然而仍足以让目前预测的德国2025年0.1%的增长率化为乌有。欧洲央行也警告称,高温与通货膨胀、GDP等关键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一家工厂在热浪中无法冷却机器,但不会停工,只是运转速度变慢了。一个港口每年两次被洪水淹没,但不会关闭,只是会延误发货。这些小规模的经济增长放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悄悄侵蚀各地区和各行业运营效率。”“贸易商联盟”网8日称,气候变化已开始冲击经济体系:灾害恢复成本攀升、投资风险格局重塑,基础设施、农业和保险业承压加剧。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场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它正在改变资本配置的方式与经济韧性的标准。“当下,各国政府和全球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气候压力,需采取果断行动保护生命,维护经济稳定,并为绿色转型创造机会。当然,这一切都基于跨境合作。”“贸易商联盟”网称。17521710092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218786767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7019c3845c5994b2eb0bb24bb8ea5e0u5.jpg{"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气候变化加剧了欧洲近期的严重热浪。欧洲多国已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此次热浪对经济活动也造成显著冲击。安联研究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热浪将导致欧洲国家GDP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热浪效应:从农田到通胀指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正在直接重塑世界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定价方式。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9日引用该州农业部门的预测称,今年该州农民的收成将比平均水平低约5%,部分原因是春季干旱。此外,从6月20日左右开始,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导致今年的收成提前,谷穗已开始变白,据种植户称,这是早熟的明显迹象。 “今年的天气状况再次给农民带来了重大挑战”,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6日对德国《焦点》周刊表示,多年来德国农田每公顷的产量一直在下降。2015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6吨,而去年降至6.7吨,降幅约为12%。畜牧业也受到影响,特别是牛奶产量。德国广播电台 7日称,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奶牛的产奶量最多会减少10%。“枯萎的草地也减少了牲畜的饲料供应,使得牛奶和肉类的生产受到影响。”《焦点》周刊表示,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农民不得不额外购买饲料,增加投入成本。农民经济损失严重,食品通胀的问题也凸显。“生态出行”网站称,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直接体现在账单上。气候变化导致德国草莓种植成本不断上升,持续的干旱还导致液体黄金——橄榄油供应短缺。欧洲央行研究显示,2022年欧洲的热浪传导到一年后,食品价格通胀率额外上升0.67个百分点。该行预测,受高温影响,到2060年全球食品通胀可能飙升至4%。基础设施、生产力承压高温已让欧洲旅游业陷入停摆。韩国“每日经济网”报道称,夏季是欧洲旅游的旺季,今年酷暑、山火加上旅游景点关闭,让欧洲游客陷入混乱。为保护游客和工作人员免受高温影响,雅典卫城于每日下午1点至5点关闭。7月1日和2日,法国当局曾一度中断运营巴黎埃菲尔铁塔。欧洲其他地方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也一度临时关闭或缩短运营时间。一些基础设施的运营也受到影响。近日,法国国有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关闭了位于南法的戈尔费什核电站。为防止铁轨过热,比利时则取消了大量列车服务。此外,德国莱茵河由于六七月无雨,出现水位下降,部分河段船只只能载重正常重量的一半,也导致货运量在下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颁布规定,要求雇主为劳动者提供遮阳、休息和供水等保障,以恢复生产力。据“德国之声”报道,“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确实会下降。”印度德里大学环境经济学系主任教授普尔纳米塔·达斯古普塔说。在35摄氏度的气温下,“一名以中等强度工作的工人会损失约50%的工作能力”。当规模扩大到整个经济体时,这种下滑就会成为巨大的拖累。损失堪比罢工“像欧洲目前这样的热浪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奥地利《小报》日前援引安联研究和世界经济论坛一项最新报告称,仅热浪就足以导致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热浪使经济陷入瘫痪,”安联研究经济学家贾斯敏·格罗舍尔表示,因为人们整体工作时间减少,“当气温超过32℃时,一天的极端气温相当于半天罢工的效果”。在个别情况下,经济上尚可承受。但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到2035年,热浪可能导致全球每年2.4万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格罗舍尔称。报告称,西班牙今年的GDP可能因高温减少1.4个百分点,意大利和希腊则分别因此下滑1.2、1.1个百分点。在相对凉爽的北部如德国,受影响较小,预计将被抑制0.1个百分点,然而仍足以让目前预测的德国2025年0.1%的增长率化为乌有。欧洲央行也警告称,高温与通货膨胀、GDP等关键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一家工厂在热浪中无法冷却机器,但不会停工,只是运转速度变慢了。一个港口每年两次被洪水淹没,但不会关闭,只是会延误发货。这些小规模的经济增长放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悄悄侵蚀各地区和各行业运营效率。”“贸易商联盟”网8日称,气候变化已开始冲击经济体系:灾害恢复成本攀升、投资风险格局重塑,基础设施、农业和保险业承压加剧。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场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它正在改变资本配置的方式与经济韧性的标准。“当下,各国政府和全球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气候压力,需采取果断行动保护生命,维护经济稳定,并为绿色转型创造机会。当然,这一切都基于跨境合作。”“贸易商联盟”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