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P8Xm3EzaD作者:杨沙沙 陈子帅 黄培昭world.huanqiu.comarticle目光转向新兴领域,助力本国经济转型,海湾国家资金为何加速“向东看”?/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编者的话:随着中东地区地缘局势持续动荡,投资者纷纷寻求安全之地。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5月中国市场迎来逾330亿美元的跨境资金净流入。文章援引消息源指出,相关投资者来自海湾国家,它们“力求分散此前以美国资产为主的投资组合”,并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转向稳定且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近年来不仅显著提升对中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配置比重,更在新能源、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与中国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从“看西方”到“向东方”,海湾国家背后考量是什么?与中国合作领域主要有哪些?合作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件事促使海湾资本转向 海湾国家资本历来以雄厚著称。澳门城市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刘扬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湾国家资本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主权基金,以政府为主导;一种是私人资金,由该地区一些大家族持有。其中,主权财富基金像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科威特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等,掌握着海湾地区最庞大的资产组合。根据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标普全球的一份报告,2023年底,中东六国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达到4万亿美元。 综合当地媒体报道,上述海湾国家资本原本以欧美市场为主,在纽约、伦敦等地广泛持有债券、股票和不动产。然而,随着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上升,以及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科技限制趋紧,海湾国家越来越感到需要寻找新的资本出口。 “有三件事促使海湾国家重新排列投资组合。”刘扬声梳理了海湾国家近十年来投资变化:第一件是2018年,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因为页岩气革命,一跃成为能源出口国,改变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由中东油气最大的买家变成中东油气竞争对手,这一转变进一步影响了美国和中东的政治经济关系。与此同时,东亚多国都是中东油气的主要买家。 第二件是全球南方国家普遍渴望和平稳定与发展,与中国深化合作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长期受困于地缘政治博弈的全球南方国家,正日益认同中国所秉持的和平发展理念。 第三件是中东需要找到油气买家,同时也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中国既是油气买家之一,同时大量中企也有出海需求,这些国家希望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在本国建立基地,引进中国资金跟技术。刘扬声形容,两边经济诉求越来越吻合。 刘扬声在5年前就开始关注中东市场,仅去年一年,他就去了8次中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尤其近两年,中东对中国市场看法发生很大改变。“海湾国家过去认为中国多数是模仿制造别人的东西,现在则认为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有突破,尤其是DeepSeek出现后,海湾资本从原来紧盯深圳,转而将眼光放在‘杭州六小龙’等创新城市,寻找各种投资机会。” 发生关键转变的原因,还包括国际市场的动荡。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在今年前6个月大幅下跌。市场认为,这一下跌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关税政策、对美联储降息的持续施压,以及对长期盟友采取的强硬外交姿态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中国变成投资市场‘香饽饽’,背后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元贬值,包括海湾国家在内,越来越多的资本都要重新考虑投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新目标。”刘扬声认为,“这不光是海湾国家的做法,全球资本都有这方面考虑。” 投资兴趣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对比来看,海湾国家针对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投资,存在一定的差异。”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湾国家对美投资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科技股和房地产,侧重资本安全与稳健回报。例如,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曾大笔投资优步和Lucid Motors,并通过直接或基金渠道持有美债和核心城市商业地产。相比之下,海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则聚焦于新能源、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更注重产业协同与长期合作。典型案例如中沙吉赞产业园推动制造能力升级,阿联酋马斯达尔与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绿色能源项目,均体现出更强的战略合作导向。 王晓宇进一步表示,具体来看,海湾国家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兴趣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高科技与数字经济,如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5G等;新能源与绿色产业,包括光伏、电动汽车和氢能,海湾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支持本国能源多元化;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海湾国家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和物流枢纽建设,引入中国经验,提升本地产业能力;文化与教育合作也逐步升温,一些海湾国家希望通过人文交流增强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基础。 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投资消息不断。据沙特《中东报》报道,沙特阿美石油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此前收购了中国浙江荣盛石化10%的股份,并参与其下游化工体系建设。在科技与数字经济领域,据“阿拉比亚”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说,沙特“繁荣7”基金、阿联酋G42等基金和企业正在投资中国AI、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今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科威特投资局承诺投资5亿美元,成为该公司IPO的基石投资者。 中东媒体对此已有广泛关注。沙特《祖国报》报道说,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可靠、非干涉的伙伴”,其开放政策与宏观稳定性对长期资本极具吸引力。阿联酋《海湾报》更是在专栏中评论:“过去,我们只是把中国当作石油买家;今天,我们把它视为共同构建未来的战略伙伴。” “加快实现‘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目标” 海湾国家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依赖石油经济。但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加速变化,新能源、数字经济与高附加值产业不断崛起,迫使不少海湾国家进行经济转型。 刘扬声向记者总结:沙特正全力打造地区经济领导地位,其主权基金80%投向本国经济转型的领域;阿布扎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专注人工智能研究院校——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更关注AI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迪拜对标的是中国香港,希望成为地区金融中心或者物流枢纽;卡塔尔更希望成为区域旅游中心。 埃及经济专家、赫勒万大学教授伊德利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湾国家这场“去石油化”的转型中,中国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也是这些海湾富国不断加大对中国投资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晓宇向记者表示,对海湾国家而言,对华投资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渠道,降低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同时借助中国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加快实现“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目标。 “未来3至5年,海湾国家资本与中国可以合作的领域有很多。”刘扬声举例说,“比如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不能忽视。很多中东人驾驶过中国电动汽车后,都对汽车的性能高度评价,而且电车消耗很少,因此现在海湾国家资本也在加速布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但他也提醒,中资在与更多中东国家电动汽车领域合作时,投资方向也有很大差别,需要精准甄别是否适合落地。以汽车零配件为例,沙特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前期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短期内不会有太多收入。但也有一些中东国家汽车零配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投资回报周期就会比较短。 此外,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空间也很大。刘扬声表示,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企在保证光伏板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也兼顾绿色环保,多方资本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突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李子昕表示,中国与海湾国家投资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且能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和稳定性。同时,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未来中方需要加强对海湾国家发展目标的理解。海湾国家则应加强制度化安排,推动中企在本国落地、融入、创新。例如,设立更多联合研究院、推动绿色金融合作框架等,都是实现合作长期化、制度化的重要路径。175191833900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192748469511[]{"email":"liuqian@huanqiu.com","name":"刘倩"}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编者的话:随着中东地区地缘局势持续动荡,投资者纷纷寻求安全之地。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称,5月中国市场迎来逾330亿美元的跨境资金净流入。文章援引消息源指出,相关投资者来自海湾国家,它们“力求分散此前以美国资产为主的投资组合”,并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转向稳定且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近年来不仅显著提升对中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配置比重,更在新能源、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与中国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从“看西方”到“向东方”,海湾国家背后考量是什么?与中国合作领域主要有哪些?合作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件事促使海湾资本转向 海湾国家资本历来以雄厚著称。澳门城市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刘扬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湾国家资本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主权基金,以政府为主导;一种是私人资金,由该地区一些大家族持有。其中,主权财富基金像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科威特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等,掌握着海湾地区最庞大的资产组合。根据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标普全球的一份报告,2023年底,中东六国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达到4万亿美元。 综合当地媒体报道,上述海湾国家资本原本以欧美市场为主,在纽约、伦敦等地广泛持有债券、股票和不动产。然而,随着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上升,以及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科技限制趋紧,海湾国家越来越感到需要寻找新的资本出口。 “有三件事促使海湾国家重新排列投资组合。”刘扬声梳理了海湾国家近十年来投资变化:第一件是2018年,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因为页岩气革命,一跃成为能源出口国,改变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由中东油气最大的买家变成中东油气竞争对手,这一转变进一步影响了美国和中东的政治经济关系。与此同时,东亚多国都是中东油气的主要买家。 第二件是全球南方国家普遍渴望和平稳定与发展,与中国深化合作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长期受困于地缘政治博弈的全球南方国家,正日益认同中国所秉持的和平发展理念。 第三件是中东需要找到油气买家,同时也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中国既是油气买家之一,同时大量中企也有出海需求,这些国家希望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在本国建立基地,引进中国资金跟技术。刘扬声形容,两边经济诉求越来越吻合。 刘扬声在5年前就开始关注中东市场,仅去年一年,他就去了8次中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尤其近两年,中东对中国市场看法发生很大改变。“海湾国家过去认为中国多数是模仿制造别人的东西,现在则认为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有突破,尤其是DeepSeek出现后,海湾资本从原来紧盯深圳,转而将眼光放在‘杭州六小龙’等创新城市,寻找各种投资机会。” 发生关键转变的原因,还包括国际市场的动荡。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在今年前6个月大幅下跌。市场认为,这一下跌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关税政策、对美联储降息的持续施压,以及对长期盟友采取的强硬外交姿态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 “中国变成投资市场‘香饽饽’,背后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元贬值,包括海湾国家在内,越来越多的资本都要重新考虑投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新目标。”刘扬声认为,“这不光是海湾国家的做法,全球资本都有这方面考虑。” 投资兴趣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对比来看,海湾国家针对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投资,存在一定的差异。”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湾国家对美投资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科技股和房地产,侧重资本安全与稳健回报。例如,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曾大笔投资优步和Lucid Motors,并通过直接或基金渠道持有美债和核心城市商业地产。相比之下,海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则聚焦于新能源、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更注重产业协同与长期合作。典型案例如中沙吉赞产业园推动制造能力升级,阿联酋马斯达尔与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绿色能源项目,均体现出更强的战略合作导向。 王晓宇进一步表示,具体来看,海湾国家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兴趣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高科技与数字经济,如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5G等;新能源与绿色产业,包括光伏、电动汽车和氢能,海湾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支持本国能源多元化;制造业与基础设施,海湾国家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和物流枢纽建设,引入中国经验,提升本地产业能力;文化与教育合作也逐步升温,一些海湾国家希望通过人文交流增强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基础。 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投资消息不断。据沙特《中东报》报道,沙特阿美石油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此前收购了中国浙江荣盛石化10%的股份,并参与其下游化工体系建设。在科技与数字经济领域,据“阿拉比亚”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说,沙特“繁荣7”基金、阿联酋G42等基金和企业正在投资中国AI、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今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科威特投资局承诺投资5亿美元,成为该公司IPO的基石投资者。 中东媒体对此已有广泛关注。沙特《祖国报》报道说,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可靠、非干涉的伙伴”,其开放政策与宏观稳定性对长期资本极具吸引力。阿联酋《海湾报》更是在专栏中评论:“过去,我们只是把中国当作石油买家;今天,我们把它视为共同构建未来的战略伙伴。” “加快实现‘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目标” 海湾国家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依赖石油经济。但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加速变化,新能源、数字经济与高附加值产业不断崛起,迫使不少海湾国家进行经济转型。 刘扬声向记者总结:沙特正全力打造地区经济领导地位,其主权基金80%投向本国经济转型的领域;阿布扎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专注人工智能研究院校——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更关注AI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迪拜对标的是中国香港,希望成为地区金融中心或者物流枢纽;卡塔尔更希望成为区域旅游中心。 埃及经济专家、赫勒万大学教授伊德利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湾国家这场“去石油化”的转型中,中国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也是这些海湾富国不断加大对中国投资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晓宇向记者表示,对海湾国家而言,对华投资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渠道,降低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同时借助中国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加快实现“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目标。 “未来3至5年,海湾国家资本与中国可以合作的领域有很多。”刘扬声举例说,“比如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不能忽视。很多中东人驾驶过中国电动汽车后,都对汽车的性能高度评价,而且电车消耗很少,因此现在海湾国家资本也在加速布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但他也提醒,中资在与更多中东国家电动汽车领域合作时,投资方向也有很大差别,需要精准甄别是否适合落地。以汽车零配件为例,沙特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前期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短期内不会有太多收入。但也有一些中东国家汽车零配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投资回报周期就会比较短。 此外,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空间也很大。刘扬声表示,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企在保证光伏板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也兼顾绿色环保,多方资本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突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李子昕表示,中国与海湾国家投资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且能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和稳定性。同时,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未来中方需要加强对海湾国家发展目标的理解。海湾国家则应加强制度化安排,推动中企在本国落地、融入、创新。例如,设立更多联合研究院、推动绿色金融合作框架等,都是实现合作长期化、制度化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