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LjeBOsCU0作者:尚凯元 青木 李萌 尹野平 裴茗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方呼吁欧盟合作而非对抗,王毅: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尚凯元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尹野平 裴茗】当地时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说,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即将举行的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备受瞩目。“中欧不应该寻求对抗。”法新社3日引述王毅的话称,中欧“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卡拉斯表示,欧中是伙伴,双方在支持联合国主导地位、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等重大议题上有着共同责任和重要影响。德新社3日称,北京希望与布鲁塞尔保持温和的对话基调和积极的氛围。与此同时,双方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国强化管控稀土出口等议题方面存在分歧。《欧洲时报》2日引述法国前外长魏德林的话说,目前欧盟被与美国政府之间的角力所震动,因此在面向中国时也开启“自我保护模式”。但就中欧之间的谈判与对话,他认为双方总会找到共识,自己对此保持乐观态度。 “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 王毅2日同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说,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的定位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合作是主基调和压舱石,双方应在这一框架下通过沟通妥处分歧。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王毅说,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王毅表示,中国外交秉持中华文明的和谐基因,倡导和平、包容、合作。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当今世界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 “中国否认对欧盟经济困境负责。”《日经亚洲评论》3日报道称,中方认为,中欧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王毅表示,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德国WEB新闻网说,中方呼吁欧盟不要搞对抗,双方应该和谐相处。 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对话印证了中欧关系的本质——一种以合作为基石的伙伴关系。在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此类高层交流有助于保持双方关系的可预测性并增进互信。双方重申共同支持多边主义、联合国的核心地位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些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和长期繁荣至关重要。 2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分别会见了王毅。科斯塔表示,欧中都支持多边主义,面对不确定性上升的世界,双方有责任在关键议题上共同发出清晰和强有力信号,为世界注入稳定信心和积极预期。冯德莱恩表示,欧方致力于发展稳定、建设性的欧中关系以及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 王毅在与科斯塔会谈中表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需要加强团结协调,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性力量。 《日经亚洲评论》说,近几个月来,布鲁塞尔加强了与北京的外交接触,希望解决贸易问题,双方目前都在应对美国不断上涨的进口关税。在此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之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上个月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这些会谈为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奠定了基础。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美联社称,欧中每日双边贸易额估计达27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商品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欧中都认为,保持贸易关系稳定符合双方的利益,并且他们拥有共同的气候目标。对于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中欧关系分析师巴金说,无论到时候达成怎样的协议,会晤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法国前外长:中国已经做好长期合作的准备 瑞士Nau新闻网3日说,尽管中欧在对话中言辞友好,但分歧依旧显著。中欧都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但对接下来的会晤能达成的具体成果期望不同。据路透社2日报道,当天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结束后,欧盟方面在发表的声明中提及双方存在分歧的一些议题,包括俄乌问题、稀土、贸易等。据法新社报道,卡拉斯在2日对话开始前称,中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在安全问题上,我们的关系正日益紧张”。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欧关系比较复杂,既有相向而行的相互需求,也有来自内外的困难障碍。欧洲目前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俄乌冲突前景等问题让它极力想避免陷入不利境地。香港《南华早报》2日报道提及,“在今年许多时候,7月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在欧盟头顶”。在与北京进行一系列重要会谈间隙,布鲁塞尔必须在7月9日之前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将面临后者施加的50%关税。 崔洪建说,这是本届欧盟机构执政以来举行的首次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由于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对华政策试图在“去风险”“地缘政治转型”等议程上保持连续性。但美国对外政策作为影响欧盟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看来,欧盟对华政策还没能适应美国政策从拜登政府向特朗普政府时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法国前外长魏德林日前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做好了和欧洲长期合作的准备。而对欧洲人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时刻,其内部也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必须对来自中国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应继续推进合作战略。在他看来,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它会告诉人们欧洲能否在“适度保护”和“负责任合作”之间找到富有智慧的折中策略。美联社引述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的话说,希望欧盟今后在对华关系方面更加独立,“这意味着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对华政策,而不是简单地选边站队”。 德媒:中德外长会谈至关重要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计划当地时间3日在柏林与王毅会谈,预计两人将出席一场记者会。这是王毅自今年5月德国新政府上台以来首次访德。 德国《商报》3日说,瓦德富尔与王毅的会谈至关重要,预计将涉及稀土供应等问题。此次会谈也是德国对华政策的一次展示。据报道,德国执政联盟的对华立场有待观察。作为执政党之一,德国社民党内部一些人正寻求缓和在中国问题上的对抗姿态。该党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告诉《商报》,尽管德中关系面临挑战、双方存在意见分歧,但中国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两国外长此次会谈“为探索新的合作途径提供了机会”。报道说,在德国商界,一些大企业,尤其是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要求德国政府在对华问题上采取更谨慎的态度。 王毅也将访问法国,与法外长巴罗会谈。谈到中法关系,《欧洲时报》2日引述魏德林的话称,两国“长期培养的特殊友谊”并不能保证双方不发生摩擦和争议,但这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对话平台,也带来更多基于历史理解和对未来的共同愿景的交流机会。中法关系有潜力促成一个更基于睿智判断的欧洲共识。 17515641936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5158159150712[]{"email":"wangdan@huanqiu.com","name":"王丹"}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尚凯元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尹野平 裴茗】当地时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说,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即将举行的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备受瞩目。“中欧不应该寻求对抗。”法新社3日引述王毅的话称,中欧“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卡拉斯表示,欧中是伙伴,双方在支持联合国主导地位、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等重大议题上有着共同责任和重要影响。德新社3日称,北京希望与布鲁塞尔保持温和的对话基调和积极的氛围。与此同时,双方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国强化管控稀土出口等议题方面存在分歧。《欧洲时报》2日引述法国前外长魏德林的话说,目前欧盟被与美国政府之间的角力所震动,因此在面向中国时也开启“自我保护模式”。但就中欧之间的谈判与对话,他认为双方总会找到共识,自己对此保持乐观态度。 “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 王毅2日同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说,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的定位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合作是主基调和压舱石,双方应在这一框架下通过沟通妥处分歧。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有着广泛共同利益。王毅说,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王毅表示,中国外交秉持中华文明的和谐基因,倡导和平、包容、合作。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当今世界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 “中国否认对欧盟经济困境负责。”《日经亚洲评论》3日报道称,中方认为,中欧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王毅表示,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德国WEB新闻网说,中方呼吁欧盟不要搞对抗,双方应该和谐相处。 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对话印证了中欧关系的本质——一种以合作为基石的伙伴关系。在全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此类高层交流有助于保持双方关系的可预测性并增进互信。双方重申共同支持多边主义、联合国的核心地位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些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和长期繁荣至关重要。 2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分别会见了王毅。科斯塔表示,欧中都支持多边主义,面对不确定性上升的世界,双方有责任在关键议题上共同发出清晰和强有力信号,为世界注入稳定信心和积极预期。冯德莱恩表示,欧方致力于发展稳定、建设性的欧中关系以及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 王毅在与科斯塔会谈中表示,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需要加强团结协调,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性力量。 《日经亚洲评论》说,近几个月来,布鲁塞尔加强了与北京的外交接触,希望解决贸易问题,双方目前都在应对美国不断上涨的进口关税。在此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之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上个月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这些会谈为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奠定了基础。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美联社称,欧中每日双边贸易额估计达27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商品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欧中都认为,保持贸易关系稳定符合双方的利益,并且他们拥有共同的气候目标。对于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中欧关系分析师巴金说,无论到时候达成怎样的协议,会晤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法国前外长:中国已经做好长期合作的准备 瑞士Nau新闻网3日说,尽管中欧在对话中言辞友好,但分歧依旧显著。中欧都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但对接下来的会晤能达成的具体成果期望不同。据路透社2日报道,当天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结束后,欧盟方面在发表的声明中提及双方存在分歧的一些议题,包括俄乌问题、稀土、贸易等。据法新社报道,卡拉斯在2日对话开始前称,中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在安全问题上,我们的关系正日益紧张”。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欧关系比较复杂,既有相向而行的相互需求,也有来自内外的困难障碍。欧洲目前处于高度焦虑状态,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俄乌冲突前景等问题让它极力想避免陷入不利境地。香港《南华早报》2日报道提及,“在今年许多时候,7月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在欧盟头顶”。在与北京进行一系列重要会谈间隙,布鲁塞尔必须在7月9日之前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将面临后者施加的50%关税。 崔洪建说,这是本届欧盟机构执政以来举行的首次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由于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对华政策试图在“去风险”“地缘政治转型”等议程上保持连续性。但美国对外政策作为影响欧盟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看来,欧盟对华政策还没能适应美国政策从拜登政府向特朗普政府时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法国前外长魏德林日前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做好了和欧洲长期合作的准备。而对欧洲人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时刻,其内部也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必须对来自中国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应继续推进合作战略。在他看来,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它会告诉人们欧洲能否在“适度保护”和“负责任合作”之间找到富有智慧的折中策略。美联社引述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的话说,希望欧盟今后在对华关系方面更加独立,“这意味着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对华政策,而不是简单地选边站队”。 德媒:中德外长会谈至关重要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计划当地时间3日在柏林与王毅会谈,预计两人将出席一场记者会。这是王毅自今年5月德国新政府上台以来首次访德。 德国《商报》3日说,瓦德富尔与王毅的会谈至关重要,预计将涉及稀土供应等问题。此次会谈也是德国对华政策的一次展示。据报道,德国执政联盟的对华立场有待观察。作为执政党之一,德国社民党内部一些人正寻求缓和在中国问题上的对抗姿态。该党议会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告诉《商报》,尽管德中关系面临挑战、双方存在意见分歧,但中国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两国外长此次会谈“为探索新的合作途径提供了机会”。报道说,在德国商界,一些大企业,尤其是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要求德国政府在对华问题上采取更谨慎的态度。 王毅也将访问法国,与法外长巴罗会谈。谈到中法关系,《欧洲时报》2日引述魏德林的话称,两国“长期培养的特殊友谊”并不能保证双方不发生摩擦和争议,但这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对话平台,也带来更多基于历史理解和对未来的共同愿景的交流机会。中法关系有潜力促成一个更基于睿智判断的欧洲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