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r6kj5Cfhe作者:张妮world.huanqiu.comarticleHAYA(哈雅)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我相信马头琴会成为全人类的乐器/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五届台湖爵士音乐节上,HAYA(哈雅)乐团的专场音乐会“时间的礼物”让听众们领略了蒙古风格与现代音乐交融的独特魅力。自乐团2006年成立以来,HAYA乐团一直致力于通过创作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文化出海TALK”系列访谈第三期,邀请HAYA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畅谈中国民族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版图。 主唱黛青塔娜坐在舞台边缘,哼唱起苍凉悠远的《寂静的天空》,台湖剧场瞬间变成一片静谧的草原。而在结束曲《酒歌》欢快豪放的旋律响起后,很多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和舞台上的HAYA(哈雅)乐团一起舞动。在“时间的礼物”专场音乐会演出结束后,HAYA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继续在后台忙碌,准备飞赴下一个城市演出。“爵士音乐是很多音乐人的修行高度,我们的很多音乐也借鉴和融入了爵士元素。”全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乐团成立之初,他就将其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打破民族音乐的界限,把各民族音乐的优秀元素融合起来。“虽然世界音乐还属于小众范畴,但我们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或许,在不远的未来,马头琴会像小提琴一样,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拼凑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其“世界音乐”风格从乐团成员的构成中就能直观感受: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都是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是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是哈萨克族;2011年加入的贝司手Eric Lattanzio是法国人。从音乐专辑《狼图腾》《寂静的天空》到《迁徙》,从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四季》到《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从海外演出赴日本、法国、瑞典到美国、加拿大……HAYA乐团的音乐版图慢慢从草原扩张到了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蒙古音乐是他们的重要标识。“蒙古音乐特点鲜明,既有低沉的呼麦,也有高亢的长调。由于蒙古族常年生活在人烟稀少的草原,音乐中天然带有孤独感和对天地的敬畏,这也是马头琴、长调等音乐的主要特质。”全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但在现代音乐舞台,只表现传统的蒙古音乐是不够的。全胜希望乐团以蒙古音乐为基础,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等。“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关键是要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也就是节奏、和声、旋律三大要素。我们的音乐中会融入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节奏律动,还会借鉴爵士乐、古典音乐等西方音乐体系。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保持蒙古音乐的核心特色,将其独特的旋律、音色和情感表达与其他音乐元素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拼凑。”全胜举例称,“蒙古音乐和爵士乐都强调情感的自由表达,常会根据现场氛围进行即兴创作,两者都注重通过音乐传递文化内涵和生活态度。” 为适应现代演出的需求,全胜还对马头琴进行了改良。“我会从外形、功能、演奏法等方面进行改造尝试。在挑选完制作马头琴的木头后,我会给木头‘听’各种音乐,让它‘感受’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希望赋予它更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外国观众捧着从自己花园里采摘的薰衣草送给我们 全胜曾被业内称为“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的演奏家”。说起2004年在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的演出,全胜记忆犹新:“当我带着马头琴站上金色大厅舞台时,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那场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进行转播,马头琴的声音也被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 而正是这场演出,让全胜坚定了组建乐团的想法。谈及乐团第一次海外演出,全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乐队刚成立不久,就跟随中国代表团赴欧洲演出。那次演出中,他们的音乐与当地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原本每个团只能演一两个节目,我们却在观众的热情邀请下演了6首,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演出结束后,代表团负责人说,我们真正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欧洲。” 此后,HAYA乐团陆续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多国巡演。“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美国老人捧着从自己花园里采摘的薰衣草送给我们,她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对我们音乐的喜爱,和我们的乐手相拥而泣。还有一位印第安的鼓手,每次有演出,他都会尽可能到现场,后来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全胜感慨道,“这些外国观众喜欢我们的音乐,可能更多是因为音乐中的情感连接了世界。我们在表达自己声音的同时,采用了对方能听懂的方式,这比语言更能直指人心。” 对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经典论述,全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应该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让音乐能够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上好的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实现更好的交流。”全胜认为,一直以来,欧美音乐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想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自己认为好的音乐,要从更广阔的音乐角度去思考,在坚守自身音乐和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时代,积极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 蒙古音乐的独特韵味,AI很难精准表达 如今,AI的兴起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音乐领域亦如此。当被问到AI作曲将会给民族音乐的创作和表达带来什么改变,音乐人是否会被AI替代时,全胜说:“AI作曲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以前只有专业人士能编曲,现在只要输入相关内容,AI就能生成曲目。但对于民族音乐来说,AI短期内更无法替代。AI可以提供基础编曲和灵感,但它的数据大多来源于流行音乐。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AI很难精准地模拟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在全胜看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传承同样重要。“民族音乐教育要发掘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可以通过采风的方式深入民间,与少数民族艺人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现有潜力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保持个性,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 在蒙古语中,“哈雅”是边缘的意思。“我给乐团取名HAYA,就是因为我深知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还处于边缘地位。未来的音乐可能会越来越去中心化,我希望能通过更多元的表达,为人们提供更多音乐选择。”全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马头琴,我相信马头琴未来会像小提琴、吉他一样,成为全人类的乐器,被不同民族的人演奏出各具特色的音乐,在交响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从边缘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17483755003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48386230674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五届台湖爵士音乐节上,HAYA(哈雅)乐团的专场音乐会“时间的礼物”让听众们领略了蒙古风格与现代音乐交融的独特魅力。自乐团2006年成立以来,HAYA乐团一直致力于通过创作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文化出海TALK”系列访谈第三期,邀请HAYA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畅谈中国民族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版图。 主唱黛青塔娜坐在舞台边缘,哼唱起苍凉悠远的《寂静的天空》,台湖剧场瞬间变成一片静谧的草原。而在结束曲《酒歌》欢快豪放的旋律响起后,很多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和舞台上的HAYA(哈雅)乐团一起舞动。在“时间的礼物”专场音乐会演出结束后,HAYA乐团创始人、马头琴演奏家全胜继续在后台忙碌,准备飞赴下一个城市演出。“爵士音乐是很多音乐人的修行高度,我们的很多音乐也借鉴和融入了爵士元素。”全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乐团成立之初,他就将其定位为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打破民族音乐的界限,把各民族音乐的优秀元素融合起来。“虽然世界音乐还属于小众范畴,但我们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或许,在不远的未来,马头琴会像小提琴一样,成为全人类的乐器。” 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拼凑 HAYA乐团成立于2006年,其“世界音乐”风格从乐团成员的构成中就能直观感受:主唱黛青塔娜和马头琴演奏家全胜都是蒙古族;吉他手陈希博是蒙古/锡伯族;冬不拉演奏者穆热阿勒是哈萨克族;2011年加入的贝司手Eric Lattanzio是法国人。从音乐专辑《狼图腾》《寂静的天空》到《迁徙》,从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四季》到《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从海外演出赴日本、法国、瑞典到美国、加拿大……HAYA乐团的音乐版图慢慢从草原扩张到了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蒙古音乐是他们的重要标识。“蒙古音乐特点鲜明,既有低沉的呼麦,也有高亢的长调。由于蒙古族常年生活在人烟稀少的草原,音乐中天然带有孤独感和对天地的敬畏,这也是马头琴、长调等音乐的主要特质。”全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但在现代音乐舞台,只表现传统的蒙古音乐是不够的。全胜希望乐团以蒙古音乐为基础,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等。“将蒙古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关键是要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也就是节奏、和声、旋律三大要素。我们的音乐中会融入印度、阿拉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的节奏律动,还会借鉴爵士乐、古典音乐等西方音乐体系。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保持蒙古音乐的核心特色,将其独特的旋律、音色和情感表达与其他音乐元素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拼凑。”全胜举例称,“蒙古音乐和爵士乐都强调情感的自由表达,常会根据现场氛围进行即兴创作,两者都注重通过音乐传递文化内涵和生活态度。” 为适应现代演出的需求,全胜还对马头琴进行了改良。“我会从外形、功能、演奏法等方面进行改造尝试。在挑选完制作马头琴的木头后,我会给木头‘听’各种音乐,让它‘感受’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希望赋予它更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外国观众捧着从自己花园里采摘的薰衣草送给我们 全胜曾被业内称为“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用马头琴演出的演奏家”。说起2004年在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的演出,全胜记忆犹新:“当我带着马头琴站上金色大厅舞台时,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那场演出被全球50多家电视台进行转播,马头琴的声音也被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 而正是这场演出,让全胜坚定了组建乐团的想法。谈及乐团第一次海外演出,全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乐队刚成立不久,就跟随中国代表团赴欧洲演出。那次演出中,他们的音乐与当地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原本每个团只能演一两个节目,我们却在观众的热情邀请下演了6首,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演出结束后,代表团负责人说,我们真正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欧洲。” 此后,HAYA乐团陆续在中法文化年、中德文化年等国际活动中亮相,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多国巡演。“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美国老人捧着从自己花园里采摘的薰衣草送给我们,她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对我们音乐的喜爱,和我们的乐手相拥而泣。还有一位印第安的鼓手,每次有演出,他都会尽可能到现场,后来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全胜感慨道,“这些外国观众喜欢我们的音乐,可能更多是因为音乐中的情感连接了世界。我们在表达自己声音的同时,采用了对方能听懂的方式,这比语言更能直指人心。” 对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经典论述,全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应该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让音乐能够跨越民族界限,吸取世界上好的音乐元素,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实现更好的交流。”全胜认为,一直以来,欧美音乐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音乐被边缘化。“中国音乐想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自己认为好的音乐,要从更广阔的音乐角度去思考,在坚守自身音乐和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时代,积极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 蒙古音乐的独特韵味,AI很难精准表达 如今,AI的兴起正在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音乐领域亦如此。当被问到AI作曲将会给民族音乐的创作和表达带来什么改变,音乐人是否会被AI替代时,全胜说:“AI作曲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以前只有专业人士能编曲,现在只要输入相关内容,AI就能生成曲目。但对于民族音乐来说,AI短期内更无法替代。AI可以提供基础编曲和灵感,但它的数据大多来源于流行音乐。蒙古音乐中呼麦、马头琴的独特韵味,AI很难精准地模拟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音乐人的创作在AI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在全胜看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传承同样重要。“民族音乐教育要发掘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可以通过采风的方式深入民间,与少数民族艺人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现有潜力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保持个性,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 在蒙古语中,“哈雅”是边缘的意思。“我给乐团取名HAYA,就是因为我深知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还处于边缘地位。未来的音乐可能会越来越去中心化,我希望能通过更多元的表达,为人们提供更多音乐选择。”全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马头琴,我相信马头琴未来会像小提琴、吉他一样,成为全人类的乐器,被不同民族的人演奏出各具特色的音乐,在交响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从边缘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