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U7TxmxwGQ world.huanqiu.comarticle通讯丨以法为桥,以心相通——意大利学者迪利贝托的中国情缘/e3pmh22ph/e3pmh2398<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新华社罗马4月29日电<em data-scene="strong"> 通讯|以法为桥,以心相通——意大利学者迪利贝托的中国情缘</em></p><p>新华社记者刁泽 徐欣涛</p><p>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院长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描绘古罗马建城传说的挂毯,桌上陈列着印有龙纹的福字装饰盘等中国工艺品,书架上则摆放着意大利语和中文法学典籍,而最显眼的是摆在书架正中间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勋章。这一切,好像在诉说着迪利贝托与中国绵延二十余载的深厚情谊。</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4b0b1d73c4d53d206828f0a4a48ac65.jpeg?imageView2/2/w/1260" /></i></p><p><span data-scene="align-center">4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教授在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span></p><p>迪利贝托与中国结缘,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9年,时任意大利司法部长的他首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法律界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p><p>“我一直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各种创新举措,同中国法律界的许多朋友进行交流。这段经历让我下定决心,将意中法律界交流作为自己长期的事业。”迪利贝托说。</p><p>那次访问后,迪利贝托很快行动起来。从政府访问、大学合作到文化交流,他频繁穿梭于罗马和北京、武汉等城市之间进行牵线搭桥。经过多年努力,迪利贝托和中国同事共同在罗马大学创建了中意法学研究中心,并筹建了欧洲藏有最多中国法律典籍的中国法图书馆,为欧洲了解中国法治打开了一扇窗。</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0fe70df23fd1ebc7483d5ea1ff1b50c.jpeg?imageView2/2/w/1260" /></i></p><p><span data-scene="align-center">4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教授在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span></p><p>2019年,在迪利贝托的推动下,罗马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合办中意学院。此后,一批批青年法治人才在这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长成才,迪利贝托感到由衷欣慰。</p><p>迪利贝托一直在坚持一线教学。他说:“学生是意中友谊的最好传承者。”在罗马,他为来自中国的交换生开设罗马法专题研讨课,手把手指导阅读罗马法拉丁文原典。在武汉,他每年到中意学院讲授罗马法导论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p><p>他培养的多名中国留学生在罗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际法学界的新生力量,黄美玲便是其中的一位。2020年,中国民法典颁布后,师生二人合作将其译成意大利语。他们反复推敲每一处术语,常常伏案工作至深夜,最终完成民法典在海外的首个意大利语译本,填补了欧洲法律界了解中国民法典的空白。该译本还被赠送给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534446c5072b49c80ddaf30d87cfdec.jpeg?imageView2/2/w/1260" /></i></p><p><span data-scene="align-center">4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教授在办公室展示中国民法典意大利文版。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span></p><p>黄美玲归国后,积极投身中意法学交流,2023年获得意大利授予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作为导师的迪利贝托说,他感到“无比自豪”。这不仅是对黄美玲个人的褒奖,更是对青年一代传承意中友谊的肯定。</p><p>2024年,迪利贝托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他动情地说:“真正的爱与友谊,必然是心心相印、彼此成就的。中国政府授予我的友谊奖,正是这份深厚情谊最动人的见证。”如今,迪利贝托将中国政府友谊奖勋章摆放在他书房中进门就看到的最显眼位置——书架的正中间。</p><p>今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也是中国和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迪利贝托的故事,正是中意、中欧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意大利和中国都拥有古老璀璨的文明,我们在差异中寻求共鸣。”迪利贝托相信,人文交流是国家关系的基石,只有真正走进对方文化的“内心”,友谊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p></section></article>1745982133989责编:王怡<a href="http://www.news.cn/world/20250429/ac3ddaf676344b9f8e7d6a6319bf30ff/c.html" >新华网</a>174598213398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fd1acc9dd41cce5be34bf060bd6ab50.jpeg{"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