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O0UmwaNYT作者:丁雅栀 林小艺 沈圣world.huanqiu.comarticle电商平台海外走红,见证“中国制造”吸引力/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林小艺 沈圣】编者的话:近日,几家中国电商平台冲进欧美购物类应用下载榜前列。据彭博社报道,中国供应商和制造商纷纷利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向外国人展示“优质货源”,最新数据显示,这些推销视频促使美国人下载中国电商平台应用,淘宝、希音、敦煌网等跻身美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多的程序之列。与此同时,一些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中国网购攻略”,从电子产品到定制服装,再到家居小商品,“中国制造”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这一现象背后,是美国高关税政策对消费市场造成的连锁反应,也体现出中国供应链体系的韧性与稳定性。 “我对中国工厂制造的产品非常有信心” “说实话,现在很多产品我都想买‘中国制造’。”来自美国的考特尼·弗格森在纽约市大都会运输署工作,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看一下家里的产品,大多可能都标着“中国制造”,或许有些人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低,但这不是真的,“中国有高质量的产品”。 考特尼表示,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影响了她的购物观念和习惯,“因为我得为所有东西支付更多钱,过去低价的衣服现在变得贵了。如果我的钱大部分都花在必需品上,这将对我的生活产生连锁反应。通过中国电商平台直接从中国工厂购买意味着我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而不是通过高价加成的中间商。我对中国工厂制造的产品也非常有信心,它们有很好的评价。” 自今年4月初以来,美国政府肆意对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导致美国本土商品零售价格普遍上涨3至5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在社交平台上用英文展示产品,吸引了美国消费者的关注。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称,从家具、家电到洗衣凝珠、家居装饰,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在社交平台上用英文展示产品,“这些帖子的浏览量经常超过20万,有的甚至超过50万”。报道称,这些视频的传播使得美国消费者能够跨越国界比较价格,让工厂和货架之间隐藏的利润层变得清晰可见。 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敦煌网、淘宝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希音等在内的中国电商平台强势占据美国App Store购物应用下载榜前列。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平台有一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跨境电商平台,而是面向企业或者商业客户。其排名的快速攀升,折射出美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在高关税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消费者开始直接转向中国源头工厂采购商品。 美国《纽约邮报》对此报道称,近期中国电商平台敦煌网和淘宝的下载量激增,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美国消费行为转变,而这主要源于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对本国消费者产生的连锁反应。 “美国企业以为我们会怎么做?放着中国的价格不买,非要花同样钱买少得多的东西?”一位美国用户在一条获得2200万次观看的视频中如此质问道。还有美国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份“如何在淘宝购物”的教程,晒出了他用英文在淘宝购物的全流程。这条分享获得了超过1000次点赞,评论区挤满了询问如何下单、如何选择转运公司的外国网友。 “关税政策将中国制造的商品置于聚光灯下。”香港《南华早报》在报道中写道。在法国,“如何注册淘宝”“切换法语界面”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搜索。19岁的法国学生萨拉·莱塔斯上个月月底第一次在淘宝下单,就收获惊喜。“和许多人一样,我是通过社交平台上的视频知道淘宝的。”莱塔斯分享购物经验的视频获6万个点赞后,评论区自发形成了“淘宝互助小组”。谷歌趋势显示,4月11日至15日,“淘宝代购”搜索量在法国从0激增至100。 “欢迎全球消费者光临我们的小店”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淘宝商家已经感受到这波“泼天流量”。服饰行业、3C数码行业部分店铺访问量暴涨,客服系统涌入大量英语问询。陈巧智是淘宝女装店“神狼大码”的创始人。她表示,从4月12日开始,客服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一看就不是中国人”的问询消息,“有些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中文,有些干脆就是英语,我看了订单,发现这几天店铺的海外流量也在暴涨。”除了紧急培训客服英语之外,有的店铺甚至还直接挂出中英文公告:“欢迎全球消费者光临我们的小店”。在商家交流群里,这一现象成为热议话题。有商家感慨道:“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在淘宝上能撞上这么多老外。” 义乌外贸出海服务商刘子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相关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走红后吸引大量C端用户(终端消费者)私信求代购,“他们大多是美国消费者,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大采购。很多私信问我们可不可以帮他们代购服饰、手机等商品。零售消费者们很想用中国的淘宝之类的电商平台,他们也想找到一个可以像中国人一样享受消费市场的机会。” 刘子畅进一步表示,“一些产品,比如出厂价1美元,加税后零售价从10美元涨至12美元,终端消费者可能因需求刚性最终不得不接受涨价。美国消费者下载中国电商应用是一种抗议——关税战伤害的是他们自己。”但与此同时,她也表示,实际订单量仍需数据验证。 这一波国际流量的涌入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了中美经贸长期高度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便自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贸易往来依然保持相当规模。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出口、自华进口分别占美国出口和进口总额的7.0%和13.8%。此外,美国还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 对于中国电商平台海外走红的情况,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强大的制造实力是电商海外走红的重要基础。“中国工厂能够生产出质量优良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凭借完善的供应链和强大的生产配套能力,在成本和价格上具有显著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电商在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的比拼中,能够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海外消费者。同时,中国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例如,推出全托管服务,降低了跨境电商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跨境电商的浪潮中来。此外,电商平台还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商品需求大增,而中国电商的商品价格优势明显。这使得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迅速走红,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也为跨境电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去年11月,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等对接服务。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工作,进一步拓宽覆盖面。 “中国电商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除了美国消费者受到高关税影响外,“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和严苛的新关税正在重创美国中小企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称,不少美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成本飙升、供应链中断、发展计划搁浅,甚至倒闭的局面。 报道称,这些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成了高关税的牺牲品。尽管曾尝试在美国生产,但本土供应链的缺失使它们不得不依赖进口。“我以为找本地制造商会更容易,但相关产业链几十年前就不存在了。”小企业主凯瑟琳·伯克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工厂建设、设备投入和员工培训方面持续投入。美国需要意识到,制造业生态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随着5月2日临近,从中国寄往美国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将被取消。王鹏对此表示,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的调整,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将会产生诸多影响。他说:“从企业角度来看,增加了从美国贸易伙伴进口商品的成本,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消费需求。企业需要调整供应链策略,寻找替代供应商或市场,这将带来额外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从消费者角度看,部分商品可能因价格上涨或供应减少,导致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 在17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跨境电商具有效率高、到货快、费用低的独特优势,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近期,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进行破坏性调整,将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电商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的市场和渠道,加快中国市场从‘单一依赖’向‘多元生态’的布局。”王鹏进一步表示,“未来,随着中国电商的不断发展,它们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174534572558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4536153610111[]{"email":"liyutong@huanqiu.com","name":"李雨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林小艺 沈圣】编者的话:近日,几家中国电商平台冲进欧美购物类应用下载榜前列。据彭博社报道,中国供应商和制造商纷纷利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向外国人展示“优质货源”,最新数据显示,这些推销视频促使美国人下载中国电商平台应用,淘宝、希音、敦煌网等跻身美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多的程序之列。与此同时,一些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中国网购攻略”,从电子产品到定制服装,再到家居小商品,“中国制造”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这一现象背后,是美国高关税政策对消费市场造成的连锁反应,也体现出中国供应链体系的韧性与稳定性。 “我对中国工厂制造的产品非常有信心” “说实话,现在很多产品我都想买‘中国制造’。”来自美国的考特尼·弗格森在纽约市大都会运输署工作,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看一下家里的产品,大多可能都标着“中国制造”,或许有些人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低,但这不是真的,“中国有高质量的产品”。 考特尼表示,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影响了她的购物观念和习惯,“因为我得为所有东西支付更多钱,过去低价的衣服现在变得贵了。如果我的钱大部分都花在必需品上,这将对我的生活产生连锁反应。通过中国电商平台直接从中国工厂购买意味着我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而不是通过高价加成的中间商。我对中国工厂制造的产品也非常有信心,它们有很好的评价。” 自今年4月初以来,美国政府肆意对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导致美国本土商品零售价格普遍上涨3至5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在社交平台上用英文展示产品,吸引了美国消费者的关注。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称,从家具、家电到洗衣凝珠、家居装饰,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在社交平台上用英文展示产品,“这些帖子的浏览量经常超过20万,有的甚至超过50万”。报道称,这些视频的传播使得美国消费者能够跨越国界比较价格,让工厂和货架之间隐藏的利润层变得清晰可见。 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敦煌网、淘宝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希音等在内的中国电商平台强势占据美国App Store购物应用下载榜前列。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平台有一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跨境电商平台,而是面向企业或者商业客户。其排名的快速攀升,折射出美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在高关税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消费者开始直接转向中国源头工厂采购商品。 美国《纽约邮报》对此报道称,近期中国电商平台敦煌网和淘宝的下载量激增,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美国消费行为转变,而这主要源于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对本国消费者产生的连锁反应。 “美国企业以为我们会怎么做?放着中国的价格不买,非要花同样钱买少得多的东西?”一位美国用户在一条获得2200万次观看的视频中如此质问道。还有美国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份“如何在淘宝购物”的教程,晒出了他用英文在淘宝购物的全流程。这条分享获得了超过1000次点赞,评论区挤满了询问如何下单、如何选择转运公司的外国网友。 “关税政策将中国制造的商品置于聚光灯下。”香港《南华早报》在报道中写道。在法国,“如何注册淘宝”“切换法语界面”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搜索。19岁的法国学生萨拉·莱塔斯上个月月底第一次在淘宝下单,就收获惊喜。“和许多人一样,我是通过社交平台上的视频知道淘宝的。”莱塔斯分享购物经验的视频获6万个点赞后,评论区自发形成了“淘宝互助小组”。谷歌趋势显示,4月11日至15日,“淘宝代购”搜索量在法国从0激增至100。 “欢迎全球消费者光临我们的小店”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淘宝商家已经感受到这波“泼天流量”。服饰行业、3C数码行业部分店铺访问量暴涨,客服系统涌入大量英语问询。陈巧智是淘宝女装店“神狼大码”的创始人。她表示,从4月12日开始,客服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一看就不是中国人”的问询消息,“有些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中文,有些干脆就是英语,我看了订单,发现这几天店铺的海外流量也在暴涨。”除了紧急培训客服英语之外,有的店铺甚至还直接挂出中英文公告:“欢迎全球消费者光临我们的小店”。在商家交流群里,这一现象成为热议话题。有商家感慨道:“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在淘宝上能撞上这么多老外。” 义乌外贸出海服务商刘子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相关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走红后吸引大量C端用户(终端消费者)私信求代购,“他们大多是美国消费者,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大采购。很多私信问我们可不可以帮他们代购服饰、手机等商品。零售消费者们很想用中国的淘宝之类的电商平台,他们也想找到一个可以像中国人一样享受消费市场的机会。” 刘子畅进一步表示,“一些产品,比如出厂价1美元,加税后零售价从10美元涨至12美元,终端消费者可能因需求刚性最终不得不接受涨价。美国消费者下载中国电商应用是一种抗议——关税战伤害的是他们自己。”但与此同时,她也表示,实际订单量仍需数据验证。 这一波国际流量的涌入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了中美经贸长期高度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便自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贸易往来依然保持相当规模。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出口、自华进口分别占美国出口和进口总额的7.0%和13.8%。此外,美国还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 对于中国电商平台海外走红的情况,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强大的制造实力是电商海外走红的重要基础。“中国工厂能够生产出质量优良且价格低廉的产品,凭借完善的供应链和强大的生产配套能力,在成本和价格上具有显著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电商在与全球其他竞争对手的比拼中,能够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海外消费者。同时,中国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例如,推出全托管服务,降低了跨境电商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跨境电商的浪潮中来。此外,电商平台还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商品需求大增,而中国电商的商品价格优势明显。这使得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迅速走红,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也为跨境电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去年11月,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等对接服务。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工作,进一步拓宽覆盖面。 “中国电商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除了美国消费者受到高关税影响外,“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和严苛的新关税正在重创美国中小企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称,不少美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成本飙升、供应链中断、发展计划搁浅,甚至倒闭的局面。 报道称,这些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成了高关税的牺牲品。尽管曾尝试在美国生产,但本土供应链的缺失使它们不得不依赖进口。“我以为找本地制造商会更容易,但相关产业链几十年前就不存在了。”小企业主凯瑟琳·伯克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工厂建设、设备投入和员工培训方面持续投入。美国需要意识到,制造业生态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随着5月2日临近,从中国寄往美国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将被取消。王鹏对此表示,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的调整,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将会产生诸多影响。他说:“从企业角度来看,增加了从美国贸易伙伴进口商品的成本,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消费需求。企业需要调整供应链策略,寻找替代供应商或市场,这将带来额外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从消费者角度看,部分商品可能因价格上涨或供应减少,导致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 在17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跨境电商具有效率高、到货快、费用低的独特优势,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近期,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进行破坏性调整,将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电商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一方面,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的市场和渠道,加快中国市场从‘单一依赖’向‘多元生态’的布局。”王鹏进一步表示,“未来,随着中国电商的不断发展,它们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