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4tIjY99HE作者:丁雅栀 刘雅婷world.huanqiu.comarticle五位中英学者、艺术家展开文化破壁对话:独立而自信的叙事,是《哪吒2》魅力所在/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刘雅婷】近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片尾曲在英国伦敦最古老的摄政街电影院响起,现场的掌声持续了整整3分钟。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哪吒2》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在国际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哪吒2》为何能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这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力量?中国文化如何借此东风,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观影后,多位中英学者、艺术家和影迷们在该影院开启了一场关于文化破壁的深度对话。 参与此次对话的主要嘉宾包括伦敦艺术大学计算机动画系负责人兼高级讲师弗兰德雷德·彭、南安普顿大学电影系副教授马尔科姆·库克、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教授克里·布朗、英国导演兼电影制作人贝弗利·安德鲁斯以及《黑神话:悟空》的英文配音演员芬尼根·莫里斯,他们从动画技术、叙事模式、文化表达等多个角度讨论和解读《哪吒2》的动画革新与中国神话的新表达。 在谈及《哪吒2》的动画风格时,库克认为,这部电影在视觉规模与复杂程度上展现出“突破性的野心”。电影开头有点像好莱坞动画,角色一开始只是个夸张的卡通形象,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起点。但随着剧情推进,哪吒的形象与故事逐渐丰满。到了最后,电影用宏大的场面和复杂的情节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甚至加入了一些类似电子游戏关卡的设计,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这种‘融合创新’正是《哪吒2》成功的关键。它没有简单地复制美国迪士尼或皮克斯的风格,而是以中国神话为基底,吸收国际动画语言的精华,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我认为它有望成为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契机。”库克说。 在角色塑造方面,哪吒的形象经历了从标志性的烟熏妆、锯齿状牙齿和短小身材的叛逆“魔童”到俊美少年的变化。弗兰德雷德·彭提到,这种“蜕变”是动画媒介最擅长的叙事手法,而哪吒的成长弧线不仅贴合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修行”主题,也与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提出的“英雄之旅”理论的叙事模式相呼应。 莫里斯则从配音演员的角度称赞了哪吒的角色设计:“每个角色的动作设计几乎没有通用的模板,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语言表达展现人物性格。角色的动作和台词是相互影响的,《哪吒2》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充分体现了动画师和配音演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莫里斯还分享道,此前自己完全不了解道家宇宙观,但看完这部电影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影没有刻意地迎合或改编,而是原汁原味地将中国文化呈现出来,这种独立而自信的叙事方式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谈到西方观众观看《哪吒2》是否会产生文化壁垒时,几位专家学者均表示,这部电影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激发国外观众对中国神话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安德鲁斯认为,《哪吒2》的叙事结构与“英雄之旅”理论高度契合。无论是哪吒的自我救赎,还是他与命运抗争,这些主题都是全球共通的叙事基因,具有普世感染力,能够触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且让西方观众接触到更广阔的神话体系。 除了宏大的神话框架,电影中生活化的细节则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哪吒母亲殷夫人叮嘱他“按时吃饭”的场景,让不少海外观众会心一笑。这种温情瞬间超越了文化壁垒,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安德鲁斯说:“史诗叙事往往因对人性的细节刻画而具有温度。尽管电影中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文化表现,但因为这些富有人情味的细节,让外国观众并不会对电影感到陌生。”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哪吒2》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此,布朗回忆道:“1993年,伦敦只有一家电影院放映中国电影,如今《哪吒2》能在全球放映,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电影里的哪吒用自己的方式去叙事、去表达,就像今天的中国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我希望它能大获成功,中国制作出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太棒了。” 不过,布朗也提到,中国电影出海仍面临挑战:“伦敦有一个‘中国电影节’,放映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但由于在英国没有正式发行,许多西方观众难以接触到这些作品,导致他们很难了解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就像日本动漫通过数十年积累才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中国动画也需要这样的持续性输出。” 174335550370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43355503706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刘雅婷】近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片尾曲在英国伦敦最古老的摄政街电影院响起,现场的掌声持续了整整3分钟。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哪吒2》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在国际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哪吒2》为何能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这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力量?中国文化如何借此东风,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观影后,多位中英学者、艺术家和影迷们在该影院开启了一场关于文化破壁的深度对话。 参与此次对话的主要嘉宾包括伦敦艺术大学计算机动画系负责人兼高级讲师弗兰德雷德·彭、南安普顿大学电影系副教授马尔科姆·库克、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教授克里·布朗、英国导演兼电影制作人贝弗利·安德鲁斯以及《黑神话:悟空》的英文配音演员芬尼根·莫里斯,他们从动画技术、叙事模式、文化表达等多个角度讨论和解读《哪吒2》的动画革新与中国神话的新表达。 在谈及《哪吒2》的动画风格时,库克认为,这部电影在视觉规模与复杂程度上展现出“突破性的野心”。电影开头有点像好莱坞动画,角色一开始只是个夸张的卡通形象,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起点。但随着剧情推进,哪吒的形象与故事逐渐丰满。到了最后,电影用宏大的场面和复杂的情节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甚至加入了一些类似电子游戏关卡的设计,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这种‘融合创新’正是《哪吒2》成功的关键。它没有简单地复制美国迪士尼或皮克斯的风格,而是以中国神话为基底,吸收国际动画语言的精华,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我认为它有望成为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契机。”库克说。 在角色塑造方面,哪吒的形象经历了从标志性的烟熏妆、锯齿状牙齿和短小身材的叛逆“魔童”到俊美少年的变化。弗兰德雷德·彭提到,这种“蜕变”是动画媒介最擅长的叙事手法,而哪吒的成长弧线不仅贴合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修行”主题,也与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提出的“英雄之旅”理论的叙事模式相呼应。 莫里斯则从配音演员的角度称赞了哪吒的角色设计:“每个角色的动作设计几乎没有通用的模板,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语言表达展现人物性格。角色的动作和台词是相互影响的,《哪吒2》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充分体现了动画师和配音演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莫里斯还分享道,此前自己完全不了解道家宇宙观,但看完这部电影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影没有刻意地迎合或改编,而是原汁原味地将中国文化呈现出来,这种独立而自信的叙事方式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谈到西方观众观看《哪吒2》是否会产生文化壁垒时,几位专家学者均表示,这部电影具有全球视野,能够激发国外观众对中国神话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安德鲁斯认为,《哪吒2》的叙事结构与“英雄之旅”理论高度契合。无论是哪吒的自我救赎,还是他与命运抗争,这些主题都是全球共通的叙事基因,具有普世感染力,能够触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且让西方观众接触到更广阔的神话体系。 除了宏大的神话框架,电影中生活化的细节则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哪吒母亲殷夫人叮嘱他“按时吃饭”的场景,让不少海外观众会心一笑。这种温情瞬间超越了文化壁垒,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安德鲁斯说:“史诗叙事往往因对人性的细节刻画而具有温度。尽管电影中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文化表现,但因为这些富有人情味的细节,让外国观众并不会对电影感到陌生。”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哪吒2》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此,布朗回忆道:“1993年,伦敦只有一家电影院放映中国电影,如今《哪吒2》能在全球放映,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电影里的哪吒用自己的方式去叙事、去表达,就像今天的中国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我希望它能大获成功,中国制作出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太棒了。” 不过,布朗也提到,中国电影出海仍面临挑战:“伦敦有一个‘中国电影节’,放映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但由于在英国没有正式发行,许多西方观众难以接触到这些作品,导致他们很难了解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就像日本动漫通过数十年积累才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中国动画也需要这样的持续性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