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gdEzfESiR world.huanqiu.comarticle【2025环球时报年会系列报道之二】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热点与方案/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2024年12月14日,环球时报社举办2025年年会。本届年会以“合作前行: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共鸣”为主题,邀请百余位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围绕4个重大议题,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努力方向。本版将连续4天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2025年年会的第二个议题“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热点与方案”。 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牵动全球目光;新一轮巴以冲突硝烟再起,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威胁上升,新的传统安全风险不断出现之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持续蔓延。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社会亟待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世界的指引。 两场冲突凸显国际安全挑战 吴大辉(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到目前为止,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将近1030天。很多人一开始都没想到这场冲突会延宕这么长时间。从双方公布的伤亡数据来看,二战之后欧洲还没有任何其他一场冲突导致这么大规模的伤亡。 根据我的观察,当前俄乌冲突可以说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刻。为什么说是最危险的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签署法令,批准了更新版“核学说”(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向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核武器,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美军和北约所有的军事基地。在前几天俄军发起的组合式攻击中,距离波兰边界最近的一枚导弹只有9公里。87%的西方武器通过波兰与乌克兰的三个过境口岸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克兰。那么,俄罗斯有一天会不会使用弹道导弹直接打掉这些口岸?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一方面,美俄之间在俄乌冲突以什么方式结束的问题上分歧也非常大。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在2025年上半年甚至到2025年年底,还看不到俄乌之间达成和平条约的可能性。 回到全球安全赤字或者说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什么是安全?安全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什么是和平?是经过和谈到和解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有持久的和平。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只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中国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并与巴西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中国人喜欢以和为贵,一直在劝和促谈。俄乌冲突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刻,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中国、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牛新春(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教授):在中东局势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地区正在发生新旧权力交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全球权力格局中,美俄在中东的权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随着叙利亚的权力更迭,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过去一年,美国的军事影响力在中东不断扩大,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其次,在地区格局上,中东最根本的矛盾发生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在过去一年中,伊朗和以色列的权力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伊朗及伊朗支持的“抵抗力量”在该地区的实力和影响力被大幅削弱,以色列的军事影响力急剧扩大。此外,地区权力格局变化的另一个反映是土耳其的影响力快速上升,成为当前在中东地区发挥较大影响力的外部国家之一。 第三个方面是中东国家内部的权力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叙利亚国内权力格局的变化,黎巴嫩真主党力量受到削弱,黎巴嫩的国内权力格局也面临失衡的问题,明年1月黎巴嫩即将举行选举,届时新的权力格局可能得以体现。与此同时,也门、伊拉克国内权力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随着全球、地区以及相关国家内部权力格局发生变化,中东地区再次处于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 全球安全赤字深层根源何在 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放眼当今国际形势,全球安全赤字是多元的,不仅涉及政治或者军事安全问题,还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其他多个领域。现在的国际关系,也已不再完全基于传统的国家利益和国家边界,很多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等,都是跨国界的,应对这些问题也需要有超越传统安全理论学说的视野和学理支撑。 具体到怎样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或者说破解全球安全赤字,因为各个国家情况不一,思考这些问题时也需分门别类。比如,美国从霸权角度出发,试图挑动并与中国进行“有你没我的斗争”;欧洲则是希望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获得更大利益,双方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正因如此,深入系统地了解合作或竞争对象的情况,掌握准确可靠的区域国别知识,是制定战略、解决全球安全赤字的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只要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国和“全球南方”等关系,就能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作出巨大贡献。为此,中国可在中美关系中竭尽全力“止损”,在中欧关系中“挖掘潜力”,在与“全球南方”其他成员国关系中则要巩固和扩大共同利益,以此扩大全球合作的力量,对冲霸道与破坏的力量。 赵小卓(北京香山论坛原学术主任):对于当今国际安全形势,我认为现在的世界跟5年前、10年前已经大为不同,现在一些冲突具有更加明显的长期性和危险性等特征。至于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在于主要大国之间失去了战略互信。 当大国之间保有战略互信时,国际社会的总体基调就是和平与合作。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利益不尽相同,有时确实会有冲突,但这些冲突在大多数时候是可控的。现在的问题是:大国之间缺乏战略互信,很多因素就变得不可控了,或者说,不少地方都是干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火星,立马就会引燃大火。比如新一轮巴以冲突去年10月爆发,国际社会相关方面一开始就努力调停斡旋,无奈的是,这场冲突还是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不断外溢,更多国家和政治力量卷入其中。 如果主要大国之间持续缺乏战略互信,尤其是如果美国继续搞所谓的“大国竞争”,执意打压、遏制他国,执意要把一些国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那么世界很可能会长期陷于动荡不安之中。 中国发展越好,世界就越稳定 朱冠宇(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前军事观察员):我于2023年5月至今年5月在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担任军事观察员。西撒哈拉地区常年冲突延宕,从一开始的激烈到现在整体上趋于平稳,联合国作出了许多努力,中国长期以来也一直以多种方式配合联合国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任务区,共有来自44个国家的200余名观察员,其中中国观察员有11名。军事观察员在任务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巡逻核查武器装备数量和武装人员数量,调查突发事件的情况,同时显示联合国在该地区的存在,让冲突双方在停火协议的框架内保持安全、和平、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军事观察员以其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于和平的信心和信念、独特的亲和力以及对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赢得包括其他国家同事和冲突双方居民的尊重。中国军事观察员离开任务区的时候,甚至会有当地民众流下眼泪,对于观察员离任表示惋惜。虽然每位军事观察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中国始终在该地区派有军事观察员。 虽然世界整体上还处在变乱交织的复杂局面之下,但我相信,在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最终能够朝着和平的方向前进。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进入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世界上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事件,包括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6小时戒严风波及其引发的政治动荡;当地时间4日晚法国政府被迫倒台;紧接着8日,叙利亚国内政治局势突变。面对国际层面的这一系列乱象,我们可以说百年变局进入了“深水区”。 在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不断的大背景下,中国继续成为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确定性所在,成为世界的“定海神针”。中国发展越好、国际地位提升越大,世界就会越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稳定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对于中国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其中最关键的是发展经济。我们可以看到,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稳中有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17343748444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34390295149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2024年12月14日,环球时报社举办2025年年会。本届年会以“合作前行: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共鸣”为主题,邀请百余位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围绕4个重大议题,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努力方向。本版将连续4天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2025年年会的第二个议题“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热点与方案”。 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牵动全球目光;新一轮巴以冲突硝烟再起,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威胁上升,新的传统安全风险不断出现之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持续蔓延。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社会亟待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世界的指引。 两场冲突凸显国际安全挑战 吴大辉(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到目前为止,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将近1030天。很多人一开始都没想到这场冲突会延宕这么长时间。从双方公布的伤亡数据来看,二战之后欧洲还没有任何其他一场冲突导致这么大规模的伤亡。 根据我的观察,当前俄乌冲突可以说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刻。为什么说是最危险的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签署法令,批准了更新版“核学说”(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向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核武器,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美军和北约所有的军事基地。在前几天俄军发起的组合式攻击中,距离波兰边界最近的一枚导弹只有9公里。87%的西方武器通过波兰与乌克兰的三个过境口岸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克兰。那么,俄罗斯有一天会不会使用弹道导弹直接打掉这些口岸?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一方面,美俄之间在俄乌冲突以什么方式结束的问题上分歧也非常大。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在2025年上半年甚至到2025年年底,还看不到俄乌之间达成和平条约的可能性。 回到全球安全赤字或者说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什么是安全?安全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什么是和平?是经过和谈到和解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有持久的和平。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只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中国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并与巴西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中国人喜欢以和为贵,一直在劝和促谈。俄乌冲突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刻,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中国、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牛新春(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教授):在中东局势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地区正在发生新旧权力交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全球权力格局中,美俄在中东的权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随着叙利亚的权力更迭,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过去一年,美国的军事影响力在中东不断扩大,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其次,在地区格局上,中东最根本的矛盾发生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在过去一年中,伊朗和以色列的权力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伊朗及伊朗支持的“抵抗力量”在该地区的实力和影响力被大幅削弱,以色列的军事影响力急剧扩大。此外,地区权力格局变化的另一个反映是土耳其的影响力快速上升,成为当前在中东地区发挥较大影响力的外部国家之一。 第三个方面是中东国家内部的权力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叙利亚国内权力格局的变化,黎巴嫩真主党力量受到削弱,黎巴嫩的国内权力格局也面临失衡的问题,明年1月黎巴嫩即将举行选举,届时新的权力格局可能得以体现。与此同时,也门、伊拉克国内权力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随着全球、地区以及相关国家内部权力格局发生变化,中东地区再次处于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 全球安全赤字深层根源何在 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放眼当今国际形势,全球安全赤字是多元的,不仅涉及政治或者军事安全问题,还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其他多个领域。现在的国际关系,也已不再完全基于传统的国家利益和国家边界,很多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等,都是跨国界的,应对这些问题也需要有超越传统安全理论学说的视野和学理支撑。 具体到怎样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或者说破解全球安全赤字,因为各个国家情况不一,思考这些问题时也需分门别类。比如,美国从霸权角度出发,试图挑动并与中国进行“有你没我的斗争”;欧洲则是希望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获得更大利益,双方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正因如此,深入系统地了解合作或竞争对象的情况,掌握准确可靠的区域国别知识,是制定战略、解决全球安全赤字的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只要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国和“全球南方”等关系,就能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作出巨大贡献。为此,中国可在中美关系中竭尽全力“止损”,在中欧关系中“挖掘潜力”,在与“全球南方”其他成员国关系中则要巩固和扩大共同利益,以此扩大全球合作的力量,对冲霸道与破坏的力量。 赵小卓(北京香山论坛原学术主任):对于当今国际安全形势,我认为现在的世界跟5年前、10年前已经大为不同,现在一些冲突具有更加明显的长期性和危险性等特征。至于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在于主要大国之间失去了战略互信。 当大国之间保有战略互信时,国际社会的总体基调就是和平与合作。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利益不尽相同,有时确实会有冲突,但这些冲突在大多数时候是可控的。现在的问题是:大国之间缺乏战略互信,很多因素就变得不可控了,或者说,不少地方都是干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火星,立马就会引燃大火。比如新一轮巴以冲突去年10月爆发,国际社会相关方面一开始就努力调停斡旋,无奈的是,这场冲突还是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不断外溢,更多国家和政治力量卷入其中。 如果主要大国之间持续缺乏战略互信,尤其是如果美国继续搞所谓的“大国竞争”,执意打压、遏制他国,执意要把一些国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那么世界很可能会长期陷于动荡不安之中。 中国发展越好,世界就越稳定 朱冠宇(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前军事观察员):我于2023年5月至今年5月在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担任军事观察员。西撒哈拉地区常年冲突延宕,从一开始的激烈到现在整体上趋于平稳,联合国作出了许多努力,中国长期以来也一直以多种方式配合联合国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任务区,共有来自44个国家的200余名观察员,其中中国观察员有11名。军事观察员在任务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巡逻核查武器装备数量和武装人员数量,调查突发事件的情况,同时显示联合国在该地区的存在,让冲突双方在停火协议的框架内保持安全、和平、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军事观察员以其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于和平的信心和信念、独特的亲和力以及对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赢得包括其他国家同事和冲突双方居民的尊重。中国军事观察员离开任务区的时候,甚至会有当地民众流下眼泪,对于观察员离任表示惋惜。虽然每位军事观察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中国始终在该地区派有军事观察员。 虽然世界整体上还处在变乱交织的复杂局面之下,但我相信,在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最终能够朝着和平的方向前进。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进入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世界上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事件,包括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6小时戒严风波及其引发的政治动荡;当地时间4日晚法国政府被迫倒台;紧接着8日,叙利亚国内政治局势突变。面对国际层面的这一系列乱象,我们可以说百年变局进入了“深水区”。 在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不断的大背景下,中国继续成为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确定性所在,成为世界的“定海神针”。中国发展越好、国际地位提升越大,世界就会越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稳定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对于中国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其中最关键的是发展经济。我们可以看到,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稳中有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