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dI4h7h0n0作者:刘明 张妮 徐刘刘 冀昱樵 陈茜 董铭 姜李 孙朗辰world.huanqiu.comarticle【环球时报2024年终报道】“新中式”文化之美悄然绽放/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黑神话:悟空”“city不city”“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些关键词见证了2024年“新中式”文化的蓬勃生长。这一年,《环球时报》记者在世界中文大会、世界古典学大会等现场采访中外名家,对话北京中轴线申遗负责人及《黑神话:悟空》缔造者。其间,记者感受到,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文化都悄然绽放“新中式”之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认为,“新中式”文化可理解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理念、新表达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这种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活力。新“三驾马车”靠什么“征服”世界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张妮 徐刘刘 冀昱樵2024年,中国文化出海呈现“新中式”特色。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现有的世界遗产项目中,很少有像北京中轴线一样,时间跨度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阅读历史的新角度,也为如何评定世界遗产打开了新思路。”这一年,伴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游戏、网剧和网文被视为推动“新中式”文化出海的新“三驾马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中式’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复苏,也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新中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活化’,把古老神话与先进科技融合在游戏里,将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糅杂于网剧中,它们走出国门,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被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he Game Award 2024于10日公布“玩家之声”奖项入围“决赛圈”的5款游戏,其中4款来自中国,分别是《黑神话:悟空》(如图)《绝区零》《鸣潮》《原神》。8月20日,中国首款单机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一路斩获诸多奖项,于12月5日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24年度最佳电子游戏”,截至目前在Steam平台上的销售量已突破2300万,总收入超过10.1亿美元。《时代》杂志评价称,《黑神话:悟空》“创造了历史,拥有今年最好的艺术设计,莽林葱郁,庙宇森严,群岚巍峨,华丽而细腻”。《黑神话:悟空》制作人、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冯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定要把文化理解为活的东西。如果没有现代技术去加持,没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非遗的认知,它就会变得很脆弱。”北京资深文化评论家石文学称:“《黑神话:悟空》广阔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与全球年轻人产生深刻共鸣。”5月7日,国产现实题材剧集《新生》上线网飞平台,11日登顶收视榜首,至收官日连续4天独霸鳌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视剧出口总额达到8274万美元,同比增长45.6%。美国“第34街”网站称,中国仙侠剧具有难以被他国复制的文化元素,古装服饰韵味悠长,古代建筑优雅华丽,古风音乐摄人心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已超过40亿元。《诡秘之主》是中国网文出海的一匹黑马,构建了一个融合克苏鲁、西方魔幻、蒸汽朋克等元素的庞大世界观,在“脸书”的讨论群组拥有2.4万成员,每天都有人发帖讨论情节和人物。来自波兰的读者何安说:“看《诡秘之主》时,我甚至会尝试书中的菜单,一边吃‘诡秘食物’一边看《诡秘》。”奥斯卡奖得主、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柯文思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继续将电影、电视节目和游戏推向世界舞台,融入全球媒体生态系统。“这些强大的、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手段会让各国人民敞开心扉,感受中国无可争辩、不可抗拒的魅力。”微短剧VS长剧,谁在海外更吸粉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陈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微短剧、长剧“扬帆出海”,在世界各地收获大量粉丝。去年底,微短剧应用ReelShort在美国下载榜上超过TikTok,被视为国产微短剧“成功出海”的标志。短短几个月后,就有40多个微短剧APP登陆海外,截至今年6月更是猛增至过百,有机构预测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的总流水将超过4亿美元。《我的归途有风》《你的岛屿已抵达》等微短剧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了积极向善的温暖故事。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相比于微短剧普遍追求的“快节奏”,长剧以细腻的情感叙事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见长,在海外市场独树一帜,让更多外国观众见识中国影视行业别具一格的创造力。作为中国科幻最具国际知名度的IP之一,中国版影视作品《三体》今年“出国”,在YouTube平台播放次数超千万。6月开播的《墨雨云间》被译成英、西、葡、泰、印尼等多语种,登陆美国、泰国等多国流媒体平台,海外播放量近2亿。美国网飞公司买下古装偶像剧《珠帘玉幕》(如图)的海外版权,《长乐曲》在新加坡Viki平台播出量排名第二。微短剧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躲不开良莠不齐的困扰。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提示,微短剧市场存在一些脱离现实、过度娱乐化的作品,如将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当成追求流量的砝码,严重脱离现实逻辑。春秋时代影业董事长吕建民告诉记者,微短剧发展应超越单纯追求点击量、收视率的格局,坚持“内容为王”,走精细化创作道路,“微短剧与以往所有形式都不同,它们是市场的产物,真正由观众付费。它们直接面对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微短剧在国内外大热实际上源于观众的真正需求。”他补充说,微短剧已经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未来,单集时长较短且情节曲折的故事可能会变得更受欢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市场化是新中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微短剧和长剧在东南亚、东亚、西亚、非洲和北美等地收视长虹。未来,随着市场力量的全球化,‘新中式’文化出海的规模和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中国张开双臂,老外:好city!环球时报记者 姜李 刘明孔魂已归两千载,庄周化蝶蹁跹过四海,儒道哲学熠熠于八荒,向世人吟哦那华夏黄土孕育出的古老智慧……今年,中国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世界中文大会、世界汉学家大会、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等活动,广邀国外文化名家、学者等来华访问,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的世界性文化议题。“中文对于国际交流非常重要,学习中文可以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参加世界中文大会的巴林教育部助理次大臣萨玛·穆罕默德·阿贾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我自己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希望明年我的中文能力会更好。”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教授王德岩表示:“这些活动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取得高度成就,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重新思考。中国在自主话语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新中式’传播,也为全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咬文嚼字》期刊近日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其中“city不city”跻身榜单,这个被用来形容中国城市活力的句子是美国博主保保熊的口头禅,一度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模仿与热议,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中国144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更是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来华打卡热”。近日,保保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顾道:“我从未想过一句看似随意的话,竟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成为我与中国之间情感纽带的象征。”保保熊依旧在用流利的中文记录中国之旅,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感受,“每座中国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气质,我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这些魅力带给更多的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外国游客有机会深入中国,真正感受其多样性与包容性,令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有更多时间去体验中国的美,而不仅仅是匆匆一瞥。” 11月30日起,中国对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日本等国试行免签政策,免签国家总数增至38个,还有54国公民能办理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今年前9个月约2282.1万人次海外护照持有者访问中国。香港《南华早报》评价称,没有什么比让外国人亲眼看中国、与当地民众交流,更能巩固国际关系的了。在北京留学的韩国学生金妍看到中国今年对韩国推出的免签政策时,不禁感慨万分。“我的亲人朋友也来中国与我团聚,我们一起去了张家界,准备过段时间去上海游玩。”金妍表示,“我不仅爱上了这里的美丽风景和文化活动,更通过与中国青年的交流,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与科技的现代中国。免签政策让我感受到中国对文化交流的重视。”在她看来,“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我在采访现场感受“新中式”魅力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张妮 孙朗辰11月6日,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现场,美国德保罗大学教授约翰·沙纳汉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这是他第11次来华,他说:“我曾在芝加哥路旁看到一个戴耳机的美国女孩,我以为她在听流行音乐,结果走近时看到她拿着一个本子,上面都是中国字。”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过去古典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学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研究中国文明,古典学含义正不断被拓宽,“新中式”文化的星海愈发璀璨生辉。“若无文化交流,我们就无法进行更上一层的政治、经济交往。”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白俄罗斯前副总理、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纳托利·托济克对记者说,他经常看到白俄罗斯人购买中国书籍,很了解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中华经典,说明白俄罗斯人非常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副国务秘书蒲萨敏告诉记者,“中文+职业教育”新模式正推动解决当地青年的就业问题,改善柬埔寨经济环境。世界汉学家大会上,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马豪恩向记者讲述了阿中关系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年轻人开始来到中国学习你们的文化、历史和语言,一切向好。”这些生动细腻的故事令记者为之动容,“新中式”文化正在为中外关系谱写一曲友谊之歌,扣人心弦。“我是尼罗河之子,今天却沉醉于富春江之上”……富春江一艘游船上,来自巴西、伊朗、埃塞俄比亚等金砖国家的诗人纷纷即兴赋诗。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一折青山一扇屏”的美景,如果不是以金砖十国诗人的视角,我们很难看到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如此生动融合的诗句——这是《环球时报》记者采访“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的最大感触。在“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上,美国歌剧演唱家卡拉·卡纳莱斯对记者说,她在福州街头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头戴漂亮鲜花,便忍不住上前合影;在剧院听《茉莉花》时,她似乎真的闻到馥郁花香。在这些采访现场,《环球时报》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除了我们自己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世界各国的人来到中国,在行走中感知中国。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眼睛、他们的感知,都在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充满诗意的中国故事,而这种沉浸式体验或许是中外文化交往的“新中式”探索。173402696351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340450461191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2490efbcbbc3b59c1990002f4dfa383u5.jpg{"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黑神话:悟空”“city不city”“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些关键词见证了2024年“新中式”文化的蓬勃生长。这一年,《环球时报》记者在世界中文大会、世界古典学大会等现场采访中外名家,对话北京中轴线申遗负责人及《黑神话:悟空》缔造者。其间,记者感受到,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文化都悄然绽放“新中式”之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认为,“新中式”文化可理解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理念、新表达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这种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活力。新“三驾马车”靠什么“征服”世界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张妮 徐刘刘 冀昱樵2024年,中国文化出海呈现“新中式”特色。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现有的世界遗产项目中,很少有像北京中轴线一样,时间跨度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阅读历史的新角度,也为如何评定世界遗产打开了新思路。”这一年,伴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游戏、网剧和网文被视为推动“新中式”文化出海的新“三驾马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中式’文化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复苏,也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新中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活化’,把古老神话与先进科技融合在游戏里,将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糅杂于网剧中,它们走出国门,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被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he Game Award 2024于10日公布“玩家之声”奖项入围“决赛圈”的5款游戏,其中4款来自中国,分别是《黑神话:悟空》(如图)《绝区零》《鸣潮》《原神》。8月20日,中国首款单机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一路斩获诸多奖项,于12月5日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24年度最佳电子游戏”,截至目前在Steam平台上的销售量已突破2300万,总收入超过10.1亿美元。《时代》杂志评价称,《黑神话:悟空》“创造了历史,拥有今年最好的艺术设计,莽林葱郁,庙宇森严,群岚巍峨,华丽而细腻”。《黑神话:悟空》制作人、游戏科学创始人兼CEO冯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定要把文化理解为活的东西。如果没有现代技术去加持,没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非遗的认知,它就会变得很脆弱。”北京资深文化评论家石文学称:“《黑神话:悟空》广阔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与全球年轻人产生深刻共鸣。”5月7日,国产现实题材剧集《新生》上线网飞平台,11日登顶收视榜首,至收官日连续4天独霸鳌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视剧出口总额达到8274万美元,同比增长45.6%。美国“第34街”网站称,中国仙侠剧具有难以被他国复制的文化元素,古装服饰韵味悠长,古代建筑优雅华丽,古风音乐摄人心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已超过40亿元。《诡秘之主》是中国网文出海的一匹黑马,构建了一个融合克苏鲁、西方魔幻、蒸汽朋克等元素的庞大世界观,在“脸书”的讨论群组拥有2.4万成员,每天都有人发帖讨论情节和人物。来自波兰的读者何安说:“看《诡秘之主》时,我甚至会尝试书中的菜单,一边吃‘诡秘食物’一边看《诡秘》。”奥斯卡奖得主、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柯文思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继续将电影、电视节目和游戏推向世界舞台,融入全球媒体生态系统。“这些强大的、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手段会让各国人民敞开心扉,感受中国无可争辩、不可抗拒的魅力。”微短剧VS长剧,谁在海外更吸粉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陈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微短剧、长剧“扬帆出海”,在世界各地收获大量粉丝。去年底,微短剧应用ReelShort在美国下载榜上超过TikTok,被视为国产微短剧“成功出海”的标志。短短几个月后,就有40多个微短剧APP登陆海外,截至今年6月更是猛增至过百,有机构预测今年出海微短剧平台的总流水将超过4亿美元。《我的归途有风》《你的岛屿已抵达》等微短剧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了积极向善的温暖故事。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相比于微短剧普遍追求的“快节奏”,长剧以细腻的情感叙事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见长,在海外市场独树一帜,让更多外国观众见识中国影视行业别具一格的创造力。作为中国科幻最具国际知名度的IP之一,中国版影视作品《三体》今年“出国”,在YouTube平台播放次数超千万。6月开播的《墨雨云间》被译成英、西、葡、泰、印尼等多语种,登陆美国、泰国等多国流媒体平台,海外播放量近2亿。美国网飞公司买下古装偶像剧《珠帘玉幕》(如图)的海外版权,《长乐曲》在新加坡Viki平台播出量排名第二。微短剧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躲不开良莠不齐的困扰。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提示,微短剧市场存在一些脱离现实、过度娱乐化的作品,如将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当成追求流量的砝码,严重脱离现实逻辑。春秋时代影业董事长吕建民告诉记者,微短剧发展应超越单纯追求点击量、收视率的格局,坚持“内容为王”,走精细化创作道路,“微短剧与以往所有形式都不同,它们是市场的产物,真正由观众付费。它们直接面对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微短剧在国内外大热实际上源于观众的真正需求。”他补充说,微短剧已经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未来,单集时长较短且情节曲折的故事可能会变得更受欢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市场化是新中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微短剧和长剧在东南亚、东亚、西亚、非洲和北美等地收视长虹。未来,随着市场力量的全球化,‘新中式’文化出海的规模和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中国张开双臂,老外:好city!环球时报记者 姜李 刘明孔魂已归两千载,庄周化蝶蹁跹过四海,儒道哲学熠熠于八荒,向世人吟哦那华夏黄土孕育出的古老智慧……今年,中国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世界中文大会、世界汉学家大会、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等活动,广邀国外文化名家、学者等来华访问,共同探讨具有前瞻性的世界性文化议题。“中文对于国际交流非常重要,学习中文可以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参加世界中文大会的巴林教育部助理次大臣萨玛·穆罕默德·阿贾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我自己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希望明年我的中文能力会更好。”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教授王德岩表示:“这些活动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取得高度成就,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重新思考。中国在自主话语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新中式’传播,也为全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咬文嚼字》期刊近日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其中“city不city”跻身榜单,这个被用来形容中国城市活力的句子是美国博主保保熊的口头禅,一度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模仿与热议,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中国144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更是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来华打卡热”。近日,保保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顾道:“我从未想过一句看似随意的话,竟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成为我与中国之间情感纽带的象征。”保保熊依旧在用流利的中文记录中国之旅,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感受,“每座中国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气质,我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这些魅力带给更多的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外国游客有机会深入中国,真正感受其多样性与包容性,令像我这样的外国人有更多时间去体验中国的美,而不仅仅是匆匆一瞥。” 11月30日起,中国对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日本等国试行免签政策,免签国家总数增至38个,还有54国公民能办理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今年前9个月约2282.1万人次海外护照持有者访问中国。香港《南华早报》评价称,没有什么比让外国人亲眼看中国、与当地民众交流,更能巩固国际关系的了。在北京留学的韩国学生金妍看到中国今年对韩国推出的免签政策时,不禁感慨万分。“我的亲人朋友也来中国与我团聚,我们一起去了张家界,准备过段时间去上海游玩。”金妍表示,“我不仅爱上了这里的美丽风景和文化活动,更通过与中国青年的交流,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与科技的现代中国。免签政策让我感受到中国对文化交流的重视。”在她看来,“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我在采访现场感受“新中式”魅力环球时报记者 刘明 张妮 孙朗辰11月6日,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现场,美国德保罗大学教授约翰·沙纳汉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这是他第11次来华,他说:“我曾在芝加哥路旁看到一个戴耳机的美国女孩,我以为她在听流行音乐,结果走近时看到她拿着一个本子,上面都是中国字。”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过去古典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学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研究中国文明,古典学含义正不断被拓宽,“新中式”文化的星海愈发璀璨生辉。“若无文化交流,我们就无法进行更上一层的政治、经济交往。”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白俄罗斯前副总理、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纳托利·托济克对记者说,他经常看到白俄罗斯人购买中国书籍,很了解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中华经典,说明白俄罗斯人非常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副国务秘书蒲萨敏告诉记者,“中文+职业教育”新模式正推动解决当地青年的就业问题,改善柬埔寨经济环境。世界汉学家大会上,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马豪恩向记者讲述了阿中关系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年轻人开始来到中国学习你们的文化、历史和语言,一切向好。”这些生动细腻的故事令记者为之动容,“新中式”文化正在为中外关系谱写一曲友谊之歌,扣人心弦。“我是尼罗河之子,今天却沉醉于富春江之上”……富春江一艘游船上,来自巴西、伊朗、埃塞俄比亚等金砖国家的诗人纷纷即兴赋诗。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一折青山一扇屏”的美景,如果不是以金砖十国诗人的视角,我们很难看到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如此生动融合的诗句——这是《环球时报》记者采访“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的最大感触。在“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上,美国歌剧演唱家卡拉·卡纳莱斯对记者说,她在福州街头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头戴漂亮鲜花,便忍不住上前合影;在剧院听《茉莉花》时,她似乎真的闻到馥郁花香。在这些采访现场,《环球时报》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除了我们自己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世界各国的人来到中国,在行走中感知中国。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眼睛、他们的感知,都在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充满诗意的中国故事,而这种沉浸式体验或许是中外文化交往的“新中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