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UEqo3jkSR作者:黄培昭 郝瑞敏 李培松 孟可心 昭东 林小艺world.huanqiu.comarticle出版发行十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风行世界/e3pmh22ph/e3pn61ka0【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今年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十周年。自2014年至今,这部著作已翻译出版42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视为理解中国奇迹的“金钥匙”、解答全球发展难题的“启示录”。多位曾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发行以及对这一著作进行过深入研读的海外学者,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们与这部著作的故事,以及这一著作为何能持续风行世界的原因。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翻译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人间正道”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出生于1981年。从大学起,他就在中国多地留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出版时,威伦正在中国进行调研和学习。当时这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老泰铁路的学者,立即开始对这部著作进行深入学习。2017年4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在泰国正式发行,而威伦与这部著作的缘分在2018年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后进一步加深,该中心后来受邀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合作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翻译团队的负责人,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宽知识范围,既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我们既需要了解其历史含义,也需要结合习主席讲话的要点对其进行解释”。 “翻译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人间正道。”威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己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很多遍,不仅是作为译者,也是作为学者。他直言,在阅读这本著作的时候,感觉是在向智者问道,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交流互鉴的乐趣,“我能够在平实的文字间感知中国领导人的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让世界通过中国领导人的宏观视角感受中国改革发展的波澜壮阔”。威伦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第二卷翻译工作。他认为,这部著作让国际社会不再通过碎片化信息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方略,而是能够全局性、系统性地了解。威伦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泰中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的指导,“这一著作对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也有着深刻影响。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中国给‘全球南方’最好的公共产品”。在过去一年,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与中国外文局等相关机构在东盟举行了多场活动,分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内容。威伦表示,泰国社会高度肯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泰国主流社会全面立体了解中国方面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希望两国智库建立多领域、常态化的经验交流机制。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书展上的明星图书”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秘鲁版首发式在秘鲁国家图书馆举行。这一著作甫一亮相,就受到秘鲁读者的欢迎。多年来,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经常活跃在该国的各种书展上。他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近年来已经成为各类书展上的“明星图书”,光从他手中就售出了1000多本。一次,孟可心看到一名男学生正在展台翻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用手机拍下其中个别章节的内容,可见他对这一著作的喜欢。今年7月19日到8月6日,第28届利马国际书展在秘鲁首都利马独立英雄公园举行。孟可心介绍说,在本次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购买者更多了,包括各类人群,如政治人士、学者、大学生,从老年人到年轻人都有。他们都想通过这一著作了解中国,从中探究中国领导人如何治理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在解决14亿多人吃饭问题的同时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今年1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秘读者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秘鲁国会议员、秘中友好小组主席古斯塔沃·科尔德罗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国际社会了解和读懂中国的重要著作,向世界展示了合作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中国立场、贡献中国经验,有助于推进世界现代化,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秘鲁人报》社长兼总编费利克斯·帕斯在致辞中谈到,理解中国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其未来愿景,而这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孟可心组织并参加了上述读者会。会议结束后,他收到很多与会者发来的感谢信息。秘鲁UNI ENERGIA公司顾问豪尔赫表示,在当今国际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合作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一步阐述和强化了这些理念。秘鲁律师乌塞达则直言,该读者会不仅让他得以深入领略中国领导人的思想,也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印尼汉学论坛基金会秘书长王小明:告诉读者中国的“成功之钥”印尼汉学论坛基金会秘书长王小明是一名“90后”。他出生在印尼偏僻的乡村,因此比较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脱贫攻坚战。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时,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一领域,“比如说,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领导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印尼与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期盼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能有所保障”。高中毕业后因为获得奖学金,王小明来华留学10年,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直言,中国有很多经验值得印尼学习,尤其是关于怎样把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既现代化又同时保留自身特色的国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讲到这些内容的权威书籍,“我们都想知道中国‘成功之钥’是什么,这一著作可以说为我们答疑解惑”。此外,印尼许多普通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都渴望深化对中国的认识,但长期以来,塑造印尼对中国认知的更多是来自第三方且已经加工过的二手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著作可以说给予印尼民众直接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一手资料,有助于印尼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内外政策主张等。与王小明观点类似,德国席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奥森科普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多边主义等问题不可或缺,“这部著作中概念和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度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奥森科普2014年就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在他看来,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单极秩序正在被多极秩序取代。这种发展既存在风险,又蕴含机遇,其中一个风险是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对手的倾向,这使得获取有关这个古老文明和现代国家的真实信息变得更加紧迫,“很多西方人在中国问题上被误导了,因此我们必须立即研究有关中国的权威文本”。 奥森科普认为,“全球南方”正在采取行动,以应对历史上殖民主义、冷战等遗留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被视为“北极星”,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建立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工业体系之一。中国越来越被世界视为全球决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能为他国实现发展与增长提供启迪和借鉴。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教授希勒米:“为多边主义提供中国智慧”纳迪娅·希勒米任教于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致力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研究。她第一次接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在2018年。当时,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埃及的合作不断深化,希勒米迫切想了解中国的发展逻辑。作为一名学者,她认为必须从权威资料中汲取信息,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读了前三卷后,希勒米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治理经验,还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单一现代化模式。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书中最触动自己的内容是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当前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希勒米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指明方向,尤其是在南南合作以及多边主义的恢复上,这部著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希勒米称,埃及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书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埃及提供了新的问题解决思路。同样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着深刻感受的是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德贝什。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实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陕西榆林市。那里曾遍布沙漠,但当地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自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首发以来,德贝什常常仔细研读书中的重要论述。他认为,这部著作体现了在国家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领导人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环球时报驻埃及、阿尔及利亚、印尼、秘鲁、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郝瑞敏 李培松 孟可心 昭东 环球时报记者 林小艺】173308453562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3309418709312[]{"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今年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十周年。自2014年至今,这部著作已翻译出版42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视为理解中国奇迹的“金钥匙”、解答全球发展难题的“启示录”。多位曾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发行以及对这一著作进行过深入研读的海外学者,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们与这部著作的故事,以及这一著作为何能持续风行世界的原因。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翻译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人间正道”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出生于1981年。从大学起,他就在中国多地留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出版时,威伦正在中国进行调研和学习。当时这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老泰铁路的学者,立即开始对这部著作进行深入学习。2017年4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在泰国正式发行,而威伦与这部著作的缘分在2018年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后进一步加深,该中心后来受邀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合作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泰文版翻译团队的负责人,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宽知识范围,既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我们既需要了解其历史含义,也需要结合习主席讲话的要点对其进行解释”。 “翻译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人间正道。”威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己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很多遍,不仅是作为译者,也是作为学者。他直言,在阅读这本著作的时候,感觉是在向智者问道,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交流互鉴的乐趣,“我能够在平实的文字间感知中国领导人的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让世界通过中国领导人的宏观视角感受中国改革发展的波澜壮阔”。威伦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第二卷翻译工作。他认为,这部著作让国际社会不再通过碎片化信息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方略,而是能够全局性、系统性地了解。威伦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泰中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的指导,“这一著作对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也有着深刻影响。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中国给‘全球南方’最好的公共产品”。在过去一年,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与中国外文局等相关机构在东盟举行了多场活动,分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内容。威伦表示,泰国社会高度肯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泰国主流社会全面立体了解中国方面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希望两国智库建立多领域、常态化的经验交流机制。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书展上的明星图书”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秘鲁版首发式在秘鲁国家图书馆举行。这一著作甫一亮相,就受到秘鲁读者的欢迎。多年来,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经常活跃在该国的各种书展上。他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近年来已经成为各类书展上的“明星图书”,光从他手中就售出了1000多本。一次,孟可心看到一名男学生正在展台翻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用手机拍下其中个别章节的内容,可见他对这一著作的喜欢。今年7月19日到8月6日,第28届利马国际书展在秘鲁首都利马独立英雄公园举行。孟可心介绍说,在本次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购买者更多了,包括各类人群,如政治人士、学者、大学生,从老年人到年轻人都有。他们都想通过这一著作了解中国,从中探究中国领导人如何治理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在解决14亿多人吃饭问题的同时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今年1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秘读者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秘鲁国会议员、秘中友好小组主席古斯塔沃·科尔德罗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国际社会了解和读懂中国的重要著作,向世界展示了合作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中国立场、贡献中国经验,有助于推进世界现代化,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秘鲁人报》社长兼总编费利克斯·帕斯在致辞中谈到,理解中国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其未来愿景,而这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孟可心组织并参加了上述读者会。会议结束后,他收到很多与会者发来的感谢信息。秘鲁UNI ENERGIA公司顾问豪尔赫表示,在当今国际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合作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一步阐述和强化了这些理念。秘鲁律师乌塞达则直言,该读者会不仅让他得以深入领略中国领导人的思想,也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印尼汉学论坛基金会秘书长王小明:告诉读者中国的“成功之钥”印尼汉学论坛基金会秘书长王小明是一名“90后”。他出生在印尼偏僻的乡村,因此比较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脱贫攻坚战。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时,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一领域,“比如说,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领导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印尼与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期盼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能有所保障”。高中毕业后因为获得奖学金,王小明来华留学10年,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直言,中国有很多经验值得印尼学习,尤其是关于怎样把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既现代化又同时保留自身特色的国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讲到这些内容的权威书籍,“我们都想知道中国‘成功之钥’是什么,这一著作可以说为我们答疑解惑”。此外,印尼许多普通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都渴望深化对中国的认识,但长期以来,塑造印尼对中国认知的更多是来自第三方且已经加工过的二手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著作可以说给予印尼民众直接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一手资料,有助于印尼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内外政策主张等。与王小明观点类似,德国席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奥森科普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多边主义等问题不可或缺,“这部著作中概念和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度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奥森科普2014年就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在他看来,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单极秩序正在被多极秩序取代。这种发展既存在风险,又蕴含机遇,其中一个风险是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对手的倾向,这使得获取有关这个古老文明和现代国家的真实信息变得更加紧迫,“很多西方人在中国问题上被误导了,因此我们必须立即研究有关中国的权威文本”。 奥森科普认为,“全球南方”正在采取行动,以应对历史上殖民主义、冷战等遗留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被视为“北极星”,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建立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工业体系之一。中国越来越被世界视为全球决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能为他国实现发展与增长提供启迪和借鉴。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教授希勒米:“为多边主义提供中国智慧”纳迪娅·希勒米任教于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致力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研究。她第一次接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在2018年。当时,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埃及的合作不断深化,希勒米迫切想了解中国的发展逻辑。作为一名学者,她认为必须从权威资料中汲取信息,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读了前三卷后,希勒米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治理经验,还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单一现代化模式。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书中最触动自己的内容是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当前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希勒米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指明方向,尤其是在南南合作以及多边主义的恢复上,这部著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希勒米称,埃及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书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埃及提供了新的问题解决思路。同样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着深刻感受的是阿尔及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德贝什。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实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陕西榆林市。那里曾遍布沙漠,但当地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自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首发以来,德贝什常常仔细研读书中的重要论述。他认为,这部著作体现了在国家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领导人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环球时报驻埃及、阿尔及利亚、印尼、秘鲁、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郝瑞敏 李培松 孟可心 昭东 环球时报记者 林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