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kfI3viuam作者:任皓宇 闫梦 陈子帅 伊文world.huanqiu.comarticle【环时深度】美国借打击胡塞武装控制红海?/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月24日,美英等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的空袭,是它们年初以来采取的第四次联合行动。除了对该武装组织进行打击外,美国还在红海发起了代号为“繁荣卫士”的护航行动,欧盟日前也宣布启动红海和海湾地区护航行动。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红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因为胡塞武装对该海域“与以色列有关联”船只的袭击而进一步凸显。有学者表示,几个世纪以来,红海因在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及身处咽喉要道而成为多国争相控制的地区之一。有舆论担心,随着巴以冲突外溢,红海正在变成“死海”。还有观点认为,美英等国对胡塞武装进行打击,其目的不只是削弱这一组织的力量,更是增强在红海周边的军事存在,从而控制该地区。 “这是一条战略和经济通道” 2月24日美英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后,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华盛顿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必要行动,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捍卫生命和商业自由流动”。美国在红海上行动的目标暂且不表,但红海“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地位无可置疑。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北经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南经曼德海峡连通亚丁湾,进而通往印度洋,欧盟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绝大部分贸易都依赖红海水域和苏伊士运河。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ICWA)近期发文,称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沙特和也门等国位于红海和亚丁湾沿岸地区,而该地区对全球地缘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红海就作为国际贸易和军事活动的过境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重要且崛起较早的古埃及是最早记录和涉足红海的国家。依托陆上以及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海上商贸活动,古埃及在香料等贸易上赚得盆满钵满。其后,波斯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阿拉伯人都曾为争夺对红海的控制权而进行过战争。阿拉伯帝国时代,因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等都经由红海海域运往欧洲,红海航线愈加重要。15 世纪以来,葡萄牙、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加入对红海的争夺与控制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阵营围绕红海航线爆发激烈战争,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就红海控制权展开争夺。ICWA发表的文章称,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是一个节点,它加强了红海和亚丁湾的战略意义。在该运河开通前,欧亚是通过非洲好望角航线连接起来的,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将欧亚之间的航线缩短了近40%,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随着西亚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红海航线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上升。每年有1.7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大约是全球贸易量的10%。 “这是一条战略和经济通道。”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网站2019年发文,称红海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水道网络的关键一环,有美国国防官员称其为“地球的95号州际公路”(美国95号州际公路共计跨越15个州)。几个世纪以来,红海在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及其咽喉要道位置使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红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走廊和能源运输通道之一,处理全球约12%的货物运输和近1/3的集装箱贸易。研究机构华盛顿特区阿拉伯中心(ACW)发表的文章称,红海沿岸及周边国家未来有望实现巨大的增长,预计到本世纪50年代初,这一地区的人口将从6.2亿增加到近13亿,同期地区经济总量也将增长三四倍。 3个层次的力量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动脉”之一,红海地区存在多种力量。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地区主要有3个层次的力量:一是包括美国、印度等在该区域进行护航甚至部署有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它们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加强临时性的海上部署,联合地区盟友以及采取一些多边框架下的联合行动来发挥影响力;二是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中东大国,包括红海沿岸的沙特、埃及,海湾地区的阿联酋以及伊朗,这些国家在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将地区博弈作为投射和扩大自身地缘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已经或寻求在红海建立军事基地;三是其他红海沿岸国家以及胡塞武装、索马里海盗等可能影响地区安全的非国家行为体,这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内部的动乱本身就会对区域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它们还会主动地引入外部大国力量,来彰显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根据ACW和ICWA发表的文章,自2006年多国实施联合打击海盗行动以来,红海和亚丁湾地区的外国军事存在就在增加。从那时起,主要的地区和全球大国都向该地区派遣了海上军事力量,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其中印度已经向该地区部署了多达10艘前线军舰。 红海地区有大约10个国家运营的十多个海军设施,比如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在吉布提拥有军事基地,还有国家在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国建设海军基地。其中美国在吉布提的勒莫尼耶军营基地,是华盛顿在海湾、迪戈加西亚岛和印度洋上的海军和空军存在的重要纽带。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地还是美国非洲司令部在非洲的主要行动基地,驻扎着4000名美国和盟军部队。 阿联酋于2015年在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港建立了军事基地,以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海空打击。沙特在本国吉达建有费萨尔国王海军基地,土耳其在摩加迪沙为索马里军队运营着一个训练基地。2017年,土耳其与苏丹签署了一项协议,恢复和开发位于红海沿岸的萨瓦金岛上的历史遗迹。有报道称,土耳其在萨瓦金岛上的存在是这个中东大国在该岛建造海军和军事设施的前兆,但土耳其对此予以否认。 自法老时代以来便是红海强国的埃及,一直关注着地区事态的发展。2020年,埃及在阿斯旺正东的贝雷尼斯海港开设了一个空军和海军基地,现在它是埃及在红海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以色列在南部红海海滨城市埃拉特设有军事基地,约旦在南部港口城市亚喀巴也有海军基地。此外,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索马里兰于今年1月1日宣布了一项协议。埃塞俄比亚表示,将考虑承认索马里兰的“独立”,以换取进入红海的通道。索马里兰沿亚丁湾南部海岸线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过去也曾吸引过大国。冷战期间,苏联在柏培拉港有一个重要基地,用来向苏伊士以南和以东地区投射苏联海军力量。 美国有“未公开的目标” 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冲突,而是对胡塞武装进行不断打击。据法新社报道,2月25日,伊朗谴责美英等国对胡塞武装的最新袭击,称它们试图“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危机”。 对于美国在红海地区的行动,不同专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美国趁打击胡塞武装之机抢夺红海的控制权。法国蒙特卡洛中东电台相关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华盛顿正在利用红海危机来加强其在曼德海峡的地缘战略地位,并控制东亚和欧洲市场之间的海上交流。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发表也门研究员萨米尔的观点称,美国“繁荣卫士”护航行动有打击胡塞武装这一既定目标,但一些专家认为存在未公开的目标。自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已经认识到红海的战略意义,因此最近胡塞武装的袭击可能成为美国将红海军事化、确保对曼德海峡的控制并向该地区部署大量美军的借口。这一战略举措可能扩大美国的影响范围,同时保护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红海将很快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特别是考虑到在该地区有大约10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属于几个相互竞争的国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美英等国趁机抢夺红海航行控制权的说法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此次红海危机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教训,美英深知它们对胡塞武装的打击不会有实质性效果,并且也看到了国际重要水道的战略价值,所以要利用红海问题的长期化来扩大它们的军事存在,提高控制权就是图谋之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当前巴以冲突以及也门内部局势的发展有利于胡塞武装巩固、发展其在也门的影响力。在曼德海峡这一红海通道的咽喉要道,胡塞武装将全面扎根,并很有可能掌控曼德海峡,这对西方来讲是不可接受的。为了保障未来航路畅通,西方更倾向于采取基于硬实力的军事威慑,以制约胡塞武装的行为。从目前来看,西方长期在曼德海峡等区域部署军事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不过,有军事专家分析称,凭借区域驻军,控制红海交通要道对美国来说不是难事,但红海本身是国际海域,所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打击胡塞武装并震慑伊朗。 邹志强认为,美国“抢夺”红海控制权的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这是因为一方面,美欧许多国家在红海地区设有军事基地;另一方面,沙特、埃及等红海沿岸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美欧原本就对该区域有较强控制权。当前巴以冲突凸显了红海地区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美英通过传统的武力方式来解决地区秩序和海上安全挑战,而这种加强的军事力量短期内还会存在,服务于其宣称的护航目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发文,称美国的军事打击主要是为了威慑胡塞武装,并证明其有能力介入红海局势。 “红海及曼德海峡的军事化恐难以避免” 红海危机已经对世界航运以及多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尽管如此,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萨日前对一家印度媒体表示,红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尚是“温和的”,但如果危机持续下去,其对贸易和通胀的影响可能会显著恶化,尤其是对欧洲国家来说。 美国启动“繁荣卫士”护航行动后,胡塞武装表示,将与任何部署到红海的军队对抗,并扬言每隔12小时就会发动一次海上攻击,除非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罪行。对于红海地区未来的安全走向,邹志强认为,红海地区紧张局势加剧,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地区安全、航线安全和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接下来会更加明显。美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胡塞武装的袭击能力,这种你来我往的冲突和对抗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红海危机与巴以冲突密切相关,所以割裂地来解决袭船问题,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了。红海地区的局势发展还要看巴以冲突的走向如何,目前看不到后者能够完全停息的趋势。虽然红海危机平息存在困难,但也不太可能扩大为更大规模的冲突。 李子昕称,红海地区未来大概率会出现在多股军事威慑力量对峙下的冷和平,不同的国家阵营会在争取阿曼、厄立特里亚等国家支持方面展开角力,并可能增设更多军事补给港口。红海及曼德海峡的军事化恐难以避免。埃及与沙特将积极运筹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就维持红海稳定展开对话协商,这事关埃及的财政收入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沙特的“2030愿景”构建等。任何能帮助实现红海持续稳定与有序的国家或集团,都将是沙、埃合作的对象。 【环球时报驻阿联酋特派、特约记者 任皓宇 闫梦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伊文】 170897479319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708988098545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月24日,美英等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的空袭,是它们年初以来采取的第四次联合行动。除了对该武装组织进行打击外,美国还在红海发起了代号为“繁荣卫士”的护航行动,欧盟日前也宣布启动红海和海湾地区护航行动。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红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因为胡塞武装对该海域“与以色列有关联”船只的袭击而进一步凸显。有学者表示,几个世纪以来,红海因在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及身处咽喉要道而成为多国争相控制的地区之一。有舆论担心,随着巴以冲突外溢,红海正在变成“死海”。还有观点认为,美英等国对胡塞武装进行打击,其目的不只是削弱这一组织的力量,更是增强在红海周边的军事存在,从而控制该地区。 “这是一条战略和经济通道” 2月24日美英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后,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华盛顿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必要行动,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捍卫生命和商业自由流动”。美国在红海上行动的目标暂且不表,但红海“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地位无可置疑。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北经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南经曼德海峡连通亚丁湾,进而通往印度洋,欧盟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绝大部分贸易都依赖红海水域和苏伊士运河。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ICWA)近期发文,称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沙特和也门等国位于红海和亚丁湾沿岸地区,而该地区对全球地缘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红海就作为国际贸易和军事活动的过境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重要且崛起较早的古埃及是最早记录和涉足红海的国家。依托陆上以及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海上商贸活动,古埃及在香料等贸易上赚得盆满钵满。其后,波斯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阿拉伯人都曾为争夺对红海的控制权而进行过战争。阿拉伯帝国时代,因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等都经由红海海域运往欧洲,红海航线愈加重要。15 世纪以来,葡萄牙、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加入对红海的争夺与控制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阵营围绕红海航线爆发激烈战争,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就红海控制权展开争夺。ICWA发表的文章称,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是一个节点,它加强了红海和亚丁湾的战略意义。在该运河开通前,欧亚是通过非洲好望角航线连接起来的,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将欧亚之间的航线缩短了近40%,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随着西亚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红海航线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上升。每年有1.7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大约是全球贸易量的10%。 “这是一条战略和经济通道。”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网站2019年发文,称红海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水道网络的关键一环,有美国国防官员称其为“地球的95号州际公路”(美国95号州际公路共计跨越15个州)。几个世纪以来,红海在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及其咽喉要道位置使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红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走廊和能源运输通道之一,处理全球约12%的货物运输和近1/3的集装箱贸易。研究机构华盛顿特区阿拉伯中心(ACW)发表的文章称,红海沿岸及周边国家未来有望实现巨大的增长,预计到本世纪50年代初,这一地区的人口将从6.2亿增加到近13亿,同期地区经济总量也将增长三四倍。 3个层次的力量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动脉”之一,红海地区存在多种力量。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地区主要有3个层次的力量:一是包括美国、印度等在该区域进行护航甚至部署有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它们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加强临时性的海上部署,联合地区盟友以及采取一些多边框架下的联合行动来发挥影响力;二是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中东大国,包括红海沿岸的沙特、埃及,海湾地区的阿联酋以及伊朗,这些国家在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将地区博弈作为投射和扩大自身地缘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已经或寻求在红海建立军事基地;三是其他红海沿岸国家以及胡塞武装、索马里海盗等可能影响地区安全的非国家行为体,这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内部的动乱本身就会对区域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它们还会主动地引入外部大国力量,来彰显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根据ACW和ICWA发表的文章,自2006年多国实施联合打击海盗行动以来,红海和亚丁湾地区的外国军事存在就在增加。从那时起,主要的地区和全球大国都向该地区派遣了海上军事力量,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其中印度已经向该地区部署了多达10艘前线军舰。 红海地区有大约10个国家运营的十多个海军设施,比如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在吉布提拥有军事基地,还有国家在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国建设海军基地。其中美国在吉布提的勒莫尼耶军营基地,是华盛顿在海湾、迪戈加西亚岛和印度洋上的海军和空军存在的重要纽带。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地还是美国非洲司令部在非洲的主要行动基地,驻扎着4000名美国和盟军部队。 阿联酋于2015年在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港建立了军事基地,以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海空打击。沙特在本国吉达建有费萨尔国王海军基地,土耳其在摩加迪沙为索马里军队运营着一个训练基地。2017年,土耳其与苏丹签署了一项协议,恢复和开发位于红海沿岸的萨瓦金岛上的历史遗迹。有报道称,土耳其在萨瓦金岛上的存在是这个中东大国在该岛建造海军和军事设施的前兆,但土耳其对此予以否认。 自法老时代以来便是红海强国的埃及,一直关注着地区事态的发展。2020年,埃及在阿斯旺正东的贝雷尼斯海港开设了一个空军和海军基地,现在它是埃及在红海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以色列在南部红海海滨城市埃拉特设有军事基地,约旦在南部港口城市亚喀巴也有海军基地。此外,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索马里兰于今年1月1日宣布了一项协议。埃塞俄比亚表示,将考虑承认索马里兰的“独立”,以换取进入红海的通道。索马里兰沿亚丁湾南部海岸线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过去也曾吸引过大国。冷战期间,苏联在柏培拉港有一个重要基地,用来向苏伊士以南和以东地区投射苏联海军力量。 美国有“未公开的目标” 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冲突,而是对胡塞武装进行不断打击。据法新社报道,2月25日,伊朗谴责美英等国对胡塞武装的最新袭击,称它们试图“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危机”。 对于美国在红海地区的行动,不同专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美国趁打击胡塞武装之机抢夺红海的控制权。法国蒙特卡洛中东电台相关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华盛顿正在利用红海危机来加强其在曼德海峡的地缘战略地位,并控制东亚和欧洲市场之间的海上交流。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发表也门研究员萨米尔的观点称,美国“繁荣卫士”护航行动有打击胡塞武装这一既定目标,但一些专家认为存在未公开的目标。自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已经认识到红海的战略意义,因此最近胡塞武装的袭击可能成为美国将红海军事化、确保对曼德海峡的控制并向该地区部署大量美军的借口。这一战略举措可能扩大美国的影响范围,同时保护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红海将很快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特别是考虑到在该地区有大约10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属于几个相互竞争的国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美英等国趁机抢夺红海航行控制权的说法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此次红海危机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教训,美英深知它们对胡塞武装的打击不会有实质性效果,并且也看到了国际重要水道的战略价值,所以要利用红海问题的长期化来扩大它们的军事存在,提高控制权就是图谋之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当前巴以冲突以及也门内部局势的发展有利于胡塞武装巩固、发展其在也门的影响力。在曼德海峡这一红海通道的咽喉要道,胡塞武装将全面扎根,并很有可能掌控曼德海峡,这对西方来讲是不可接受的。为了保障未来航路畅通,西方更倾向于采取基于硬实力的军事威慑,以制约胡塞武装的行为。从目前来看,西方长期在曼德海峡等区域部署军事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不过,有军事专家分析称,凭借区域驻军,控制红海交通要道对美国来说不是难事,但红海本身是国际海域,所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打击胡塞武装并震慑伊朗。 邹志强认为,美国“抢夺”红海控制权的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这是因为一方面,美欧许多国家在红海地区设有军事基地;另一方面,沙特、埃及等红海沿岸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美欧原本就对该区域有较强控制权。当前巴以冲突凸显了红海地区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美英通过传统的武力方式来解决地区秩序和海上安全挑战,而这种加强的军事力量短期内还会存在,服务于其宣称的护航目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发文,称美国的军事打击主要是为了威慑胡塞武装,并证明其有能力介入红海局势。 “红海及曼德海峡的军事化恐难以避免” 红海危机已经对世界航运以及多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尽管如此,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萨日前对一家印度媒体表示,红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尚是“温和的”,但如果危机持续下去,其对贸易和通胀的影响可能会显著恶化,尤其是对欧洲国家来说。 美国启动“繁荣卫士”护航行动后,胡塞武装表示,将与任何部署到红海的军队对抗,并扬言每隔12小时就会发动一次海上攻击,除非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罪行。对于红海地区未来的安全走向,邹志强认为,红海地区紧张局势加剧,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地区安全、航线安全和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接下来会更加明显。美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胡塞武装的袭击能力,这种你来我往的冲突和对抗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红海危机与巴以冲突密切相关,所以割裂地来解决袭船问题,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了。红海地区的局势发展还要看巴以冲突的走向如何,目前看不到后者能够完全停息的趋势。虽然红海危机平息存在困难,但也不太可能扩大为更大规模的冲突。 李子昕称,红海地区未来大概率会出现在多股军事威慑力量对峙下的冷和平,不同的国家阵营会在争取阿曼、厄立特里亚等国家支持方面展开角力,并可能增设更多军事补给港口。红海及曼德海峡的军事化恐难以避免。埃及与沙特将积极运筹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就维持红海稳定展开对话协商,这事关埃及的财政收入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沙特的“2030愿景”构建等。任何能帮助实现红海持续稳定与有序的国家或集团,都将是沙、埃合作的对象。 【环球时报驻阿联酋特派、特约记者 任皓宇 闫梦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