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F0u67dK1G作者:宋 琳 褚大业 雨 晴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美贸易战公众态度调查报告》:六成美受访者认为对华贸易战伤了美国/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转瞬之间,美国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已有5年。3月3日至10日,《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实质、对全球及本国经济影响、对所在行业及企业影响、未来趋势及预期四个方面展开中美民意调查,并于近日发布《中美贸易战公众态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关于“贸易战实质”,中国公众最倾向于选择“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或“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美均有六成受访者认同美国对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中美均有多半受访者认同“贸易战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美国的认同率(59%)高于中国(53%)。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和企业不愿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苦主”,美国政府到了正视问题的时候,应与中方积极磋商,让中美贸易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对“贸易战实质”的理解,中美民众之间有权重差异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调查采用基于大规模会员样本库的在线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中美两国18-70岁普通公众。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981份,其中美国1467份, 包含265名涉及中美商贸往来的企业员工(含64名中高层管理者)。中国1514份,包含723名涉及中美商贸往来的企业员工(含274名中高层管理者)。 针对“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4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实质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占比最多;其次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45%);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位列第三,占比为38%。在美国,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其实质为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之争,占比最高(41%);也有超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其实质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32%)和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32%)。谈到中美受访者在“贸易战实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认知差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打压是目的,以单边措施替代多边规则是路径,高科技是主要领域。在他看来,中美受访者对这三点看法并无根本区别,只有权重差异。何伟文表示,调查显示,许多美国民众和企业家更多的是从美国角度看问题,特别是认为“全球老大”受到“世界第二”威胁是最重要的问题。他分析说,全球化和多边贸易规则在美国受重视的程度不如在中国,所以选择百分比低于中国。对于选择“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的中国受访者略多于美国受访者,何伟文认为,这是因为一些美国人的思路还是盯着所谓的“国家安全”,实际上很多技术在他们看来已不算太高级。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国反抗美国霸权的一种表现”“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的认同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的认同率明显高于中国。一些分析认为,部分美国受众认为“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与美国政府的“甩锅”言论和媒体舆论渲染有很大关系。但何伟文也强调说:“除了关注美方的渲染和叙事方式外,还要注意美国政府的这些说法,部分来自‘铁锈地带’工会、中下层产业工人和产品无法与中国竞争的部分企业的直观感受。相比之下,严谨的美国经济研究人员一般不会这么认为,因为通过事实数据链和逻辑论证,‘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之说不成立。”选择中美贸易战实质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的美国受访者,预测“美国的成功概率为52%”。对此,何伟文表示:“一般来说,对科技、投资进行限制和直接禁止产品贸易的做法,短期‘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但关税如果只有15%-25%,且所进口的中国产品短期内无法替代,则美国失败的概率比较高。因此,从长期看,只要中国应对有效,美国人自认为的‘成功率’就会递减,这对美国而言就意味着失败。”本次调查显示,为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超半数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合作”的提及率也较高,超过四成。较多受访者认为应“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推动中美自由贸易区建设”“加速去美元化”和“加大知识产品维权研究方面的投入”,上述举措提及率均在四成左右。此外,53%的中国受访者和39%的美国受访者认同“中美贸易战提升了本国自主创新的能力”;50%的中国受访者、28%的美国受访者认同“中美贸易战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何伟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多年来中国的努力方向,是寻求世界货币体系多元化和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地位的大战略。它与美国发动贸易战虽有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我们不应再搭上5年来证实除白宫以外谁都知道的事情”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此次调查的主要发现还有:中美均有六成受访者认同美国对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中国受访者的认同率为60%,美国为61%;中美均有多半受访者认同贸易战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且美国的认同率(59%)高于中国(53%)。从对本国各个具体领域的影响来看,美国受访者普遍认为消极影响居多,尤其是供应链和农副产品价格。这一发现让人想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3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前,美国制造业商品占其对华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44%,是美国对华贸易中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而2022年的数据显示,该比例下降至41%,“美国的制造业出口正越来越落后于同样向中国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如汽车和波音喷气式飞机的对华出口几乎全都消失了”。此外,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比2021年有所增长,这是双边贸易的“一线希望”。这意味着美国农民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但中国的买家可能正变得越来越不依赖美国。谈及调查结果中有较高比例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和中方学者的调研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主要是美方加征关税、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做法伤害到美国民众和企业。美国的一些机构最近两个月出的相关报告,都谈及美国加征的关税最后落到美国民众和企业的头上。”高凌云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美方对30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这一费用,进而又通过商品涨价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他表示:“事实上中美在2019年时就有研究估算,美国总体上应该会承担九成以上对华加征关税带来的损失。很高兴现在带有半官方机构性质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得出跟我们一样的结论,说明美国政府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美国《理性》月刊近日在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这一报告时称:“就连联邦政府的贸易专家也得出与经济学家相同的结论,或许该是拜登倾听这些声音的时候了。我们不应再搭上5年来证实除白宫以外谁都知道的事情。”谈及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让部分美国企业和民众成为“苦主”,高凌云表示,在美国,中国产品可替代程度低的行业受到的损失会更大。至于美国普通民众,比如那些“喜欢宅在家里的”受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好像很难避开来自中国的商品。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如箱包制造,表面上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很多的地方都可以替代“中国制造”,但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技术含量,真正让美国人不用中国生产的箱包很难。 调查显示,多数涉中美商贸往来的中企员工表示自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所在企业每年因此减少的营业额不超过30%;而在美国,37%的受访者所在的企业因此损失的年营业额在30%以上。在有关“中美贸易战对本国企业对华/对美投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具体问题上,34%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消极影响居多”,21%认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差不多”,仅有13%认为“积极影响居多”;中国受访者的这3个选项占比分布较均衡,均在三成左右。 对此,高凌云认为,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在投资领域的限制可以说变本加厉。美国政府原来是对中国企业到美投资设限,中间过渡到不让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现在开始对中国在美国的已有投资做严格的审核,包括前一段时间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的相关要求。“美国与中国磋商交流的空间在加大”此次调查发现,超四成中国受访者和接近三成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是时候取消对华加征关税了”。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贸易战持续下去的时间将不短于3年,持此观点的受访者在中国占55%,在美国占42%。对于2023年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受访者比美国受访者更为乐观,六成中国受访者认为将有所改善,而美国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贸易战将继续升级,占比接近四成。对于未来5年的中美经贸关系,超1/3中国受访者认为将“趋向缓和”,近三成认为将“有限升级,但局限在贸易层面”。美国受访者中,认为将“全面升级,冲突将扩展至投资、知识产权、能源等领域”的受访者相对更多,占比超过两成;认为将“趋向缓和” 和“有限升级”的受访者占比次之,均不足两成。无论是乐观预期还是悲观预测,都不能忽视2022年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额又创历史新高、展现出较强韧性这一事实。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也认为,美中贸易关系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水平”,说明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脱钩”尚未到来。高凌云认为,虽然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对双边贸易设限,2020年开始又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两国贸易额从2021年开始大幅增加,2022年再次递增,这表明如果不是美国故意设限,中美贸易的规模显然会更大。“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正在寻求访华,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有跟我们加强合作的诉求。”在高凌云看来,无论是美国的半官方报告还是高层访华意愿,都表明美国与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磋商交流的空间在加大。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家地方媒体近日在呼吁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时说,美国政府此举已导致美国丧失至少25万个就业岗位,并让每个美国家庭在过去5年中每年平均多支出800至1200美元购买中国商品。因此,如果美国取消相关关税,很快就会造福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一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对在贸易战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美国来讲,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加强同中方的磋商,寻求取消加征的关税。美国应认识到,对华加征关税事实上给本国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无谓的损失,而且,减少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可以大幅减轻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16798595387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7987197711911[]{"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转瞬之间,美国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已有5年。3月3日至10日,《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实质、对全球及本国经济影响、对所在行业及企业影响、未来趋势及预期四个方面展开中美民意调查,并于近日发布《中美贸易战公众态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关于“贸易战实质”,中国公众最倾向于选择“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或“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美均有六成受访者认同美国对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中美均有多半受访者认同“贸易战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美国的认同率(59%)高于中国(53%)。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和企业不愿意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苦主”,美国政府到了正视问题的时候,应与中方积极磋商,让中美贸易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对“贸易战实质”的理解,中美民众之间有权重差异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调查采用基于大规模会员样本库的在线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中美两国18-70岁普通公众。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981份,其中美国1467份, 包含265名涉及中美商贸往来的企业员工(含64名中高层管理者)。中国1514份,包含723名涉及中美商贸往来的企业员工(含274名中高层管理者)。 针对“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4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实质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占比最多;其次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45%);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位列第三,占比为38%。在美国,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其实质为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之争,占比最高(41%);也有超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其实质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之争(32%)和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32%)。谈到中美受访者在“贸易战实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认知差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打压是目的,以单边措施替代多边规则是路径,高科技是主要领域。在他看来,中美受访者对这三点看法并无根本区别,只有权重差异。何伟文表示,调查显示,许多美国民众和企业家更多的是从美国角度看问题,特别是认为“全球老大”受到“世界第二”威胁是最重要的问题。他分析说,全球化和多边贸易规则在美国受重视的程度不如在中国,所以选择百分比低于中国。对于选择“中美两国之间高科技的竞争”的中国受访者略多于美国受访者,何伟文认为,这是因为一些美国人的思路还是盯着所谓的“国家安全”,实际上很多技术在他们看来已不算太高级。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国反抗美国霸权的一种表现”“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的认同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的认同率明显高于中国。一些分析认为,部分美国受众认为“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与美国政府的“甩锅”言论和媒体舆论渲染有很大关系。但何伟文也强调说:“除了关注美方的渲染和叙事方式外,还要注意美国政府的这些说法,部分来自‘铁锈地带’工会、中下层产业工人和产品无法与中国竞争的部分企业的直观感受。相比之下,严谨的美国经济研究人员一般不会这么认为,因为通过事实数据链和逻辑论证,‘中国侵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之说不成立。”选择中美贸易战实质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的美国受访者,预测“美国的成功概率为52%”。对此,何伟文表示:“一般来说,对科技、投资进行限制和直接禁止产品贸易的做法,短期‘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但关税如果只有15%-25%,且所进口的中国产品短期内无法替代,则美国失败的概率比较高。因此,从长期看,只要中国应对有效,美国人自认为的‘成功率’就会递减,这对美国而言就意味着失败。”本次调查显示,为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超半数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合作”的提及率也较高,超过四成。较多受访者认为应“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推动中美自由贸易区建设”“加速去美元化”和“加大知识产品维权研究方面的投入”,上述举措提及率均在四成左右。此外,53%的中国受访者和39%的美国受访者认同“中美贸易战提升了本国自主创新的能力”;50%的中国受访者、28%的美国受访者认同“中美贸易战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何伟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多年来中国的努力方向,是寻求世界货币体系多元化和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地位的大战略。它与美国发动贸易战虽有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我们不应再搭上5年来证实除白宫以外谁都知道的事情”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此次调查的主要发现还有:中美均有六成受访者认同美国对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中国受访者的认同率为60%,美国为61%;中美均有多半受访者认同贸易战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且美国的认同率(59%)高于中国(53%)。从对本国各个具体领域的影响来看,美国受访者普遍认为消极影响居多,尤其是供应链和农副产品价格。这一发现让人想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3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发动对华贸易战之前,美国制造业商品占其对华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44%,是美国对华贸易中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而2022年的数据显示,该比例下降至41%,“美国的制造业出口正越来越落后于同样向中国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如汽车和波音喷气式飞机的对华出口几乎全都消失了”。此外,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比2021年有所增长,这是双边贸易的“一线希望”。这意味着美国农民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但中国的买家可能正变得越来越不依赖美国。谈及调查结果中有较高比例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和中方学者的调研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主要是美方加征关税、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做法伤害到美国民众和企业。美国的一些机构最近两个月出的相关报告,都谈及美国加征的关税最后落到美国民众和企业的头上。”高凌云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美方对30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商承担了这一费用,进而又通过商品涨价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他表示:“事实上中美在2019年时就有研究估算,美国总体上应该会承担九成以上对华加征关税带来的损失。很高兴现在带有半官方机构性质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得出跟我们一样的结论,说明美国政府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美国《理性》月刊近日在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这一报告时称:“就连联邦政府的贸易专家也得出与经济学家相同的结论,或许该是拜登倾听这些声音的时候了。我们不应再搭上5年来证实除白宫以外谁都知道的事情。”谈及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让部分美国企业和民众成为“苦主”,高凌云表示,在美国,中国产品可替代程度低的行业受到的损失会更大。至于美国普通民众,比如那些“喜欢宅在家里的”受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好像很难避开来自中国的商品。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如箱包制造,表面上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很多的地方都可以替代“中国制造”,但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技术含量,真正让美国人不用中国生产的箱包很难。 调查显示,多数涉中美商贸往来的中企员工表示自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所在企业每年因此减少的营业额不超过30%;而在美国,37%的受访者所在的企业因此损失的年营业额在30%以上。在有关“中美贸易战对本国企业对华/对美投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具体问题上,34%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消极影响居多”,21%认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差不多”,仅有13%认为“积极影响居多”;中国受访者的这3个选项占比分布较均衡,均在三成左右。 对此,高凌云认为,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在投资领域的限制可以说变本加厉。美国政府原来是对中国企业到美投资设限,中间过渡到不让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现在开始对中国在美国的已有投资做严格的审核,包括前一段时间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的相关要求。“美国与中国磋商交流的空间在加大”此次调查发现,超四成中国受访者和接近三成的美国受访者认为,“是时候取消对华加征关税了”。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贸易战持续下去的时间将不短于3年,持此观点的受访者在中国占55%,在美国占42%。对于2023年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受访者比美国受访者更为乐观,六成中国受访者认为将有所改善,而美国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贸易战将继续升级,占比接近四成。对于未来5年的中美经贸关系,超1/3中国受访者认为将“趋向缓和”,近三成认为将“有限升级,但局限在贸易层面”。美国受访者中,认为将“全面升级,冲突将扩展至投资、知识产权、能源等领域”的受访者相对更多,占比超过两成;认为将“趋向缓和” 和“有限升级”的受访者占比次之,均不足两成。无论是乐观预期还是悲观预测,都不能忽视2022年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额又创历史新高、展现出较强韧性这一事实。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也认为,美中贸易关系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水平”,说明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脱钩”尚未到来。高凌云认为,虽然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对双边贸易设限,2020年开始又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两国贸易额从2021年开始大幅增加,2022年再次递增,这表明如果不是美国故意设限,中美贸易的规模显然会更大。“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正在寻求访华,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有跟我们加强合作的诉求。”在高凌云看来,无论是美国的半官方报告还是高层访华意愿,都表明美国与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磋商交流的空间在加大。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家地方媒体近日在呼吁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时说,美国政府此举已导致美国丧失至少25万个就业岗位,并让每个美国家庭在过去5年中每年平均多支出800至1200美元购买中国商品。因此,如果美国取消相关关税,很快就会造福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一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对在贸易战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美国来讲,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加强同中方的磋商,寻求取消加征的关税。美国应认识到,对华加征关税事实上给本国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无谓的损失,而且,减少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可以大幅减轻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