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uEhsphjjJ world.huanqiu.comarticle环球时报社社长、总编辑范正伟在2023年环球时报年会致辞:在变动的时代开创确定的未来/e3pmh22ph/e3pmh26vv在变动的时代开创确定的未来——在环球时报2023年年会上的致辞范正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现在室外是零下10度,但站在这里却倍感暖意,因为我们的年会终于如期举办了!当然,准备的过程并不容易,直到昨天晚上,我们还在确认各位嘉宾的参会方式;今天一早,又在忐忑地等待大家的核酸结果。听说最近的问候语,已经从“吃了没”变成“阳了没”。这一年,我们屯过菜、居过家,现在很多人进入了“发过烧”的阶段。尽管如此,因为有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有力领导,因为有各位嘉宾一如既往的宝贵支持,以及我的同事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才能在这个不平凡的冬天,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期举办2023年环球时报年会。在此,我代表环球时报社,向线上线下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环球时报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也借此机会,祝愿所有正在与阳抗争的朋友早日变成“阳康”。今天,我们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像我们不知道第二天的抗原会不会两道杠一样,各种不期而至的“变化”在我们这个时代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都折射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古人常用“变”与“常”这一对概念来分析历史中的变与不变,主张“执常以迎变,要变以知常”。那么在这个时代,什么是“常中之变”,什么又是“变中之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为这将关系到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我们身处何地,又去往何方。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世界之“变”与中国之“常”,或者说,世界的变乱交织与中国的稳中求进,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仅为中国明确了方向感,也给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在加速演进的大变局中,这种方向感和稳定性体现在何处?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又将如何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基于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思考,我们将本次年会的主题定为“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下设中美共处、两岸统一、俄乌冲突、中国发展4个议题。希望借助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用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变动的时代开创确定的未来。相信今年的环球时报年会,将又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观察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拓宽文明视野。不管看历史还是看现实,很多冲突背后的思想起源,都有一种傲慢狭隘的文明观。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落脚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我们在一篇社评中写道:“党的二十大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内容写入党章,这样的胸襟和抱负,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价值观的稳定是最可靠的稳定。当冷战思维、零和心态沉渣泛起,当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我们坚信,拓宽文明视野才能见到天地之广,创新文明形态才能感受江海之阔,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使命追求,也是中国媒体人的价值立场。——造福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凝聚开放共识。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推动“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换个角度看,经过这次世纪疫情,世界也正在形成新的开放形态,发展的格局需要重新盘整,观念的基石也需要不断筑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来说,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开放不可逆、不会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也将是不断扩大开放之路。——沟通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提升话语能力。今年2月,环球时报刊文《“认知战”已在中国网络空间打响》,将“认知战”这一议题引入舆论场。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更是直观地展示了美西方和俄罗斯在认知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所展开的较量。应该看到,认知战不仅发生在外部世界的舆论场,它的硝烟同样可能倒灌回国内,影响国人的历史认知、价值认知甚至是非判断。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还存在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叫响难信任”的话语短板。在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后,我们如何解决“挨骂”问题?新时代的中国,无需“美颜相机”,但也拒绝“灰黑滤镜”。面对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寻求“最大公约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再过十几天,也就是2023年1月3日,环球时报将迎来30岁生日。作为一个“90后”,环球时报1993年创刊时只是一张四开八版、每周一期的报纸,现在已经发展为中英文并举、报网端融合、全天候报道的融媒体矩阵。30年的发展,环球时报见证着党和国家的前进脚步,也受益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融。“三十而立”再出发,我们将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用好中英文“双声道”,唱响全媒体“多重奏”,让世界听到更加立体丰富的中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和“中国观”。各位来宾,各位朋友!2023年即将到来,中国有句古话,“一回春到一回新”,每一个春天都是崭新的。哲学家加缪也曾经说过,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在这个临近隆冬的时节,我们看到这个战疫三年的国家、这个历经考验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充满新气象的新年就要到来。期待我们的这场思想盛宴,预告着即将到来的春天,也成为我们给世界的一份新年礼物。谢谢大家!1671241365101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环球网167124203567612[]{"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在变动的时代开创确定的未来——在环球时报2023年年会上的致辞范正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现在室外是零下10度,但站在这里却倍感暖意,因为我们的年会终于如期举办了!当然,准备的过程并不容易,直到昨天晚上,我们还在确认各位嘉宾的参会方式;今天一早,又在忐忑地等待大家的核酸结果。听说最近的问候语,已经从“吃了没”变成“阳了没”。这一年,我们屯过菜、居过家,现在很多人进入了“发过烧”的阶段。尽管如此,因为有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有力领导,因为有各位嘉宾一如既往的宝贵支持,以及我的同事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才能在这个不平凡的冬天,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期举办2023年环球时报年会。在此,我代表环球时报社,向线上线下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环球时报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也借此机会,祝愿所有正在与阳抗争的朋友早日变成“阳康”。今天,我们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像我们不知道第二天的抗原会不会两道杠一样,各种不期而至的“变化”在我们这个时代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都折射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古人常用“变”与“常”这一对概念来分析历史中的变与不变,主张“执常以迎变,要变以知常”。那么在这个时代,什么是“常中之变”,什么又是“变中之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为这将关系到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我们身处何地,又去往何方。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世界之“变”与中国之“常”,或者说,世界的变乱交织与中国的稳中求进,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仅为中国明确了方向感,也给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在加速演进的大变局中,这种方向感和稳定性体现在何处?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又将如何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基于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思考,我们将本次年会的主题定为“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下设中美共处、两岸统一、俄乌冲突、中国发展4个议题。希望借助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用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变动的时代开创确定的未来。相信今年的环球时报年会,将又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观察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拓宽文明视野。不管看历史还是看现实,很多冲突背后的思想起源,都有一种傲慢狭隘的文明观。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落脚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我们在一篇社评中写道:“党的二十大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内容写入党章,这样的胸襟和抱负,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价值观的稳定是最可靠的稳定。当冷战思维、零和心态沉渣泛起,当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我们坚信,拓宽文明视野才能见到天地之广,创新文明形态才能感受江海之阔,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使命追求,也是中国媒体人的价值立场。——造福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凝聚开放共识。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推动“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换个角度看,经过这次世纪疫情,世界也正在形成新的开放形态,发展的格局需要重新盘整,观念的基石也需要不断筑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来说,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开放不可逆、不会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也将是不断扩大开放之路。——沟通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需要我们提升话语能力。今年2月,环球时报刊文《“认知战”已在中国网络空间打响》,将“认知战”这一议题引入舆论场。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更是直观地展示了美西方和俄罗斯在认知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所展开的较量。应该看到,认知战不仅发生在外部世界的舆论场,它的硝烟同样可能倒灌回国内,影响国人的历史认知、价值认知甚至是非判断。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还存在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叫响难信任”的话语短板。在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后,我们如何解决“挨骂”问题?新时代的中国,无需“美颜相机”,但也拒绝“灰黑滤镜”。面对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寻求“最大公约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再过十几天,也就是2023年1月3日,环球时报将迎来30岁生日。作为一个“90后”,环球时报1993年创刊时只是一张四开八版、每周一期的报纸,现在已经发展为中英文并举、报网端融合、全天候报道的融媒体矩阵。30年的发展,环球时报见证着党和国家的前进脚步,也受益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融。“三十而立”再出发,我们将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用好中英文“双声道”,唱响全媒体“多重奏”,让世界听到更加立体丰富的中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和“中国观”。各位来宾,各位朋友!2023年即将到来,中国有句古话,“一回春到一回新”,每一个春天都是崭新的。哲学家加缪也曾经说过,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在这个临近隆冬的时节,我们看到这个战疫三年的国家、这个历经考验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充满新气象的新年就要到来。期待我们的这场思想盛宴,预告着即将到来的春天,也成为我们给世界的一份新年礼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