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QvVDUEfZY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单劼】6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办。活动现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自己上个月率团访欧,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的感想。解振华表示,在出访中能感受到,尽管各国国情、发展阶段不同,但都努力将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落实各自2030年自主贡献和世纪中叶长期战略,实现疫后绿色高质量复苏。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这将推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订立的三十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持续前行。尽管当前世界面临地区冲突、经济疲软、能源粮食危机等一系列困难挑战,但《巴黎协定》彰显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世界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解振华介绍称,中国已经超额完成2020年前行动目标,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基础性贡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出席本次活动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则介绍称,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占到了16.6%左右。而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14.8%,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中国再生能源的投资以及装机发电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此外,赵英民还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亿余吨,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全社会低碳意识不断提升。近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访南太8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此次南太之行的一个主要议题。太平洋岛国作为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地区之一,自身应对气变的能力严重不足。而中国高度重视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特殊处境和关切,今年4月正式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合作中心。在活动现场,曾在汤加参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中国援助项目的农业专家张剑锋也介绍称,汤加等太平洋岛国大多为珊瑚岛礁土地资源稀缺,随着海平面的升高,沿海狭窄的农业用地逐渐被侵蚀淹没,食物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但中国的水稻品种优势明显,特别是海水稻种植系统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农业项目的引入帮助汤加等太平洋岛国解决了由于海水入侵土地造成盐碱化,进而导致农业生产难以为继的问题,“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积极培育和推广适应旱涝台风等多种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帮助当地培养了许多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张剑锋说。1655279877083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环球网1655279877083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单劼】6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个“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办。活动现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自己上个月率团访欧,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的感想。解振华表示,在出访中能感受到,尽管各国国情、发展阶段不同,但都努力将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落实各自2030年自主贡献和世纪中叶长期战略,实现疫后绿色高质量复苏。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这将推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订立的三十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持续前行。尽管当前世界面临地区冲突、经济疲软、能源粮食危机等一系列困难挑战,但《巴黎协定》彰显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世界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解振华介绍称,中国已经超额完成2020年前行动目标,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基础性贡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出席本次活动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则介绍称,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占到了16.6%左右。而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14.8%,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中国再生能源的投资以及装机发电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此外,赵英民还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亿余吨,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全社会低碳意识不断提升。近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访南太8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此次南太之行的一个主要议题。太平洋岛国作为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地区之一,自身应对气变的能力严重不足。而中国高度重视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特殊处境和关切,今年4月正式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合作中心。在活动现场,曾在汤加参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变中国援助项目的农业专家张剑锋也介绍称,汤加等太平洋岛国大多为珊瑚岛礁土地资源稀缺,随着海平面的升高,沿海狭窄的农业用地逐渐被侵蚀淹没,食物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但中国的水稻品种优势明显,特别是海水稻种植系统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农业项目的引入帮助汤加等太平洋岛国解决了由于海水入侵土地造成盐碱化,进而导致农业生产难以为继的问题,“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积极培育和推广适应旱涝台风等多种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帮助当地培养了许多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张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