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hnP0Qab3Z world.huanqiu.comarticle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21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及一系列金句引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安全与发展正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空前提升。”一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而中国领导人适时提出中国方案。去年,习近平曾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次,他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世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共同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这是中方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习近平演讲引热议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 习近平强调,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习近平的演讲引发外界热议。台湾雅虎奇摩网站提到,习近平呼吁全球加强协调对抗疫情,持续关注人们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香港01网站称,习近平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对俄乌局势格外关注的路透社说,中国领导人周四重申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立场,但没有直接提及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惩罚措施。“中国领导人说,中国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滥用制裁手段。”美联社写道。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领导人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强烈信号,即坚决反对脱钩。他表示,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他承诺推进改革,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许善淞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已发展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高端论坛。在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特殊背景下,习主席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和平与稳定的信号,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习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也赋予包括达索系统在内的外资企业更多信心,为我们坚定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备受关注。路透社评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在俄乌冲突之外主张“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并暗示美国在亚洲的行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教授王江雨表示,通过唤起源自欧洲的“安全不可分割”概念,中国有望使其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在其他国家看来更加合法。“世界各国共乘命运大船,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不可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强调,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北马其顿新闻社也在网站首页以“习近平:(本国)安全不能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为题,报道了中国领导人在博鳌的演讲。 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出现的俄乌冲突背后既有冷战思维作祟,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从全球层面看待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希望外界跳出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博弈的思路,从整体上看待全球、地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新思路、新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在当前世界秩序出现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空前提升。”郭延军说,此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从发展的角度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和平。此次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更加强调安全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也更完整和统一。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对习主席“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的形容表示赞同。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只关注客舱,即自己,也必须爱护这艘大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而非削弱多边主义,亚太地区国家正在被外力分离,各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避免产生这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中国和东盟。“东盟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双方能够更好地合作,可以让地区融合得更好,这是共同的方向。”不仅讨论亚洲的未来,也在讨论世界的未来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介绍,本届论坛年会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线下参会,近400名代表线上参会,来自102家媒体机构的700多名记者将参与报道和论坛活动。除各国领导人外,还有20位各国政要前政要、50位部长级高官和前官员、22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参与年会有关分论坛讨论。在21日的开幕式上,多位外国政要发表演讲。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说,蒙古国是博鳌亚洲论坛创办国之一,蒙方高度赞扬博鳌亚洲论坛为促进各国协调与合作、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所作出的贡献。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认为,今年论坛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全球经济复苏靠一个国家是不够的,此起彼伏的危机带来广泛影响,各种风险让世界极易受到冲击,各国都应该为支持多边主义发挥重要作用。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表示,只有团结起来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巴西工业贸易部原执行部长特谢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本届论坛年会讨论的重点有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包容性金融等,与会人士不仅有亚洲人,还有美国人、拉美人、非洲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40%,博鳌亚洲论坛讨论亚洲的未来,也是在讨论世界的未来。“在博鳌,最聪明、最重要的人可以分享他们的愿景,可以讨论如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165058120500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6505812050072[]{"email":"guoxiaopeng@huanqiu.com","name":"郭晓鹏"}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21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及一系列金句引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安全与发展正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空前提升。”一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而中国领导人适时提出中国方案。去年,习近平曾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这次,他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世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共同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这是中方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习近平演讲引热议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 习近平强调,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习近平的演讲引发外界热议。台湾雅虎奇摩网站提到,习近平呼吁全球加强协调对抗疫情,持续关注人们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香港01网站称,习近平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对俄乌局势格外关注的路透社说,中国领导人周四重申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立场,但没有直接提及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惩罚措施。“中国领导人说,中国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滥用制裁手段。”美联社写道。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领导人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强烈信号,即坚决反对脱钩。他表示,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他承诺推进改革,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许善淞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已发展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高端论坛。在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特殊背景下,习主席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和平与稳定的信号,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习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也赋予包括达索系统在内的外资企业更多信心,为我们坚定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备受关注。路透社评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在俄乌冲突之外主张“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并暗示美国在亚洲的行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教授王江雨表示,通过唤起源自欧洲的“安全不可分割”概念,中国有望使其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在其他国家看来更加合法。“世界各国共乘命运大船,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不可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强调,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北马其顿新闻社也在网站首页以“习近平:(本国)安全不能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为题,报道了中国领导人在博鳌的演讲。 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出现的俄乌冲突背后既有冷战思维作祟,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从全球层面看待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希望外界跳出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博弈的思路,从整体上看待全球、地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新思路、新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在当前世界秩序出现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空前提升。”郭延军说,此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从发展的角度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和平。此次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更加强调安全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也更完整和统一。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对习主席“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的形容表示赞同。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只关注客舱,即自己,也必须爱护这艘大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而非削弱多边主义,亚太地区国家正在被外力分离,各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避免产生这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中国和东盟。“东盟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双方能够更好地合作,可以让地区融合得更好,这是共同的方向。”不仅讨论亚洲的未来,也在讨论世界的未来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介绍,本届论坛年会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线下参会,近400名代表线上参会,来自102家媒体机构的700多名记者将参与报道和论坛活动。除各国领导人外,还有20位各国政要前政要、50位部长级高官和前官员、22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参与年会有关分论坛讨论。在21日的开幕式上,多位外国政要发表演讲。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说,蒙古国是博鳌亚洲论坛创办国之一,蒙方高度赞扬博鳌亚洲论坛为促进各国协调与合作、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所作出的贡献。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认为,今年论坛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全球经济复苏靠一个国家是不够的,此起彼伏的危机带来广泛影响,各种风险让世界极易受到冲击,各国都应该为支持多边主义发挥重要作用。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表示,只有团结起来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巴西工业贸易部原执行部长特谢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本届论坛年会讨论的重点有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包容性金融等,与会人士不仅有亚洲人,还有美国人、拉美人、非洲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40%,博鳌亚洲论坛讨论亚洲的未来,也是在讨论世界的未来。“在博鳌,最聪明、最重要的人可以分享他们的愿景,可以讨论如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