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X3a3161Bj world.huanqiu.comarticle清华试验成功的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有多牛?专家:其中一个技术环节美国曾多次失败/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24日上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环球时报》采访获悉,此次试验是关于高超音速新型发动机的一个飞行试验,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此次试验成果可以促进大学的基础研究逐步与工程融合。24日上午11点30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任务由“清航·大兴号”两级火箭助推执行。一级火箭分离后,二级火箭将任务段发动机推到预定高度和速度。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供油系统将航空煤油雾化喷入燃烧室,点火系统顺利启动,燃烧室进入预定燃烧状态,发动机稳定工作,获得持续推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表明,我国已经掌握该新型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工程实现能力,在新型空天动力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是清华大学师生们做的一个关于高超音速新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目前世界上做的飞行试验主要集中于超燃发动机,大概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飞机发射火箭,过程中有一个平飞段。另外一种就是清华大学此次试验,由两级火箭垂直发射,加速前进。值得注意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要关键技术,是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就做过类似试验,当时美国也参加了试验。但国际上对这种试验存在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在加速段很容易达到超燃(燃料在高超音速气流中进行燃烧),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内部的燃烧并不是超燃。此后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进行了类似试验,试验飞行了十几次,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直至今天美国仍然和澳大利亚在合作进行研究。黄志澄表示,清华大学此次试验是否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是看有没有产生正的推力。尚待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作为一所大学,进行此类实验探索新的发动机概念可喜可贺,其成果可以促进大学的基础研究逐步与工程融合。青岛大学首席教授、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李小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闻中没有提供发动机的参数,此外目测该发动机不大(长约1米左右),动力不会大;从应用技术上讲,要看该发动机的应用场景需求和性价比等等,“如果是在做缩比模型试验,此次试验是对原理进行了验证,距离空天发动机产品和技术完善还有一段距离。”军事专家宋忠平则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音速导弹和空天航天器的重要动力,中国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冲压发动机技术。清华大学的此次试验实现了“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意味着技术验证已经成功,即将进入工程验证阶段。“能做到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就是突破之一,美国在这个技术环节曾多次失败。”1643008147134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环球网1643008147134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24日上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环球时报》采访获悉,此次试验是关于高超音速新型发动机的一个飞行试验,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此次试验成果可以促进大学的基础研究逐步与工程融合。24日上午11点30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任务由“清航·大兴号”两级火箭助推执行。一级火箭分离后,二级火箭将任务段发动机推到预定高度和速度。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供油系统将航空煤油雾化喷入燃烧室,点火系统顺利启动,燃烧室进入预定燃烧状态,发动机稳定工作,获得持续推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表明,我国已经掌握该新型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工程实现能力,在新型空天动力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是清华大学师生们做的一个关于高超音速新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目前世界上做的飞行试验主要集中于超燃发动机,大概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飞机发射火箭,过程中有一个平飞段。另外一种就是清华大学此次试验,由两级火箭垂直发射,加速前进。值得注意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首要关键技术,是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就做过类似试验,当时美国也参加了试验。但国际上对这种试验存在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在加速段很容易达到超燃(燃料在高超音速气流中进行燃烧),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内部的燃烧并不是超燃。此后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进行了类似试验,试验飞行了十几次,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直至今天美国仍然和澳大利亚在合作进行研究。黄志澄表示,清华大学此次试验是否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是看有没有产生正的推力。尚待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作为一所大学,进行此类实验探索新的发动机概念可喜可贺,其成果可以促进大学的基础研究逐步与工程融合。青岛大学首席教授、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李小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闻中没有提供发动机的参数,此外目测该发动机不大(长约1米左右),动力不会大;从应用技术上讲,要看该发动机的应用场景需求和性价比等等,“如果是在做缩比模型试验,此次试验是对原理进行了验证,距离空天发动机产品和技术完善还有一段距离。”军事专家宋忠平则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音速导弹和空天航天器的重要动力,中国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冲压发动机技术。清华大学的此次试验实现了“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意味着技术验证已经成功,即将进入工程验证阶段。“能做到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就是突破之一,美国在这个技术环节曾多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