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TYFoCtETE 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国诬蔑中国“技术盗窃”?又一个话语陷阱!/e3pmh22ph/e3pmh2398<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这些年来,美国将“科技战”作为卡中国脖子的杀手锏,大搞“小院高墙”、“平行体系”,从“实体清单”到“芯片禁令”,从中兴、华为到字节跳动、大疆,封锁打压无所不用其极。最近又有媒体爆料:美国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阿里巴巴的云业务开刀。总之,中国哪家强,美国就要整垮哪家。</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68059653f33c61d6c3ccb022350240d.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为了做恶事“师出有名”,美国除了诬蔑中国企业“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外,还特意捏造了一套专门的话术和概念体系,企图给中国扣上“强买强卖、偷窃技术”的帽子。</em>事实真相究竟如何?</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强制技术转移”?</em></p><p>美国说,中国实施“强制技术转移”,利用合资要求、股权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资,强迫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使他们沦为“付出方”和“受害者”。</p><p><em data-scene="strong">实际上,中国政府一向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尊重契约精神,鼓励中外企业商务合作。</em>中国没有强制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无论是《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知识产权法》,还是《对外贸易法》《外商投资企业法》,都不存在任何强制外国投资者转让技术的规定。</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2021年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丰田展台展示氢燃料电池车。"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24e42401b2d46e813cc05956b41fc3d.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2021年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HRC展台展示小鹏汇天旅航者X2飞行汽车,助力其首次走出国门,亮相德国科隆欧洲飞行器展。"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550ae18fe599d2aa9ecf877963a56ab.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中外合资技术转让是企业间自发的互利行为。</em>中外企业共同评估技术的市场价值,再以市场方式合法合理转让技术。当地政府也会为企业量身定制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基础设施、减免税费、降低贷款利息等。<em data-scene="strong">整个合作过程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开展,平等互利,根本没有“强制技术转移”一说。</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2021年12月,海南出台19条举措支持自贸港科技开放创新。图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外景,此系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新科技建设重点项目。"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c06d3ed449ff5aab17a509b867ee61c.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资本都是逐利的,美国企业不是慈善家,如果没有真金白银,怎么会心甘情愿同中国企业开展合作?</em>微软、英特尔、高通、宝洁、通用汽车等一大批美企先后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不断加大对华技术转让和产品转移力度,并获得巨额利益回报,毫无疑问是受益者。</p><p><em data-scene="strong">既想牟取利润,又不想付出成本,指望好处占尽,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em></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大规模系统性技术盗窃”?</em></p><p>美国又说,中国利用人才计划和在美华人等进行“技术猎取”,实施“大规模系统性技术盗窃”。</p><p>说起这个,不得不提美国为打击“中国技术盗窃”而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em data-scene="strong">该计划是美国针对特定国家发起的第一个专项执法行动,受到美国执法和情报部门高度重视。</em></p><p>2018年启动至今,“中国行动计划”已经制造了77起案件,涉及150多名被告。<em data-scene="strong">美国联邦刑事案件总体认罪率非常高,但这77起案件中的64%时至今日仍悬而未决。</em>“中国行动计划”对外宣称重点打击经济间谍,可所有案件中只有19起涉及《经济间谍法》。</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据媒体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针对中国新设立“中国任务中心”,计划大量招募具有中文专长的工作人员,甚至希望他们熟练掌握粤语、上海话、闽南语等方言,意图不言而喻。 (漫画 | 陈霞)"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709c2c000c22bef42746a750e432cb1.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2020年,美国又把计划重点转向打击与中国有关的专家学者,制造了一大批“科研诚信类”案件,大搞模糊不清的“科研诚信调查”,这无异于对专家学者实施“白色恐怖”,引起美国学界和法律界强烈不满。</em></p><p>全美各大学近2000名学者联名致函美国司法部长质疑“中国行动计划”;192名耶鲁大学教授联名致函美国司法部长,认为该计划存在根本性缺陷;20多个亚裔团体联名致函美国总统要求停止该计划;美国华人联合会在美国司法部之外组织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停止“中国行动计划”。</p><p>大概是反对声音实在太大,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据《华盛顿邮报》近期报道,美国检察官预计将寻求撤销对麻省理工学院陈刚教授隐瞒与中国研究关联的指控。报道还称,过去一年,在至少8例与“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的案件中,美方撤销了指控或将被告无罪释放。<em data-scene="strong">然而,指控可以撤销,但专家学者们的名声、被耽误的宝贵时间美国拿什么偿还?</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美国田纳西大学前教授胡安明是首位因“中国行动计划”出庭受审的华裔学者。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对胡安明和他的家人进行长期监视后将其逮捕。尽管胡安明于2021年9月获判无罪,但也经受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0defa0bd484aeed7c15f9eb286cc7e0.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2021年6月,美国田纳西大学前教授胡安明的妻子在诺克斯维尔举行的有关其丈夫被逮捕的新闻发布会上申诉。"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9deac3179681d48c9d70039fb6b43c8.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天天嚷嚷着别人盗窃技术,却拿不出一星半点证据,这不就是恶意碰瓷栽赃么?所谓“中国行动计划”的实质,不过是美国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遏制打压的拙劣工具。</em></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em></p><p>美国还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得美国每年遭受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p><p><em data-scene="strong">这也缺乏事实依据。为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有目共睹。</em></p><p>比如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推动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p><p>2014年,中国开设了3个知识产权法院,还在15个中级法院设立了专门审理机构。仅2015年,中国法院受理的民事产权案件就多达109386件。</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从2014年开始,中国陆续开设地方知识产权法院。"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e5f2680ec905be01fc7afe2007a623f.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日益成熟,这在外国企业寻求法律支持和保护时已有公论。</em>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之间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在中国打官司比在美国更节省时间和成本”。</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也连续多年大幅增长</em>,自2001年起年均增长17%,2019年达到343.28亿美元,其中有81.44亿美元支付给了美国,占比达23.7%。</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21年9月单月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就高达343亿元人民币,约合54亿美元。"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f4c61876084b3425dcd4f1af74a5f70.png?imageView2/2/w/1260" /></i></p><p>美国拼命打压的华为公司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20年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超过60亿美元,其中近80%都支付给了美国企业。<em data-scene="strong">美国一边收钱,一边指责中国、打压华为,良心过得去吗?</em></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成就得到广泛认可</em>,就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特别301报告》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司法改革出现了积极势头,展示出专业能力和透明度。<em data-scene="strong">美中贸易委员会的调查也显示,近60%美国企业表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显著加强。</em></p><p><em data-scene="strong">那些叫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美国人,就这样被本国同胞打了脸。</em></p><p><em data-scene="strong">美国才是不合法不光彩的窃密大户</em></p><p><em data-scene="strong">“尊重知识产权”对美国来说就是一句笑话。</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f736053103b7ad81797dbd082ebfc04.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建国初期,美国就通过刺探情报、吸引移民、垄断专利和制定配套政策等多种手段从英国获取纺织、机器制造、煤炭冶炼等技术。</em></p><p>被美国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誉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在英国学习了先进的纺织技术,此后用假名移民到美国,并帮助美国建成了强大的纺织帝国。<em data-scene="strong">因此,英国人称他为“叛徒斯莱特”。谈及这段历史,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都承认“我们也曾是海盗”。</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塞缪尔・斯莱特是一位早期英裔美国实业家,被称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但在英国,他被称为“叛徒斯莱特”,因为他把英国的纺织技术“带”到美国,改进后供美国人使用。"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358207e71b4a6c55b901c2266268eb2.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斯莱特从英国带到美国的1835纺织机"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8c125f7ec142240742d69787af4a78e.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图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工业革命期间,他曾派出大批商业间谍到英国窃取工业技术,有人负责偷窃图纸,有人负责偷学技术,甚至还有人负责散布消息:如果能够在美国制造出纺织机械,就会有高额的赏金。塞缪尔・斯莱特正是被这则消息吸引赴美的。"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b461f45a2b894396155b9a5302fca9a.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二战后,美国发起臭名昭著的“回形针行动”</em>,组建了一个由数百名科学家、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到德国搜刮技术专利、图纸、研究文件等各种资料,德国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图书馆鲜有幸免。</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1946年,104名纳粹德国火箭专家在“回形针行动”中被带到美国得州布利斯堡。"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0dde9225a3f62b33d6ab352e2501779.png?imageView2/2/w/1260" /></i></p><p>美国还把几千名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扣押在拘留营里逐一审讯,以更好地吸收掠夺来的技术。<em data-scene="strong">“回形针行动”对美国军事科技影响深远,就连“阿波罗登月计划”都受益匪浅。</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1961年,在“回形针行动”中被带到美国的德裔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中)与科学家们讨论“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有关工作。该运载火箭为1969年7月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发挥了巨大作用。"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8767430f3fd6e7f82021acaf2cf49b4.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冷战后,美国变本加厉,到处监听他国,窃取各类秘密,以此获取先进技术,搞不正当竞争。</em></p><p>比如,上世纪90年代同日本进行汽车贸易谈判时,美国情报机构在日本谈判代表的专车上安装了窃听器,以此获取内幕情报。</p><p>2001年,欧洲空客公司状告美国波音公司借助美国国家安全局“梯队”电子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空客公司员工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截获商业秘密。<em data-scene="strong">还有许多这样的“棱镜门”事件在世界各地上演,幕后黑手都是美国。</em></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棱镜门”事件在世界各地上演,幕后黑手都是美国。 (漫画 | 石宇)"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11bcc43600279c2f959623dcaa61623.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近年来,美国还到处“长臂管辖”,逼竞争对手变卖核心业务和技术专利。</em></p><p>2013年,美国司法部扣押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几名高管,逼迫对方向美国通用公司出售最重要也最核心的电力和电网业务。一直到收购完成后,才把这些“人质”释放。被拘押数年的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后来在回忆录中将这段经历称为“美国陷阱”。被无理羁押1000多天的孟晚舟,也曾经是“美国陷阱”的“人质”。</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2013年4月14日,法国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孟晚舟的遭遇与皮耶鲁齐如出一辙。"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e092f260f8d5935ccc935adbca8afa8.png?imageView2/2/w/1260" /></i></p><p><em data-scene="strong">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em>近年来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天宫”建站、“北斗”组网、“蛟龙”入海、“祝融”探火、“墨子”传信、“天眼”巡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em data-scene="strong">这是中国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成就,绝非美国或西方的“恩赐”</em>。</p><p><em data-scene="strong">反观美国,不仅历史上“撒谎、欺骗和偷窃”,如今更是一边坐吃老本,一边企图将他国创新成果扼杀于襁褓之中。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蛮横霸凌,更是对人类进步的卑劣犯罪。</em></p><p>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终会作出公正的评判。</p></section></article>1642643204067责编:王怡<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XwZ2_KuGzJU75o3YH05cA" >朝阳少侠</a>16426432040671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24e42401b2d46e813cc05956b41fc3d.png{"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