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SIOyj7pnE作者:赵觉珵world.huanqiu.comarticle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冰丝带”国家速滑馆:高颜值,高科技和人性化/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走进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环球时报》记者4日注意到,场内的几排白色座椅组成“092”三个数字,提醒着所有工作人员: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92天。届时,国家速滑馆将承办速度滑冰比赛,14块金牌将在此诞生。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2万名观众,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完工。上个月,“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举行,这也是首场北京冬奥测试赛。“冰丝带”融入冰雪元素相比国家速滑馆这一正式名称,“冰丝带”的昵称更为大众所熟悉,而当《环球时报》记者真正站在“冰丝带”外面时也更能理解这一名称的含义——场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环绕飘舞的玻璃丝带,象征着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冰丝带”还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 “冰丝带”的设计还融入不少冰雪元素:22条“冰丝带”由超白玻璃彩釉印刷花纹,花纹和中国传统纹饰中的冰裂纹形态相仿;场馆内的装修采用不同深浅的蓝色与白色搭配;二楼天花板上也布满“零星雪花”样式的图案。高科技和人性化元素国家速滑馆不只颜值高,其设计也融合各种高科技和人性化元素,着力提升运动员的参赛体验和观众的观赛体验。国家速滑馆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与此同时,国家速滑馆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场馆。这一技术的使用不仅是对“绿色办奥”的实践,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公司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场馆能为运动员创造的两方面比赛条件:一是更小的空气阻力,但由于北京属于低海拔地区,空气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团队将关注重点放在冰上,提供最佳的比赛用冰,将冰面温度做到高度均衡,把平整度做到最好。目前,国家速滑馆冰面的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不仅如此,国家速滑馆还配备智能化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三层:冰面一个温度,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一个温度,可以达16摄氏度左右,为观众营造舒适观赛环境。《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观众席每个座位下方都设有送风口。马进说,“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期间,运动员普遍对冰面质量和场馆设施表示肯定,有4名运动员5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此外,国家速滑馆近1.2万平方米的冰面可以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冬奥会期间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冬奥后,该馆将向公众开放,成为能够举办短道、花滑、冰球和冰壶等赛事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运动员的第一站运动员活动准备区4日首次对媒体开放。国家速滑馆的东南侧专门规划了运动员活动准备区,这将是运动员来到国家速滑馆的第一站。比赛期间,运动员将乘坐专用车辆抵达并完成防疫措施后,进入赛前准备。据悉,国家速滑馆有14间运动员更衣室、近千平方米的运动员热身区和约700平方米的力量房。运动员力量房内摆放有各类健身器材,分为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大类别,包括单车、杠铃、瑜伽球等,专门为速度滑冰选手赛前热身而准备。《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力量房内还准备了腰带等运动员可能用到的各种装备,热身区则包括一条蓝色的塑胶跑道。14间更衣室的构造大致相同,部分更衣室门口还留有中国、韩国与荷兰队在“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时挂着的标志牌。更衣室内按照运动员赛前赛后使用习惯,摆放了更衣柜和条凳,赛时还会配备相关洗护用品和防疫物资。163605748603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3605748603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6a07a3475953e8a5b912ea8a19bb04f.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走进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环球时报》记者4日注意到,场内的几排白色座椅组成“092”三个数字,提醒着所有工作人员: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92天。届时,国家速滑馆将承办速度滑冰比赛,14块金牌将在此诞生。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2万名观众,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完工。上个月,“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举行,这也是首场北京冬奥测试赛。“冰丝带”融入冰雪元素相比国家速滑馆这一正式名称,“冰丝带”的昵称更为大众所熟悉,而当《环球时报》记者真正站在“冰丝带”外面时也更能理解这一名称的含义——场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一块玻璃都有不同的弯曲弧度,幕墙外有22条环绕飘舞的玻璃丝带,象征着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冰丝带”还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 “冰丝带”的设计还融入不少冰雪元素:22条“冰丝带”由超白玻璃彩釉印刷花纹,花纹和中国传统纹饰中的冰裂纹形态相仿;场馆内的装修采用不同深浅的蓝色与白色搭配;二楼天花板上也布满“零星雪花”样式的图案。高科技和人性化元素国家速滑馆不只颜值高,其设计也融合各种高科技和人性化元素,着力提升运动员的参赛体验和观众的观赛体验。国家速滑馆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与此同时,国家速滑馆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场馆。这一技术的使用不仅是对“绿色办奥”的实践,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公司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场馆能为运动员创造的两方面比赛条件:一是更小的空气阻力,但由于北京属于低海拔地区,空气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团队将关注重点放在冰上,提供最佳的比赛用冰,将冰面温度做到高度均衡,把平整度做到最好。目前,国家速滑馆冰面的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不仅如此,国家速滑馆还配备智能化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三层:冰面一个温度,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一个温度,可以达16摄氏度左右,为观众营造舒适观赛环境。《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观众席每个座位下方都设有送风口。马进说,“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期间,运动员普遍对冰面质量和场馆设施表示肯定,有4名运动员5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此外,国家速滑馆近1.2万平方米的冰面可以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冬奥会期间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冬奥后,该馆将向公众开放,成为能够举办短道、花滑、冰球和冰壶等赛事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运动员的第一站运动员活动准备区4日首次对媒体开放。国家速滑馆的东南侧专门规划了运动员活动准备区,这将是运动员来到国家速滑馆的第一站。比赛期间,运动员将乘坐专用车辆抵达并完成防疫措施后,进入赛前准备。据悉,国家速滑馆有14间运动员更衣室、近千平方米的运动员热身区和约700平方米的力量房。运动员力量房内摆放有各类健身器材,分为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两大类别,包括单车、杠铃、瑜伽球等,专门为速度滑冰选手赛前热身而准备。《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力量房内还准备了腰带等运动员可能用到的各种装备,热身区则包括一条蓝色的塑胶跑道。14间更衣室的构造大致相同,部分更衣室门口还留有中国、韩国与荷兰队在“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时挂着的标志牌。更衣室内按照运动员赛前赛后使用习惯,摆放了更衣柜和条凳,赛时还会配备相关洗护用品和防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