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i2Da3zdjX world.huanqiu.comarticle“9·11”亲历者回忆撞击瞬间:一股强力推着我向前冲,大楼倒塌“像巧克力融化掉”/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作为“9·11”事件的幸存者之一,陈思进在20年前从纽约世贸中心位于80层的办公室沿着楼梯跑出大厦之后,就一直对高楼层心有顾忌。遇难者家属组成的邮件群早就静默了,对于陈思进而言,他认为自己也应该对这件事画上一个终止符,但潜意识却不会消褪,或将一直陪伴着他。8:46分、9:03分、9:37分、9:59分、10:03分、10:28分,2001年9月11日的这六个时间点,分别是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双子塔、撞上五角大楼、两座大楼倒塌的悲惨时刻。 事件发生之前并没有什么预兆。2001年9月11日8点15分,陈思进一如往常抵达纽约世贸中心北塔80层的8067号办公室,冲好咖啡,检查电子邮件都是惯例动作。约半个小时后,陈思进突然感受到一股强大力量推着自己向前冲,随即整个大楼都开始震动。8点46分,陈思进所在的世界贸易中心北塔率先成为恐怖分子的第一个攻击目标,飞机与大厦撞击引发大火,大家开始纷纷逃离。跑出来的人沿着楼梯慢慢往下走,楼梯很窄,大家紧挨着自觉分成了两道,妇女和上了年纪的人走更短的里道,身强力壮的男人就走在外道。过程中从楼道窗口望出去,对面的世贸中心2号楼(南塔)也已经火光冲天。“和我一批跑下来的一共有三百多人,我想给妻子打电话,但手机始终没有信号。到18楼的时候,我们遇上消防队员正在扛着灭火器械往楼上冲。”陈思进的手表和文件还留在办公桌上,他以为很快会返回办公室,并不知道大楼很快就会倒塌。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大家终于下到一楼,警察在门口大喊,朝北的门可以通行,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奔跑,跑出大楼几分钟后,北塔轰然倒塌。陈思进说,倒塌的大楼“像一块巧克力融化掉”。耳边是坍塌的轰鸣声和人群的叫喊声,双目所及都是废墟,高空飘荡着黑色的浓烟,大约有四五十层楼高。这座大楼陈思进再也无法进去,而他的很多朋友也再也无法走出来。20年后的此刻,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到陈思进会对当年从80层楼奔跑下来的自己说什么时,陈思进说:“当时在我跑出来两三分钟后,大楼就倒塌了,对当年那个全力奔跑和死神擦肩而过的自己,我想说谢谢。这一天对于我而言是重生。”“9·11”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规模最大的恐怖袭击,也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攻击,造成了近3000人死亡,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相较而言,陈思进是足够幸运的,他不但活着,而且活得更好。“9·11”事件的爆发而并没有为陈思进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他一直从事金融行业工作,而且职位不断攀升,从助理副总裁、副总裁、合伙人到董事总经理。从“9·11”恐袭现场幸运逃生,让陈思进提醒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加速,“从小我就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原本计划在退休之后才开始行动。但‘9·11’事件的爆发让我意识到明天不一定会如期而至,想到什么应该立刻就去做。”2004年,他的第一本书《闯荡北美》面世,书中记录了他在北美十多年的奋斗,其中也包括‘9·11’事件。时至今日,陈思进已经出版三个系列小说,目前正在创作科幻小说系列。2012年,陈思进选择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因为美国让他有些失望,“现在的美国不是20年前的美国,更不是三十多年前我刚到时候的美国。比如美国这些年来过激的‘政治正确’。”离开后的陈思进在2016年和2019年因事重返美国,“2019年回纽约的时候,我特意去世贸遗址看了看,看到水池周围写满了遇难者的名字,非常感慨。但毕竟已经过去20年了,我想该是画上句号的时候了。”看起来,20年的确足够漫长,当年遇难者家属组成的邮件群已经静默了很多年。“这个遇难家属群都是用email联系的,恐袭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大家频繁互通信息。前四、五年的时候,大家会不时地发一些信息,逢年过节相互问候。再后来慢慢地就没有了沟通,甚至有些人的email地址也已经失效。”但对于那一天的经历,陈思进真的能做到彻底忘记吗?陈思进记得,当时附近方圆几千米笼罩在烟雾之中,持续了数月之久。很多从大厦逃生出来的人,附近居民等相关人员持续数年进行了肺部检查,陈思进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不过,在潜意识中,无论是在外住酒店或是参观景点,陈思进对高于20层楼以上的高度都有些紧张,住酒店会特意关注应急通道的位置,平时能走楼梯就尽量走楼梯,他认为,这是潜意识导致的一些细微变化。回不去的还有中美关系,作为在华尔街工作的资深金融从业者,陈思进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是有亲身感受的,“20年前的时候小布什执政,中国刚刚参加世贸,中美之间的关系如胶似漆。但当时小布什政府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中国可以发展,但不能比美国强大’,也就是说,美国当年对中国的发展已经心存警惕,某种程度上说,‘9·11’事件的爆发延缓了中美之间对抗局面的出现。”1631241125661责编:魏少璞环球时报-环球网163124112566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0fc6c0e1c8d269358539d928b11620c.pn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作为“9·11”事件的幸存者之一,陈思进在20年前从纽约世贸中心位于80层的办公室沿着楼梯跑出大厦之后,就一直对高楼层心有顾忌。遇难者家属组成的邮件群早就静默了,对于陈思进而言,他认为自己也应该对这件事画上一个终止符,但潜意识却不会消褪,或将一直陪伴着他。8:46分、9:03分、9:37分、9:59分、10:03分、10:28分,2001年9月11日的这六个时间点,分别是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双子塔、撞上五角大楼、两座大楼倒塌的悲惨时刻。 事件发生之前并没有什么预兆。2001年9月11日8点15分,陈思进一如往常抵达纽约世贸中心北塔80层的8067号办公室,冲好咖啡,检查电子邮件都是惯例动作。约半个小时后,陈思进突然感受到一股强大力量推着自己向前冲,随即整个大楼都开始震动。8点46分,陈思进所在的世界贸易中心北塔率先成为恐怖分子的第一个攻击目标,飞机与大厦撞击引发大火,大家开始纷纷逃离。跑出来的人沿着楼梯慢慢往下走,楼梯很窄,大家紧挨着自觉分成了两道,妇女和上了年纪的人走更短的里道,身强力壮的男人就走在外道。过程中从楼道窗口望出去,对面的世贸中心2号楼(南塔)也已经火光冲天。“和我一批跑下来的一共有三百多人,我想给妻子打电话,但手机始终没有信号。到18楼的时候,我们遇上消防队员正在扛着灭火器械往楼上冲。”陈思进的手表和文件还留在办公桌上,他以为很快会返回办公室,并不知道大楼很快就会倒塌。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大家终于下到一楼,警察在门口大喊,朝北的门可以通行,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奔跑,跑出大楼几分钟后,北塔轰然倒塌。陈思进说,倒塌的大楼“像一块巧克力融化掉”。耳边是坍塌的轰鸣声和人群的叫喊声,双目所及都是废墟,高空飘荡着黑色的浓烟,大约有四五十层楼高。这座大楼陈思进再也无法进去,而他的很多朋友也再也无法走出来。20年后的此刻,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到陈思进会对当年从80层楼奔跑下来的自己说什么时,陈思进说:“当时在我跑出来两三分钟后,大楼就倒塌了,对当年那个全力奔跑和死神擦肩而过的自己,我想说谢谢。这一天对于我而言是重生。”“9·11”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规模最大的恐怖袭击,也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攻击,造成了近3000人死亡,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相较而言,陈思进是足够幸运的,他不但活着,而且活得更好。“9·11”事件的爆发而并没有为陈思进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他一直从事金融行业工作,而且职位不断攀升,从助理副总裁、副总裁、合伙人到董事总经理。从“9·11”恐袭现场幸运逃生,让陈思进提醒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加速,“从小我就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原本计划在退休之后才开始行动。但‘9·11’事件的爆发让我意识到明天不一定会如期而至,想到什么应该立刻就去做。”2004年,他的第一本书《闯荡北美》面世,书中记录了他在北美十多年的奋斗,其中也包括‘9·11’事件。时至今日,陈思进已经出版三个系列小说,目前正在创作科幻小说系列。2012年,陈思进选择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因为美国让他有些失望,“现在的美国不是20年前的美国,更不是三十多年前我刚到时候的美国。比如美国这些年来过激的‘政治正确’。”离开后的陈思进在2016年和2019年因事重返美国,“2019年回纽约的时候,我特意去世贸遗址看了看,看到水池周围写满了遇难者的名字,非常感慨。但毕竟已经过去20年了,我想该是画上句号的时候了。”看起来,20年的确足够漫长,当年遇难者家属组成的邮件群已经静默了很多年。“这个遇难家属群都是用email联系的,恐袭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大家频繁互通信息。前四、五年的时候,大家会不时地发一些信息,逢年过节相互问候。再后来慢慢地就没有了沟通,甚至有些人的email地址也已经失效。”但对于那一天的经历,陈思进真的能做到彻底忘记吗?陈思进记得,当时附近方圆几千米笼罩在烟雾之中,持续了数月之久。很多从大厦逃生出来的人,附近居民等相关人员持续数年进行了肺部检查,陈思进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不过,在潜意识中,无论是在外住酒店或是参观景点,陈思进对高于20层楼以上的高度都有些紧张,住酒店会特意关注应急通道的位置,平时能走楼梯就尽量走楼梯,他认为,这是潜意识导致的一些细微变化。回不去的还有中美关系,作为在华尔街工作的资深金融从业者,陈思进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是有亲身感受的,“20年前的时候小布什执政,中国刚刚参加世贸,中美之间的关系如胶似漆。但当时小布什政府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中国可以发展,但不能比美国强大’,也就是说,美国当年对中国的发展已经心存警惕,某种程度上说,‘9·11’事件的爆发延缓了中美之间对抗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