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WEoxZyKbf作者:张妮world.huanqiu.comarticle“讲述生命的空间与时间关系”,珠峰:理解藏文化的独特视角/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和平解放70年来,与西藏有关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逐渐从以往单一的“西方的西藏”发展为多元化的西藏。中国的西藏文学也经历了从魔幻现实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过程。“如何讲述西藏,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陈晓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中国作家还是外国作家,都在探索西藏的神奇性和神秘性,“但如何通过文学把它表现得更准确、深刻,和人的命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故弄玄虚,这是西藏文学正在做的事。”在关于西藏的文学作品中,珠峰无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独特题材。近年来,国内外珠峰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如《绝命海拔》《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珠峰大山难》《高山上的夏尔巴人》《喜马拉雅天梯》《攀登者》等。珠峰题材也有不少纪实文学作品,如2017年出版的《一次未公开的珠峰探险》以日记形式记录了1958年中苏联合登山队侦察组考察珠峰的始末。作者翁庆章是第一批中国登山队队员兼队医,也是此次事件的亲历者。美国记者乔恩·克拉考尔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则是对1996年5月珠峰大山难的完整记录。在那次惨烈的山难中,4支登山队共有12人罹难。参与那次攀登并成功登顶珠峰的克拉考尔成了这一山难的亲历者和幸存者。 相比纪实文学和电影,世界范围内珠峰题材的长篇小说并不多。毕竟,在文学作品中需要详细描写攀登珠峰的过程与细节,而既登过珠峰又会写小说的作者寥寥无几。最近,曾3次登顶珠峰的中国企业家黄怒波出版长篇小说《珠峰海螺》,再现了企业家在商海中的跌宕起伏及攀登珠峰的艰难险阻。在黄怒波看来,企业家面临的挑战与攀登珠峰有相似之处:遇到不确定性时勇于挑战的精神是一致的。小说还着重讲述新一代西藏人的故事,里面有这样的描写:加布的经济条件好,因为他是最早涉足登山旅游行业的藏族人。他帮两个儿子在村子另一头各建了一座二柱三粱的石头结构的两层楼房,目的是方便接待客人。这些年,指名道姓地要住在曲宗村的山友、游客越来越多。到了登山季节,就变成一床难求了。写藏族人生活的变化来自黄怒波多年来的真实感受。“十多年前,我刚登珠峰时,藏族人刚刚成立登山公司,很多向导都是当地农村放牦牛的孩子。而现在,他们已经成长为与国际接轨的新兴登山产业的重要参与者。”黄怒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有一半以上在中国。之前国内没有登山产业,现在藏族的国际登山力量很强,有一位藏族向导甚至登过12次珠峰。一些向导后来还成为国家滑雪教练。“这个民族现在有了新的职业身份和产业发展,很多向导家里都买房买车,这说明西藏新的发展时期到来了,登山产业是21世纪的产业。而且,藏族向导非常朴实厚道,从来不会放弃你,离开你。在这个意义上,我也是在歌颂这个民族和时代。”谈到书名中“海螺”的含义,黄怒波解释道:珠峰是天与地之间的空间关系,海螺则是时间关系。珠峰原本是海底,地质板块碰撞后形成了高山。而大海中的海螺作为生命体历经上亿年的岁月沉淀固化下来。所以,珠峰海螺,实际上讲述的是生命的空间与时间关系。“海螺还是藏族文化中吉祥的圣物,象征着纯洁、善良,这是西藏文化的底色,也是这部作品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期望。”163001293670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3001293670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2034fbad5f73093c83ad1131701ed83u5.jpg{"email":"yuanxiaocun@huanqiu.com","name":"袁小存"}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编者的话:和平解放70年来,与西藏有关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加,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逐渐从以往单一的“西方的西藏”发展为多元化的西藏。中国的西藏文学也经历了从魔幻现实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过程。“如何讲述西藏,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陈晓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中国作家还是外国作家,都在探索西藏的神奇性和神秘性,“但如何通过文学把它表现得更准确、深刻,和人的命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故弄玄虚,这是西藏文学正在做的事。”在关于西藏的文学作品中,珠峰无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独特题材。近年来,国内外珠峰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如《绝命海拔》《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珠峰大山难》《高山上的夏尔巴人》《喜马拉雅天梯》《攀登者》等。珠峰题材也有不少纪实文学作品,如2017年出版的《一次未公开的珠峰探险》以日记形式记录了1958年中苏联合登山队侦察组考察珠峰的始末。作者翁庆章是第一批中国登山队队员兼队医,也是此次事件的亲历者。美国记者乔恩·克拉考尔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则是对1996年5月珠峰大山难的完整记录。在那次惨烈的山难中,4支登山队共有12人罹难。参与那次攀登并成功登顶珠峰的克拉考尔成了这一山难的亲历者和幸存者。 相比纪实文学和电影,世界范围内珠峰题材的长篇小说并不多。毕竟,在文学作品中需要详细描写攀登珠峰的过程与细节,而既登过珠峰又会写小说的作者寥寥无几。最近,曾3次登顶珠峰的中国企业家黄怒波出版长篇小说《珠峰海螺》,再现了企业家在商海中的跌宕起伏及攀登珠峰的艰难险阻。在黄怒波看来,企业家面临的挑战与攀登珠峰有相似之处:遇到不确定性时勇于挑战的精神是一致的。小说还着重讲述新一代西藏人的故事,里面有这样的描写:加布的经济条件好,因为他是最早涉足登山旅游行业的藏族人。他帮两个儿子在村子另一头各建了一座二柱三粱的石头结构的两层楼房,目的是方便接待客人。这些年,指名道姓地要住在曲宗村的山友、游客越来越多。到了登山季节,就变成一床难求了。写藏族人生活的变化来自黄怒波多年来的真实感受。“十多年前,我刚登珠峰时,藏族人刚刚成立登山公司,很多向导都是当地农村放牦牛的孩子。而现在,他们已经成长为与国际接轨的新兴登山产业的重要参与者。”黄怒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有一半以上在中国。之前国内没有登山产业,现在藏族的国际登山力量很强,有一位藏族向导甚至登过12次珠峰。一些向导后来还成为国家滑雪教练。“这个民族现在有了新的职业身份和产业发展,很多向导家里都买房买车,这说明西藏新的发展时期到来了,登山产业是21世纪的产业。而且,藏族向导非常朴实厚道,从来不会放弃你,离开你。在这个意义上,我也是在歌颂这个民族和时代。”谈到书名中“海螺”的含义,黄怒波解释道:珠峰是天与地之间的空间关系,海螺则是时间关系。珠峰原本是海底,地质板块碰撞后形成了高山。而大海中的海螺作为生命体历经上亿年的岁月沉淀固化下来。所以,珠峰海螺,实际上讲述的是生命的空间与时间关系。“海螺还是藏族文化中吉祥的圣物,象征着纯洁、善良,这是西藏文化的底色,也是这部作品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