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YCtvWYN3H world.huanqiu.comarticle《纽约时报》专访到了石正丽,可内容却让人无语……/e3pmh22ph/e3pmh2398<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中国的‘蝙蝠女侠’开口了”,近日,美国《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秦颖(Amy Qin)在一篇由她和该报前驻华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ely)共同撰写的文章里惊呼。 </p><p>可让人无语的是,在这篇以“石正丽接受采访了”为噱头的文章中,虽然全文的篇幅多达约2250字,可涉及石正丽接受采访的部分,却只占该文的1/6左右,石正丽的直接引语部分更是不到100字……. </p><p>下图,便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秦颖在她的个人社交账号上为她和储百亮撰写的这篇宣称石正丽“开口了”的报道进行炒作的场景。 </p><p><em data-scene="strong">“上周,随着关于新冠疫情源头的争论不断激化,我拿起电话,给武汉病毒所那位处在实验室泄露论风口浪尖上的专家打了过去”,秦颖写到,“让我吃惊的是,她接了电话。”</em> </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b50b9a05e8950982d1f7adf9f5a44f4.png?imageView2/2/w/1260" /></i></p><p>说实话,耿直哥在读完秦颖的这段贴文后,确实被勾起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立刻读一读《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看看眼下石正丽到底会怎么回应这家美国媒体。毕竟,自美国对于武汉病毒所和她本人的抹黑越来越偏执和疯狂后,这位中国科学家除了中国的CGTN外,就几乎没有再接受过任何国内外媒体的采访。 </p><p><em data-scene="strong">可让人无语的是,虽然《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篇幅多达约2250字,可其中涉及石正丽接受秦颖采访、驳斥对她和武汉病毒所抹黑的部分,经过耿直哥计算,只有区区400个字出头,仅是全文的约1/6。</em> </p><p><em data-scene="strong">而石正丽在此次采访中的“直接引语”部分,甚至连100个字都不到……</em> </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270c484b78e23d2d394bfa19e7fa12e.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a66f886a8a8cdde312358996e246f83.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b291b786798939813edf6fa883ae271.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c7dfd415b3f03ee499c23285a6e18b7.png?imageView2/2/w/1260" /></i></p><p>图为《纽约时报》这篇以“石正丽开口了”为噱头的报道中,仅有的几处给出了石正丽“原话”的部分 </p><p>那么,这篇报道剩下的那5/6的内容都在说什么呢? </p><p>耿直哥通读全文后发现,这剩下的大部分里,除了有一小部是在介绍了石正丽的个人经历,其他绝大多数内容还是在给美国政府的“病毒来自实验室泄露”的阴谋论“带节奏”,不断地掰扯这个论调怎么有“合理性”、怎么得到了美国“越来越多的科学界人士的支持”,以及中国政府是怎么“不配和”的等等。 </p><p>至于美国同样有不少科学家在反对“武汉实验室泄露论”、并拿出证据证明了为何这种观点就是政治阴谋论的情况,秦颖和储百亮则仅仅几笔带过,并未像他们详细论事这个阴谋论怎么“合理”那样去详细论述反方的观点。 </p><p><em data-scene="strong">当然,对于熟悉秦颖和储百亮这种《纽约时报》乃至美西方媒体的驻华记者报道“套路”的人来说,这早就是他们的“常规操作”了——他们不仅不会如实将接受他们采访的对象的观点完整地呈现出来,甚至还会将受访者的观点按照他们自己的政治意图进行各种“裁剪”和“拼接”,以达到他们想要的“舆论效果”。</em> </p><p><em data-scene="strong">实际上,就在今年2月由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国际专家团来中国武汉进行溯源研究时,有国际专家团的成员就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故意歪曲他们的观点,炒作说中国“不配合”调查。当时,这些专家甚至被气得直接在网上怒斥《纽约时报》“不要脸”。</em> </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a849b1a8570af0c10547cb4488a96ff.png?imageView2/2/w/1260" /></i></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ff024db4b2ee123bf6bbe47a57dd28e.png?imageView2/2/w/1260" /></i></p><p>最后,虽然《纽约时报》以“石正丽开口了”为噱头,搞了这么一个骗取点击的“标题党”,但在仅有的几段涉及她的文字里,石正丽还是不卑不亢地捍卫着她、武汉病毒所以及中国科学家的清誉。 </p><p>比如,她愤怒地表示:“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一直在不断向无辜的科学家泼脏水” ,“我到底该如何去证明一个根本就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的事情?” </p><p><em data-scene="strong">她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病毒的来源)已经不再是科学的问题了”。</em> </p></section></article>1623762952228责编:王怡<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4tGgrebK2-zjUuVw1NXsCA" >环球时报新媒体</a>1623762952228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