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i95jfbdmh作者:赵觉珵 胡雨薇 黄兰岚world.huanqiu.comarticle【深度】听亲历者讲述50年前“乒乓外交”背后故事:两国民众现在仍有“推开大门”的意愿/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黄兰岚】“当我们还在中国时,不会想到这次旅行是中美建交的一个契机。我回到美国后,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回忆起50年前自己亲历的“乒乓外交”,康妮·史维利斯对当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中国人对美国来客的好奇、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时说的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当初年仅20岁的康妮没有想到小小的乒乓球打开了中美封闭二十多年的大门,其他人亦是如此。但回望这段历史时,不少学者指出,“乒乓外交”虽然有偶然成分,但中美关系改善是大趋势。如今,两国关系在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蓬勃发展后,面临空前挑战。“小球”能否再次转动“大球”?不少人就此发问道。结束访问后,“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乒乓外交”的故事要从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说起。当时,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无意间登上中国乒乓球队的大巴,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交谈、赠送礼物。两人握手的场景被现场记者捕捉到,照片与相关报道迅速传遍世界。这段“偶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1971年去名古屋参赛的郑敏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件事“不能算意外”,因为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倡的便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庄则栋的想法是朴实的,但他肯定没想到,此事后来给中美关系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乒乓外交”始末》一书的作者钱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首先在乒乓球领域恢复接触是偶然的,但即便没有“乒乓外交”,两国也会找到别的“球”打破僵局。尼克松在1969年上任后不久就指示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改善中美关系的可能性,他还分别让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转达美国政府有意缓和对华关系的态度。1971年4月7日,在名古屋世乒赛闭幕前夕,中国队向已提出访问请求的美国队正式发出邀请,美方迅速做出同意的回复。当时的康妮·史维利斯是美国队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她的丈夫、同为美国乒乓球“国手”的戴尔·史维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道:“4月6日午夜,在密歇根州的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康妮说‘我要去中国了’,我跟着叫道‘你要去中国了’。原本她在日本比赛完就回家了,没想到竟然会成为第一批进入新中国的美国人。”“既兴奋又害怕。”康妮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形容自己那时候的心情。她说,自己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知之甚少,而且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旅行令人不安,“但我也很期待,因为能与中国球员一起训练、比赛,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1971年4月10日,由运动员及其家属、记者等组成的美国代表团经香港抵达广州。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他们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登上了长城、参观了故宫,并且与中国运动员进行多场表演赛。“那时候,每个中国人穿着深色制服、佩戴毛主席像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康妮回忆道,“中国人对我们也很好奇,比如科恩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他们肯定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在北京,中美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一场有1.8万名观众的表演赛。“在美国,能有两三百人观看我们的比赛就很幸运了。”康妮说。整个旅行的高潮无疑是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包括美国队在内的各国乒乓球代表团。康妮记得,当周恩来问美国代表团团长格雷厄姆·斯廷霍文对此次旅行是否有不满之处时,后者先回答“是的”,令现场陷入沉默,随即说“你们给我们吃得太多了”,所有人哄堂大笑。“当时我们无论去哪里,餐桌上都有8至10道菜肴。”康妮笑着说。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团见面几个小时后,尼克松宣布结束已经施行20年的中美贸易禁令。“事实上,我们没有接到来自美国国务院的任何指示。我认为,我们的角色就是运动员以及代表美国形象的‘大使’。”当时美国代表团年纪最小的成员朱迪·霍尔弗罗斯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只知道这确实是个大新闻,当我们离开中国内地抵达香港时,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康妮也表示,回到美国后,她意识到了这次中国之旅的重要性,“一些媒体评论称,中国展示出的友好可以让美中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能成为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许后来我会做不同的事情”“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20多年的坚冰,两国运动员的友谊与联系也不断延续。1972年4月11日,由庄则栋带队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在18天时间里,中国球员去了7座城市。戴尔·史维利斯当时陪同中国代表团走访多个地方,他至今清晰地记得李富荣、张燮林等人的名字。“他们都是优秀的球员。”戴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在没有任何政治观点的约束下一起旅行。”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在美国掀起了一阵“乒乓热”。有美媒当时报道说,经营乒乓球用品的店铺一夜之间变得异常忙碌。中国球员梁戈亮与戴尔在底特律举行比赛时,有近万名观众前来观看,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他当时对我们说,比赛有胜负,但中美乒乓球运动员的关系率先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你们都是最大的胜利者。”郑敏之说,体育不再只聚焦于比赛,而是为中美关系、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这样的经历“令人一生难忘”。“活动极为成功。”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日前在美国《国会山报》撰文回忆1972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时评论道,比赛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中美两国的普通人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1972年后,“乒乓外交”的美国亲历者与中国的缘分并未中断。1997年、2006年和2011年,康妮先后三次到中国参加“乒乓外交”纪念活动。她说:“我记得,1997年的北京机场还很小,但2011年一切都不一样了,北京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戴尔曾两次到中国,他还记得2011年在中国与很多乒乓球运动员聚会。“当时的随行记者跟我说,‘你看,我们餐桌上有6个世界冠军’。”“时隔50年,人们仍然会问我那些故事、媒体记者依旧会采访我。”如今经营一家乒乓球公司的朱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乒乓外交’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许后来我会做不同的事情,也不会每隔几年就要到中国一趟。”“中美关系可能不时面临波折,但民间交流必须向前”现在,中美关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人会问:“‘乒乓外交’留下的遗产还在吗?”“当年的友谊并未被人们遗忘,记住这段历史意味着中美双方仍有恢复关系的意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念“乒乓外交”有助于正确引导两国社会舆论,为双边关系注入积极能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今两国依然需要民间层面的互动,这一方面是保持双边关系中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民间互动也是在向政府传递希望加强两国交流的信号。如今已是美国乒乓球名人堂一员的康妮也对记者强调,人与人的交流在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中依然非常重要,“当我们了解真实的中国时,误解就能被消除,两国民众现在依旧拥有推开大门的意愿”,无论是通过哪个领域的交流。她还表示:“或许国际乒联能设置一个委员会来专门推动‘乒乓外交’,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也能帮助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下陷入紧张的中美关系再次需要一个“球”来推动,它或许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或许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的互动,或许出现在人们想象不到的地方。“现在的中美关系跟上世纪70年代初有很大的区别,两国关系之密切、人员交流密度之大、经济互相依存度之高都是那时候不可比拟的。”钱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之间如今有很多媒介、手段来互相了解,要彻底隔绝彼此的关系是不可能的。”郑敏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关系可能不时面临波折,但民间交流必须向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她依然坚信人与人之间交流和联系的力量。北京时间9日晚,当郑敏之与史维利斯夫妇通过网络连线对话时,他们共同唱起中国代表团当年在美国学的歌《Home On the Range》,里面最后一句歌词是:“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天空不会总是阴云密布)。”16183426959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建东环球时报161835416070711[]{"email":"zhaojiandong@huanqiu.com","name":"赵建东"}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黄兰岚】“当我们还在中国时,不会想到这次旅行是中美建交的一个契机。我回到美国后,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回忆起50年前自己亲历的“乒乓外交”,康妮·史维利斯对当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中国人对美国来客的好奇、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时说的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当初年仅20岁的康妮没有想到小小的乒乓球打开了中美封闭二十多年的大门,其他人亦是如此。但回望这段历史时,不少学者指出,“乒乓外交”虽然有偶然成分,但中美关系改善是大趋势。如今,两国关系在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蓬勃发展后,面临空前挑战。“小球”能否再次转动“大球”?不少人就此发问道。结束访问后,“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乒乓外交”的故事要从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说起。当时,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无意间登上中国乒乓球队的大巴,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交谈、赠送礼物。两人握手的场景被现场记者捕捉到,照片与相关报道迅速传遍世界。这段“偶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1971年去名古屋参赛的郑敏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件事“不能算意外”,因为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倡的便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庄则栋的想法是朴实的,但他肯定没想到,此事后来给中美关系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乒乓外交”始末》一书的作者钱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首先在乒乓球领域恢复接触是偶然的,但即便没有“乒乓外交”,两国也会找到别的“球”打破僵局。尼克松在1969年上任后不久就指示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改善中美关系的可能性,他还分别让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转达美国政府有意缓和对华关系的态度。1971年4月7日,在名古屋世乒赛闭幕前夕,中国队向已提出访问请求的美国队正式发出邀请,美方迅速做出同意的回复。当时的康妮·史维利斯是美国队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她的丈夫、同为美国乒乓球“国手”的戴尔·史维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道:“4月6日午夜,在密歇根州的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康妮说‘我要去中国了’,我跟着叫道‘你要去中国了’。原本她在日本比赛完就回家了,没想到竟然会成为第一批进入新中国的美国人。”“既兴奋又害怕。”康妮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形容自己那时候的心情。她说,自己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知之甚少,而且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旅行令人不安,“但我也很期待,因为能与中国球员一起训练、比赛,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1971年4月10日,由运动员及其家属、记者等组成的美国代表团经香港抵达广州。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他们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登上了长城、参观了故宫,并且与中国运动员进行多场表演赛。“那时候,每个中国人穿着深色制服、佩戴毛主席像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康妮回忆道,“中国人对我们也很好奇,比如科恩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他们肯定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在北京,中美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一场有1.8万名观众的表演赛。“在美国,能有两三百人观看我们的比赛就很幸运了。”康妮说。整个旅行的高潮无疑是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包括美国队在内的各国乒乓球代表团。康妮记得,当周恩来问美国代表团团长格雷厄姆·斯廷霍文对此次旅行是否有不满之处时,后者先回答“是的”,令现场陷入沉默,随即说“你们给我们吃得太多了”,所有人哄堂大笑。“当时我们无论去哪里,餐桌上都有8至10道菜肴。”康妮笑着说。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团见面几个小时后,尼克松宣布结束已经施行20年的中美贸易禁令。“事实上,我们没有接到来自美国国务院的任何指示。我认为,我们的角色就是运动员以及代表美国形象的‘大使’。”当时美国代表团年纪最小的成员朱迪·霍尔弗罗斯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只知道这确实是个大新闻,当我们离开中国内地抵达香港时,媒体对我们的关注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康妮也表示,回到美国后,她意识到了这次中国之旅的重要性,“一些媒体评论称,中国展示出的友好可以让美中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能成为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许后来我会做不同的事情”“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20多年的坚冰,两国运动员的友谊与联系也不断延续。1972年4月11日,由庄则栋带队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在18天时间里,中国球员去了7座城市。戴尔·史维利斯当时陪同中国代表团走访多个地方,他至今清晰地记得李富荣、张燮林等人的名字。“他们都是优秀的球员。”戴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在没有任何政治观点的约束下一起旅行。”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在美国掀起了一阵“乒乓热”。有美媒当时报道说,经营乒乓球用品的店铺一夜之间变得异常忙碌。中国球员梁戈亮与戴尔在底特律举行比赛时,有近万名观众前来观看,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他当时对我们说,比赛有胜负,但中美乒乓球运动员的关系率先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你们都是最大的胜利者。”郑敏之说,体育不再只聚焦于比赛,而是为中美关系、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这样的经历“令人一生难忘”。“活动极为成功。”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日前在美国《国会山报》撰文回忆1972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时评论道,比赛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中美两国的普通人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1972年后,“乒乓外交”的美国亲历者与中国的缘分并未中断。1997年、2006年和2011年,康妮先后三次到中国参加“乒乓外交”纪念活动。她说:“我记得,1997年的北京机场还很小,但2011年一切都不一样了,北京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戴尔曾两次到中国,他还记得2011年在中国与很多乒乓球运动员聚会。“当时的随行记者跟我说,‘你看,我们餐桌上有6个世界冠军’。”“时隔50年,人们仍然会问我那些故事、媒体记者依旧会采访我。”如今经营一家乒乓球公司的朱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乒乓外交’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许后来我会做不同的事情,也不会每隔几年就要到中国一趟。”“中美关系可能不时面临波折,但民间交流必须向前”现在,中美关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人会问:“‘乒乓外交’留下的遗产还在吗?”“当年的友谊并未被人们遗忘,记住这段历史意味着中美双方仍有恢复关系的意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念“乒乓外交”有助于正确引导两国社会舆论,为双边关系注入积极能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今两国依然需要民间层面的互动,这一方面是保持双边关系中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民间互动也是在向政府传递希望加强两国交流的信号。如今已是美国乒乓球名人堂一员的康妮也对记者强调,人与人的交流在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中依然非常重要,“当我们了解真实的中国时,误解就能被消除,两国民众现在依旧拥有推开大门的意愿”,无论是通过哪个领域的交流。她还表示:“或许国际乒联能设置一个委员会来专门推动‘乒乓外交’,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也能帮助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下陷入紧张的中美关系再次需要一个“球”来推动,它或许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或许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的互动,或许出现在人们想象不到的地方。“现在的中美关系跟上世纪70年代初有很大的区别,两国关系之密切、人员交流密度之大、经济互相依存度之高都是那时候不可比拟的。”钱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之间如今有很多媒介、手段来互相了解,要彻底隔绝彼此的关系是不可能的。”郑敏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关系可能不时面临波折,但民间交流必须向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她依然坚信人与人之间交流和联系的力量。北京时间9日晚,当郑敏之与史维利斯夫妇通过网络连线对话时,他们共同唱起中国代表团当年在美国学的歌《Home On the Range》,里面最后一句歌词是:“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天空不会总是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