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TvYlmTCaD world.huanqiu.comarticle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这波“神操作”能复制吗?/e3pmh22ph/e3pmh2398◎ 科技 日报记者 张佳星 日前,一篇发表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仅有3个段落的案例报告,震惊了世界。 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居然大面积消失。 在文中唯一的附图中,间隔四个月的肿瘤PET-CT造影显示,示意肿瘤的黑色斑块绝大多数消失。 在惊叹这波“神操作”之余,更多的追问随之而来:新冠病毒为什么能击退肿瘤细胞?这一个案有没有可能的普适性价值呢?癌症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愈的新路径?1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免疫领域的几位学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科学家们最关心的: “神操作”可能的原因 在论文中,来自英国康沃尔皇家医院血液科的作者推测,可能的作用机理有两种可能: 一是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与肿瘤抗原的反应; 二是炎症细胞因子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 论文语言不太好懂,其实是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激发了特异性的免疫,二是激发了广泛的免疫。 肿瘤细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长、转移,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把它们当成了正常细胞,这时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成了“睡狮”。不管是特异、还是广泛的免疫的激发,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睡狮”,把肿瘤细胞、EB病毒(该患者之前还感染了这一病毒)等一并干掉。 上面只是笼统地解释,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是其中具体地机制。事实上,针对具体的机制,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 有学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也可能是个巧合。巧合的点可能是“小段肽” 。T细胞特异性杀伤是经过新冠病毒的“介绍”才认出肿瘤来了。 这个过程正是人体内的获得性免疫。新冠病毒蛋白外壳上的小段肽或者细胞感染后释放的小段肽,如果正好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相似,前者激发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杀伤性T细胞就能够也识别后者。 “这只是推测,一切要看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分析。”该学者表示,但从新冠肺炎患者的表现看,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重症患者中“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主要死因,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会诱发体内免疫系统“疯狂”释放炎性因子,且具有巨大杀伤力,因此只要“认得准”,完全有可能在4个月内杀死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判断新冠病毒在这个患者体内激活的是广谱免疫。”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比昂生物创始人杨光华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发表论文中提到大幅减少的不止肿瘤细胞还有患者此前感染的EB病毒的拷贝数,因此很可能新冠病毒激活了患者的整体免疫系统,使得包括自然杀伤细胞等在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剧增,对所有其识别为“异己”的单元统统干掉。 “目前的简单报道透露的信息较少,难以做出全面判断,也不排除特异免疫的可能。” 杨光华说,在治疗时,医院应该之前有采集患者的肿瘤样本,相信团队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包括对于这个病例的分析,深入的 T细胞分析,还有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分析等等。 事实上,除了激活免疫系统,病毒还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先例,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相关资料显示,经过特殊设计,病毒更倾向于感染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弱,公开信息显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遗传工程溶瘤病毒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全球已有至少三款溶瘤病毒疗法获批上市。 针对有没有可能是第三个原因:新冠病毒直接“溶瘤”,杨光华回应,“目前难以得出这一结论,需要证实患者肿瘤细胞表面有受体接纳新冠病毒进入。但从新冠病毒的的基因组上分析,应该不太具备溶瘤的特性。” 患者们最关心的:主动感染新冠病毒 能不能也把肿瘤赶出身体 猜了这么久原因,疗效才是更重要的。癌症病人主动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也能把肿瘤统统赶出去呢? 高危操作、请勿模仿! 针对可能的非理性操作,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这一呼吁。由于先前癌友圈出现的兽药治癌、疟原虫治癌等乱象,很多专业人士也表达了忧虑。 这个案例能不能在别人身上重复,在进一步研究无结果之前,很难确定。即便未来相关机制明确,证明是可重复的,现代诊疗手段也必然会有所优化。 毕竟,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操作,太原始了!有违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既然论文报道了肿瘤消退的“曙光”,科学家们会有哪些推论? 杨光华梳理道:可以做肿瘤疫苗、可以发现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基因改造…… 如果激活的是特异性免疫,相关免疫路径已经成型,那么最快的是找到能够激发免疫的小段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合成重组蛋白,用于相关类型肿瘤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评估肿瘤类型,是不是匹配此类特异免疫。 如果是广谱免疫,还可以对新冠病毒加以改造,去掉毒性的部分,形成病毒型肿瘤疫苗的载体。“改造病毒形成肿瘤疫苗并用作载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能够形成比现有的RNA疫苗、DNA疫苗更具高效和高模仿性的免疫。”杨光华说,但这个方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新冠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很难控制它的传播,这个路可能更长。 而如果是第三种原因,由新冠病毒溶瘤所致,那么仍需要对新冠病毒进行改造,使其只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并形成系统的疗法。 此外,从可能的普适性来讲,由于患者是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这一肿瘤区别于其它实体瘤,因此,普适性相对较低,如果说新冠病毒是激活整体免疫系统而导致肿瘤的死亡,那么将更有可能会找到其他相似的案例,提高普适性,而如果是激活特异性免疫,那么普适性或许并不大。 共同关心的:研究仍要继续 一个个案让全世界震惊,其原因除了医学影像呈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结果,还在于它提供了线索和可能性。 类似的案例在治疗艾滋病的领域里也有先例,例如“柏林病人”的出现,让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解锁”知识点,得知CCR5基因的缺失可以免遭艾滋病毒攻击。 这个案例是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癌症细胞的生命活动、新冠病毒的转录翻译活动等的“交汇点”。 其中可能涉及的相互作用纷繁复杂,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要了解整个体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又是如何作用的,真的需要对这个病例进行非常深入的分析。”杨光华说。 中国科学家团队也不能坐等别人的研究结果。 “这个病例是碰巧做了PET-CT检测发现了,但也有可能很多类似的情况没有被发现。” 杨光华说,“肿瘤患者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应该在我们国家也是有的。” 这个案例打开了“一扇门”,给国内有条件的研究小组以启示。 “之前有很多病人接受治疗,相关部门都有联络方式,我觉得可以开启相关的调研,例如统计一下有没有癌症的病人,联系看看他现在的病情情况,或者再做一下检查。如果发现了相似的病人,肿瘤缩小或消失,就可以马上纳入分析研究。”杨光华说,或许相关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始部署相关研究了。 总体而言,这项报道为肿瘤康复带来了新路径的可能,而包括机制机理等基础研究在内的各类研究仍需推进。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1610407409714责编:张燕萍科技日报161040740971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def0224157a446ea54a1c703818feea.png
◎ 科技 日报记者 张佳星 日前,一篇发表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仅有3个段落的案例报告,震惊了世界。 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的肿瘤在未给予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的情况下,居然大面积消失。 在文中唯一的附图中,间隔四个月的肿瘤PET-CT造影显示,示意肿瘤的黑色斑块绝大多数消失。 在惊叹这波“神操作”之余,更多的追问随之而来:新冠病毒为什么能击退肿瘤细胞?这一个案有没有可能的普适性价值呢?癌症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愈的新路径?1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免疫领域的几位学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科学家们最关心的: “神操作”可能的原因 在论文中,来自英国康沃尔皇家医院血液科的作者推测,可能的作用机理有两种可能: 一是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与肿瘤抗原的反应; 二是炎症细胞因子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 论文语言不太好懂,其实是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激发了特异性的免疫,二是激发了广泛的免疫。 肿瘤细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长、转移,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把它们当成了正常细胞,这时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成了“睡狮”。不管是特异、还是广泛的免疫的激发,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睡狮”,把肿瘤细胞、EB病毒(该患者之前还感染了这一病毒)等一并干掉。 上面只是笼统地解释,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是其中具体地机制。事实上,针对具体的机制,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 有学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也可能是个巧合。巧合的点可能是“小段肽” 。T细胞特异性杀伤是经过新冠病毒的“介绍”才认出肿瘤来了。 这个过程正是人体内的获得性免疫。新冠病毒蛋白外壳上的小段肽或者细胞感染后释放的小段肽,如果正好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相似,前者激发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杀伤性T细胞就能够也识别后者。 “这只是推测,一切要看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分析。”该学者表示,但从新冠肺炎患者的表现看,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重症患者中“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是主要死因,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会诱发体内免疫系统“疯狂”释放炎性因子,且具有巨大杀伤力,因此只要“认得准”,完全有可能在4个月内杀死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判断新冠病毒在这个患者体内激活的是广谱免疫。”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比昂生物创始人杨光华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发表论文中提到大幅减少的不止肿瘤细胞还有患者此前感染的EB病毒的拷贝数,因此很可能新冠病毒激活了患者的整体免疫系统,使得包括自然杀伤细胞等在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剧增,对所有其识别为“异己”的单元统统干掉。 “目前的简单报道透露的信息较少,难以做出全面判断,也不排除特异免疫的可能。” 杨光华说,在治疗时,医院应该之前有采集患者的肿瘤样本,相信团队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包括对于这个病例的分析,深入的 T细胞分析,还有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分析等等。 事实上,除了激活免疫系统,病毒还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先例,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相关资料显示,经过特殊设计,病毒更倾向于感染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弱,公开信息显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遗传工程溶瘤病毒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全球已有至少三款溶瘤病毒疗法获批上市。 针对有没有可能是第三个原因:新冠病毒直接“溶瘤”,杨光华回应,“目前难以得出这一结论,需要证实患者肿瘤细胞表面有受体接纳新冠病毒进入。但从新冠病毒的的基因组上分析,应该不太具备溶瘤的特性。” 患者们最关心的:主动感染新冠病毒 能不能也把肿瘤赶出身体 猜了这么久原因,疗效才是更重要的。癌症病人主动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也能把肿瘤统统赶出去呢? 高危操作、请勿模仿! 针对可能的非理性操作,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这一呼吁。由于先前癌友圈出现的兽药治癌、疟原虫治癌等乱象,很多专业人士也表达了忧虑。 这个案例能不能在别人身上重复,在进一步研究无结果之前,很难确定。即便未来相关机制明确,证明是可重复的,现代诊疗手段也必然会有所优化。 毕竟,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操作,太原始了!有违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 既然论文报道了肿瘤消退的“曙光”,科学家们会有哪些推论? 杨光华梳理道:可以做肿瘤疫苗、可以发现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基因改造…… 如果激活的是特异性免疫,相关免疫路径已经成型,那么最快的是找到能够激发免疫的小段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合成重组蛋白,用于相关类型肿瘤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评估肿瘤类型,是不是匹配此类特异免疫。 如果是广谱免疫,还可以对新冠病毒加以改造,去掉毒性的部分,形成病毒型肿瘤疫苗的载体。“改造病毒形成肿瘤疫苗并用作载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能够形成比现有的RNA疫苗、DNA疫苗更具高效和高模仿性的免疫。”杨光华说,但这个方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新冠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很难控制它的传播,这个路可能更长。 而如果是第三种原因,由新冠病毒溶瘤所致,那么仍需要对新冠病毒进行改造,使其只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并形成系统的疗法。 此外,从可能的普适性来讲,由于患者是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这一肿瘤区别于其它实体瘤,因此,普适性相对较低,如果说新冠病毒是激活整体免疫系统而导致肿瘤的死亡,那么将更有可能会找到其他相似的案例,提高普适性,而如果是激活特异性免疫,那么普适性或许并不大。 共同关心的:研究仍要继续 一个个案让全世界震惊,其原因除了医学影像呈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结果,还在于它提供了线索和可能性。 类似的案例在治疗艾滋病的领域里也有先例,例如“柏林病人”的出现,让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解锁”知识点,得知CCR5基因的缺失可以免遭艾滋病毒攻击。 这个案例是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癌症细胞的生命活动、新冠病毒的转录翻译活动等的“交汇点”。 其中可能涉及的相互作用纷繁复杂,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要了解整个体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又是如何作用的,真的需要对这个病例进行非常深入的分析。”杨光华说。 中国科学家团队也不能坐等别人的研究结果。 “这个病例是碰巧做了PET-CT检测发现了,但也有可能很多类似的情况没有被发现。” 杨光华说,“肿瘤患者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应该在我们国家也是有的。” 这个案例打开了“一扇门”,给国内有条件的研究小组以启示。 “之前有很多病人接受治疗,相关部门都有联络方式,我觉得可以开启相关的调研,例如统计一下有没有癌症的病人,联系看看他现在的病情情况,或者再做一下检查。如果发现了相似的病人,肿瘤缩小或消失,就可以马上纳入分析研究。”杨光华说,或许相关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始部署相关研究了。 总体而言,这项报道为肿瘤康复带来了新路径的可能,而包括机制机理等基础研究在内的各类研究仍需推进。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