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JZ2XEf9yM world.huanqiu.comarticle记者vlog | 这一年里 感动常在/e3pmh22ph/e3pmh2398我是张玉亮, 新华社驻津巴布韦记者。 津巴布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 目前为1万多例。 在这样一个 疫情并不非常严重的非洲国家, 疫情报道中 我需要向读者们呈现什么? 这是9月22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学生们在津巴布韦大学制作洗手液。新华社发(塔法拉·穆格瓦拉摄) 中国援津抗疫医疗专家组给了我灵感。 他们写的“抗疫日记” 闪烁着一个关键词: 感动! 专家组感动着津巴布韦人民, 津巴布韦医务工作者 也感动着专家组成员-- 在缺乏防护物资的危险条件下, 在每月仅几十美元的微薄薪酬下, 他们仍坚守岗位, 冲在抗疫第一线! 5月19日,在津巴布韦中马绍纳兰省的姆武尔维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玉亮 摄 津巴布韦各界抗疫故事中, 感动无处不在。 一位并不富裕的女性, 在哈拉雷郊区一个高密度聚居区 建立“社区厨房”, 每天义务为 吃不上饭的居民提供食物。 7月15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外一处住宅区,一位津巴布韦妇女在“社区厨房”领取食物。新华社发 还有一位烘焙师, 在贫民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 为邻里乡亲供应面包。 津巴布韦乡村地区 缺乏自来水和消毒用品。 村民们因地制宜, 用树枝和水桶做成“脚踏洗手器”8月21日,在津巴布韦马尼卡兰省穆塔雷市的古塔乌拉雷村,村民用“脚踏式洗手器”洗手。新华社发(肖恩·朱萨摄) 当地同事告诉我, “人同此心”。 如果这些故事可以感动津巴布韦人民, 那中国人民也一样会被打动。 采写的稿件发出后, 不少读者被这些善举感动, 还有人留言想要捐款。 津巴布韦的温暖故事, 感动着中非两国人民, 也感动着全世界。 衷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 所有人都能摘下口罩、露出微笑! 记者:张玉亮 塔法拉·穆瓜拉(报道员) 1609328466695责编:樊羽玮新华社160932846669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3158b366e6a15eb7746993265cc44f8.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我是张玉亮, 新华社驻津巴布韦记者。 津巴布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 目前为1万多例。 在这样一个 疫情并不非常严重的非洲国家, 疫情报道中 我需要向读者们呈现什么? 这是9月22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学生们在津巴布韦大学制作洗手液。新华社发(塔法拉·穆格瓦拉摄) 中国援津抗疫医疗专家组给了我灵感。 他们写的“抗疫日记” 闪烁着一个关键词: 感动! 专家组感动着津巴布韦人民, 津巴布韦医务工作者 也感动着专家组成员-- 在缺乏防护物资的危险条件下, 在每月仅几十美元的微薄薪酬下, 他们仍坚守岗位, 冲在抗疫第一线! 5月19日,在津巴布韦中马绍纳兰省的姆武尔维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玉亮 摄 津巴布韦各界抗疫故事中, 感动无处不在。 一位并不富裕的女性, 在哈拉雷郊区一个高密度聚居区 建立“社区厨房”, 每天义务为 吃不上饭的居民提供食物。 7月15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郊外一处住宅区,一位津巴布韦妇女在“社区厨房”领取食物。新华社发 还有一位烘焙师, 在贫民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 为邻里乡亲供应面包。 津巴布韦乡村地区 缺乏自来水和消毒用品。 村民们因地制宜, 用树枝和水桶做成“脚踏洗手器”8月21日,在津巴布韦马尼卡兰省穆塔雷市的古塔乌拉雷村,村民用“脚踏式洗手器”洗手。新华社发(肖恩·朱萨摄) 当地同事告诉我, “人同此心”。 如果这些故事可以感动津巴布韦人民, 那中国人民也一样会被打动。 采写的稿件发出后, 不少读者被这些善举感动, 还有人留言想要捐款。 津巴布韦的温暖故事, 感动着中非两国人民, 也感动着全世界。 衷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 所有人都能摘下口罩、露出微笑! 记者:张玉亮 塔法拉·穆瓜拉(报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