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GwL44K1wr作者:谷棣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暂停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切断两国人文交流,中国学者有话说/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7月31日是2021-2022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网上申报的截止日期。遗憾的是,本已完成该项目2020-2021遴选的中美两国学者最近得知一个“坏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行政命令,暂停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富布赖特交流项目。富布赖特项目是美国于1946年建立的国际交流项目,当时中国还是首个参与该项目的国家。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这一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的“旗舰式”项目贡献巨大,项目突然被美方单方面叫停,无疑让中美两国“富友”(项目成员之间的昵称)十分震惊。《环球时报》近日采访了4位中国“富友”和两位高校人文交流合作的负责人,他们都强调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有的将其比喻成不可或缺的“氧气”,有的认为它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关闭的窗户。在美国“富友”发起保护富布赖特项目的请愿平台上,国际学者也纷纷签名并指责美国政府的鲁莽,“开了一个破坏国家间人文交流的危险先例”。5年前,美方给中国“富友”提供办公室“项目名称中的‘富布赖特’是美国一位参议员的名字,他曾担任过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这个项目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是其中之一。”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参加过2015-2016年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因此,对该项目的了解也更为深刻。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79年中美建交后,富布赖特项目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而行。该项目被选派人员资助期限为10个月,留学期限不超过12个月。由于在政府间教育交流项目中的资助力度普遍高于其他类的公派类留学项目,该项目受到国内学界的欢迎。李海东说:“由于从事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的教学和研究,所以我参加该项目算是比较对口。”据介绍,该项目对提出申请的中方人员会严格挑选,有电话聊天式的口语测试,还有中美双方教育官员和学者组成的遴选小组面试,几轮考核通过后才可能有资格参加。通常入选者都可以联系到美方的接收高校。李海东2008-2009年曾在侧重学术研究的耶鲁做过12个月的访学,申请富布赖特项目成功后他想去侧重政策研究的高校。经多次联系,他如愿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通常来说,美方不给访问学者提供办公室,但负责接收的美方研究机构为持有J-1签证的李海东申请到一间单人办公室。李海东表示,“那次访学,恰值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转变期和美国总统大选年。我与相关智库讨论比较多,观点和思想碰撞也时常出现,这对了解美国政策精英群体的政策思想培育的确非常有帮助。” “特朗普政府因政治原因停掉该项目,的确是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鲁莽举措,极为不妥当。”李海东说,如果研究中国的美国人无法来华,研究美国的中国人无法赴美,长期下去,会让中美间的隔阂更深,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相信这是所有真正希望促进中美交流的人不愿看到的局面”。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次特朗普政府停掉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根本动因是选举和政治考虑。在对华关系中,长期以来美国一向重视教育交流。但现在美方将所有议题都普遍政治化,尤其是将教育交流政治化,最终将窒息彼此关系整体的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建立面向未来的持久稳定与互惠的中美关系。他希望美国不要越来越缺乏自信,并相信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交流最终能够恢复起来。“目睹中美关系加速下滑”刚结束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回国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查雯对近期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的变化感触最深。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过去几个月里,在美国访学交流的学者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目睹了中美关系的加速下滑。查雯说,美国高校和绝大多数学者实际上都对中美的人文交流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以她本人为例,可以自由地利用美方院校的学术资源、旁听课程,与合作导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应邀就中国外交政策做过讲座。虽然从美国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一些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带有偏见,但总体来说,大家仍持开放的态度,能保持顺畅沟通。据查雯介绍,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回中国的学者,美国高校都会帮助办理延期合法身份。但特朗普政府对签证政策收紧,尤其是针对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加以限制,确实引起大家的担忧,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恐慌。与她同机回国的留学生中,有的在美国机场登机口遭到盘查,甚至被没收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最后只拿到美国海关给的一个类似收据的通知单,“至于如何能取回被扣设备,谁也不清楚”。“就富布赖特项目来说,一些人有误解,认为这是美国的项目。实际上,在中国,富布赖特学者是由中美两国政府对等资助的。”查雯说,富布赖特项目历史悠久。从1979年中美建交开始,该项目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上,今年和明年该项目的遴选也已完成。所以在听到特朗普政府叫停该项目的消息时,大家都很震惊,本以为以社科交流为主的项目受冲击的可能性会比较小,没想到美国政府会关闭这扇两国人文交流的窗户。“美同行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郭志媛也是2015-2016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的参与者。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年经过全国性选拔赴美参与富布赖特项目的30多位学者中只有3位是法学专业的。这让她感到很幸运,因为往年法律学者入选的很少,有的年度只有一个,有的还没有。据郭志媛介绍,美方对这个历史悠久的项目很重视,美国驻华使馆有一个团队专门帮助中国学者办赴美手续。到美国后,当地也有服务团队对接,中国学者也不用怎么操心。郭志媛去的斯坦福大学,因为富布赖特项目名气很大,校内外的人都知道,遇到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学者也都很尊敬,这让她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谈到收获,郭志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我第二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上一次是2008-2009年在纽约大学,主要是在法学院听课、学习。富布赖特项目这一年,除了和对中国感兴趣的同行,如刑法专家、律师等交流外,还有很多与专业以外人士交流、进而全方位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机会。因为该项目鼓励学者带家人赴美,我的孩子在美国上了小学四年级,收获也很大,不光英语水平有提高,还交了朋友,感受到美国开放和鼓励创新的氛围。依托这样的项目,使中国学者视野更开阔,对美交往更广泛。”据介绍,“富友”们在一起就像个大家庭,美国同行还会邀请中国学者去家里做客。郭志媛提到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富布赖特项目鼓励学者去高校做学术讲座,特别是去“不太熟悉的院校”讲,所以,这一年她在美国高校讲了16场,介绍中国法学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自己联系讲座的过程中,有的会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些麻烦,但最后都起到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效果。当美国民众听到她介绍中国的司法改革进展后,都感到惊讶,意识到中国在缩小和美国的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已领先美国。比如,在刑事诉讼法领域,中国警察现在询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要录音录像。美国也有类似改革,但受联邦制影响,只能在一些州推动,而中国推广的效率比美国高得多。 听到富布赖特项目被叫停后,郭志媛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和遗憾,她认为美方切断交流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一个学者可以申请两次富布赖特项目,她本想在50岁前再申请一次。她也给自己的同事和博士推荐过这个项目。郭志媛说,富布赖特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个中美人文交流平台,如果被取消,对双方民众来说损失非常大。她认识的一些美国同行对项目叫停也有很多不满之声。美国西东大学法学院教授陆梅吉(Margaret K.Lewi)是郭志媛多年的好友,也是富布赖特项目学者,到过中国台湾地区,她认为美方叫停该项目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像一国元首或政府做出的决定,就像小孩子,说断就断,很好笑。一些多年参与中美人文交流的学者还提到双方心态上的微妙变化。郭志媛说:“以前好像美方是来传经送宝,或我们去取经,现在,当听到中国司法改革的进展后,美国同行似乎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过富布赖特项目的医学领域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项目暂时停了,咱们也不用着急。有最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毕竟学习时间只有差不多一年,对医学研究来说,连做实验的时间都不够。现在看文献、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就能做同类研究。客观说,中国医学的相关领域发展也很快。很多中国医生或学者也都有到欧洲学习的经历。”正常交流的“红利”,美国人很清楚7月初,由环球时报社、美国卡特中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2020中美青年学者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2014年7月开始,中美两国间的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对话”、“经济对话”同步举办。人文交流已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现在回顾,美国奥巴马政府任期8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5年前后,中美人文交流达到一个高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在华留学人数近2.2万,是第二大来华留学生源国。美方“十万强”计划提前完成后,又启动“百万强”计划,即2020年达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王栋表示,可以把人文交流比喻成“氧气”,非常重要,谁也离不开。随着2016年美国大选、政党轮替,以及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本来人文交流敏感性低,通常不受政治干扰,但明显也受到影响。“中美人文交流历经40年风雨,不可能被特朗普的非理性对华政策全面摧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特朗普借富布赖特项目再次对华发难。每次去美国交流,王文都会告诉美国人,中国每年约有30万留学生赴美留学、约300万中国游客来美旅游,至少从人员往来角度为美国额外贡献了300亿美元GDP。正常交流带给美国的“红利”,美国人心知肚明。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晚8时,一份由美国富布赖特项目成员和校友会组织发起的请愿书上,已有2204名“富友”签名。请愿书中写道,该项目为美国与全世界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直接使美国民众受益,美国政府叫停项目,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正因为美中关系的现状,富布赖特项目才更为重要”。很多签名请愿的美国学者说,“美国政府太鲁莽”,“两国人民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了解正被有意的无知与急躁的反应所取代”。“富友”纳比拉·卡比尔表示,“我有很多同事在中国交流了一年,从中受益匪浅,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该项目不可或缺”。159614528121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郭晓鹏环球时报159614528121810[]{"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7月31日是2021-2022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网上申报的截止日期。遗憾的是,本已完成该项目2020-2021遴选的中美两国学者最近得知一个“坏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行政命令,暂停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富布赖特交流项目。富布赖特项目是美国于1946年建立的国际交流项目,当时中国还是首个参与该项目的国家。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这一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的“旗舰式”项目贡献巨大,项目突然被美方单方面叫停,无疑让中美两国“富友”(项目成员之间的昵称)十分震惊。《环球时报》近日采访了4位中国“富友”和两位高校人文交流合作的负责人,他们都强调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有的将其比喻成不可或缺的“氧气”,有的认为它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关闭的窗户。在美国“富友”发起保护富布赖特项目的请愿平台上,国际学者也纷纷签名并指责美国政府的鲁莽,“开了一个破坏国家间人文交流的危险先例”。5年前,美方给中国“富友”提供办公室“项目名称中的‘富布赖特’是美国一位参议员的名字,他曾担任过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这个项目覆盖155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是其中之一。”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参加过2015-2016年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因此,对该项目的了解也更为深刻。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79年中美建交后,富布赖特项目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而行。该项目被选派人员资助期限为10个月,留学期限不超过12个月。由于在政府间教育交流项目中的资助力度普遍高于其他类的公派类留学项目,该项目受到国内学界的欢迎。李海东说:“由于从事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的教学和研究,所以我参加该项目算是比较对口。”据介绍,该项目对提出申请的中方人员会严格挑选,有电话聊天式的口语测试,还有中美双方教育官员和学者组成的遴选小组面试,几轮考核通过后才可能有资格参加。通常入选者都可以联系到美方的接收高校。李海东2008-2009年曾在侧重学术研究的耶鲁做过12个月的访学,申请富布赖特项目成功后他想去侧重政策研究的高校。经多次联系,他如愿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通常来说,美方不给访问学者提供办公室,但负责接收的美方研究机构为持有J-1签证的李海东申请到一间单人办公室。李海东表示,“那次访学,恰值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转变期和美国总统大选年。我与相关智库讨论比较多,观点和思想碰撞也时常出现,这对了解美国政策精英群体的政策思想培育的确非常有帮助。” “特朗普政府因政治原因停掉该项目,的确是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鲁莽举措,极为不妥当。”李海东说,如果研究中国的美国人无法来华,研究美国的中国人无法赴美,长期下去,会让中美间的隔阂更深,损害双方的根本利益,“相信这是所有真正希望促进中美交流的人不愿看到的局面”。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次特朗普政府停掉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根本动因是选举和政治考虑。在对华关系中,长期以来美国一向重视教育交流。但现在美方将所有议题都普遍政治化,尤其是将教育交流政治化,最终将窒息彼此关系整体的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建立面向未来的持久稳定与互惠的中美关系。他希望美国不要越来越缺乏自信,并相信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的交流最终能够恢复起来。“目睹中美关系加速下滑”刚结束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回国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查雯对近期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的变化感触最深。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过去几个月里,在美国访学交流的学者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目睹了中美关系的加速下滑。查雯说,美国高校和绝大多数学者实际上都对中美的人文交流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以她本人为例,可以自由地利用美方院校的学术资源、旁听课程,与合作导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应邀就中国外交政策做过讲座。虽然从美国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一些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带有偏见,但总体来说,大家仍持开放的态度,能保持顺畅沟通。据查雯介绍,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回中国的学者,美国高校都会帮助办理延期合法身份。但特朗普政府对签证政策收紧,尤其是针对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加以限制,确实引起大家的担忧,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恐慌。与她同机回国的留学生中,有的在美国机场登机口遭到盘查,甚至被没收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最后只拿到美国海关给的一个类似收据的通知单,“至于如何能取回被扣设备,谁也不清楚”。“就富布赖特项目来说,一些人有误解,认为这是美国的项目。实际上,在中国,富布赖特学者是由中美两国政府对等资助的。”查雯说,富布赖特项目历史悠久。从1979年中美建交开始,该项目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上,今年和明年该项目的遴选也已完成。所以在听到特朗普政府叫停该项目的消息时,大家都很震惊,本以为以社科交流为主的项目受冲击的可能性会比较小,没想到美国政府会关闭这扇两国人文交流的窗户。“美同行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郭志媛也是2015-2016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项目的参与者。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年经过全国性选拔赴美参与富布赖特项目的30多位学者中只有3位是法学专业的。这让她感到很幸运,因为往年法律学者入选的很少,有的年度只有一个,有的还没有。据郭志媛介绍,美方对这个历史悠久的项目很重视,美国驻华使馆有一个团队专门帮助中国学者办赴美手续。到美国后,当地也有服务团队对接,中国学者也不用怎么操心。郭志媛去的斯坦福大学,因为富布赖特项目名气很大,校内外的人都知道,遇到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学者也都很尊敬,这让她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谈到收获,郭志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我第二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上一次是2008-2009年在纽约大学,主要是在法学院听课、学习。富布赖特项目这一年,除了和对中国感兴趣的同行,如刑法专家、律师等交流外,还有很多与专业以外人士交流、进而全方位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机会。因为该项目鼓励学者带家人赴美,我的孩子在美国上了小学四年级,收获也很大,不光英语水平有提高,还交了朋友,感受到美国开放和鼓励创新的氛围。依托这样的项目,使中国学者视野更开阔,对美交往更广泛。”据介绍,“富友”们在一起就像个大家庭,美国同行还会邀请中国学者去家里做客。郭志媛提到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富布赖特项目鼓励学者去高校做学术讲座,特别是去“不太熟悉的院校”讲,所以,这一年她在美国高校讲了16场,介绍中国法学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自己联系讲座的过程中,有的会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些麻烦,但最后都起到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效果。当美国民众听到她介绍中国的司法改革进展后,都感到惊讶,意识到中国在缩小和美国的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已领先美国。比如,在刑事诉讼法领域,中国警察现在询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要录音录像。美国也有类似改革,但受联邦制影响,只能在一些州推动,而中国推广的效率比美国高得多。 听到富布赖特项目被叫停后,郭志媛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和遗憾,她认为美方切断交流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一个学者可以申请两次富布赖特项目,她本想在50岁前再申请一次。她也给自己的同事和博士推荐过这个项目。郭志媛说,富布赖特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个中美人文交流平台,如果被取消,对双方民众来说损失非常大。她认识的一些美国同行对项目叫停也有很多不满之声。美国西东大学法学院教授陆梅吉(Margaret K.Lewi)是郭志媛多年的好友,也是富布赖特项目学者,到过中国台湾地区,她认为美方叫停该项目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像一国元首或政府做出的决定,就像小孩子,说断就断,很好笑。一些多年参与中美人文交流的学者还提到双方心态上的微妙变化。郭志媛说:“以前好像美方是来传经送宝,或我们去取经,现在,当听到中国司法改革的进展后,美国同行似乎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过富布赖特项目的医学领域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项目暂时停了,咱们也不用着急。有最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毕竟学习时间只有差不多一年,对医学研究来说,连做实验的时间都不够。现在看文献、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就能做同类研究。客观说,中国医学的相关领域发展也很快。很多中国医生或学者也都有到欧洲学习的经历。”正常交流的“红利”,美国人很清楚7月初,由环球时报社、美国卡特中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2020中美青年学者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2014年7月开始,中美两国间的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对话”、“经济对话”同步举办。人文交流已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现在回顾,美国奥巴马政府任期8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5年前后,中美人文交流达到一个高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在华留学人数近2.2万,是第二大来华留学生源国。美方“十万强”计划提前完成后,又启动“百万强”计划,即2020年达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王栋表示,可以把人文交流比喻成“氧气”,非常重要,谁也离不开。随着2016年美国大选、政党轮替,以及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本来人文交流敏感性低,通常不受政治干扰,但明显也受到影响。“中美人文交流历经40年风雨,不可能被特朗普的非理性对华政策全面摧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特朗普借富布赖特项目再次对华发难。每次去美国交流,王文都会告诉美国人,中国每年约有30万留学生赴美留学、约300万中国游客来美旅游,至少从人员往来角度为美国额外贡献了300亿美元GDP。正常交流带给美国的“红利”,美国人心知肚明。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晚8时,一份由美国富布赖特项目成员和校友会组织发起的请愿书上,已有2204名“富友”签名。请愿书中写道,该项目为美国与全世界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直接使美国民众受益,美国政府叫停项目,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正因为美中关系的现状,富布赖特项目才更为重要”。很多签名请愿的美国学者说,“美国政府太鲁莽”,“两国人民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了解正被有意的无知与急躁的反应所取代”。“富友”纳比拉·卡比尔表示,“我有很多同事在中国交流了一年,从中受益匪浅,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该项目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