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nKuf world.huanqiu.comarticle这座即将举行金砖峰会的城市为什么能“上天”?/e3pmh22ph/e3pmh2398你知道巴西的首都是哪里吗? 2019年3月4日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桑巴舞校演员参加狂欢节游行。 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误以为是曾举办过世界杯和奥运会的里约热内卢 ,或是南美大都会圣保罗 。 殊不知,近60年前巴西就已经迁都至一座名叫巴西利亚的城市。本月13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将在这里举行。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座落于巴西利亚的巴西外交部(右)和巴西国会(左)。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腹地,海拔1172米,面积约5780平方公里。巴西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巴西利亚现有人口近300万,是巴西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座海滨城市建都。为了推动内陆经济发展、加强对各州的管控,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决定迁都至内陆。不到4年的时间,一座别具一格的现代化城市便在巴西中央高原之上拔地而起。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街头。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将首都迁往巴西利亚。 为什么说巴西利亚能“上天”呢? 因为,如果你在高空俯瞰时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形状宛如一架飞机。 这是2019年11月2日,游人在巴西利亚三权广场首都开拓者雕像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作为一座完全人为规划、从零建起而非自发兴起的城市,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尤为特别。当年负责设计巴西利亚的设计师卢西奥⋅科斯塔从十字架形状上获得灵感,结合巴西利亚地形,将十字架巧妙转化为飞机的形状。 “机身”是巴西利亚主城区的中轴线,总统府、国会、最高法院及各大部委列于中轴线前端。沿中轴线往尾端走有教堂、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著名城市设施。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游客在巴西利亚大教堂外拍照留念。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国家博物馆外景。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机翼”分为南北两区,主要聚集着早先的居民楼和商铺。 临近“机尾”是高达224米的巴西利亚电视塔。登塔望远,巴西利亚主城区井然有序的对称格局尽收眼底,一望无垠的蓝天和变幻莫测的白云也是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电视塔。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因为举世闻名的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计了市内的主要建筑。 总统官邸、国会、大教堂等众多独具匠心的建筑使得巴西利亚成了世界建筑爱好者的圣地。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西利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游客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外参观。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国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的独特之处还不止于此。 按照当年“未来之城” 的规划理念,巴西利亚被划分为众多区域,城市内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地盘”,诸如银行区、使馆区、酒店区、医院区等等。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观光巴士。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8日拍摄的巴西利亚帕拉诺阿湖晚霞。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的街道没有名字,而是由其所在区域名称的首字母加上数字来区分。 初来乍到者常常会被冷冰冰的字母和数字弄得一头雾水,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样的组合其实更方便定位和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在巴西利亚留下了痕迹,但别样的设计风格依然让这座城市与众不同。主城区“机身”“机翼”风貌依旧,巴西利亚始终是中央高原之上带领整个巴西腾飞的首都。 1573555680000责编:魏少璞新华国际头条15735556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1112/20191112065033926.jpg{"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你知道巴西的首都是哪里吗? 2019年3月4日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桑巴舞校演员参加狂欢节游行。 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误以为是曾举办过世界杯和奥运会的里约热内卢 ,或是南美大都会圣保罗 。 殊不知,近60年前巴西就已经迁都至一座名叫巴西利亚的城市。本月13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将在这里举行。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座落于巴西利亚的巴西外交部(右)和巴西国会(左)。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腹地,海拔1172米,面积约5780平方公里。巴西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巴西利亚现有人口近300万,是巴西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座海滨城市建都。为了推动内陆经济发展、加强对各州的管控,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决定迁都至内陆。不到4年的时间,一座别具一格的现代化城市便在巴西中央高原之上拔地而起。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街头。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将首都迁往巴西利亚。 为什么说巴西利亚能“上天”呢? 因为,如果你在高空俯瞰时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形状宛如一架飞机。 这是2019年11月2日,游人在巴西利亚三权广场首都开拓者雕像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作为一座完全人为规划、从零建起而非自发兴起的城市,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尤为特别。当年负责设计巴西利亚的设计师卢西奥⋅科斯塔从十字架形状上获得灵感,结合巴西利亚地形,将十字架巧妙转化为飞机的形状。 “机身”是巴西利亚主城区的中轴线,总统府、国会、最高法院及各大部委列于中轴线前端。沿中轴线往尾端走有教堂、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著名城市设施。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游客在巴西利亚大教堂外拍照留念。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国家博物馆外景。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机翼”分为南北两区,主要聚集着早先的居民楼和商铺。 临近“机尾”是高达224米的巴西利亚电视塔。登塔望远,巴西利亚主城区井然有序的对称格局尽收眼底,一望无垠的蓝天和变幻莫测的白云也是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电视塔。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因为举世闻名的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计了市内的主要建筑。 总统官邸、国会、大教堂等众多独具匠心的建筑使得巴西利亚成了世界建筑爱好者的圣地。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西利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游客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外参观。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国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的独特之处还不止于此。 按照当年“未来之城” 的规划理念,巴西利亚被划分为众多区域,城市内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地盘”,诸如银行区、使馆区、酒店区、医院区等等。 这是2019年11月2日拍摄的巴西利亚观光巴士。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是2019年11月8日拍摄的巴西利亚帕拉诺阿湖晚霞。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巴西利亚的街道没有名字,而是由其所在区域名称的首字母加上数字来区分。 初来乍到者常常会被冷冰冰的字母和数字弄得一头雾水,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样的组合其实更方便定位和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在巴西利亚留下了痕迹,但别样的设计风格依然让这座城市与众不同。主城区“机身”“机翼”风貌依旧,巴西利亚始终是中央高原之上带领整个巴西腾飞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