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cd9x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一带一路”上的非洲青年/e3pmh22ph/e3pmh23989月3日-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世瞩目。在北京的非洲青年也格外关注此次峰会。据新华社报道,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汉娜·格塔丘(以下简称汉娜)日前收到了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代表的回信,她觉得“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即将为“一带一路”事业工作的她对中非未来合作的广阔空间充满了畅想。来自喀麦隆的门杜·约瑟夫(以下简称门杜),作为刚升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和北京大学非洲学生联谊会前任副主席,也忙得马不停蹄,迎接新生、接受央视采访等。他感激来到中国的学习机会,“只有身在中国,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他们和众多的非洲青年一样,期待“一带一路”为中非发展打开更多大门,迎接“共赢发展”的契机。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逸男 图/由受访者提供门杜·约瑟夫·奥利维出生:1993年来自: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身份:北京大学2018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明天又要上CCTV!” 9月伊始,门杜进入了开学时刻,却比别人忙得多。他一面准备北京大学迎新,一面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等采访。他的手机一天到晚信息声不间歇。在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当天,门杜受邀以非洲青年代表的视角发表看法。他对前景十分乐观,“今年将会看到中国和非洲之间更多的合作”。才来中国不到三年的他,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非青年交流的新机遇。初到中国受款待“有点暖和”一心想当外交官的门杜告诉记者,中文是他学习的第七种语言。在来到北京留学之前,他已经在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十个月的汉语。2015年底,他参加喀麦隆的“汉语桥”比赛,拿到全国亚军。也正是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让他有机会到北大交流,并考取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尽管会说中文,但不理解“儿化音和流行语”。为此,他常常很早就起床,混入早上5点在北京大学练习太极的老人圈,和他们练儿化音。中国是他来到亚洲的第一站。他发现习俗、生活习惯、食物、学校教育系统都很不一样,而他对中国日常的了解仅限于“武术、用筷子吃饭、吃火锅”等。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来中国的第二天,有中国朋友接待吃饭,“大家还不认识就吃开了”。他笑着说,“有点懵,也有点暖和”。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学校安排的诸多活动,去山西大同体验面食文化、去西安参观兵马俑、访问江苏等地的初高中教育系统等。现在,麻辣香锅、鸡翅串儿、宫保鸡丁和茄子是他的最爱。在中国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也迷上了中国陶器、剪纸等传统中国手工艺,学会了演奏葫芦丝,还在繁忙的学业中抽空学习了二胡。而像年轻人爱玩的“狼人杀、打麻将”,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向中国青年解密神秘非洲每年北大的非洲联谊会都吸引着新成员加入。来自不同国家的非洲留学生来到北京,也让中国本土的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神秘又好奇”的非洲大陆。见多不怪的门杜笑着说,“肤色、头发、牙齿的白度”往往成为年轻人了解非洲的起点。常见的误解还有“非洲是一个国家、非洲没有水、非洲都是穷人”,而成年人、老年人对非洲的了解仅限于最突出的方面,“比如肯尼亚的Safari(汽车原野之旅),喀麦隆的足球”。门杜迫切地感到两地需要更多更深入的交流。每次来北京,门杜总会带上一些喀麦隆的小吃和装饰品,还有手镯、凉鞋和一些衣服,“向我的同学和华人社区展示一下喀麦隆的样子,尝尝喀麦隆小吃的味道。”作为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委员会主席,他每年会就国际大局势给出议题讨论。“过去只有我一个人来自非洲,(势单力薄)不全面,而又有很多人对非洲好奇。”短短两年,北大现在已有30多个不同项目,包括南南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等。“光去年就招收了100多个非洲学生。”门杜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不忘为非洲“代言”,向教师和学生介绍非洲,“他们有很多问题,经常问到我没法回答。”门杜在惊讶之余也很开心,“现在北京大学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研究非洲,对非洲感兴趣了!”欣喜祖国进入“一带一路”时刻门杜来中国学习的目的很明确,“重新了解双方的关系,尤其是吸取中国成功的经验带回祖国。”在喀麦隆国内求学期间,门杜就感受到中国在道路、基础设施、大楼方面的建设影响力。他的父亲是一名国际记者,会告诉他国内的最新情况。“提供喀麦隆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数据,分享两国关系的一些成就或改进。”门杜第一次听到“一带一路”倡议时很兴奋,“这是理解、接触中国发展的好机会。”他讲述着这几年的快速进展。在喀麦隆总统第一次访华期间,首都雅温得的体育中心、最主要的港口之一克里比港口都由中国修建。而今年8月31日喀麦隆总统第二次访华,两国签署协议,喀麦隆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双方都在互相敞开大门。”面对此次中非合作论坛,门杜期待很多。作为政府资助来中国的非洲学生之一,他希望合作的形式将更加宽广。汉娜·格塔丘出生:1987年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身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硕士汉娜几乎已经忘了写信的事了。今年5月,她与来自51个国家的70余名青年代表,赴南京和长沙参加了“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这次“真正的文化汇聚和碰撞”上,她萌生了给习主席写信的想法,“很多事情在发生,需要被倾听。希望拓展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交流空间,可持续发展。”她和各地的青年广泛讨论,尽可能全面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交给了论坛组织者。8月28日,习近平主席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门杜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正在欧洲旅行的汉娜,她深感意外,“做梦都没想到”。开着汽车来看火车2015年,汉娜在埃塞俄比亚的环境和林业部工作,她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一直保持关注。埃塞俄比亚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事件是由中国承建并运营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开往吉布提。汉娜还记得初次看到新火车时的欣喜。当时她正在首都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开会,会议室坐落在大厦最高楼,可以俯瞰城市。“我们看到地面有东西在移动,有人说是火车!我们有机会第一眼看到新建成的火车。”“非洲在变化,在建设,但最重要的变化是铁路。”汉娜说。电气化铁路对埃塞俄比亚的意义非同寻常,深受当地民众欢迎。“我的亲人,他们是70来岁的一对夫妇,特意买了车票。”连她都有些惊讶,“(他们)开车到火车站,然后再开回去,只是为了体验一下火车。”近年来,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建设轻轨,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承建了全球首个互联网能源援助项目,充分发挥“东非水塔”在非洲的作用。汉娜觉得中非合作前景巨大。曾到广州寻找社群和美食除了汉娜身上的肤色,很难看出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她在英国、加拿大等地生活过,拥有艺术、法学等学位。汉娜的父亲恩吉达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2016年底,她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国际法,先学习了半年中文。汉娜热爱艺术和手工艺,房间总是布满琳琅满目的装饰品。第二年,她来到深圳分校继续就读。中国朋友让她接触到“淘宝”“外卖”等新的生活方式,这是汉娜为数不多熟练的中文词汇。喜欢交友的她曾来到广州寻找非洲社群和非洲食物。她惊讶于广州的各种小商品店。目前,在中国她游览过西安、成都、乐山、昆明等地,最喜欢九寨沟。作为北京大学非洲智库和北京大学非洲联谊会成员,汉娜非常希望自己参与的非洲社群能够让更多的中非青年彼此了解。在和朋友共同成立的“非洲裔人在中国”(Black Livity China)平台上,她时常在上面写文章分享观点。今年夏天毕业,汉娜选择在北京“一带一路”的服务机构工作,以她的实践响应习主席的回信内容,为中非合作和交流创造更多机会。1536030060000责编:刘婕广州日报15360300600002["9CaKrnKccyD","9CaKrnKccsW","9CaKrnKcbSU","9CaKrnKcbHo","9CaKrnKcbFr"]//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904/20180904110241719.jpg{"email":"liujie@huanqiu.com","name":"刘婕"}
9月3日-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世瞩目。在北京的非洲青年也格外关注此次峰会。据新华社报道,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汉娜·格塔丘(以下简称汉娜)日前收到了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代表的回信,她觉得“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即将为“一带一路”事业工作的她对中非未来合作的广阔空间充满了畅想。来自喀麦隆的门杜·约瑟夫(以下简称门杜),作为刚升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和北京大学非洲学生联谊会前任副主席,也忙得马不停蹄,迎接新生、接受央视采访等。他感激来到中国的学习机会,“只有身在中国,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他们和众多的非洲青年一样,期待“一带一路”为中非发展打开更多大门,迎接“共赢发展”的契机。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逸男 图/由受访者提供门杜·约瑟夫·奥利维出生:1993年来自: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身份:北京大学2018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明天又要上CCTV!” 9月伊始,门杜进入了开学时刻,却比别人忙得多。他一面准备北京大学迎新,一面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等采访。他的手机一天到晚信息声不间歇。在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当天,门杜受邀以非洲青年代表的视角发表看法。他对前景十分乐观,“今年将会看到中国和非洲之间更多的合作”。才来中国不到三年的他,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非青年交流的新机遇。初到中国受款待“有点暖和”一心想当外交官的门杜告诉记者,中文是他学习的第七种语言。在来到北京留学之前,他已经在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了十个月的汉语。2015年底,他参加喀麦隆的“汉语桥”比赛,拿到全国亚军。也正是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让他有机会到北大交流,并考取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尽管会说中文,但不理解“儿化音和流行语”。为此,他常常很早就起床,混入早上5点在北京大学练习太极的老人圈,和他们练儿化音。中国是他来到亚洲的第一站。他发现习俗、生活习惯、食物、学校教育系统都很不一样,而他对中国日常的了解仅限于“武术、用筷子吃饭、吃火锅”等。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来中国的第二天,有中国朋友接待吃饭,“大家还不认识就吃开了”。他笑着说,“有点懵,也有点暖和”。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参加了学校安排的诸多活动,去山西大同体验面食文化、去西安参观兵马俑、访问江苏等地的初高中教育系统等。现在,麻辣香锅、鸡翅串儿、宫保鸡丁和茄子是他的最爱。在中国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也迷上了中国陶器、剪纸等传统中国手工艺,学会了演奏葫芦丝,还在繁忙的学业中抽空学习了二胡。而像年轻人爱玩的“狼人杀、打麻将”,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向中国青年解密神秘非洲每年北大的非洲联谊会都吸引着新成员加入。来自不同国家的非洲留学生来到北京,也让中国本土的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神秘又好奇”的非洲大陆。见多不怪的门杜笑着说,“肤色、头发、牙齿的白度”往往成为年轻人了解非洲的起点。常见的误解还有“非洲是一个国家、非洲没有水、非洲都是穷人”,而成年人、老年人对非洲的了解仅限于最突出的方面,“比如肯尼亚的Safari(汽车原野之旅),喀麦隆的足球”。门杜迫切地感到两地需要更多更深入的交流。每次来北京,门杜总会带上一些喀麦隆的小吃和装饰品,还有手镯、凉鞋和一些衣服,“向我的同学和华人社区展示一下喀麦隆的样子,尝尝喀麦隆小吃的味道。”作为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委员会主席,他每年会就国际大局势给出议题讨论。“过去只有我一个人来自非洲,(势单力薄)不全面,而又有很多人对非洲好奇。”短短两年,北大现在已有30多个不同项目,包括南南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等。“光去年就招收了100多个非洲学生。”门杜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不忘为非洲“代言”,向教师和学生介绍非洲,“他们有很多问题,经常问到我没法回答。”门杜在惊讶之余也很开心,“现在北京大学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研究非洲,对非洲感兴趣了!”欣喜祖国进入“一带一路”时刻门杜来中国学习的目的很明确,“重新了解双方的关系,尤其是吸取中国成功的经验带回祖国。”在喀麦隆国内求学期间,门杜就感受到中国在道路、基础设施、大楼方面的建设影响力。他的父亲是一名国际记者,会告诉他国内的最新情况。“提供喀麦隆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数据,分享两国关系的一些成就或改进。”门杜第一次听到“一带一路”倡议时很兴奋,“这是理解、接触中国发展的好机会。”他讲述着这几年的快速进展。在喀麦隆总统第一次访华期间,首都雅温得的体育中心、最主要的港口之一克里比港口都由中国修建。而今年8月31日喀麦隆总统第二次访华,两国签署协议,喀麦隆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双方都在互相敞开大门。”面对此次中非合作论坛,门杜期待很多。作为政府资助来中国的非洲学生之一,他希望合作的形式将更加宽广。汉娜·格塔丘出生:1987年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身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法硕士汉娜几乎已经忘了写信的事了。今年5月,她与来自51个国家的70余名青年代表,赴南京和长沙参加了“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这次“真正的文化汇聚和碰撞”上,她萌生了给习主席写信的想法,“很多事情在发生,需要被倾听。希望拓展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交流空间,可持续发展。”她和各地的青年广泛讨论,尽可能全面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交给了论坛组织者。8月28日,习近平主席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门杜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正在欧洲旅行的汉娜,她深感意外,“做梦都没想到”。开着汽车来看火车2015年,汉娜在埃塞俄比亚的环境和林业部工作,她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一直保持关注。埃塞俄比亚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事件是由中国承建并运营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开往吉布提。汉娜还记得初次看到新火车时的欣喜。当时她正在首都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开会,会议室坐落在大厦最高楼,可以俯瞰城市。“我们看到地面有东西在移动,有人说是火车!我们有机会第一眼看到新建成的火车。”“非洲在变化,在建设,但最重要的变化是铁路。”汉娜说。电气化铁路对埃塞俄比亚的意义非同寻常,深受当地民众欢迎。“我的亲人,他们是70来岁的一对夫妇,特意买了车票。”连她都有些惊讶,“(他们)开车到火车站,然后再开回去,只是为了体验一下火车。”近年来,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建设轻轨,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承建了全球首个互联网能源援助项目,充分发挥“东非水塔”在非洲的作用。汉娜觉得中非合作前景巨大。曾到广州寻找社群和美食除了汉娜身上的肤色,很难看出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她在英国、加拿大等地生活过,拥有艺术、法学等学位。汉娜的父亲恩吉达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2016年底,她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国际法,先学习了半年中文。汉娜热爱艺术和手工艺,房间总是布满琳琅满目的装饰品。第二年,她来到深圳分校继续就读。中国朋友让她接触到“淘宝”“外卖”等新的生活方式,这是汉娜为数不多熟练的中文词汇。喜欢交友的她曾来到广州寻找非洲社群和非洲食物。她惊讶于广州的各种小商品店。目前,在中国她游览过西安、成都、乐山、昆明等地,最喜欢九寨沟。作为北京大学非洲智库和北京大学非洲联谊会成员,汉娜非常希望自己参与的非洲社群能够让更多的中非青年彼此了解。在和朋友共同成立的“非洲裔人在中国”(Black Livity China)平台上,她时常在上面写文章分享观点。今年夏天毕业,汉娜选择在北京“一带一路”的服务机构工作,以她的实践响应习主席的回信内容,为中非合作和交流创造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