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aEiW world.huanqiu.comarticle“非常珍惜与中国的友谊”(深化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e3pmh22ph/e3pmh2398对卢旺达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该国《新时代报》发表署名文章,专门提到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本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等地采访,倾听那些感念“中卢友谊情比山高”的心声——“非常珍惜与中国的友谊”(深化团结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人民日报-本报赴卢旺达特派记者李锋万宇王云松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本报记者 裴广江摄本报记者 万 宇摄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资料图片学生人数:从171到1000多在卢旺达北方省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环抱中,一片红墙红瓦的建筑格外显眼。建筑之间道路宽阔,足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这里便是中国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该校吸引了大量学生,目前在校生已经超过1000人。走进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的硬件令人印象深刻。干净整洁的校园内,太阳能路灯立于道路旁。教学楼内,木工坊、酒店管理培训基地、计算机房、可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等宽敞明亮。师生们见到来自中国的记者,纷纷彬彬有礼地打招呼。“感谢中国政府为我们建设如此美丽和高质量学校,我们正与中国兄弟院校合作,学习中国成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努力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卢旺达乃至周边国家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常务副校长约瑟夫对本报记者说。为支持卢旺达政府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战略,中国专门援建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之初,学校只有171名学生,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前来。今年1月,中国与卢旺达签署协议,支持学校扩建,并为其车间和实验室配备新设备,为今后增加新课程和学院扩招打下良好基础。约瑟夫说到的“兄弟院校”是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12月,两校签署协议,确认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国际学院、汉语言学习中心和技能发展中心3个机构,并计划在院校管理、师资派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据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198名留学生中,有151人来自非洲。“多年来,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我们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激和敬意,非常珍惜与中国的友谊。”约瑟夫对习近平主席访问卢旺达充满期待,“习主席对卢旺达的访问表明,发展与中国的友谊是多么宝贵!”留学中国:梦想插上翅膀“我的中文名字叫飞扬,刚从中国回到卢旺达两天,我已经开始想念中国了。”25岁的卢旺达小伙儿丹尼斯用熟练的汉语对本报记者说。作为中国与卢旺达技术合作的受益者,他4年前与其他30多名卢旺达年轻人一起,踏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到中国接受了为期4年的职业技能教育。2013年9月,卢旺达教育部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借助中方的师资和设备优势,帮助卢旺达培养能真正满足当地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双方决定,从2014年开始实施5年合作计划,卢旺达每年向中方输送留学生,同时派遣教师赴华开展学术交流,中方也派遣教师到卢旺达参与当地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卢旺达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技术合作,选派到中国的30多名学生都是全国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为帮助这些卢旺达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他们组班教授汉语,并为他们配备专业实训指导老师,安排实习企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学院还特许他们跨专业旁听和实习。“学校的环境非常优美,老师们对我们非常好,关心我们生活是不是习惯,能不能吃得惯中国饭菜,我感觉他们就是我在中国的家人。”回忆起在中国的时光,丹尼斯充满感激。他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对此,他不禁显得有些得意。“我在中国学到了那么多本领,很想早点在卢旺达大展身手。”这位踌躇满志的小伙子说,他的梦想是自主创业。“我们要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增强卢旺达的人才竞争力。”卢旺达教育部人力资源发展局总干事杰罗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优秀”一词来形容卢中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他认为,中国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支持是卢旺达工业化难得的机遇。对于习近平主席的来访,杰罗梅充满期待——“习主席对卢旺达的访问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两国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将把两国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层次,我相信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学种蘑菇:踏上致富之路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郊的卡布耶,山坡上泥泞的道路旁,有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公司,但这里却是向整个基加利市场供应蘑菇的贩售中心之一。30多岁的莱昂尼达斯身材高大,穿着西服,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派头,他之前还是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翻译。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位于卢旺达南方省。从首都基加利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几个小时,一座白墙灰瓦的中国园林式建筑映入眼帘,大门上高高悬挂着红灯笼。这里就是莱昂尼达斯学习蘑菇种植技术的地方。2013年他还曾前往中国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并在示范中心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蘑菇种植事业。中国专家不仅为他提供菌种,答疑解惑,还帮助他联系企业打开销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打中国专家的电话,他们都热情地帮助我。”他说。两年前,莱昂尼达斯在村里盖起厂房,开始生产菌袋。现在他的工厂有20名员工,不仅出售菌袋,还卖鲜蘑菇,批发生产菌袋的原材料。莱昂尼达斯说,他用中国的蘑菇种植技术带动了附近村民一起致富。“从事蘑菇产业让我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娶了媳妇,还有了3个可爱的女儿。”莱昂尼达斯激动地说,“感谢中国,感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没有中国专家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莱昂尼达斯表示,他对习主席的来访充满了期待,“中国的技术改变了我和很多同胞的命运。我对卢旺达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感到非常骄傲!习主席的访问一定会给卢旺达人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的事业和生活也会因此越来越好!”(本报基加利7月21日电)1532251260000责编:李林芝人民日报15322512600002["9CaKrnKaEhE","9CaKrnKaE4F","9CaKrnKaE5b","9CaKrnKaDXu","9CaKrnKaDW3"]//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722/20180722052807215.jpg{"email":"lilinzhi@huanqiu.com","name":"李林芝"}
对卢旺达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该国《新时代报》发表署名文章,专门提到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本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等地采访,倾听那些感念“中卢友谊情比山高”的心声——“非常珍惜与中国的友谊”(深化团结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人民日报-本报赴卢旺达特派记者李锋万宇王云松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本报记者 裴广江摄本报记者 万 宇摄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资料图片学生人数:从171到1000多在卢旺达北方省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环抱中,一片红墙红瓦的建筑格外显眼。建筑之间道路宽阔,足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这里便是中国援建的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该校吸引了大量学生,目前在校生已经超过1000人。走进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的硬件令人印象深刻。干净整洁的校园内,太阳能路灯立于道路旁。教学楼内,木工坊、酒店管理培训基地、计算机房、可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等宽敞明亮。师生们见到来自中国的记者,纷纷彬彬有礼地打招呼。“感谢中国政府为我们建设如此美丽和高质量学校,我们正与中国兄弟院校合作,学习中国成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努力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卢旺达乃至周边国家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常务副校长约瑟夫对本报记者说。为支持卢旺达政府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战略,中国专门援建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之初,学校只有171名学生,随着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前来。今年1月,中国与卢旺达签署协议,支持学校扩建,并为其车间和实验室配备新设备,为今后增加新课程和学院扩招打下良好基础。约瑟夫说到的“兄弟院校”是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12月,两校签署协议,确认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国际学院、汉语言学习中心和技能发展中心3个机构,并计划在院校管理、师资派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据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198名留学生中,有151人来自非洲。“多年来,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我们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激和敬意,非常珍惜与中国的友谊。”约瑟夫对习近平主席访问卢旺达充满期待,“习主席对卢旺达的访问表明,发展与中国的友谊是多么宝贵!”留学中国:梦想插上翅膀“我的中文名字叫飞扬,刚从中国回到卢旺达两天,我已经开始想念中国了。”25岁的卢旺达小伙儿丹尼斯用熟练的汉语对本报记者说。作为中国与卢旺达技术合作的受益者,他4年前与其他30多名卢旺达年轻人一起,踏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到中国接受了为期4年的职业技能教育。2013年9月,卢旺达教育部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借助中方的师资和设备优势,帮助卢旺达培养能真正满足当地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双方决定,从2014年开始实施5年合作计划,卢旺达每年向中方输送留学生,同时派遣教师赴华开展学术交流,中方也派遣教师到卢旺达参与当地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卢旺达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技术合作,选派到中国的30多名学生都是全国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为帮助这些卢旺达学生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他们组班教授汉语,并为他们配备专业实训指导老师,安排实习企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学院还特许他们跨专业旁听和实习。“学校的环境非常优美,老师们对我们非常好,关心我们生活是不是习惯,能不能吃得惯中国饭菜,我感觉他们就是我在中国的家人。”回忆起在中国的时光,丹尼斯充满感激。他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对此,他不禁显得有些得意。“我在中国学到了那么多本领,很想早点在卢旺达大展身手。”这位踌躇满志的小伙子说,他的梦想是自主创业。“我们要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增强卢旺达的人才竞争力。”卢旺达教育部人力资源发展局总干事杰罗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优秀”一词来形容卢中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他认为,中国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支持是卢旺达工业化难得的机遇。对于习近平主席的来访,杰罗梅充满期待——“习主席对卢旺达的访问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两国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将把两国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层次,我相信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学种蘑菇:踏上致富之路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郊的卡布耶,山坡上泥泞的道路旁,有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公司,但这里却是向整个基加利市场供应蘑菇的贩售中心之一。30多岁的莱昂尼达斯身材高大,穿着西服,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派头,他之前还是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翻译。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位于卢旺达南方省。从首都基加利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几个小时,一座白墙灰瓦的中国园林式建筑映入眼帘,大门上高高悬挂着红灯笼。这里就是莱昂尼达斯学习蘑菇种植技术的地方。2013年他还曾前往中国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并在示范中心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蘑菇种植事业。中国专家不仅为他提供菌种,答疑解惑,还帮助他联系企业打开销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打中国专家的电话,他们都热情地帮助我。”他说。两年前,莱昂尼达斯在村里盖起厂房,开始生产菌袋。现在他的工厂有20名员工,不仅出售菌袋,还卖鲜蘑菇,批发生产菌袋的原材料。莱昂尼达斯说,他用中国的蘑菇种植技术带动了附近村民一起致富。“从事蘑菇产业让我盖起了新房,买了汽车,娶了媳妇,还有了3个可爱的女儿。”莱昂尼达斯激动地说,“感谢中国,感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没有中国专家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莱昂尼达斯表示,他对习主席的来访充满了期待,“中国的技术改变了我和很多同胞的命运。我对卢旺达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感到非常骄傲!习主席的访问一定会给卢旺达人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的事业和生活也会因此越来越好!”(本报基加利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