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2GyI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一带一路, 要看长远、看全局!——王义桅聊一带一路/e3pmh22ph/e3pmh2398“一带一路”是什么?一条皮带加一个路牌?NONONO! “一带一路”是对外撒钱吗?“一带一路”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上要在北京召开啦,你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还少得可怜吗,或者被各种错误看法牵着鼻子走吗?请看国际关系知名学者王义桅教授为大家解疑释惑。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版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8部。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待一带一路倡议都抱有哪些心态?王义桅: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是生怕被落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都积极响应,担心不抓住机遇就会被边缘化。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跟我说,“21世纪不是中国世纪吗?‘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世纪来临的标志吗?所以,如果不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就抓不住21世纪,就有可能被开除地球籍。”在第五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上,罗马尼亚前总理蓬塔表示:“欧洲要睁眼看世界了。我们未来五个月都说不准、看不清,中国却在设计五十年后的事儿了。” 二是有担心和疑虑。“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虽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落后的,但在思想意识上却有着深刻的西方烙印。因此,这些国家既想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又担心周边邻国以及美国的态度。各国都在以各种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但整体来看,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希望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今天,西方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能力、诚信都在下滑。“一带一路”倡议承载起了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使命,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对外合作的倡议。此次,拉美国家领导人也要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推动全球合作深入的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成为融通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的平台。问:当前,国际和国内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各种误解与疑惑,您对这些误解是怎么看的?王义桅:国内和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存在很多误解。从国内来说,要么把它当做对外援助,要么视为对外撒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落后、动荡的国家,风险很高。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有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而西方的发达国家,虽然稳定、法律健全,但现在给我们设置的投资障碍也越来越多,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大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3%,GDP大约占29%,它们看中我们的发展经验。中国技术市场化的能力很强,基础设施建造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这是我们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可以分成三大类:战略性项目、政策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商业性项目是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肯定会考虑到收益。战略性项目要考虑到长远的意义,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比如,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有提升中国话语权的意义。而政策性项目是有示范意义的,比如雅万高铁,并不仅仅是一条高铁的意义,它的修建和开通,会开辟沿线上亿人口的市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评估其收益,要看长远、看全局,不能就事论事。“一带一路”建设会拓展和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友谊,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规划的能力和信誉,提升中国威望。因此,绝不是对外撒钱。国际上的误解表现在,把“一带一路”倡议说成是马歇尔计划。但二者在时代背景、实施意图、参与国构成、具体内容、实施方式上都是不同的。马歇尔计划本意是美国通过援助欧洲经济恢复,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主要力量和工具。而“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21世纪区域合作新平台。西方国家之所以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为马歇尔计划,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没有参照系,又受地缘政治思维影响太大,以他们的现有思考方式无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这也启示我们,要理解“一带一路”倡议,首先要将原有知识归零,不要用原有的知识背景来想象。世界是新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新的,要跨学科、超学科,从实践中来看。问: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文化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实现民心相通?王义桅:形形色色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从反面提醒我们,“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要超越国家利益层面,扎实推进民心相通。那么,民心如何不通的呢?可以从英国脱欧的事件来得到启示: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在《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中指出:“英国人与德国人、法国人没有共同的神话、象征和历史记忆,也没有共同的黄金时代能够用来激起这些国家民众的共鸣。”这才是英国脱欧的根源。“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是前欧洲殖民地,它们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多靠宗主国以及现在的西方国家建设和书写。这使得这些国家即便是中国的邻居,其民众在心理上与西方竟然更近!我们虽不是与西方打交道,但却是与一个西化的世界打交道。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之道,不只是加强相互了解,更在于创造共同记忆、共同身份、共同未来。共同记忆“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就是要唤醒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塑造共同的回忆。中国考古学者、艺术人士等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沿线国家保护、修复其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应帮助沿线国家阐述其历史,塑造共同的丝路历史记忆。共同身份建设“一带一路”,是文明的共同复兴。通过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古代的丝路人到今天“一带一路”人,超越国家与民族隔阂,塑造沿线国家共同身份。共同未来“一带一路”的名与实都是博古通今、引领未来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引领共同的文明复兴和未来发展。只有将各自的未来铆在一起,才能同心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迎接“一带一路”时代美好明天。1494504300000责编:lideyi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4945043000001["9CaKrnK2GtP","9CaKrnK2GhR","9CaKrnK2FOb","9CaKrnK2FKG","9CaKrnK2DVZ"]//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511/20170511080731613.png{"email":"lideyi@huanqiu.com","name":"lideyi"}
“一带一路”是什么?一条皮带加一个路牌?NONONO! “一带一路”是对外撒钱吗?“一带一路”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上要在北京召开啦,你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还少得可怜吗,或者被各种错误看法牵着鼻子走吗?请看国际关系知名学者王义桅教授为大家解疑释惑。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版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中英文版)等8部。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待一带一路倡议都抱有哪些心态?王义桅: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是生怕被落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都积极响应,担心不抓住机遇就会被边缘化。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跟我说,“21世纪不是中国世纪吗?‘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世纪来临的标志吗?所以,如果不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就抓不住21世纪,就有可能被开除地球籍。”在第五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上,罗马尼亚前总理蓬塔表示:“欧洲要睁眼看世界了。我们未来五个月都说不准、看不清,中国却在设计五十年后的事儿了。” 二是有担心和疑虑。“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虽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是落后的,但在思想意识上却有着深刻的西方烙印。因此,这些国家既想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又担心周边邻国以及美国的态度。各国都在以各种心态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但整体来看,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希望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今天,西方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能力、诚信都在下滑。“一带一路”倡议承载起了全球治理和全球化的使命,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对外合作的倡议。此次,拉美国家领导人也要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推动全球合作深入的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成为融通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的平台。问:当前,国际和国内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各种误解与疑惑,您对这些误解是怎么看的?王义桅:国内和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存在很多误解。从国内来说,要么把它当做对外援助,要么视为对外撒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落后、动荡的国家,风险很高。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有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而西方的发达国家,虽然稳定、法律健全,但现在给我们设置的投资障碍也越来越多,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大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3%,GDP大约占29%,它们看中我们的发展经验。中国技术市场化的能力很强,基础设施建造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这是我们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可以分成三大类:战略性项目、政策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商业性项目是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肯定会考虑到收益。战略性项目要考虑到长远的意义,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比如,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有提升中国话语权的意义。而政策性项目是有示范意义的,比如雅万高铁,并不仅仅是一条高铁的意义,它的修建和开通,会开辟沿线上亿人口的市场。“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评估其收益,要看长远、看全局,不能就事论事。“一带一路”建设会拓展和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友谊,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规划的能力和信誉,提升中国威望。因此,绝不是对外撒钱。国际上的误解表现在,把“一带一路”倡议说成是马歇尔计划。但二者在时代背景、实施意图、参与国构成、具体内容、实施方式上都是不同的。马歇尔计划本意是美国通过援助欧洲经济恢复,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主要力量和工具。而“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21世纪区域合作新平台。西方国家之所以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为马歇尔计划,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没有参照系,又受地缘政治思维影响太大,以他们的现有思考方式无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这也启示我们,要理解“一带一路”倡议,首先要将原有知识归零,不要用原有的知识背景来想象。世界是新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新的,要跨学科、超学科,从实践中来看。问: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文化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实现民心相通?王义桅:形形色色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从反面提醒我们,“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要超越国家利益层面,扎实推进民心相通。那么,民心如何不通的呢?可以从英国脱欧的事件来得到启示: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在《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中指出:“英国人与德国人、法国人没有共同的神话、象征和历史记忆,也没有共同的黄金时代能够用来激起这些国家民众的共鸣。”这才是英国脱欧的根源。“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是前欧洲殖民地,它们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多靠宗主国以及现在的西方国家建设和书写。这使得这些国家即便是中国的邻居,其民众在心理上与西方竟然更近!我们虽不是与西方打交道,但却是与一个西化的世界打交道。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之道,不只是加强相互了解,更在于创造共同记忆、共同身份、共同未来。共同记忆“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就是要唤醒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塑造共同的回忆。中国考古学者、艺术人士等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沿线国家保护、修复其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应帮助沿线国家阐述其历史,塑造共同的丝路历史记忆。共同身份建设“一带一路”,是文明的共同复兴。通过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古代的丝路人到今天“一带一路”人,超越国家与民族隔阂,塑造沿线国家共同身份。共同未来“一带一路”的名与实都是博古通今、引领未来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引领共同的文明复兴和未来发展。只有将各自的未来铆在一起,才能同心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迎接“一带一路”时代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