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KeXh作者:陈向阳world.huanqiu.comarticle习近平主席今年首访 开拓周边及亚非合作新境界/e3pmh22ph/e3pmh2398应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习近平主席于4月20至21日对巴进行国事访问。应印尼总统佐科邀请,习主席还于4月21至24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前者是习主席首次访巴,后者为习主席新论“万隆精神”。作为习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此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次访巴强化中巴“特殊关系”,力促周边和平稳定巴基斯坦是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此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9年来首次访巴,背景深刻,成果扎实。首先,中巴“铁杆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亟待与时俱进。一是南亚格局复杂重组,和平稳定变数增多。印度崛起加速与巴基斯坦相对停滞形成反差,两国力量对比尤其是经济实力显著失衡,“印升巴降”致使南亚次大陆“均势”不再。与此同时,美国“自私反恐”与加快撤军阿富汗,导致恐怖与极端主义泛滥阿巴,“巴基斯坦塔利班”去年底血洗巴基斯坦学校,巴安全局势堪忧。在此背景下,习主席访巴实乃为巴加油打气、雪中送炭,有助南亚和平稳定,而关键时刻挺巴助巴也体现了崛起中和富起来的中国不忘本、没忘老朋友。 二是中国政府接连推出“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等战略倡议,而巴正好位于陆上“一带”与海上“一路”的结合部,地缘战略价值得天独厚,中巴战略合作顺势可为。三是“久经考验的”中巴传统战略伙伴关系亦应继往开来。历史业已证明,中巴两国对彼此的战略重要性和“第一要好”定位,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未来还将如此。与此同时,中巴关系亦需随着世界格局与两国共同利益的新演进,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巩固加强。其次,此访务实实在,中巴关系扎实推进。一是两国深度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经济“超级大单”引人瞩目。中巴两国藉由习主席此访一道谋划未来合作总体框架,签署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协议,外电报道称包括“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合作在内,协议总值高达46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中国新疆喀什的一系列公路、铁路、油气管道运输以及光缆,全长逾1700公里,建成后中国能源进口不但缩短了运输距离,更可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巴计划与发展部长指,该项目能让巴基斯坦成为中国连接中亚和南亚市场的纽带,产生一个覆盖30亿人口的庞大经济区。二是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习主席着眼长远需要与国际大势,为中巴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包括5点建议:第一,保持高层交往,把握两国关系方向,引领两国关系发展,鼓励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军队开展对口交流。第二,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丝路基金”选择中巴合作的能源项目作为第一个支持项目。第三,加强中巴安全合作。中方赞赏巴方为国际反恐斗争所作贡献,坚定支持巴方根据本国国情推进反恐战略,愿继续帮助巴方提高反恐能力建设。希望巴方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方在巴机构和人员安全。第四,共同办好2015年中巴友好交流年活动,促进文化、教育、地方、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第五,充分利用好联合国(今年成立7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就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和战略协作,中方欢迎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出席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纪念活动返本开新,引领亚非合作新纪元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习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对“万隆精神”温故知新、推陈出新。首先,“万隆精神”具有革故鼎新的划时代意义和顽强的生命力,激励当代亚非共同发展。“万隆精神”指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作而共同斗争的精神。“万隆精神”彰显了亚非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觉醒和联合自强,展现了战后新独立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60年前的今天,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齐集印尼万隆,首次在没有外来大国参加的情况下,就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运等问题成功举行了亚非会议,为亚非两个大陆的团结合作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万隆会议是在第三世界非殖民化与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召开的,新中国提倡并践行的“求同存异”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原则对此功不可没。“万隆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集中体现为会议最后公报中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是对中、印、缅三国于1954年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运用与发展,二者一脉相承,均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已成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次,当前亚非国家和平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同在。新机遇主要有三:一是亚非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对国际战略与世界地缘格局的影响显著增强。作为两个“崛起大陆”,亚非国家占联合国成员的半数以上,2014年亚非经济总量达2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7.5%,比1970年增长47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亚非多边合作方兴未艾,彼此全方位交流互补,区域跨区域协作机制竞相发展。三是中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战略倡议,深得人心、一呼百应,助力亚非和平发展。新挑战主要有五:一是西方大国利用矛盾、假手“民主”与网络,干涉插手亚非事务,危害亚非和平、稳定与发展。美国作为今日中东大乱局的始作俑者和煽风点火者,不负责任地甩包袱,转而力推“亚太再平衡”战略,极力搅浑水以围困中国。日本当局顽固右倾化,否认二战侵略罪行,加紧谋求军事政治大国地位。二是亚非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历史遗留的边界与海洋领土争端不时升温,西方大国投机取巧和“拉偏架”,诱发局部军备竞赛。更有甚者,就在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美国与菲律宾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南海波涛汹涌。三是国际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猖獗泛滥,教派矛盾尖锐,严重危害亚非安全稳定。四是一些国家面临“成长的烦恼”与转型困境,经济社会矛盾激化,政局不稳乃至动荡,如南非总统因国内排外风潮被迫临时取消出席纪念活动。五是气候变化与人口膨胀叠加,重大天灾与疫情频发,亚非国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备受威胁。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亚非国家更应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继往开来、求同化异、趋利避害,协力维护促进亚非和平发展。再次,中国致力于光大“万隆精神”和引领亚非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外交继往开来,弘扬创新“万隆精神”,为亚非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在2014年6月28日召开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着眼时代潮流,发表《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讲话,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包括: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从1954年共同提出的“五项原则”,到一年后参与提出的“十项原则”,再到去年提出的“六个坚持”,“5-10-6”的演进轨迹一脉相承、清晰可见,展现了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道义坚守,和新时代的推陈出新、主动担当、积极引领。(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1429668960000责编:张晓芳中国网14296689600001["9CaKrnJKeqA","9CaKrnJKeiH","9CaKrnJKdGL","9CaKrnJKdyt","9CaKrnJKcsy"]{"email":"zhangxiaofang@huanqiu.com","name":"张晓芳"}
应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习近平主席于4月20至21日对巴进行国事访问。应印尼总统佐科邀请,习主席还于4月21至24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前者是习主席首次访巴,后者为习主席新论“万隆精神”。作为习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此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次访巴强化中巴“特殊关系”,力促周边和平稳定巴基斯坦是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此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9年来首次访巴,背景深刻,成果扎实。首先,中巴“铁杆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亟待与时俱进。一是南亚格局复杂重组,和平稳定变数增多。印度崛起加速与巴基斯坦相对停滞形成反差,两国力量对比尤其是经济实力显著失衡,“印升巴降”致使南亚次大陆“均势”不再。与此同时,美国“自私反恐”与加快撤军阿富汗,导致恐怖与极端主义泛滥阿巴,“巴基斯坦塔利班”去年底血洗巴基斯坦学校,巴安全局势堪忧。在此背景下,习主席访巴实乃为巴加油打气、雪中送炭,有助南亚和平稳定,而关键时刻挺巴助巴也体现了崛起中和富起来的中国不忘本、没忘老朋友。 二是中国政府接连推出“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等战略倡议,而巴正好位于陆上“一带”与海上“一路”的结合部,地缘战略价值得天独厚,中巴战略合作顺势可为。三是“久经考验的”中巴传统战略伙伴关系亦应继往开来。历史业已证明,中巴两国对彼此的战略重要性和“第一要好”定位,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未来还将如此。与此同时,中巴关系亦需随着世界格局与两国共同利益的新演进,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巩固加强。其次,此访务实实在,中巴关系扎实推进。一是两国深度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经济“超级大单”引人瞩目。中巴两国藉由习主席此访一道谋划未来合作总体框架,签署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协议,外电报道称包括“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合作在内,协议总值高达46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中国新疆喀什的一系列公路、铁路、油气管道运输以及光缆,全长逾1700公里,建成后中国能源进口不但缩短了运输距离,更可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巴计划与发展部长指,该项目能让巴基斯坦成为中国连接中亚和南亚市场的纽带,产生一个覆盖30亿人口的庞大经济区。二是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习主席着眼长远需要与国际大势,为中巴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包括5点建议:第一,保持高层交往,把握两国关系方向,引领两国关系发展,鼓励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军队开展对口交流。第二,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丝路基金”选择中巴合作的能源项目作为第一个支持项目。第三,加强中巴安全合作。中方赞赏巴方为国际反恐斗争所作贡献,坚定支持巴方根据本国国情推进反恐战略,愿继续帮助巴方提高反恐能力建设。希望巴方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方在巴机构和人员安全。第四,共同办好2015年中巴友好交流年活动,促进文化、教育、地方、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第五,充分利用好联合国(今年成立7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就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和战略协作,中方欢迎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出席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纪念活动返本开新,引领亚非合作新纪元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习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对“万隆精神”温故知新、推陈出新。首先,“万隆精神”具有革故鼎新的划时代意义和顽强的生命力,激励当代亚非共同发展。“万隆精神”指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作而共同斗争的精神。“万隆精神”彰显了亚非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觉醒和联合自强,展现了战后新独立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60年前的今天,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齐集印尼万隆,首次在没有外来大国参加的情况下,就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运等问题成功举行了亚非会议,为亚非两个大陆的团结合作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万隆会议是在第三世界非殖民化与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召开的,新中国提倡并践行的“求同存异”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原则对此功不可没。“万隆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集中体现为会议最后公报中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是对中、印、缅三国于1954年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运用与发展,二者一脉相承,均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已成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次,当前亚非国家和平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同在。新机遇主要有三:一是亚非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对国际战略与世界地缘格局的影响显著增强。作为两个“崛起大陆”,亚非国家占联合国成员的半数以上,2014年亚非经济总量达2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7.5%,比1970年增长47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亚非多边合作方兴未艾,彼此全方位交流互补,区域跨区域协作机制竞相发展。三是中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战略倡议,深得人心、一呼百应,助力亚非和平发展。新挑战主要有五:一是西方大国利用矛盾、假手“民主”与网络,干涉插手亚非事务,危害亚非和平、稳定与发展。美国作为今日中东大乱局的始作俑者和煽风点火者,不负责任地甩包袱,转而力推“亚太再平衡”战略,极力搅浑水以围困中国。日本当局顽固右倾化,否认二战侵略罪行,加紧谋求军事政治大国地位。二是亚非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历史遗留的边界与海洋领土争端不时升温,西方大国投机取巧和“拉偏架”,诱发局部军备竞赛。更有甚者,就在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美国与菲律宾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南海波涛汹涌。三是国际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猖獗泛滥,教派矛盾尖锐,严重危害亚非安全稳定。四是一些国家面临“成长的烦恼”与转型困境,经济社会矛盾激化,政局不稳乃至动荡,如南非总统因国内排外风潮被迫临时取消出席纪念活动。五是气候变化与人口膨胀叠加,重大天灾与疫情频发,亚非国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备受威胁。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亚非国家更应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继往开来、求同化异、趋利避害,协力维护促进亚非和平发展。再次,中国致力于光大“万隆精神”和引领亚非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外交继往开来,弘扬创新“万隆精神”,为亚非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在2014年6月28日召开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着眼时代潮流,发表《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讲话,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包括: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从1954年共同提出的“五项原则”,到一年后参与提出的“十项原则”,再到去年提出的“六个坚持”,“5-10-6”的演进轨迹一脉相承、清晰可见,展现了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道义坚守,和新时代的推陈出新、主动担当、积极引领。(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