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东行提升中国影响力 中伊签17项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结束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的国事访问,返回北京。由于习近平是伊朗核问题解决后首位到访伊朗的外国元首,国际媒体对中伊走近给予高度关注。
习近平会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习近平指出,中伊友好情谊既源于中伊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源于两国人民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也源于两国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弥足珍贵。
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强调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这份信任牢不可破。
沙特
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会见了沙特国王萨勒曼、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扎耶尼。中沙发布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陪同下参观“四方宫”,两国元首还一起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
埃及
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统塞西;埃及总理伊斯梅尔;埃及议长阿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阿拉比;
习近平和塞西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
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视整个阿拉伯世界视为一个整体 不搞中东势力范围
伊朗
习近平抵达德黑兰;出席鲁哈尼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会谈;会见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拉里贾尼;会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就习近平新年首次外访为何选择中东三国引起媒体关注,其实,对于上述中东国家来说,他们的问题是这样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怎么还不来访问?
|
|
|

2015年,习近平主席8次踏出国门,奔波42天,涵盖亚、欧、美、非四个大洲,参加9次国际会议,是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习主席的外交“成绩单”硕果累累,中国的“朋友圈”也越拉越大,带回来的“利好红包”层出不穷,推出去的“中国形象”独树一帜,体现出了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展现了全新的外交智慧与鲜明的中国形象,谱写出大国外交新华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