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BW3i article环球网意见领袖韩国行:看汉城如何变为首尔/e3pmh22ph/e3pmt8os0作者: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韩国行成员、著名文史作家 萨苏[博览韩国系列之三]对于中国人来说,到韩国有一件不习惯的事情– 当年奥运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韩国的首都是汉城。今天到这里,却改名叫首尔了。是不是因为对“汉”字有意见才这么改的呢?乘着在韩国旅行,便抓住该国旅游观光部的官员询问了一番。因为是私下以个人的名义询问的,对方比较放松,直言这里古代先后有几个名字,汉城也是其中之一,还有叫汉阳的时候呢,都是因为建城于汉江之畔而得名的。它还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南京(这种容易引发误会的地名在韩国不少,比如他们还把日本海称为东海呢),另一个叫京城府。要说韩国人对“汉”字有意见……这位姓权的老兄敏感地搔搔脑袋,认为老萨这个中国的“气人博主”(马晓霖先生微博的说法)有挑唆两国矛盾的倾向。他认为韩国人并没有拒绝“汉”字的意思。比如市政府对面德寿宫的大门,就叫“大汉门”。老权很技巧地表示,这次应该不算改名,只是把中英文名字统一一下,因为“汉城”的读音和Seoul无关。这个说法是真是假老萨无从分辨,不过“大汉门”那匾倒确实挂在那儿。今日首尔大汉门在韩国难免遇到敏感问题,昨天对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在某个问题上不留神探了点儿界,坐他对面的秦枫柳眉一立,一句话就给人噎回去了。那位老大其实人挺好的,翻了半天白眼,反而对这位香港秦良玉越发亲切。(看来是没想到一个美眉居然对历史这么熟悉,所谓美女不可怕,就怕美女有文化嘛。)今儿这事儿要换她上,估计会穷追猛打,用麦克风把老权挤兑到墙角去。 老萨琢磨着过两天还得靠他帮着找袁大头的官邸呢,不好意思赶尽杀绝。于是换了个话题,问权先生这“首尔”又是从何处得来呢?是不是如坊间所传是“尔等各国之首”的意思?没有,我们可没有那个意思。权先生连忙辩解,很明显韩国政府还没有挑发众怒,“对列国宣战”这样的热昏想法。问一般韩国人,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韩国人,这个问题常常弄得对方也张口结舌,因为他们也多半没注意过这个事儿。发现我们这里的交流得热烈,韩国弘抱院安排来接待我们的女协调员李长官也饶有兴味地走了过来,说“首尔”是根据Seoul而确定的,Seoul本来是这座城市比较早的名字,含义则是“铁的窝”,但是没有汉字,只有发音与Seoul相近。我记得还有一种说法,说“首尔”是“首府”的音译,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李长官看来是曾经在历史上下过功夫的,从容答道– 确有此说,但还是“铁的窝”的说法更为大家接受。因为把这里叫作“铁的窝”的说法出现比较早。古代朝鲜半岛有多个政权,这一带的政权叫做百济,并定都于慰礼城,大体是靠近今天首尔在汉江以南部分的地区,这座百济的首都后来被称作“铁的窝”。那这“铁的窝”又是怎么得名的呢?李长官说这个说来话长,基本的原因是此处铁器文化发达,同时以钢铁为武器的守军认为此城“固若金汤”。按照李长官的说法,这名字很可能出现于和日本的铁器贸易中。古代朝鲜是东亚重要的铁器出口国,其中最重要的铁器生产地名叫迦耶,地点在釜山一带,虽然地方不过半个邯郸地区,而且是由十个小国家组成的一个类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松散政权,但由于精于冶铁,十分富有强盛,在公元500年左右,曾和百济新罗等国共存许久。朝鲜古代的冶金技术很令其自豪。十六国时代朝鲜半岛各国位置图说到这儿,李长官还是及时地补充了一句– 我们的冶铁技术是从中国传过来的。迦耶是百济的盟国,于是百济也成为当时冶铁技术的受益者,自己境内的锻铸业也渐渐发达起来。其时岛国日本冶铁技术落后,无论迦耶还是百济,都以向日本出口铁器作为重要的经济收入。他们向日本输出的是精炼的铁条,最近还有实物出土。久而久之,百济一度的经济政治中心,也就是今天的首尔地区,便被称作“铁的窝“了.原来如此。李长官的说法我还来不及从史料方面进行确认,但其言让我想到了一个此前不曾注意的历史话题– 从明朝开始,日本每每把朝鲜半岛当作跳板试图染指大陆(韩方统计总计入侵超过一千次),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曾有很长时间日本远远落后于大陆,包括落后于朝鲜半岛诸国,是通过半岛传入日本的大陆文化和技术,使其得以发展出后来的文明。就在李长官讲完之后,笔者忽然觉得脑子中有什么闪过,问道:“百济的国王是不是姓温?”“是啊,您怎么知道的?”李长官好奇地反问。“如果是这样啊,”我说,“你们韩国古代在日本可能还有过一块殖民地呢。”13771537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朱马烈环球网137715378000011["9CaKrnJBW1q","9CaKrnJBVqm","9CaKrnJBUj0","9CaKrnJBUUV","9CaKrnJBSUj"]//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822/20130822024531622.jpg{"email":"zhumalie@huanqiu.com","name":"朱马烈"}
作者: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韩国行成员、著名文史作家 萨苏[博览韩国系列之三]对于中国人来说,到韩国有一件不习惯的事情– 当年奥运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韩国的首都是汉城。今天到这里,却改名叫首尔了。是不是因为对“汉”字有意见才这么改的呢?乘着在韩国旅行,便抓住该国旅游观光部的官员询问了一番。因为是私下以个人的名义询问的,对方比较放松,直言这里古代先后有几个名字,汉城也是其中之一,还有叫汉阳的时候呢,都是因为建城于汉江之畔而得名的。它还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南京(这种容易引发误会的地名在韩国不少,比如他们还把日本海称为东海呢),另一个叫京城府。要说韩国人对“汉”字有意见……这位姓权的老兄敏感地搔搔脑袋,认为老萨这个中国的“气人博主”(马晓霖先生微博的说法)有挑唆两国矛盾的倾向。他认为韩国人并没有拒绝“汉”字的意思。比如市政府对面德寿宫的大门,就叫“大汉门”。老权很技巧地表示,这次应该不算改名,只是把中英文名字统一一下,因为“汉城”的读音和Seoul无关。这个说法是真是假老萨无从分辨,不过“大汉门”那匾倒确实挂在那儿。今日首尔大汉门在韩国难免遇到敏感问题,昨天对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在某个问题上不留神探了点儿界,坐他对面的秦枫柳眉一立,一句话就给人噎回去了。那位老大其实人挺好的,翻了半天白眼,反而对这位香港秦良玉越发亲切。(看来是没想到一个美眉居然对历史这么熟悉,所谓美女不可怕,就怕美女有文化嘛。)今儿这事儿要换她上,估计会穷追猛打,用麦克风把老权挤兑到墙角去。 老萨琢磨着过两天还得靠他帮着找袁大头的官邸呢,不好意思赶尽杀绝。于是换了个话题,问权先生这“首尔”又是从何处得来呢?是不是如坊间所传是“尔等各国之首”的意思?没有,我们可没有那个意思。权先生连忙辩解,很明显韩国政府还没有挑发众怒,“对列国宣战”这样的热昏想法。问一般韩国人,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韩国人,这个问题常常弄得对方也张口结舌,因为他们也多半没注意过这个事儿。发现我们这里的交流得热烈,韩国弘抱院安排来接待我们的女协调员李长官也饶有兴味地走了过来,说“首尔”是根据Seoul而确定的,Seoul本来是这座城市比较早的名字,含义则是“铁的窝”,但是没有汉字,只有发音与Seoul相近。我记得还有一种说法,说“首尔”是“首府”的音译,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李长官看来是曾经在历史上下过功夫的,从容答道– 确有此说,但还是“铁的窝”的说法更为大家接受。因为把这里叫作“铁的窝”的说法出现比较早。古代朝鲜半岛有多个政权,这一带的政权叫做百济,并定都于慰礼城,大体是靠近今天首尔在汉江以南部分的地区,这座百济的首都后来被称作“铁的窝”。那这“铁的窝”又是怎么得名的呢?李长官说这个说来话长,基本的原因是此处铁器文化发达,同时以钢铁为武器的守军认为此城“固若金汤”。按照李长官的说法,这名字很可能出现于和日本的铁器贸易中。古代朝鲜是东亚重要的铁器出口国,其中最重要的铁器生产地名叫迦耶,地点在釜山一带,虽然地方不过半个邯郸地区,而且是由十个小国家组成的一个类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松散政权,但由于精于冶铁,十分富有强盛,在公元500年左右,曾和百济新罗等国共存许久。朝鲜古代的冶金技术很令其自豪。十六国时代朝鲜半岛各国位置图说到这儿,李长官还是及时地补充了一句– 我们的冶铁技术是从中国传过来的。迦耶是百济的盟国,于是百济也成为当时冶铁技术的受益者,自己境内的锻铸业也渐渐发达起来。其时岛国日本冶铁技术落后,无论迦耶还是百济,都以向日本出口铁器作为重要的经济收入。他们向日本输出的是精炼的铁条,最近还有实物出土。久而久之,百济一度的经济政治中心,也就是今天的首尔地区,便被称作“铁的窝“了.原来如此。李长官的说法我还来不及从史料方面进行确认,但其言让我想到了一个此前不曾注意的历史话题– 从明朝开始,日本每每把朝鲜半岛当作跳板试图染指大陆(韩方统计总计入侵超过一千次),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曾有很长时间日本远远落后于大陆,包括落后于朝鲜半岛诸国,是通过半岛传入日本的大陆文化和技术,使其得以发展出后来的文明。就在李长官讲完之后,笔者忽然觉得脑子中有什么闪过,问道:“百济的国王是不是姓温?”“是啊,您怎么知道的?”李长官好奇地反问。“如果是这样啊,”我说,“你们韩国古代在日本可能还有过一块殖民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