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t3PD作者:齐潇涵article中国得“熬”过外交“尴尬”期/e3pmh22ph/e3pmt8os0伊朗问题面临国际摊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指责伊朗核技术仍未脱离发展核武器的方向。西方舆论要求进一步惩罚伊朗的呼声很高,更严厉的制裁动议不可避免,西方使出军事打击也并非无可能。中国外交再将面临困难选择。如果有人说这是中国外交的“尴尬”,大概算不上很离谱。中国外交官又到了被迫格外“字斟句酌”的时候。这种很难采取绝对支持或反对态度的困境,几乎成了冷战后每遇国际严重冲突时中国处境的常态。中国能摆脱这个很不舒服的位置吗?中国能否像很多国家那样,每次都有鲜明的立场,并为捍卫这个立场采取坚决行动?大概很难。因为现在的外交处境是由中国的双重国家身份决定的,只要双重国家身份不改变,中国的外交“尴尬”就很难摆脱。 中国有两个双重国家身份。第一是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重,具体现实利益必须优先考虑;同时中国又已是“大国俱乐部中的一员”,大国需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外界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多。第二个双重身份是,中国既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国家,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奉行市场经济、与西方高度合作的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经常会与西方国家发生观点及立场上的分歧,但由于西方的全面强势,中国不可能同西方处处“对着干”,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尴尬”是现实的,本应可以理解。西方对中国的一些两难选择也很清楚。像在伊朗问题上,一方面中国反对核扩散的态度是清晰、坚决的。但同时中国对伊朗的石油依赖高于西方国家,而且中国和伊朗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伊朗的态度不可能像西方那样严厉。但对中国的体谅不可能成为西方制定政策时的考虑,相反,迫使中国做出与西方一致的选择,或者把中国的两难选择说成中国“道德的虚伪”,是西方每次向中国施压的实际情形。走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置的中国,其外交态度的影响力在增加,吸引的关注和受到的钳制也都更多,因此“外交尴尬”有时会更突出。中国没有超越这些问题的捷径,也没有可以套用到不同复杂场合的行为公式。中国公众应当有能力理解国家在世界上所处的艰难位置,并一起承担这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些挫折。当两难选择出现的时候,任何选择都意味着一定的利益损失,在这个时候对外交效果的过度苛求,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中国崛起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这个世界愿意分享中国成就喜悦的国家,注定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么多。我们的进步和别别扭扭的环境会有很长时间的交错。但我们所说的外交“尴尬”,不会永远伴随中国。它们是一个阶段特有的。中国得“熬”过去。其实能用“熬”来对待扑面而来的复杂环境,这已是一种强大。责任编辑:齐潇涵13209023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32090234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伊朗问题面临国际摊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指责伊朗核技术仍未脱离发展核武器的方向。西方舆论要求进一步惩罚伊朗的呼声很高,更严厉的制裁动议不可避免,西方使出军事打击也并非无可能。中国外交再将面临困难选择。如果有人说这是中国外交的“尴尬”,大概算不上很离谱。中国外交官又到了被迫格外“字斟句酌”的时候。这种很难采取绝对支持或反对态度的困境,几乎成了冷战后每遇国际严重冲突时中国处境的常态。中国能摆脱这个很不舒服的位置吗?中国能否像很多国家那样,每次都有鲜明的立场,并为捍卫这个立场采取坚决行动?大概很难。因为现在的外交处境是由中国的双重国家身份决定的,只要双重国家身份不改变,中国的外交“尴尬”就很难摆脱。 中国有两个双重国家身份。第一是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重,具体现实利益必须优先考虑;同时中国又已是“大国俱乐部中的一员”,大国需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外界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多。第二个双重身份是,中国既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国家,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奉行市场经济、与西方高度合作的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经常会与西方国家发生观点及立场上的分歧,但由于西方的全面强势,中国不可能同西方处处“对着干”,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的“尴尬”是现实的,本应可以理解。西方对中国的一些两难选择也很清楚。像在伊朗问题上,一方面中国反对核扩散的态度是清晰、坚决的。但同时中国对伊朗的石油依赖高于西方国家,而且中国和伊朗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伊朗的态度不可能像西方那样严厉。但对中国的体谅不可能成为西方制定政策时的考虑,相反,迫使中国做出与西方一致的选择,或者把中国的两难选择说成中国“道德的虚伪”,是西方每次向中国施压的实际情形。走向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置的中国,其外交态度的影响力在增加,吸引的关注和受到的钳制也都更多,因此“外交尴尬”有时会更突出。中国没有超越这些问题的捷径,也没有可以套用到不同复杂场合的行为公式。中国公众应当有能力理解国家在世界上所处的艰难位置,并一起承担这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些挫折。当两难选择出现的时候,任何选择都意味着一定的利益损失,在这个时候对外交效果的过度苛求,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中国崛起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这个世界愿意分享中国成就喜悦的国家,注定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么多。我们的进步和别别扭扭的环境会有很长时间的交错。但我们所说的外交“尴尬”,不会永远伴随中国。它们是一个阶段特有的。中国得“熬”过去。其实能用“熬”来对待扑面而来的复杂环境,这已是一种强大。责任编辑:齐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