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MAD作者:乌元春article连线:联军空袭让利平民逃到荒漠 朝鲜医生遭误伤/e3pmh22ph/e3pmt8os0环球时报•环球网赴利比亚特派记者程刚、谷棣报道,米兹达是位于的黎波里南部石漠中的一座小城,自打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后,屡遭轰炸。4月7日,本网记者随车远行180多公里,进入这座市民几乎走空的绿洲古城进行采访。记者发现,联军的空袭让大量平民逃往荒漠,还有一名来自朝鲜的交流医生遭到误伤。对利比亚军队非常熟悉的一位中国公司职员告诉记者,只有4万多人口的米兹达确实设有军营和大型军火库,北约几次空袭,目标也在于此。从地图上看,米兹达市是米兹达省首府,是连接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哈姆拉石漠的交通枢纽。前往米兹达的道路是双向4车道,路面平整。途中还要翻越奈富塞山。山南是成片的石漠和荒丘。临近米兹达,石漠上出现了新搭起的帐篷,记者问,这些人是不是时常出没沙漠的贝杜因人?同车的利比亚官员说,他们是米兹达的居民,有了空袭以后,就跑在这里躲避。 车行两小时,沿途没有看到太多的卡扎菲画像,因此,一幅画有卡扎菲头像、写着“太阳永不落”的巨大路牌非常显眼。在道道关卡接受检查时,还能看见一些士兵的胸前挂着卡扎菲的相片。空袭很可能已“牵连”平民设施进入米兹达总医院,记者随着医院负责人一直走到住院楼的最深处。妇科的5号病房内一片狼藉,4张病床中有3张血迹斑斑。西侧房顶的天花板上有两个大洞,几张床上也留有血迹。利比亚的陪同人员并不多言,却有一位手拿相机的当地老人翻找出相机中自拍的爆炸画面,说自己目击了空袭。医院副院长萨迪克告诉参观的记者们,3月19日以来,米兹达曾遭受多次轰炸。28日凌晨,北约战机发动空袭,殃及医院的病房和宿舍。他指着火箭弹的弹洞说,炮弹击穿屋顶,掉落的天花板砸死了4号病床上的住院病人,另外有两人被砸伤后已被送往的黎波里医院治疗。采访中,土耳其电视台的大个记者利文特问:“为什么天花板被砸坏,但病床边上的窗户玻璃却没有碎?是不是换过窗户了?”萨迪克说,窗户确实没有碎,房间保持着原样。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问及落在这里的弹片残骸,萨迪克说,它们已被军方带走,医院不远处就有军营。据记者了解,3月29日曾有外国记者被组织来米兹达总医院采访。这些媒体在报道中说,从残留在病房内的炸弹片看,是喀秋莎火箭炮造成的,而不是北约战机上的导弹。当时,陪同采访的一个利比亚新闻人在现场解释称:“北约飞机炸了附近的军火库,库中的火箭炮弹爆炸,击中了这里,就这样吧!”这些报道引起了外界对真相的种种猜测。同样的疑惑也产生在此行记者的脑中,有人直接向值班护士询问当时的情况,被告知有个医生拍下了空袭的现场,并存在他的电脑里。这位名叫米库拉的神经科医生是从乌克兰来这里交流学习的,他告诉记者,空袭发生时,他从惊吓中定过神来,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机拍下轰炸的过程。在他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中,记者看到了导弹在不远处荒漠上爆炸的蘑菇云、5号病房内的弹片残骸,还有其他建筑被炸弹洞穿后的样子,拍摄时间分别为3月27日、28日和4月1日。3月27日深夜拍摄的手机视频,还清楚地录下了导弹飞行和爆炸的声音。记者拷贝了这些资料,回到住处向国内武器专家详询,得到的答案是:这些弹片肯定不是北约军队的导弹,但也不是卡秋莎火箭炮弹,而是107毫米火箭弹。它们在被击中的利比亚军火库中爆炸,之后弹片飞溅出来打中医院的可能性非常大。13022544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网130225446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环球时报•环球网赴利比亚特派记者程刚、谷棣报道,米兹达是位于的黎波里南部石漠中的一座小城,自打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后,屡遭轰炸。4月7日,本网记者随车远行180多公里,进入这座市民几乎走空的绿洲古城进行采访。记者发现,联军的空袭让大量平民逃往荒漠,还有一名来自朝鲜的交流医生遭到误伤。对利比亚军队非常熟悉的一位中国公司职员告诉记者,只有4万多人口的米兹达确实设有军营和大型军火库,北约几次空袭,目标也在于此。从地图上看,米兹达市是米兹达省首府,是连接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哈姆拉石漠的交通枢纽。前往米兹达的道路是双向4车道,路面平整。途中还要翻越奈富塞山。山南是成片的石漠和荒丘。临近米兹达,石漠上出现了新搭起的帐篷,记者问,这些人是不是时常出没沙漠的贝杜因人?同车的利比亚官员说,他们是米兹达的居民,有了空袭以后,就跑在这里躲避。 车行两小时,沿途没有看到太多的卡扎菲画像,因此,一幅画有卡扎菲头像、写着“太阳永不落”的巨大路牌非常显眼。在道道关卡接受检查时,还能看见一些士兵的胸前挂着卡扎菲的相片。空袭很可能已“牵连”平民设施进入米兹达总医院,记者随着医院负责人一直走到住院楼的最深处。妇科的5号病房内一片狼藉,4张病床中有3张血迹斑斑。西侧房顶的天花板上有两个大洞,几张床上也留有血迹。利比亚的陪同人员并不多言,却有一位手拿相机的当地老人翻找出相机中自拍的爆炸画面,说自己目击了空袭。医院副院长萨迪克告诉参观的记者们,3月19日以来,米兹达曾遭受多次轰炸。28日凌晨,北约战机发动空袭,殃及医院的病房和宿舍。他指着火箭弹的弹洞说,炮弹击穿屋顶,掉落的天花板砸死了4号病床上的住院病人,另外有两人被砸伤后已被送往的黎波里医院治疗。采访中,土耳其电视台的大个记者利文特问:“为什么天花板被砸坏,但病床边上的窗户玻璃却没有碎?是不是换过窗户了?”萨迪克说,窗户确实没有碎,房间保持着原样。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问及落在这里的弹片残骸,萨迪克说,它们已被军方带走,医院不远处就有军营。据记者了解,3月29日曾有外国记者被组织来米兹达总医院采访。这些媒体在报道中说,从残留在病房内的炸弹片看,是喀秋莎火箭炮造成的,而不是北约战机上的导弹。当时,陪同采访的一个利比亚新闻人在现场解释称:“北约飞机炸了附近的军火库,库中的火箭炮弹爆炸,击中了这里,就这样吧!”这些报道引起了外界对真相的种种猜测。同样的疑惑也产生在此行记者的脑中,有人直接向值班护士询问当时的情况,被告知有个医生拍下了空袭的现场,并存在他的电脑里。这位名叫米库拉的神经科医生是从乌克兰来这里交流学习的,他告诉记者,空袭发生时,他从惊吓中定过神来,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机拍下轰炸的过程。在他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中,记者看到了导弹在不远处荒漠上爆炸的蘑菇云、5号病房内的弹片残骸,还有其他建筑被炸弹洞穿后的样子,拍摄时间分别为3月27日、28日和4月1日。3月27日深夜拍摄的手机视频,还清楚地录下了导弹飞行和爆炸的声音。记者拷贝了这些资料,回到住处向国内武器专家详询,得到的答案是:这些弹片肯定不是北约军队的导弹,但也不是卡秋莎火箭炮弹,而是107毫米火箭弹。它们在被击中的利比亚军火库中爆炸,之后弹片飞溅出来打中医院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