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oqHS作者:乌元春article专访华人政治家韦鸣恩:政府不必负全部的社会责任/e3pmh22ph/e3pmt8os0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华人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圈中可能还很难成大事,但33岁的韦鸣恩(纳特·魏)是个例外,他是当下英国最耀眼的华人“政治明星”。从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毕业后,韦鸣恩曾创立了多个以教育、医疗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机构。这种致力于社会公共服务的精神受到了英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英国皇室还册封他为终身贵族。3个月多前的英国大选,8位参选的华人议员候选人“全军覆没”,但韦鸣恩却因他的“大社会”理念受到英国新政府的青睐,成为首相卡梅伦的重要智囊,担任政府“大社会计划”的高级顾问。近日,韦鸣恩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政府包揽所有的社会责任,反而是不负责任的,他希望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贡献出更多的智慧,改善社会现状。环球时报:今年6月,你被英国皇室册封为终身贵族,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三位获封贵族的华人。贵族身份带给你的实际变化是什么?韦鸣恩:我觉得就像是结婚一样(大笑),我换了房子,换了工作,也换了角色。最大的变化是我要更多地亮相,要习惯无论我做什么、说什么都会有他人的议论。在政府工作,与我以前作为一个社会事务活动人士做事的方式有区别。我必须用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去推动一些进程,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未来3年,我希望帮助我们的社会做一些改革。但还有一些事情要用5年,或者至少要30年才能完成,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这正是我准备面对的,可能也是必须面对的。环球时报:英国人称你为“大社会先生”,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你的构想?韦鸣恩:“大社会”是我们在英国推行的将政府与民众融合在一起的社会计划,主要指———在许多时候,人们不能仅依靠政府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政府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个人也可以操办许多事情。这就涉及到向个人转移社会责任的问题,即让渡权力和授权于民的过程,个人也将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掌控力。事实上,有许多社会政策都需要个人参与,比如健康、教育等方面。在这个进程中,社会可看成是一个慈善组织。过去,政府是公共资源的唯一提供者,未来,我们将请个人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帮助改善社会现状。我想,这样的“大社会”理念将有助于英国社会的改变,影响到每位公民,特别是他们参与地方治理的态度。我们因此才能创造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融洽邻里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政”。环球时报:有人可能会认为,“大社会”项目有政府推卸管理社会责任之嫌,你怎么看?韦鸣恩:这依然是一个政府角色的问题。政府尽多少责任,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我并不是说政府不尽任何责任了,而且很明显,当前英国政府想为民众尽义务。但我想说的是,政府如果包揽了所有的社会责任,比如,你该说什么,该怎么花钱,该给孩子们做点什么,等等,那反而是不负责任的。那样做目的可能是好的,但会非常官僚,成本也很昂贵。最明智的选择是,政府与公众要有共同的责任。以治理犯罪为例,通常最重要的是政府提供警察机构,但另一种是强大的社区反应机制。比如,推动邻里关系,相互照看。当然,政府推动这点并不容易。你不能强迫邻居互相照看,但最起码大家要知道彼此的名字,这是政府的责任吗?可能不是,但我们正在推动政府与公众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环球时报:金融危机以来,高失业率和经济衰退对英国民众的心理有所影响,你认为这些消极因素对推动“大社会计划”有什么影响吗?韦鸣恩:负责任地说,我们必须面对许多很难决断和推动的东西。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创新和新点子都来自于困难时期,比如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期间就有许多社会创新和慈善计划。人们在困难期努力创新,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资源与预算,不得不去创新。过去,政府有足够的预算资助任何单项的需求,但你不知道这种资助是否能够持久,是否会有足够的资金。举例说,现在该人们储蓄了,不能老是花钱,但你可以花时间,比如,你帮我做饭,我可以帮你照顾小孩。这不需要许多钱,或什么高深的技术,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社会发挥的慈善功能。12831292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831292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华人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圈中可能还很难成大事,但33岁的韦鸣恩(纳特·魏)是个例外,他是当下英国最耀眼的华人“政治明星”。从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毕业后,韦鸣恩曾创立了多个以教育、医疗为主要内容的慈善机构。这种致力于社会公共服务的精神受到了英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英国皇室还册封他为终身贵族。3个月多前的英国大选,8位参选的华人议员候选人“全军覆没”,但韦鸣恩却因他的“大社会”理念受到英国新政府的青睐,成为首相卡梅伦的重要智囊,担任政府“大社会计划”的高级顾问。近日,韦鸣恩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政府包揽所有的社会责任,反而是不负责任的,他希望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贡献出更多的智慧,改善社会现状。环球时报:今年6月,你被英国皇室册封为终身贵族,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三位获封贵族的华人。贵族身份带给你的实际变化是什么?韦鸣恩:我觉得就像是结婚一样(大笑),我换了房子,换了工作,也换了角色。最大的变化是我要更多地亮相,要习惯无论我做什么、说什么都会有他人的议论。在政府工作,与我以前作为一个社会事务活动人士做事的方式有区别。我必须用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去推动一些进程,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未来3年,我希望帮助我们的社会做一些改革。但还有一些事情要用5年,或者至少要30年才能完成,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这正是我准备面对的,可能也是必须面对的。环球时报:英国人称你为“大社会先生”,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你的构想?韦鸣恩:“大社会”是我们在英国推行的将政府与民众融合在一起的社会计划,主要指———在许多时候,人们不能仅依靠政府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政府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个人也可以操办许多事情。这就涉及到向个人转移社会责任的问题,即让渡权力和授权于民的过程,个人也将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掌控力。事实上,有许多社会政策都需要个人参与,比如健康、教育等方面。在这个进程中,社会可看成是一个慈善组织。过去,政府是公共资源的唯一提供者,未来,我们将请个人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帮助改善社会现状。我想,这样的“大社会”理念将有助于英国社会的改变,影响到每位公民,特别是他们参与地方治理的态度。我们因此才能创造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融洽邻里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政”。环球时报:有人可能会认为,“大社会”项目有政府推卸管理社会责任之嫌,你怎么看?韦鸣恩:这依然是一个政府角色的问题。政府尽多少责任,这里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我并不是说政府不尽任何责任了,而且很明显,当前英国政府想为民众尽义务。但我想说的是,政府如果包揽了所有的社会责任,比如,你该说什么,该怎么花钱,该给孩子们做点什么,等等,那反而是不负责任的。那样做目的可能是好的,但会非常官僚,成本也很昂贵。最明智的选择是,政府与公众要有共同的责任。以治理犯罪为例,通常最重要的是政府提供警察机构,但另一种是强大的社区反应机制。比如,推动邻里关系,相互照看。当然,政府推动这点并不容易。你不能强迫邻居互相照看,但最起码大家要知道彼此的名字,这是政府的责任吗?可能不是,但我们正在推动政府与公众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环球时报:金融危机以来,高失业率和经济衰退对英国民众的心理有所影响,你认为这些消极因素对推动“大社会计划”有什么影响吗?韦鸣恩:负责任地说,我们必须面对许多很难决断和推动的东西。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创新和新点子都来自于困难时期,比如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期间就有许多社会创新和慈善计划。人们在困难期努力创新,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资源与预算,不得不去创新。过去,政府有足够的预算资助任何单项的需求,但你不知道这种资助是否能够持久,是否会有足够的资金。举例说,现在该人们储蓄了,不能老是花钱,但你可以花时间,比如,你帮我做饭,我可以帮你照顾小孩。这不需要许多钱,或什么高深的技术,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社会发挥的慈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