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hjb article“金砖”再聚首夺走核峰会光环 将放出更亮光环/e3pmh22ph/e3pmt8os0环球网实习记者朱盈库报道,据美国《侨报》4月16日报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刚刚一手促成47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聚首华盛顿,缔造世界首届核安全峰会政治宣言,可以说上演了一场漂亮的“政治秀”。可惜,其风光很快就被同在美洲举办的另一个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掩盖了。诚然,“核”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大问题,美国力图抢占这个道义制高点。即便是此前与之关系紧绷的中国,也因事关全球大是大非,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出席峰会。毕竟,核安全是一个跨世纪问题,奥巴马的“无核武世界”理念并未逾越中国4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即便美国自视为世界核安全的领头羊,想靠一次代表性不足的峰会根治,如同天方夜谭。何况,核威胁虽是宏大议题,还不致马上爆发。而眼下全球真正的切肤之痛仍是经济困顿,复苏势头脆弱。当此之际,作为2009年全球经济亮点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四国”)有何妙招,才是各国亟待了解的。 “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正式会晤的“开山之作”——去年6月的叶卡捷琳堡峰会上,提出了提高四国经济增长质量,依靠自身增长助力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目标。10个月过后,四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量贡献额超过50%,除俄罗斯经济不容乐观外,中、印、巴3国表现均领先于全球,特别是中国去年实现8.7%的经济增长,与仍挣扎在经济阴霾中的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IMF更预测,未来6年,这四国的增长占全球总增长的62%,远高于增长占比仅12%的G7。有此背景,此次“金砖四国”峰会被多方寄寓拯救世界经济的厚望,就顺理成章了。由于中国国内地震灾情严重,为给胡锦涛回国救灾“让路”,此次四国峰会压缩了议程,未能如外界期望的探讨诸多当前国际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领域,但“金砖四国”领导人再次正式会晤,标志其已步入机制化轨道,而四国间与之配套的部长级频繁互动,则使之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这个从成立之时起就以全球为舞台的合作平台,因此为国际社会留下了更大的遐想空间。当然,仓促收尾的峰会,难免影响“金砖四国”的内部磨合,可能延滞其真正凝聚力之形成。以经贸合作为例。“金砖四国”四国作为有区域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拥有不同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模式、不同文明,存在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很大,故而过去一年来彼此之间的进出口往来较之危机前更为密集,得以“共同御寒”。截至2009年的数据,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还是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市场、同时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而巴西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增长亦呈加速之势。不过,一般而言,贸易摩擦与贸易额成正比,四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可避免增多。数据已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在频率、数量及范围上逐渐增多。何况,除了扩大经贸合作存在障碍,“金砖四国”这个共同体要采取步调一致的联合行动,其效率也会受政治、地缘、文化等差异的牵制。而6月G20多伦多峰会召开在即,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四国”需要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立场,以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声音和影响。好在四国领导人在短短的会期中仍表达了共同的政治意愿,一致要将“金砖四国”打造得更凝实。接下来四国如何营造促进合作的良性机制,将是关键。12714189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网127141896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环球网实习记者朱盈库报道,据美国《侨报》4月16日报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刚刚一手促成47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聚首华盛顿,缔造世界首届核安全峰会政治宣言,可以说上演了一场漂亮的“政治秀”。可惜,其风光很快就被同在美洲举办的另一个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掩盖了。诚然,“核”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大问题,美国力图抢占这个道义制高点。即便是此前与之关系紧绷的中国,也因事关全球大是大非,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出席峰会。毕竟,核安全是一个跨世纪问题,奥巴马的“无核武世界”理念并未逾越中国40多年前就已提出的“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即便美国自视为世界核安全的领头羊,想靠一次代表性不足的峰会根治,如同天方夜谭。何况,核威胁虽是宏大议题,还不致马上爆发。而眼下全球真正的切肤之痛仍是经济困顿,复苏势头脆弱。当此之际,作为2009年全球经济亮点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四国”)有何妙招,才是各国亟待了解的。 “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正式会晤的“开山之作”——去年6月的叶卡捷琳堡峰会上,提出了提高四国经济增长质量,依靠自身增长助力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目标。10个月过后,四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量贡献额超过50%,除俄罗斯经济不容乐观外,中、印、巴3国表现均领先于全球,特别是中国去年实现8.7%的经济增长,与仍挣扎在经济阴霾中的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IMF更预测,未来6年,这四国的增长占全球总增长的62%,远高于增长占比仅12%的G7。有此背景,此次“金砖四国”峰会被多方寄寓拯救世界经济的厚望,就顺理成章了。由于中国国内地震灾情严重,为给胡锦涛回国救灾“让路”,此次四国峰会压缩了议程,未能如外界期望的探讨诸多当前国际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领域,但“金砖四国”领导人再次正式会晤,标志其已步入机制化轨道,而四国间与之配套的部长级频繁互动,则使之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这个从成立之时起就以全球为舞台的合作平台,因此为国际社会留下了更大的遐想空间。当然,仓促收尾的峰会,难免影响“金砖四国”的内部磨合,可能延滞其真正凝聚力之形成。以经贸合作为例。“金砖四国”四国作为有区域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拥有不同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模式、不同文明,存在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很大,故而过去一年来彼此之间的进出口往来较之危机前更为密集,得以“共同御寒”。截至2009年的数据,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还是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市场、同时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而巴西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增长亦呈加速之势。不过,一般而言,贸易摩擦与贸易额成正比,四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可避免增多。数据已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在频率、数量及范围上逐渐增多。何况,除了扩大经贸合作存在障碍,“金砖四国”这个共同体要采取步调一致的联合行动,其效率也会受政治、地缘、文化等差异的牵制。而6月G20多伦多峰会召开在即,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四国”需要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立场,以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声音和影响。好在四国领导人在短短的会期中仍表达了共同的政治意愿,一致要将“金砖四国”打造得更凝实。接下来四国如何营造促进合作的良性机制,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