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h3d作者:乌元春article世界关注青海地震救援难度 称对中国是挑战/e3pmh22ph/e3pmt8os0据1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环球时报》记者14日晚10时到达西宁机场,然后连夜坐长途车,经过整整16个小时,于15日下午2时到达玉树县。沿途翻过海拔4800米的山头,不时见到积雪,人烟稀少。到了此次震中地区结古镇,只见镇上70%-80%的房屋已经倒塌,这里绝大多数是藏民,不过记者看到在救援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入夜后,当地气温已经降到零度以下,仍有不少民众没有帐篷住,药品也不够。世界媒体也关注到此次玉树援救的困难之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写道:现在急需药物、食品、水和医生,“这座城镇实在太小,根本没有任何机器能帮助挪动大块的水泥。”美联社15日的报道说,中国军队对灾害的反应一向是训练有素的,但震区4000米的海拔给救援工作的后勤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法国《20分钟》的报道称,高山缺氧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频繁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和电力供应中断也造成诸多困难。法新社说,运送救援物资和重型设备可能是一个挑战。当地机场关闭了,最近的着陆点在800公里外,这就额外增加了一天的运送时间,报道说,青海的面积比得克萨斯州还要大。 《产经新闻》是经常挑中国刺的日本右翼报纸,该报特别强调,由于距西藏爆发“3•14”骚乱正好两年,本次地震发生在“最敏感的时期和最敏感的场所”。但该报也承认,目前还没有发生当地居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环球时报赴玉树记者 应国良●本报驻日、埃、德、加、印尼记者 孙秀萍 李潇 青木 陶短房 孙天仁●柳玉鹏 伍思靓●本报记者 胡笳)责任编辑:乌元春12713814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7138146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据1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环球时报》记者14日晚10时到达西宁机场,然后连夜坐长途车,经过整整16个小时,于15日下午2时到达玉树县。沿途翻过海拔4800米的山头,不时见到积雪,人烟稀少。到了此次震中地区结古镇,只见镇上70%-80%的房屋已经倒塌,这里绝大多数是藏民,不过记者看到在救援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入夜后,当地气温已经降到零度以下,仍有不少民众没有帐篷住,药品也不够。世界媒体也关注到此次玉树援救的困难之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写道:现在急需药物、食品、水和医生,“这座城镇实在太小,根本没有任何机器能帮助挪动大块的水泥。”美联社15日的报道说,中国军队对灾害的反应一向是训练有素的,但震区4000米的海拔给救援工作的后勤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法国《20分钟》的报道称,高山缺氧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频繁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和电力供应中断也造成诸多困难。法新社说,运送救援物资和重型设备可能是一个挑战。当地机场关闭了,最近的着陆点在800公里外,这就额外增加了一天的运送时间,报道说,青海的面积比得克萨斯州还要大。 《产经新闻》是经常挑中国刺的日本右翼报纸,该报特别强调,由于距西藏爆发“3•14”骚乱正好两年,本次地震发生在“最敏感的时期和最敏感的场所”。但该报也承认,目前还没有发生当地居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环球时报赴玉树记者 应国良●本报驻日、埃、德、加、印尼记者 孙秀萍 李潇 青木 陶短房 孙天仁●柳玉鹏 伍思靓●本报记者 胡笳)责任编辑:乌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