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1Rh article多国媒体关注春晚 韩媒关注小品提到赴韩整容/e3pmh22ph/e3pmt8os0“要在十几亿华人中找到一个近30年来从没看过CCTV春晚的人,一定很难。”一位新西兰华文媒体负责人在看过今年的春晚后发出这样的议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央视春晚,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围绕这种中国人过年时的新“文化仪式”,各种争论这些年就没有降过温,认为它“宏大、艳丽”的有,说它俗套、没新意,成为“鸡肋”的有,同情它“众口难调”的也有。因为全球华人的议论纷纷,今年的春晚更是出人意料地在国际报道中成为与“中国春运”地位相等的又一个关注点。中国是个“晚会大国”,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如此多产晚会的国家。特别是春晚这样的大型晚会,既让韩国等媒体羡慕其巨额的经济效益,又让人不解为什么日子好过了、文化上并不匮乏的中国人偏偏对一台“大杂烩”晚会“又爱又恨”。或许正是在这些羡慕和不解中,春晚逐渐成了世界了解中国多元文化和复杂社会心态的一个新窗口。“春晚”和“春运”一样受世界关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类似中国春晚这样的大型节目,现在连很多老外都知道“用晚会来庆祝已经成了中国的一种风俗”。《环球时报》驻日记者邀请早稻田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笠井直子等日本朋友一起看了春晚。在日本年轻人看来,这是场“超级晚会”,很精彩,“大杂烩”的形式也让人印象最深。在越南,几位学习中文的越南人在观看了春晚后对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颇为敬佩。河内国家大学学生阮德明表示,“中国在国庆、新年、春节等很多节日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从舞台设计到节目质量越来越具国际水准。”麦特是西班牙的教师,因为家中经常有中国留学生借住,她对中国春节和春晚有所了解。麦特赞叹说:“这样大型的活动要筹备很久,电视台能连续举办27年,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每年春节,我都看到很多华人特意凑到一起来看春晚,觉得很温馨。”春晚在全球华人中引发的热议成了多国媒体在“春运”之后报道中国春节的又一个重点。在同样过春节的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对春晚的评论更显“内行”。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题为“春晚迟暮”的文章说,“按常识的标准,一台3/4节目不上座的晚会,已经是在失败的边缘了”。但文章也提到,在一些人看来,热热闹闹就是晚会的本意,“众口难调,每年都能办成这个样子就蛮不错了”。另一篇题为“春晚盛宴背后的文化衰落”的文章认为,如果从文化传递角度来说,春晚本身也是一场宣传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最好场所,但从当前的春晚来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还不顺利,“春晚本身也不断经济化了,在热闹的外衣下,藏着的是一种世俗文化的身体,而这些世俗文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经过严格性的提炼”。文章甚至说,“3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灾难导致文化人才的匮乏,后遗症一直到现在还在发作”。《联合早报》2月19日还报道了中国网民戏称的“虎年第一架”———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魔术师刘谦在春晚中的表演是“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而后者随即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进行了回击。 因为今年春晚的一个小品提到了“赴韩国整容”,韩国媒体对中国春晚的关注超过往年。韩联社称,中国娱乐节目曾经不够发达,因此,全家聚集一堂看春晚成为一种春节文化。甚至有人称,春晚是13亿中国人都看的节目,是中国的“全民节目”。韩国《东亚日报》详细介绍了小品的剧情,认为这是反映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讽刺盲目整容之风等。不过,该报认为,“整容韩流”进了“送年特辑”节目,并且通过故事情节表明韩国整容技术很高,事实上强化了观众“整容手术到韩国”的印象。在有关报道中还提到“小沈阳”去年“闪电成名”的故事,并说在中国,是否在春晚露面,在哪一时间段露面,成为评价艺人人气度的标杆。商业化的韩国媒体也十分关注春晚的广告收入。韩联社称,从巨额广告收入就可以看出春晚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2002年春晚广告收入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有6.5亿元”。在羡慕之余,韩国媒体也表示,今年春晚间接为特定企业做广告“超过了度,越过了线”。韩联社驻沈阳的记者连续几天发回“央视春晚因过分的间接广告令人皱眉”、“过分广告惹恼中国公众”等报道。对于央视网站新年伊始即遭受攻击,韩国媒体也分析说,“无视观众力量的傲慢行为必将带来不良后果”。韩国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春晚的这个“败笔”,是因为在广告方面,韩国电视媒体比较规范。韩国各大电视台在娱乐或综艺节目中涉及相关商品时,尽可能不拍出产品的品牌。实在无法避免,需全部露出道具时,电视台常用打马赛克的方法,模糊处理有关道具的品牌。国内关于今年春晚的批评声也很快传到了日本,在晚会结束不久,关注中国新闻网媒的日本网站recordchina就说,春晚在中国遭遇“满意度寒流”。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7日报道说,作为世界最大电视市场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中国年度春晚已经成了人们发泄对央视不满的重点攻击目标。批评者说,晚会了无生气、令人生厌。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也加入了批评行列,认为“春晚这种已近而立之年的传统现在过时了,最多也只是一次怀旧之旅”。文章认为,这样的批评还是相对温和的,而观众对“晚会被植入大量广告”的抱怨迫使晚会导演不得不出来辩护。在《华尔街日报》另一篇报道中,也提到了“央视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以及面临的网络春晚挑战。12667974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6679746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要在十几亿华人中找到一个近30年来从没看过CCTV春晚的人,一定很难。”一位新西兰华文媒体负责人在看过今年的春晚后发出这样的议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央视春晚,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围绕这种中国人过年时的新“文化仪式”,各种争论这些年就没有降过温,认为它“宏大、艳丽”的有,说它俗套、没新意,成为“鸡肋”的有,同情它“众口难调”的也有。因为全球华人的议论纷纷,今年的春晚更是出人意料地在国际报道中成为与“中国春运”地位相等的又一个关注点。中国是个“晚会大国”,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如此多产晚会的国家。特别是春晚这样的大型晚会,既让韩国等媒体羡慕其巨额的经济效益,又让人不解为什么日子好过了、文化上并不匮乏的中国人偏偏对一台“大杂烩”晚会“又爱又恨”。或许正是在这些羡慕和不解中,春晚逐渐成了世界了解中国多元文化和复杂社会心态的一个新窗口。“春晚”和“春运”一样受世界关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类似中国春晚这样的大型节目,现在连很多老外都知道“用晚会来庆祝已经成了中国的一种风俗”。《环球时报》驻日记者邀请早稻田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笠井直子等日本朋友一起看了春晚。在日本年轻人看来,这是场“超级晚会”,很精彩,“大杂烩”的形式也让人印象最深。在越南,几位学习中文的越南人在观看了春晚后对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颇为敬佩。河内国家大学学生阮德明表示,“中国在国庆、新年、春节等很多节日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从舞台设计到节目质量越来越具国际水准。”麦特是西班牙的教师,因为家中经常有中国留学生借住,她对中国春节和春晚有所了解。麦特赞叹说:“这样大型的活动要筹备很久,电视台能连续举办27年,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每年春节,我都看到很多华人特意凑到一起来看春晚,觉得很温馨。”春晚在全球华人中引发的热议成了多国媒体在“春运”之后报道中国春节的又一个重点。在同样过春节的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对春晚的评论更显“内行”。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篇题为“春晚迟暮”的文章说,“按常识的标准,一台3/4节目不上座的晚会,已经是在失败的边缘了”。但文章也提到,在一些人看来,热热闹闹就是晚会的本意,“众口难调,每年都能办成这个样子就蛮不错了”。另一篇题为“春晚盛宴背后的文化衰落”的文章认为,如果从文化传递角度来说,春晚本身也是一场宣传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最好场所,但从当前的春晚来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还不顺利,“春晚本身也不断经济化了,在热闹的外衣下,藏着的是一种世俗文化的身体,而这些世俗文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经过严格性的提炼”。文章甚至说,“3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灾难导致文化人才的匮乏,后遗症一直到现在还在发作”。《联合早报》2月19日还报道了中国网民戏称的“虎年第一架”———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魔术师刘谦在春晚中的表演是“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而后者随即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进行了回击。 因为今年春晚的一个小品提到了“赴韩国整容”,韩国媒体对中国春晚的关注超过往年。韩联社称,中国娱乐节目曾经不够发达,因此,全家聚集一堂看春晚成为一种春节文化。甚至有人称,春晚是13亿中国人都看的节目,是中国的“全民节目”。韩国《东亚日报》详细介绍了小品的剧情,认为这是反映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讽刺盲目整容之风等。不过,该报认为,“整容韩流”进了“送年特辑”节目,并且通过故事情节表明韩国整容技术很高,事实上强化了观众“整容手术到韩国”的印象。在有关报道中还提到“小沈阳”去年“闪电成名”的故事,并说在中国,是否在春晚露面,在哪一时间段露面,成为评价艺人人气度的标杆。商业化的韩国媒体也十分关注春晚的广告收入。韩联社称,从巨额广告收入就可以看出春晚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2002年春晚广告收入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有6.5亿元”。在羡慕之余,韩国媒体也表示,今年春晚间接为特定企业做广告“超过了度,越过了线”。韩联社驻沈阳的记者连续几天发回“央视春晚因过分的间接广告令人皱眉”、“过分广告惹恼中国公众”等报道。对于央视网站新年伊始即遭受攻击,韩国媒体也分析说,“无视观众力量的傲慢行为必将带来不良后果”。韩国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春晚的这个“败笔”,是因为在广告方面,韩国电视媒体比较规范。韩国各大电视台在娱乐或综艺节目中涉及相关商品时,尽可能不拍出产品的品牌。实在无法避免,需全部露出道具时,电视台常用打马赛克的方法,模糊处理有关道具的品牌。国内关于今年春晚的批评声也很快传到了日本,在晚会结束不久,关注中国新闻网媒的日本网站recordchina就说,春晚在中国遭遇“满意度寒流”。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7日报道说,作为世界最大电视市场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中国年度春晚已经成了人们发泄对央视不满的重点攻击目标。批评者说,晚会了无生气、令人生厌。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也加入了批评行列,认为“春晚这种已近而立之年的传统现在过时了,最多也只是一次怀旧之旅”。文章认为,这样的批评还是相对温和的,而观众对“晚会被植入大量广告”的抱怨迫使晚会导演不得不出来辩护。在《华尔街日报》另一篇报道中,也提到了“央视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以及面临的网络春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