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Vn8 article俄罗斯驻华大使:中俄两国“患难见真情”/e3pmh22ph/e3pmt8os0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斯报道 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四川地震中俄罗斯对中国提供的帮助。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网站发布访谈录,其全文如下:问:距四川发生悲剧性的、毁灭性的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俄罗斯是最早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国家之一。当时发生过的事情您还记得哪些?答:任何人都不会对去年发生在四川人民身上的悲剧漠然视之。地震造成了几万人的伤亡、无家可归。为了清理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中国动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迅速向中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正如中国方面所强调的那样,在战胜灾难时俄方向中方提供了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协助。我国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所支出的总费用为1400万美元,并向中国派出了22架次专机。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们得到暂时的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我们为他们送去帐篷、发电站、野外厨房、棉被和粮食。我们的救生人员和医疗人员也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救援队伍之一。在所有外国救援队伍中,只有俄罗斯的救援专家们从废墟中成功解救出幸存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派出的移动医院获得了最高评价,该医院的医生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心理医生——为一万五千多名受难者提供了医疗救护和心理治疗,实施了100多例复杂的外科手术。在中方同僚的请求下,俄方派出的MI-26T重型直升机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技术潜力博得了中方同僚们发自内心的赞赏,多亏了这架直升机才避免了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决堤而严重淹没四川省的威胁。我们的直升机几十次飞往最困难的区域,为那里送去必需的技术人员和设备。问:众所周知,去年夏天俄罗斯邀请地震灾区的中国儿童到俄罗斯进行了康复疗养。这样的尝试是否有效?是否计划把这样的合作继续下去?答:确实,根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倡议,去年7、8月我们接受了1000名中国灾区儿童到俄罗斯进行康复疗养。这些年纪幼小的中国公民如此大规模地来到俄罗斯,这还是我们双边关系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孩子们在黑海和太平洋海岸,以及我们国家的其它地区得到了充分的调养。我们尽可能地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居住条件、各种不同的疗养方案,让他们有机会与俄罗斯儿童进行密切交流。这种行动,除了其本身具有的人道主义意义,不夸张地说,这已经成为俄中关系中独一无二的“儿童外交”经验。这种经验特别宝贵,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正是现在的这些儿童会从我们这里继承俄中友谊的优良传统。鉴于这种方式对中国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康复均具有实际效果,今年7、8月俄罗斯还将邀请550名四川儿童。他们将在位于滨海边疆区的全俄“海洋”儿童中心进行疗养。目前正在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问:我们的读者非常想知道,那个被俄罗斯救援人员救出的中国妇女,她的命运如何。您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她的消息吗?答:不久前,大使馆收到了一封这位女士写给俄罗斯救援队员的信,信的内容非常令人感动。徐荣星女士写道,经过治疗她已经完全康复,目前与丈夫和孩子们一起暂时安顿在临时住所。这个和睦的家庭最终战胜了困难,从徐荣星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徐荣星感谢俄罗斯的救援队员们,实际上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邀请他们到四川做客。在信里,徐荣星高度评价了俄中友谊,正是俄中友谊给了她得救的机会。问:谈到俄中友谊,在您看来,俄罗斯为中国抗震救灾所提供的帮助对巩固俄中友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答:毋庸置疑,中国国家领导人、四川省领导,以及中国全体人民肩负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重任、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开支。谈到俄罗斯对中国实施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为我们的伙伴提供了有效的实际协助。我认为,这种人道主义相互协作的直接结果是:进一步巩固了俄中交往中的友好关系。在四川遭受地震灾难后,俄罗斯人中掀起了向中国朋友表示同情的浪潮,人们纷纷为受难者捐款、捐物。对俄罗斯的帮助,中国人民也向俄罗斯表达了同样深挚、真诚地感谢。我们有一句谚语:“患难见知己”。在2008年5月那些紧张的日子里,我们重新验证了这句谚语的正确性。我们再一次确认,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拥有多么巨大、积极的潜力。12421383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421383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斯报道 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四川地震中俄罗斯对中国提供的帮助。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网站发布访谈录,其全文如下:问:距四川发生悲剧性的、毁灭性的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俄罗斯是最早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国家之一。当时发生过的事情您还记得哪些?答:任何人都不会对去年发生在四川人民身上的悲剧漠然视之。地震造成了几万人的伤亡、无家可归。为了清理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中国动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迅速向中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正如中国方面所强调的那样,在战胜灾难时俄方向中方提供了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协助。我国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所支出的总费用为1400万美元,并向中国派出了22架次专机。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们得到暂时的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我们为他们送去帐篷、发电站、野外厨房、棉被和粮食。我们的救生人员和医疗人员也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救援队伍之一。在所有外国救援队伍中,只有俄罗斯的救援专家们从废墟中成功解救出幸存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派出的移动医院获得了最高评价,该医院的医生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心理医生——为一万五千多名受难者提供了医疗救护和心理治疗,实施了100多例复杂的外科手术。在中方同僚的请求下,俄方派出的MI-26T重型直升机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技术潜力博得了中方同僚们发自内心的赞赏,多亏了这架直升机才避免了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决堤而严重淹没四川省的威胁。我们的直升机几十次飞往最困难的区域,为那里送去必需的技术人员和设备。问:众所周知,去年夏天俄罗斯邀请地震灾区的中国儿童到俄罗斯进行了康复疗养。这样的尝试是否有效?是否计划把这样的合作继续下去?答:确实,根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倡议,去年7、8月我们接受了1000名中国灾区儿童到俄罗斯进行康复疗养。这些年纪幼小的中国公民如此大规模地来到俄罗斯,这还是我们双边关系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孩子们在黑海和太平洋海岸,以及我们国家的其它地区得到了充分的调养。我们尽可能地为他们安排了舒适的居住条件、各种不同的疗养方案,让他们有机会与俄罗斯儿童进行密切交流。这种行动,除了其本身具有的人道主义意义,不夸张地说,这已经成为俄中关系中独一无二的“儿童外交”经验。这种经验特别宝贵,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正是现在的这些儿童会从我们这里继承俄中友谊的优良传统。鉴于这种方式对中国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康复均具有实际效果,今年7、8月俄罗斯还将邀请550名四川儿童。他们将在位于滨海边疆区的全俄“海洋”儿童中心进行疗养。目前正在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问:我们的读者非常想知道,那个被俄罗斯救援人员救出的中国妇女,她的命运如何。您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她的消息吗?答:不久前,大使馆收到了一封这位女士写给俄罗斯救援队员的信,信的内容非常令人感动。徐荣星女士写道,经过治疗她已经完全康复,目前与丈夫和孩子们一起暂时安顿在临时住所。这个和睦的家庭最终战胜了困难,从徐荣星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徐荣星感谢俄罗斯的救援队员们,实际上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邀请他们到四川做客。在信里,徐荣星高度评价了俄中友谊,正是俄中友谊给了她得救的机会。问:谈到俄中友谊,在您看来,俄罗斯为中国抗震救灾所提供的帮助对巩固俄中友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答:毋庸置疑,中国国家领导人、四川省领导,以及中国全体人民肩负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重任、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开支。谈到俄罗斯对中国实施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为我们的伙伴提供了有效的实际协助。我认为,这种人道主义相互协作的直接结果是:进一步巩固了俄中交往中的友好关系。在四川遭受地震灾难后,俄罗斯人中掀起了向中国朋友表示同情的浪潮,人们纷纷为受难者捐款、捐物。对俄罗斯的帮助,中国人民也向俄罗斯表达了同样深挚、真诚地感谢。我们有一句谚语:“患难见知己”。在2008年5月那些紧张的日子里,我们重新验证了这句谚语的正确性。我们再一次确认,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拥有多么巨大、积极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