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SfF作者:朱稳坦article麻生访华前接受本报专访 称日中已“迎来春天”/e3pmh22ph/e3pmt8os0资料图:麻生太郎相关新闻:日本首相麻生称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坦率交流日本首相麻生访华 欲增强两国3G手机技术合作早前报道:麻生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奉献供品麻生推出新亚洲构想 欲使日做世界领袖(图)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应邀于4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启程前,麻生首相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书面专访,对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中日青年交流等问题表明了看法。他表示,中日两国虽然偶尔会有摩擦,国民感情有脆弱一面,但他对日中关系的将来非常乐观,并认为日中关系“已经迎来春天”。以下是《环球时报》独家专访麻生的内容。环球时报:您去年首次以首相身份访华时,说2009年的中日关系可能就是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实际情况您认为是这样吗?麻生太郎:自去年胡主席访日后的一年里,日中间包括政治、经济在内所有领域及层次的合作正在切实地开展。我认为,对于已经迎来了春天,今后也将继续发展的日中关系来讲,或许不再需要用季节来比喻了。 自从我去年就任首相以来到此次访华为止的大约半年时间内,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多达6次的首脑会谈,就广泛领域交换了意见。日中两国保持良好关系将对亚洲及整个国际社会有益。为落实和强化“战略互惠关系”,我希望今后继续通过日中间紧密沟通而大力开展合作。然而,在国民感情方面,日中关系有着脆弱的一面也是事实。重要的是,要在各层次不断积累对话和交流,将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扩大至社会更广泛的层面。特别是,进一步推进以青年一代为主的两国国民间的交流,加强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对日中关系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球时报:按照您此前“共赢互利”的思路,中日有无可能携手走出金融危机?麻生太郎:在4月2日召开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上,为恢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各国就将在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限制改革两方面采取行动一事进行了确认,同时表示出强烈的反对保护主义意向。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的日中两国,为实现世界经济恢复,必须切实实施这一共识。基于这一观点,我国在4月10日新制定了国家出资约15.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及项目资金约5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亿元)的“经济危机对策”。此外,宣布了针对IMF的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0亿元)融资计划,为了把亚洲作为“开放的成长中心”,对世界经济恢复做出贡献,还宣布了包括提供最大规模为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0亿元)的ODA(政府开发援助)和贸易金融追加援助在内的针对亚洲的贡献计划。中国也在去年11月发表了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扩大内需政策,到目前为止该政策得到切实落实。对此,我方给予积极评价。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下次G20峰会及亚洲区域内的应对上,我国将继续与中国等各国紧密合作,为实现世界经济恢复做出尽可能的贡献。环球时报:您提出过“日本的底力-创造明朗的日本”的执政理念,在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难时,您用什么方法去应对,底力从哪里来?麻生太郎:首先,我认为,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迷失自己”。也就是说,作为国家而言,冷静地思考“日本的优势是什么?”其次,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发挥优势来迎接困难,我认为这一姿态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不要过多地悲观,为了尽可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而努力。比如,日本至今为止依靠“制造产业”的能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另外,我们还有“额头上流着汗工作”这一价值观以及作为整个团队获得好成果的组织力。这些是日本“制造产业”的传统,也是优势。到目前为止,日本能够克服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等困难也是发挥了这些优势的成果,我认为,日本人可以更加对此有自信。去年雷曼破产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的确进入了摸索新的增长模式的“大调整”时代。但是,我希望,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不要迷失这些“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满怀信心地去开拓新的时代。12409597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4095972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资料图:麻生太郎相关新闻:日本首相麻生称希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坦率交流日本首相麻生访华 欲增强两国3G手机技术合作早前报道:麻生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奉献供品麻生推出新亚洲构想 欲使日做世界领袖(图)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应邀于4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启程前,麻生首相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书面专访,对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中日青年交流等问题表明了看法。他表示,中日两国虽然偶尔会有摩擦,国民感情有脆弱一面,但他对日中关系的将来非常乐观,并认为日中关系“已经迎来春天”。以下是《环球时报》独家专访麻生的内容。环球时报:您去年首次以首相身份访华时,说2009年的中日关系可能就是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实际情况您认为是这样吗?麻生太郎:自去年胡主席访日后的一年里,日中间包括政治、经济在内所有领域及层次的合作正在切实地开展。我认为,对于已经迎来了春天,今后也将继续发展的日中关系来讲,或许不再需要用季节来比喻了。 自从我去年就任首相以来到此次访华为止的大约半年时间内,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多达6次的首脑会谈,就广泛领域交换了意见。日中两国保持良好关系将对亚洲及整个国际社会有益。为落实和强化“战略互惠关系”,我希望今后继续通过日中间紧密沟通而大力开展合作。然而,在国民感情方面,日中关系有着脆弱的一面也是事实。重要的是,要在各层次不断积累对话和交流,将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扩大至社会更广泛的层面。特别是,进一步推进以青年一代为主的两国国民间的交流,加强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对日中关系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球时报:按照您此前“共赢互利”的思路,中日有无可能携手走出金融危机?麻生太郎:在4月2日召开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上,为恢复经济发展和就业,各国就将在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限制改革两方面采取行动一事进行了确认,同时表示出强烈的反对保护主义意向。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的日中两国,为实现世界经济恢复,必须切实实施这一共识。基于这一观点,我国在4月10日新制定了国家出资约15.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及项目资金约5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亿元)的“经济危机对策”。此外,宣布了针对IMF的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0亿元)融资计划,为了把亚洲作为“开放的成长中心”,对世界经济恢复做出贡献,还宣布了包括提供最大规模为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0亿元)的ODA(政府开发援助)和贸易金融追加援助在内的针对亚洲的贡献计划。中国也在去年11月发表了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扩大内需政策,到目前为止该政策得到切实落实。对此,我方给予积极评价。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下次G20峰会及亚洲区域内的应对上,我国将继续与中国等各国紧密合作,为实现世界经济恢复做出尽可能的贡献。环球时报:您提出过“日本的底力-创造明朗的日本”的执政理念,在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难时,您用什么方法去应对,底力从哪里来?麻生太郎:首先,我认为,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迷失自己”。也就是说,作为国家而言,冷静地思考“日本的优势是什么?”其次,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发挥优势来迎接困难,我认为这一姿态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不要过多地悲观,为了尽可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而努力。比如,日本至今为止依靠“制造产业”的能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另外,我们还有“额头上流着汗工作”这一价值观以及作为整个团队获得好成果的组织力。这些是日本“制造产业”的传统,也是优势。到目前为止,日本能够克服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等困难也是发挥了这些优势的成果,我认为,日本人可以更加对此有自信。去年雷曼破产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的确进入了摸索新的增长模式的“大调整”时代。但是,我希望,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不要迷失这些“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满怀信心地去开拓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