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lc2 article德议会激辩“张丹红事件” 反张派被追问露马脚/e3pmh22ph/e3pmt8os0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报道12月18日,德国联邦议会文化与媒体委员会邀请议会一些下属委员会的约25名议员和6位社会各界代表,就德国之声中文节目展开听证。据德新社报道,文化与媒体委员会认为没有理由对德国之声的新闻工作质量和独立性表示怀疑。该委员会两位社民党籍的议员莫尼卡—格里凡和约尔格—陶斯当天在柏林说,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就针对德国之声中文节目的批评所做出的反应是迅速和恰当的。过去几个月里,德国之声中文广播和网页被指责迎合中国政府的立场。整个事件的起因是德国之声中文部原副主任张丹红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片面报道和默克尔对华政策的言论。生活在德国的一些中国“异议人士”和两名德国记者于8月中旬发起一场批判张丹红的运动,自由记者潘帕里安和海因频繁为德国各主要报刊撰文,攻击张丹红。世界各地的“反张”和“拥张”两派先后向议会发表七封公开信。其中在德国引起较大反响的有两封,一封是“联邦共和国作家圈”要求清查德国之声员工政治背景和审核中文部过去五年节目内容的公开信,另一封是德国及欧洲知名汉学家和部分政治家、记者呼吁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公开信。这也是议会举行听证的原因。在外界压力之下,德国之声于9月底决定免去张丹红的副主任职务。但“反张派”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将矛头指向整个德国之声中文部以及台长贝特曼。 经过对德国之声中文广播和网页今年有关中国报道的调查之后,12月1日,德国之声的监督机构广播委员会为德国之声正式“平反”。“张丹红事件”本可以告一段落。但12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页发表张丹红有关旅居美国的“异议人士”何清涟对德国之声指责的澄清文章,被何清涟抨击为“公器私用”。已自视为“异议人士”代言人的记者潘帕里安立即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配合报道,使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感到再度陷入压力之下。鉴于12月18日即将进行议会听证,贝特曼决定撤销德国人冯海音所担任的中文部主任的职务,以证明自己的行动能力。冯海音在“张丹红事件”发生之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张丹红,也成为“异议人士”的攻击对象。现在看来,也许贝特曼的决定操之过急,因为议会辩论并未涉及事件的上述最新进展。据消息灵通人士称,议会辩论激烈,持续了3个小时。受到邀请的包括3名“反张派”代表:属于上述作家圈的原东德运动员盖佩尔、“异议人士”代表彭小明和专门从美国赶来的魏京生。支持张丹红及德国之声的有德国资深退休记者、原德国电视一台《每日新闻》编辑布罗伊蒂加姆和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另外还有持中间立场、设在英国的国际广播协会(AIB)负责人斯潘斯维克出席。布罗伊蒂加姆在发言中指出,《德国之声法》第61条明确规定,“德国之声不受国家的专业监督”,因此,作为公法电台的德国之声是独立于国家的,为节目内容负责的是电台台长和广播委员会,而非议会。“联邦共和国作家圈”提出的设专员审查节目内容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搞新闻检查。桑德施耐德教授则为张丹红辩护,说她的言论没有错。他认为近几个月来关于德国之声的争论已达到“不可思议”的规模。德国之声反对派代表的发言流于泛泛的指责。在议员的追问下,魏京生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听过德国之声的节目。议会辩论对德国之声有利的结果可能为持续近五个月的“张丹红事件”划上句号。但德国之声无疑将继续成为“异议人士”重点“检查”和借题发挥的对象。“政治正确”可能已经成为德国之声对中国报道的首要原则。1229867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时报122986782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报道12月18日,德国联邦议会文化与媒体委员会邀请议会一些下属委员会的约25名议员和6位社会各界代表,就德国之声中文节目展开听证。据德新社报道,文化与媒体委员会认为没有理由对德国之声的新闻工作质量和独立性表示怀疑。该委员会两位社民党籍的议员莫尼卡—格里凡和约尔格—陶斯当天在柏林说,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就针对德国之声中文节目的批评所做出的反应是迅速和恰当的。过去几个月里,德国之声中文广播和网页被指责迎合中国政府的立场。整个事件的起因是德国之声中文部原副主任张丹红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片面报道和默克尔对华政策的言论。生活在德国的一些中国“异议人士”和两名德国记者于8月中旬发起一场批判张丹红的运动,自由记者潘帕里安和海因频繁为德国各主要报刊撰文,攻击张丹红。世界各地的“反张”和“拥张”两派先后向议会发表七封公开信。其中在德国引起较大反响的有两封,一封是“联邦共和国作家圈”要求清查德国之声员工政治背景和审核中文部过去五年节目内容的公开信,另一封是德国及欧洲知名汉学家和部分政治家、记者呼吁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公开信。这也是议会举行听证的原因。在外界压力之下,德国之声于9月底决定免去张丹红的副主任职务。但“反张派”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将矛头指向整个德国之声中文部以及台长贝特曼。 经过对德国之声中文广播和网页今年有关中国报道的调查之后,12月1日,德国之声的监督机构广播委员会为德国之声正式“平反”。“张丹红事件”本可以告一段落。但12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页发表张丹红有关旅居美国的“异议人士”何清涟对德国之声指责的澄清文章,被何清涟抨击为“公器私用”。已自视为“异议人士”代言人的记者潘帕里安立即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配合报道,使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感到再度陷入压力之下。鉴于12月18日即将进行议会听证,贝特曼决定撤销德国人冯海音所担任的中文部主任的职务,以证明自己的行动能力。冯海音在“张丹红事件”发生之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张丹红,也成为“异议人士”的攻击对象。现在看来,也许贝特曼的决定操之过急,因为议会辩论并未涉及事件的上述最新进展。据消息灵通人士称,议会辩论激烈,持续了3个小时。受到邀请的包括3名“反张派”代表:属于上述作家圈的原东德运动员盖佩尔、“异议人士”代表彭小明和专门从美国赶来的魏京生。支持张丹红及德国之声的有德国资深退休记者、原德国电视一台《每日新闻》编辑布罗伊蒂加姆和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另外还有持中间立场、设在英国的国际广播协会(AIB)负责人斯潘斯维克出席。布罗伊蒂加姆在发言中指出,《德国之声法》第61条明确规定,“德国之声不受国家的专业监督”,因此,作为公法电台的德国之声是独立于国家的,为节目内容负责的是电台台长和广播委员会,而非议会。“联邦共和国作家圈”提出的设专员审查节目内容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搞新闻检查。桑德施耐德教授则为张丹红辩护,说她的言论没有错。他认为近几个月来关于德国之声的争论已达到“不可思议”的规模。德国之声反对派代表的发言流于泛泛的指责。在议员的追问下,魏京生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听过德国之声的节目。议会辩论对德国之声有利的结果可能为持续近五个月的“张丹红事件”划上句号。但德国之声无疑将继续成为“异议人士”重点“检查”和借题发挥的对象。“政治正确”可能已经成为德国之声对中国报道的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