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EPc 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国驻德大使:中德关系快速发展处历史最好时期/e3pmh22ph/e3pmtj7gd2000年7月1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柏林同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会见。新华社发2011年6月2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默克尔在柏林总理府共同主持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新华社发当地时间2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柏林,踏上首访亚欧四国的最后一站。“我即将再次访问德国,目的是全方位推进中德合作。”23日,李克强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德关系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看来,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德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此前介绍,此访将使中德达成新的合作共识、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建设新的合作机制。德国是中欧合作的“龙头”德国是李克强履新后首访的唯一一个欧盟成员国,为什么选择德国作为最后一站?李克强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德合作已成为中欧合作的龙头,中国从德国学习借鉴到很多,也为德国经济增长增添活力,“德国好了,欧盟好了,对中国也好”。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访“立足德国,面向欧洲”,充分体现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德国和欧洲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中德关系在中欧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表明中国坚定地支持仍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和欧元。二战后的德国,今天已成长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位特殊而重要。史明德指出,德国是欧洲的“稳定之锚”和增长发动机,中德作为各自所在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务实合作超出双边范畴,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都具重要意义。“中德关系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指出,中德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欧关系发展,两者并行不悖。专家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指出,当前中德经济都处于关键结点,转型调整期的中国需要升级改造,欧债危机中的德国需要开拓市场,二者必须加强合作。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提到,当前整个欧洲状态低迷,可预见未来五至十年都相当困难,德国是出口大国,中国能为其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总理此访的时机显得更加重要。“德国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分析说,中德合作与中国“十二五”期间推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匹配,“空间巨大”。高层互访频繁处“蜜月期”进入第41个年头的中德关系,显得愈发成熟,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国,中德双向投资逆势增长。中德贸易多年来一直占据中国同欧盟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据中方统计,去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611.3亿美元,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8.5%。“中德贸易额已经达到建交初期的600多倍”,孟虹认为,这是“中德关系处历史最好时期”的写照。她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德首先以经济、教育为基础进行交流,本世纪以来政治合作广泛开展。2002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到访德国,中德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任内6次访华,两国前所未有的频繁交往令德国媒体连连惊呼。德国总理默克尔2005年上任至今也已6次访华,中国前总理温家宝任内亦6次赴德,2011年更是率13位部长与德国启动政府磋商机制,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最高级别的磋商机制。自去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至今天李克强总理访德,相隔不到9个月。“中德关系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见一斑”,史明德说,这么短时间内,两国高层互访如此频繁,在我国同欧洲国家关系中并不多见。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所言,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率最高,对话交流机制最多、最富有成效。尽管默克尔执政初期,中德关系曾因西藏问题出现波折,但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和不断扩大深化的良好势头,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两国共克时艰,更情深意浓。中德合作之旅朱镕基访德关注科技亲自体验磁悬浮列车2000年6月29日至7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德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此访在中国与欧盟就加入WTO达成协议之后,被视为一次重要的“经贸之旅”。访问中,朱镕基对德国的高科技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专程赶到位于德国拉藤市的磁悬浮列车试验场,饶有兴致地乘坐了22分钟磁悬浮列车,此外还参观了欧洲最大的炼铜企业北德炼铜厂,仔细询问该厂在环保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在行驶的专列上和下榻的宾馆中,朱镕基会见了德国巴斯夫公司、鲁尔集团公司、拜尔公司、宝马公司、西门子公司的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此行还参观了波茨坦会议纪念馆。温家宝任内六访德国首访幽默引笑声掌声2004年5月2日至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担任总理后首次访问欧洲,德国则是首站。抵达慕尼黑机场后,温家宝直奔附近的帕尔梅农庄。当参观一个牛棚时,因代表团和记者人数众多,一群牛顿时有些惊恐地缩成一团,温家宝说:“看来它们见到新客人来,有些紧张了”,在场的人都笑了。在德国经济部发表有关两国高技术合作的演讲时,突然不知何故,大厅里的灯全熄灭了。“看来高新技术也有出故障的时候”,温家宝顿了顿,接着说:“可是,这依然阻挡不了高新技术的向前发展”,黑暗中博得全场热烈掌声。此后,温家宝又先后5此访问德国。李克强访德实现诺言参观宝马新能源汽车2011年1月6日至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在慕尼黑参观了宝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宝马集团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介绍,2007年1月他曾询问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什么时候来德国,李克强当时表示,如果到德国访问,将参观宝马集团。“李克强副总理今天这样做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他的访问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诺伯特·雷瑟夫说。此次陪同李克强访问德国的中国企业家达100多人,并同德国签署了62.5亿美元采购合同。去年8月30日,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德关系已成为中欧关系领跑者。德企发起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李克强访欧之际,正值中欧围绕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上演之时,专家认为这是此访必谈的问题之一,中德或将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去年7月,包括德国光伏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在内的一些企业向欧盟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欧盟委员会随后宣布立案,这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中国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间段。”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生产光伏产品的机械设备85%来自德国,还有绝大多数原料,成品又返销德国,消费者可获得价格低廉的产品,可再生能源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德国从中获益。史明德表示,中欧一旦发生贸易战,将威胁到中国光伏产业200亿欧元的销售额和4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方都会受损,他希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中国并购德企被称“买空”德国德媒报道与现实差距大史明德提到,当前德国人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分为两方面:经济界对中国投资态度积极,媒体则以“中国入侵”或“买空德国”为标题进行渲染,在德国民众中制造恐慌。“美国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来德国并购企业,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如果是中国人来投资,却总成为头条新闻”,史明德反驳相关报道表示,中国对德投资刚刚起步,目前仅占外国对德投资的0.2%,为德国对华投资的10%。针对“中国企业往往有政府背景,担心中国会施加政治影响”的问题,史明德回应表示,中国企业中只有5%是国企,赴德投资的有许多私企,且中国没有强求任何人合作。和德国打交道已有40年的史明德觉得,中国在德国的形象正在逐步改善,德国人对中国关注更加广泛,不像过去那样政治化和片面,但仍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差距,德国媒体的报道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个极端摇摆。1369513980000责编:朱马烈京华时报136951398000011["9CaKrnJAE2m","9CaKrnJzF9K","9CaKrnJx4E7","9CaKrnJwZ7C","9CaKrnJwXhu"]//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526/20130526043942221.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2000年7月1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柏林同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会见。新华社发2011年6月2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默克尔在柏林总理府共同主持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新华社发当地时间2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柏林,踏上首访亚欧四国的最后一站。“我即将再次访问德国,目的是全方位推进中德合作。”23日,李克强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德关系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看来,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德关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此前介绍,此访将使中德达成新的合作共识、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建设新的合作机制。德国是中欧合作的“龙头”德国是李克强履新后首访的唯一一个欧盟成员国,为什么选择德国作为最后一站?李克强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德合作已成为中欧合作的龙头,中国从德国学习借鉴到很多,也为德国经济增长增添活力,“德国好了,欧盟好了,对中国也好”。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访“立足德国,面向欧洲”,充分体现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德国和欧洲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中德关系在中欧和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表明中国坚定地支持仍处于困境中的欧洲和欧元。二战后的德国,今天已成长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位特殊而重要。史明德指出,德国是欧洲的“稳定之锚”和增长发动机,中德作为各自所在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务实合作超出双边范畴,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都具重要意义。“中德关系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指出,中德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欧关系发展,两者并行不悖。专家认为,李克强总理此访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指出,当前中德经济都处于关键结点,转型调整期的中国需要升级改造,欧债危机中的德国需要开拓市场,二者必须加强合作。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提到,当前整个欧洲状态低迷,可预见未来五至十年都相当困难,德国是出口大国,中国能为其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总理此访的时机显得更加重要。“德国经验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分析说,中德合作与中国“十二五”期间推进的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匹配,“空间巨大”。高层互访频繁处“蜜月期”进入第41个年头的中德关系,显得愈发成熟,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国,中德双向投资逆势增长。中德贸易多年来一直占据中国同欧盟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据中方统计,去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611.3亿美元,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8.5%。“中德贸易额已经达到建交初期的600多倍”,孟虹认为,这是“中德关系处历史最好时期”的写照。她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德首先以经济、教育为基础进行交流,本世纪以来政治合作广泛开展。2002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到访德国,中德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任内6次访华,两国前所未有的频繁交往令德国媒体连连惊呼。德国总理默克尔2005年上任至今也已6次访华,中国前总理温家宝任内亦6次赴德,2011年更是率13位部长与德国启动政府磋商机制,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最高级别的磋商机制。自去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至今天李克强总理访德,相隔不到9个月。“中德关系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见一斑”,史明德说,这么短时间内,两国高层互访如此频繁,在我国同欧洲国家关系中并不多见。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宋涛所言,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率最高,对话交流机制最多、最富有成效。尽管默克尔执政初期,中德关系曾因西藏问题出现波折,但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和不断扩大深化的良好势头,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两国共克时艰,更情深意浓。中德合作之旅朱镕基访德关注科技亲自体验磁悬浮列车2000年6月29日至7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德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此访在中国与欧盟就加入WTO达成协议之后,被视为一次重要的“经贸之旅”。访问中,朱镕基对德国的高科技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专程赶到位于德国拉藤市的磁悬浮列车试验场,饶有兴致地乘坐了22分钟磁悬浮列车,此外还参观了欧洲最大的炼铜企业北德炼铜厂,仔细询问该厂在环保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在行驶的专列上和下榻的宾馆中,朱镕基会见了德国巴斯夫公司、鲁尔集团公司、拜尔公司、宝马公司、西门子公司的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此行还参观了波茨坦会议纪念馆。温家宝任内六访德国首访幽默引笑声掌声2004年5月2日至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担任总理后首次访问欧洲,德国则是首站。抵达慕尼黑机场后,温家宝直奔附近的帕尔梅农庄。当参观一个牛棚时,因代表团和记者人数众多,一群牛顿时有些惊恐地缩成一团,温家宝说:“看来它们见到新客人来,有些紧张了”,在场的人都笑了。在德国经济部发表有关两国高技术合作的演讲时,突然不知何故,大厅里的灯全熄灭了。“看来高新技术也有出故障的时候”,温家宝顿了顿,接着说:“可是,这依然阻挡不了高新技术的向前发展”,黑暗中博得全场热烈掌声。此后,温家宝又先后5此访问德国。李克强访德实现诺言参观宝马新能源汽车2011年1月6日至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在慕尼黑参观了宝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宝马集团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介绍,2007年1月他曾询问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什么时候来德国,李克强当时表示,如果到德国访问,将参观宝马集团。“李克强副总理今天这样做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他的访问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诺伯特·雷瑟夫说。此次陪同李克强访问德国的中国企业家达100多人,并同德国签署了62.5亿美元采购合同。去年8月30日,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德关系已成为中欧关系领跑者。德企发起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李克强访欧之际,正值中欧围绕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上演之时,专家认为这是此访必谈的问题之一,中德或将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去年7月,包括德国光伏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在内的一些企业向欧盟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欧盟委员会随后宣布立案,这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中国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间段。”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生产光伏产品的机械设备85%来自德国,还有绝大多数原料,成品又返销德国,消费者可获得价格低廉的产品,可再生能源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德国从中获益。史明德表示,中欧一旦发生贸易战,将威胁到中国光伏产业200亿欧元的销售额和4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方都会受损,他希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中国并购德企被称“买空”德国德媒报道与现实差距大史明德提到,当前德国人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分为两方面:经济界对中国投资态度积极,媒体则以“中国入侵”或“买空德国”为标题进行渲染,在德国民众中制造恐慌。“美国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来德国并购企业,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如果是中国人来投资,却总成为头条新闻”,史明德反驳相关报道表示,中国对德投资刚刚起步,目前仅占外国对德投资的0.2%,为德国对华投资的10%。针对“中国企业往往有政府背景,担心中国会施加政治影响”的问题,史明德回应表示,中国企业中只有5%是国企,赴德投资的有许多私企,且中国没有强求任何人合作。和德国打交道已有40年的史明德觉得,中国在德国的形象正在逐步改善,德国人对中国关注更加广泛,不像过去那样政治化和片面,但仍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差距,德国媒体的报道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个极端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