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iup world.huanqiu.comarticle澳大利亚重视提高社会急救能力/e3pmh22ph/e3pn61ka0新华社悉尼7月5日专电 综述:澳大利亚重视提高社会急救能力新华社记者张小军 匡林对在公共场合突发疾病的民众,能否在第一时间施与急救,急救措施是否妥当,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急救能力。澳大利亚对此十分重视,从法律、公共政策、动用社会团体力量等方面,提高全社会对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首先是通过法律促进更多的人学习紧急救护知识。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求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具备急救资质。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不少行业在就业前,相关人员必须先考取急救合格证书,这是入职前的门槛。这些行业包括警察、教师、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火车站工作人员、火车和公交车乘务人员、建筑工人以及一些服务类工作等。第二是要求公司等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公司雇员人数超过25人,公司内部必须要有至少一名员工接受过正规急救培训并具有有效急救证书。 为了保证拥有资质的急救人员确实具备相关能力,急救合格证书每3年必须更新一次,CPR心脏复苏证书每两年要重修一次。取得急救合格证书通常需要参加全天课程,取得CPR心脏复苏证书要参加半天的实践课。公司必须配备至少一个急救包等。由于法律的推动,很多雇主对持有急救证书的应聘者更为青睐。其次,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等手段,推动地铁、建筑工地等特殊地方,完善应对突发疾病的预案和相关预防措施。比如,在地铁上,常常以广播的方式提醒乘客,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应在下一站下车,工作人员会给予帮助。除地铁列车上,每个车站也都设有紧急呼救按钮。如果感到不舒服或有其他紧急情况发生,乘客可以按下按钮,会有专门人员应答并做出指示。每个地铁车站也会按要求设置急救包等。在建筑工地等特殊工作地点,法律上对急救包配备的器材和药品,还有特别的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资质认可或适当补贴等办法,凝聚社会团体的力量,吸引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红十字会、圣约翰急救中心等是澳大利亚政府认可的专门培训机构,进行急救合格证书的培训。医学协会团体和一些民间社区组织,如澳大利亚悉尼的华人服务社等机构也可以举办急救合格证书培训班,由官方认可的有资质的急救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考试合格即可取得急救合格证书。授课人员负责教授的内容包括如何应对心脏病发作、休克、创伤出血、烧伤、骨折、拉伤、关节脱位、昏迷、哮喘和过敏反应、中毒等。实际操作内容包括CPR心脏复苏术、包扎止血、处理烧伤和电击伤等。社会团体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还把急救知识培训带到中小学校。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圣约翰急救中心等机构已经形成惯例,定期到学校向8岁到10岁的孩子宣介急救的基本知识。针对这些孩子的急救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处理意识障碍、受伤、出血和休克、触电、毒药、烧伤、烫伤等问题,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受伤急救知识等。急救知识教育走入学校,有助于提高少年儿童自保和自救能力,帮助提高家庭对于急救意识的重视,为未来社会提高急救能力储备了人才。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澳大利亚目前已经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许多家庭也配备常备急救箱。1467720591000责编:千帆新华社146772059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华社悉尼7月5日专电 综述:澳大利亚重视提高社会急救能力新华社记者张小军 匡林对在公共场合突发疾病的民众,能否在第一时间施与急救,急救措施是否妥当,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急救能力。澳大利亚对此十分重视,从法律、公共政策、动用社会团体力量等方面,提高全社会对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首先是通过法律促进更多的人学习紧急救护知识。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求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具备急救资质。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不少行业在就业前,相关人员必须先考取急救合格证书,这是入职前的门槛。这些行业包括警察、教师、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火车站工作人员、火车和公交车乘务人员、建筑工人以及一些服务类工作等。第二是要求公司等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公司雇员人数超过25人,公司内部必须要有至少一名员工接受过正规急救培训并具有有效急救证书。 为了保证拥有资质的急救人员确实具备相关能力,急救合格证书每3年必须更新一次,CPR心脏复苏证书每两年要重修一次。取得急救合格证书通常需要参加全天课程,取得CPR心脏复苏证书要参加半天的实践课。公司必须配备至少一个急救包等。由于法律的推动,很多雇主对持有急救证书的应聘者更为青睐。其次,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等手段,推动地铁、建筑工地等特殊地方,完善应对突发疾病的预案和相关预防措施。比如,在地铁上,常常以广播的方式提醒乘客,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应在下一站下车,工作人员会给予帮助。除地铁列车上,每个车站也都设有紧急呼救按钮。如果感到不舒服或有其他紧急情况发生,乘客可以按下按钮,会有专门人员应答并做出指示。每个地铁车站也会按要求设置急救包等。在建筑工地等特殊工作地点,法律上对急救包配备的器材和药品,还有特别的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资质认可或适当补贴等办法,凝聚社会团体的力量,吸引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红十字会、圣约翰急救中心等是澳大利亚政府认可的专门培训机构,进行急救合格证书的培训。医学协会团体和一些民间社区组织,如澳大利亚悉尼的华人服务社等机构也可以举办急救合格证书培训班,由官方认可的有资质的急救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考试合格即可取得急救合格证书。授课人员负责教授的内容包括如何应对心脏病发作、休克、创伤出血、烧伤、骨折、拉伤、关节脱位、昏迷、哮喘和过敏反应、中毒等。实际操作内容包括CPR心脏复苏术、包扎止血、处理烧伤和电击伤等。社会团体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还把急救知识培训带到中小学校。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圣约翰急救中心等机构已经形成惯例,定期到学校向8岁到10岁的孩子宣介急救的基本知识。针对这些孩子的急救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处理意识障碍、受伤、出血和休克、触电、毒药、烧伤、烫伤等问题,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受伤急救知识等。急救知识教育走入学校,有助于提高少年儿童自保和自救能力,帮助提高家庭对于急救意识的重视,为未来社会提高急救能力储备了人才。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澳大利亚目前已经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许多家庭也配备常备急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