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07c world.huanqiu.comarticle龙永图发文怀念吴建民:中国需要这样的大师/e3pmh22ph/e3pn61ka0编者按: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6月18日在武汉武昌遭遇车祸离世。终年77岁。他的离世令人震惊与悲痛。今天,吴建民大使的好友,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授权光明网刊发为《吴建民谈外交》一书作的序言,以示对这位老朋友的哀悼和纪念。全文如下:作者:龙永图惊悉老友吴建民大使去世,极其悲痛。尤其以这样的方式突然走了,令人难以接受。吴大使的去世,使我国失去了一位向国人解读中国外交战略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大师。大师难得,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大师。特请转发我为吴建民大使新作写的序言,作为对这位曾经在第一线坚定地支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友的怀念。龙永图手书 怀念吴建民:中国需要这样的大师吴建民(左)与龙永图(右)合影《吴建民谈外交》序文/龙永图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外交还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吴建民大使搞了一辈子外交,算是把外交这件事搞透了。我读了吴大使这本书,学到很多东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外交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怎样同外国人沟通、交流,为国家多争取几个朋友,少树几个对手。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利益。当然,这些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很难的。我和吴大使认识多年,他在工作中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入世谈判当中,可以说吴建民大使做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在日内瓦,中国入世的多边谈判在那里进行。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我每年都要去日内瓦多次,每次短则一个星期,长的达一个月。国内当时想得也很周到,每次我率团去日内瓦,都要安排当地大使担任副团长,一般情况下副团长很少参与谈判。所以当时驻日内瓦的大使们都说,他们就是为谈判代表团做好“后勤部长”。吴建民从1996年到1998年担任中国驻日内瓦国际组织的代表。他不满足当这个“后勤部长”,做了许多工作,可以说,他是我们代表团的“政委”。当时谈判代表团组成很复杂,是由国内的各个部门派人组成的,包括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农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等。由于各部门派出的人一般容易从自己部门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对谈判方案的认识不尽一致。吴大使有时候参加代表团的谈判预备会时,经常听到我们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争论中,最为难的,当然是我这个团长。此时,吴大使总是主动帮我们做工作。在谈判预备会上发言时,他不纠缠谈判方案的细节,而是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当前的形势,特别是介绍一些国家如何通过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情况。由于他本身没有部门利益,他讲话又很有说服力,所以他每次发言,都深受代表团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他使大家认识到,还是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整个谈判的方案。我从吴大使的身上学到了一点:对外沟通,也就是所谓“外交”要做得好,首先是内部要沟通,只有内部沟通好了,才能在谈判中一致对外,才不至于在谈判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更不会发出一些可能会被谈判对手利用的杂音。吴大使还帮助我和代表团改变了对媒体的态度。由于他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出身,所以他特别重视和媒体的沟通。那个时候我们谈判代表团一般不见媒体,媒体来了,总是躲着。但是,美欧的谈判代表团则不同,他们每次谈判完,马上举行记者招待会,主动见记者。结果到了第二天,各种电视、报纸等媒体都一边倒,说中国代表团如何在这些问题上不讲道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完全是因为中方等等。当时,吴大使就跟我讲,一定要主动出击,和媒体打交道。后来,我就开始在每次谈判以后也举行记者招待会,有时候我们的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欧盟的记者招待会几乎同时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举行。我们也阐述我们的立场,讲中国为什么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第二天的报道,虽不能说对我们的报道占了上风,但也至少是打个平手,各方面都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很多年后,我担任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我都一直觉得吴大使教我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我经常给我们博鳌亚洲论坛的同事讲,论坛的成功成在媒体,败也在媒体,只有把媒体工作做好,我们的论坛才会有影响力。所以,那时候尽管报名参加论坛的人很多,住宿等条件又很困难,但我坚持要拿出至少1/3的名额给媒体,给他们充分报道的机会。我和吴大使在日内瓦一起工作至今已近20年了。今天的国际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外交怎么搞?我认为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比过去更重要,也更有挑战性了。中国的崛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中国的崛起非常快,可以说我们是在过去一二十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入世的时候我们还是世界第七,排在意大利后面,但是10年以后,我们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之快,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此外,我们的崛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崛起,难免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再加上我们在上升的时候,正好他们在走下坡路,反差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外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能理解我们,理解中国的崛起,包容中国的崛起,支持这个崛起,至少对这个崛起不持仇视的态度。为此,我们就需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把中国崛起的背景、性质、目的、产生的影响给大家讲清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吴大使讲的要善于沟通。我们崛起那么快,许多国家有一些质疑,有些不同意见,我们都应该尊重。即便对于其他大国,包括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我们都应该多做工作,让他们理解这个崛起。现在中日关系比较紧张,当然有领土问题,也有历史的认知问题。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崛起太快,转眼间就超过了日本。日本曾经是“二战”后的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也当了很长时间的全球老二,一旦被别国超过,特别是被中国超过,日本的国民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比如民调显示的,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一些仇视,我们还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给日本大多数国民一个了解中国崛起的过程。美国也是一样,一个超级大国当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个后起之秀,他们肯定也有想法。在目前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像吴大使经常讲的,克服弱国心态,树立大国心态。所谓大国心态就是要自信、要大度、要宽容。大事当然不能糊涂,小事就不要纠缠。特别是在国家强盛的时候,不要事事都强硬。实际上,当时我在入世谈判的时候就提到过,强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外强硬是最容易的,因为对外强硬容易在国内政治上得分,另外还可以不好好研究问题。强硬,或者说是无谓的强硬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外交应该怎么做。我们如何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不仅仅成为世界的强国,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世界上受人尊重的强国。在对外沟通中,多一点以理服人,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大局意识,少一点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外沟通任务。现在搞外交和过去有所不同。在互联网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对外交的事情品头论足,有时候当我看见有些国民在网上对外交事件的评论时,心情很复杂。有些评论确实是讲得好,甚至令人拍案叫绝,因为他们的评论既专业又理智。但是,有些评论确实让人感到很担心,不像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气度和素质。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外交当中,外交不再变得神秘,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外交,从而更加理智、更加专业地看待一些问题,发表评论的时候不要误导、不要添乱。要帮助我们的政府妥善地处理外交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使我们的外交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外交当中,外交不再变得神秘,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外交,从而更加理智、更加专业地看待一些问题,发表评论的时候不要误导、不要添乱。要帮助我们的政府妥善地处理外交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使我们的外交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1466312880000责编:guopengfei光明网14663128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619/15/12/20160619031248611.jpg{"email":"guopengfei@huanqiu.com","name":"guopengfei"}
编者按: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6月18日在武汉武昌遭遇车祸离世。终年77岁。他的离世令人震惊与悲痛。今天,吴建民大使的好友,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授权光明网刊发为《吴建民谈外交》一书作的序言,以示对这位老朋友的哀悼和纪念。全文如下:作者:龙永图惊悉老友吴建民大使去世,极其悲痛。尤其以这样的方式突然走了,令人难以接受。吴大使的去世,使我国失去了一位向国人解读中国外交战略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大师。大师难得,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大师。特请转发我为吴建民大使新作写的序言,作为对这位曾经在第一线坚定地支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友的怀念。龙永图手书 怀念吴建民:中国需要这样的大师吴建民(左)与龙永图(右)合影《吴建民谈外交》序文/龙永图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外交还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吴建民大使搞了一辈子外交,算是把外交这件事搞透了。我读了吴大使这本书,学到很多东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外交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怎样同外国人沟通、交流,为国家多争取几个朋友,少树几个对手。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利益。当然,这些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很难的。我和吴大使认识多年,他在工作中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入世谈判当中,可以说吴建民大使做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在日内瓦,中国入世的多边谈判在那里进行。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我每年都要去日内瓦多次,每次短则一个星期,长的达一个月。国内当时想得也很周到,每次我率团去日内瓦,都要安排当地大使担任副团长,一般情况下副团长很少参与谈判。所以当时驻日内瓦的大使们都说,他们就是为谈判代表团做好“后勤部长”。吴建民从1996年到1998年担任中国驻日内瓦国际组织的代表。他不满足当这个“后勤部长”,做了许多工作,可以说,他是我们代表团的“政委”。当时谈判代表团组成很复杂,是由国内的各个部门派人组成的,包括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农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等。由于各部门派出的人一般容易从自己部门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对谈判方案的认识不尽一致。吴大使有时候参加代表团的谈判预备会时,经常听到我们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争论中,最为难的,当然是我这个团长。此时,吴大使总是主动帮我们做工作。在谈判预备会上发言时,他不纠缠谈判方案的细节,而是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当前的形势,特别是介绍一些国家如何通过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情况。由于他本身没有部门利益,他讲话又很有说服力,所以他每次发言,都深受代表团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他使大家认识到,还是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整个谈判的方案。我从吴大使的身上学到了一点:对外沟通,也就是所谓“外交”要做得好,首先是内部要沟通,只有内部沟通好了,才能在谈判中一致对外,才不至于在谈判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更不会发出一些可能会被谈判对手利用的杂音。吴大使还帮助我和代表团改变了对媒体的态度。由于他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出身,所以他特别重视和媒体的沟通。那个时候我们谈判代表团一般不见媒体,媒体来了,总是躲着。但是,美欧的谈判代表团则不同,他们每次谈判完,马上举行记者招待会,主动见记者。结果到了第二天,各种电视、报纸等媒体都一边倒,说中国代表团如何在这些问题上不讲道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完全是因为中方等等。当时,吴大使就跟我讲,一定要主动出击,和媒体打交道。后来,我就开始在每次谈判以后也举行记者招待会,有时候我们的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欧盟的记者招待会几乎同时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举行。我们也阐述我们的立场,讲中国为什么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第二天的报道,虽不能说对我们的报道占了上风,但也至少是打个平手,各方面都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很多年后,我担任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我都一直觉得吴大使教我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我经常给我们博鳌亚洲论坛的同事讲,论坛的成功成在媒体,败也在媒体,只有把媒体工作做好,我们的论坛才会有影响力。所以,那时候尽管报名参加论坛的人很多,住宿等条件又很困难,但我坚持要拿出至少1/3的名额给媒体,给他们充分报道的机会。我和吴大使在日内瓦一起工作至今已近20年了。今天的国际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外交怎么搞?我认为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比过去更重要,也更有挑战性了。中国的崛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中国的崛起非常快,可以说我们是在过去一二十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入世的时候我们还是世界第七,排在意大利后面,但是10年以后,我们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之快,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此外,我们的崛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崛起,难免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再加上我们在上升的时候,正好他们在走下坡路,反差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外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能理解我们,理解中国的崛起,包容中国的崛起,支持这个崛起,至少对这个崛起不持仇视的态度。为此,我们就需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把中国崛起的背景、性质、目的、产生的影响给大家讲清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吴大使讲的要善于沟通。我们崛起那么快,许多国家有一些质疑,有些不同意见,我们都应该尊重。即便对于其他大国,包括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我们都应该多做工作,让他们理解这个崛起。现在中日关系比较紧张,当然有领土问题,也有历史的认知问题。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崛起太快,转眼间就超过了日本。日本曾经是“二战”后的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也当了很长时间的全球老二,一旦被别国超过,特别是被中国超过,日本的国民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比如民调显示的,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一些仇视,我们还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给日本大多数国民一个了解中国崛起的过程。美国也是一样,一个超级大国当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个后起之秀,他们肯定也有想法。在目前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像吴大使经常讲的,克服弱国心态,树立大国心态。所谓大国心态就是要自信、要大度、要宽容。大事当然不能糊涂,小事就不要纠缠。特别是在国家强盛的时候,不要事事都强硬。实际上,当时我在入世谈判的时候就提到过,强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外强硬是最容易的,因为对外强硬容易在国内政治上得分,另外还可以不好好研究问题。强硬,或者说是无谓的强硬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外交应该怎么做。我们如何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不仅仅成为世界的强国,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世界上受人尊重的强国。在对外沟通中,多一点以理服人,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大局意识,少一点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外沟通任务。现在搞外交和过去有所不同。在互联网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对外交的事情品头论足,有时候当我看见有些国民在网上对外交事件的评论时,心情很复杂。有些评论确实是讲得好,甚至令人拍案叫绝,因为他们的评论既专业又理智。但是,有些评论确实让人感到很担心,不像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气度和素质。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外交当中,外交不再变得神秘,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外交,从而更加理智、更加专业地看待一些问题,发表评论的时候不要误导、不要添乱。要帮助我们的政府妥善地处理外交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使我们的外交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外交当中,外交不再变得神秘,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外交,从而更加理智、更加专业地看待一些问题,发表评论的时候不要误导、不要添乱。要帮助我们的政府妥善地处理外交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使我们的外交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