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h45o作者:白云怡world.huanqiu.comarticle亚投行副行长:中国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股东/e3pmh22ph/e3pmh26vv亚投行负责运营政策与战略事务的德国籍副行长冯·阿姆斯贝格博士在亚投行北京总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李昊摄【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1月16日,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运营整整3年了。在过去3年里,亚投行向世界交出“成员数由57个增至93个、批准项目投资达75亿美元”的成绩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亚投行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总部。专业、高效、国际化,这是亚投行工作人员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负责运营政策与战略事务的德国籍副行长冯·阿姆斯贝格博士(如图),他曾经在世界银行供职25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西方金融专家,冯·阿姆斯贝格如何评价中国在主导运营国际机构这条道路上的第一次尝试?“中国完全理解亚投行不是一家中国银行,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投行,每个声音都会得到尊重”……冯·阿姆斯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我们的融资项目能让几百万孟加拉国人用上电”环球时报:作为一名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多年并担任重要职务的金融专家,您当初为何选择来到亚投行这样一个在中国成立的“年轻”多边开发银行?冯·阿姆斯贝格: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致力于发展金融领域。亚投行刚成立时,我接到协助建立这一多边银行的邀请,当时我非常激动。我能把自己在世界银行帮助多国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带到一个新生的多边机构,使它得以借鉴成熟多边银行的经验,这是独一无二的职业契机。此外,作为一个多边主义的信奉者,我相信亚投行的创建将有助于重振多边主义与多边金融的活力,这符合21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看来,亚投行正在实现当年设定的目标,可以说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通过3年努力,亚投行的架构已基本成形,拥有核心员工,并开始发放贷款和债券,为客户服务。此外,我们已制定完成亚投行的基本原则与战略,即坚持多边治理原则和在决定贷款项目时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高标准原则,这两个原则成为亚投行的两大基石。总的来说,亚投行已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过与基础设施融资的巨大需求相比,我们目前的经营规模还比较小,如何扩大规模、满足各个成员的融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亚投行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总部。李昊摄环球时报:在亚投行目前进行的融资项目中,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你们如何保证每个项目都符合亚投行的高标准要求?冯·阿姆斯贝格:截至目前,亚投行为35个不同项目提供75亿美元的融资贷款。这个数字并不大,但有一些项目已经能看到成果了。比如在孟加拉国的一个电力项目,它旨在帮助该国电力企业建造输电线路,让大量此前没有电力供应的家庭用上电。尽管这个项目听起来好像不那么令人兴奋,但它是“面包和黄油”一般关乎民众生计的项目,意味着几百万人将拥有照明设施和更干净的家庭环境。目前,这一工程大部分投入使用,它是我们第一个显示出较大规模社会效益的项目。第二个我想分享的项目是我们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共同在埃及注资的一项工程。我们向11家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在埃及南部沙漠中建造太阳能发电设施。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的项目,它不仅体现了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也让私营部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目前该项目还在建设中。为保证每个项目都符合亚投行的高标准要求,我们与每个客户签署贷款协议时,要求他们同时承诺遵守亚投行有关环境、社会等的政策与标准。我们也会随时监督项目的施工进程,确保相关政策得到执行。尤其是我们的员工中有一些环保与居民重新安置方面的专家,他们会经常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民众交谈,询问项目对当地的影响。“多边精神之美”环球时报:亚投行是中国发起并主导成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构。您如何评价过去3年里中国在推动亚投行建立与运营中的表现?冯·阿姆斯贝格:中国是亚投行的发起者和最大股东,也一直对亚投行给予很多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中国的积极推动,亚投行几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而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亚投行的成立也向外界表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已有能力主导建立真正的多边组织,这是为加强全球多边主义做出的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中国非常尊重亚投行的多边性质,这对获得其他成员的信任至关重要。中国完全理解亚投行不是一家中国银行,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这意味着亚投行的决策不是由中国做出,而是由各个成员集体做出。基于这些,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股东。中国的成功还体现在决定加入亚投行的成员数量上:从创始时的57个成员,到现在我们的成员数量已达到93个。我相信这些成员的决定正是基于(对中国的)信任和对亚投行管理模式的肯定。在亚投行,每个声音都会得到尊重,每个声音都将参与决策的制定。环球时报:如何避免政治对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决策产生影响,一直是多边开发银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当亚投行总部设在中国时,西方在这方面的担忧也更多一些。您认为,亚投行是否做到了避免政治干预运营?冯·阿姆斯贝格:自成立伊始,亚投行就建立了清晰而牢固的法律框架,作为其创建基础的国际条约明确规定了亚投行的基本决策机制,从投票权的分配,到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等。目前来看,我们这套法律机制的执行情况良好。一方面,尽管亚投行的股份拥有者是各成员的政府,但在技术层面上,各项决策是由亚投行董事会等管理层以集体形式做出,这保证了亚投行不会扮演任何政治角色。在实践中,我们会在做出任何一项决定前对它进行讨论,直到最终能够就其达成非常广泛的共识。另一方面,多边精神在亚投行的日常工作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的重大决策由所有成员共同做出,这意味着亚投行永远不会被某一个成员控制。中国与印度在亚投行中的互动就是这样一种“多边精神之美”的完美体现。中国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而印度则是第二大股东和最大客户。无论两国政治关系如何,它们都在这一多边组织下携手合作。基于国家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因素,印度拥有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亚投行作为一个技术而非政治机构,很自然地决定向印度一些优质项目提供融资。这说明亚投行的融资决策并不受各成员之间政治关系影响,而是基于技术标准、项目质量和融资需求做出的。“亚投行为新兴国家倡导建立多边机构开创良好先例”环球时报:未来3至5年,亚投行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亚投行距离成为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级多边金融机构还有多远?冯·阿姆斯贝格:我们正在提升亚投行本币融资的能力,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融资活动还都仅以美元形式进行。这是一项需要在亚投行最初的5年建设期间完成的工作。另外一项很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扩大亚投行的业务规模,并向我们的客户展示亚投行能为每个项目提供的附加价值。为此,我们为未来设定了3个首要的工作重点:首先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帮助客户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其次是支持跨境基础设施领域,我们已看到亚洲内部,甚至亚洲以外增强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第三是动员更多私人资本,尽管亚投行将努力扩大融资规模,但与巨大的需求缺口相比,仅靠我们自身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经常思考,如何鼓励更多私人资本参与进来。为此,我们将研究更多适合与私人资本合作的项目和架构设置。总体而言,与其他许多同类型的多边金融机构相比,亚投行在人员数量、融资额度等方面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我认为,亚投行的基本能力和架构都已到位,它在成为一个世界级、一流的多边金融组织的道路上顺利前行。环球时报:您认为亚投行能否成为一个“先例”,在未来催生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主导设立国际组织?冯·阿姆斯贝格:我认为亚投行为新兴国家倡导建立多边机构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在一个国际机构中发挥领导作用将不再只是传统的七国集团才能做的事。我想,未来完全可能有其他的类似机构出现。但另一方面,我不认为需要刻意寻求这种数量上的增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强大有力的多边机构,需要它们有能力应对已经出现的各种国际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贸易、国家间的金融相互依赖,这些挑战都越来越“国际化”,难以通过单边或双边层面解决。世界需要更强有力的多边主义,我们也希望亚投行能对此做出贡献。15475824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杨阳环球时报154758240000011["9CaKrnKgVXc","9CaKrnKa4Vp","9CaKrnKa0AQ","9CaKrnKa0sy","9CaKrnK9Set"]//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116/05/33/20190116053337557.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亚投行负责运营政策与战略事务的德国籍副行长冯·阿姆斯贝格博士在亚投行北京总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李昊摄【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1月16日,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运营整整3年了。在过去3年里,亚投行向世界交出“成员数由57个增至93个、批准项目投资达75亿美元”的成绩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亚投行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总部。专业、高效、国际化,这是亚投行工作人员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负责运营政策与战略事务的德国籍副行长冯·阿姆斯贝格博士(如图),他曾经在世界银行供职25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西方金融专家,冯·阿姆斯贝格如何评价中国在主导运营国际机构这条道路上的第一次尝试?“中国完全理解亚投行不是一家中国银行,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投行,每个声音都会得到尊重”……冯·阿姆斯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我们的融资项目能让几百万孟加拉国人用上电”环球时报:作为一名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多年并担任重要职务的金融专家,您当初为何选择来到亚投行这样一个在中国成立的“年轻”多边开发银行?冯·阿姆斯贝格: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致力于发展金融领域。亚投行刚成立时,我接到协助建立这一多边银行的邀请,当时我非常激动。我能把自己在世界银行帮助多国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带到一个新生的多边机构,使它得以借鉴成熟多边银行的经验,这是独一无二的职业契机。此外,作为一个多边主义的信奉者,我相信亚投行的创建将有助于重振多边主义与多边金融的活力,这符合21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看来,亚投行正在实现当年设定的目标,可以说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通过3年努力,亚投行的架构已基本成形,拥有核心员工,并开始发放贷款和债券,为客户服务。此外,我们已制定完成亚投行的基本原则与战略,即坚持多边治理原则和在决定贷款项目时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高标准原则,这两个原则成为亚投行的两大基石。总的来说,亚投行已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过与基础设施融资的巨大需求相比,我们目前的经营规模还比较小,如何扩大规模、满足各个成员的融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亚投行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总部。李昊摄环球时报:在亚投行目前进行的融资项目中,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你们如何保证每个项目都符合亚投行的高标准要求?冯·阿姆斯贝格:截至目前,亚投行为35个不同项目提供75亿美元的融资贷款。这个数字并不大,但有一些项目已经能看到成果了。比如在孟加拉国的一个电力项目,它旨在帮助该国电力企业建造输电线路,让大量此前没有电力供应的家庭用上电。尽管这个项目听起来好像不那么令人兴奋,但它是“面包和黄油”一般关乎民众生计的项目,意味着几百万人将拥有照明设施和更干净的家庭环境。目前,这一工程大部分投入使用,它是我们第一个显示出较大规模社会效益的项目。第二个我想分享的项目是我们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共同在埃及注资的一项工程。我们向11家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在埃及南部沙漠中建造太阳能发电设施。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的项目,它不仅体现了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也让私营部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目前该项目还在建设中。为保证每个项目都符合亚投行的高标准要求,我们与每个客户签署贷款协议时,要求他们同时承诺遵守亚投行有关环境、社会等的政策与标准。我们也会随时监督项目的施工进程,确保相关政策得到执行。尤其是我们的员工中有一些环保与居民重新安置方面的专家,他们会经常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民众交谈,询问项目对当地的影响。“多边精神之美”环球时报:亚投行是中国发起并主导成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构。您如何评价过去3年里中国在推动亚投行建立与运营中的表现?冯·阿姆斯贝格:中国是亚投行的发起者和最大股东,也一直对亚投行给予很多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中国的积极推动,亚投行几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而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亚投行的成立也向外界表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已有能力主导建立真正的多边组织,这是为加强全球多边主义做出的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中国非常尊重亚投行的多边性质,这对获得其他成员的信任至关重要。中国完全理解亚投行不是一家中国银行,而是一家多边开发银行,这意味着亚投行的决策不是由中国做出,而是由各个成员集体做出。基于这些,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股东。中国的成功还体现在决定加入亚投行的成员数量上:从创始时的57个成员,到现在我们的成员数量已达到93个。我相信这些成员的决定正是基于(对中国的)信任和对亚投行管理模式的肯定。在亚投行,每个声音都会得到尊重,每个声音都将参与决策的制定。环球时报:如何避免政治对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决策产生影响,一直是多边开发银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当亚投行总部设在中国时,西方在这方面的担忧也更多一些。您认为,亚投行是否做到了避免政治干预运营?冯·阿姆斯贝格:自成立伊始,亚投行就建立了清晰而牢固的法律框架,作为其创建基础的国际条约明确规定了亚投行的基本决策机制,从投票权的分配,到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等。目前来看,我们这套法律机制的执行情况良好。一方面,尽管亚投行的股份拥有者是各成员的政府,但在技术层面上,各项决策是由亚投行董事会等管理层以集体形式做出,这保证了亚投行不会扮演任何政治角色。在实践中,我们会在做出任何一项决定前对它进行讨论,直到最终能够就其达成非常广泛的共识。另一方面,多边精神在亚投行的日常工作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的重大决策由所有成员共同做出,这意味着亚投行永远不会被某一个成员控制。中国与印度在亚投行中的互动就是这样一种“多边精神之美”的完美体现。中国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而印度则是第二大股东和最大客户。无论两国政治关系如何,它们都在这一多边组织下携手合作。基于国家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因素,印度拥有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亚投行作为一个技术而非政治机构,很自然地决定向印度一些优质项目提供融资。这说明亚投行的融资决策并不受各成员之间政治关系影响,而是基于技术标准、项目质量和融资需求做出的。“亚投行为新兴国家倡导建立多边机构开创良好先例”环球时报:未来3至5年,亚投行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亚投行距离成为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级多边金融机构还有多远?冯·阿姆斯贝格:我们正在提升亚投行本币融资的能力,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融资活动还都仅以美元形式进行。这是一项需要在亚投行最初的5年建设期间完成的工作。另外一项很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扩大亚投行的业务规模,并向我们的客户展示亚投行能为每个项目提供的附加价值。为此,我们为未来设定了3个首要的工作重点:首先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帮助客户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其次是支持跨境基础设施领域,我们已看到亚洲内部,甚至亚洲以外增强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第三是动员更多私人资本,尽管亚投行将努力扩大融资规模,但与巨大的需求缺口相比,仅靠我们自身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经常思考,如何鼓励更多私人资本参与进来。为此,我们将研究更多适合与私人资本合作的项目和架构设置。总体而言,与其他许多同类型的多边金融机构相比,亚投行在人员数量、融资额度等方面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我认为,亚投行的基本能力和架构都已到位,它在成为一个世界级、一流的多边金融组织的道路上顺利前行。环球时报:您认为亚投行能否成为一个“先例”,在未来催生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主导设立国际组织?冯·阿姆斯贝格:我认为亚投行为新兴国家倡导建立多边机构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在一个国际机构中发挥领导作用将不再只是传统的七国集团才能做的事。我想,未来完全可能有其他的类似机构出现。但另一方面,我不认为需要刻意寻求这种数量上的增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强大有力的多边机构,需要它们有能力应对已经出现的各种国际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贸易、国家间的金融相互依赖,这些挑战都越来越“国际化”,难以通过单边或双边层面解决。世界需要更强有力的多边主义,我们也希望亚投行能对此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