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mW2作者:田瑞哲world.huanqiu.comarticle气温上升海洋生物链面临崩溃 澳科学家吁采取措施/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6日报道,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学家警告称,海洋温度上升把海洋生物链推向崩溃边缘,若人类无法控制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从事渔业和食用鱼类的众多人口恐将难以为继。该研究报告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LOS生物学》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从事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的约有5650万人;同年,全球约32亿人口所摄取的动物蛋白质,其中将近1/5来自鱼类。报告在指出,海洋温度上升限制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最重要的能量流动——在生物链底层的微生物数量下降,导致在生物链顶层的较大型动物的食物供应量(以鱼类为主)减少。报告作者、海洋生物学教授纳霍克尔根说,这对鱼类资源有严重影响。 研究团队构建12个1800升的大型鱼缸,模拟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海洋暖化环境,并在缸中复制海洋食物网,通过藻类、鱼类、蜗牛、海绵和虾等系列海洋生物,以6个月为期限测试海洋酸化和暖化所造成的后果。另一作者乌尔拉说,虽然气候变暖会提升植物(主要是蓝藻)的繁殖力,但这类蓝藻无法为海洋食物链提供支持,因为鱼类并不吃这类植物。此前,联合国已发出警告说,全球温度的升幅将在2100年以前达到3摄氏度。而依照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各国同意把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先前工业革命时代平均水平高1.5至2摄氏度以内。调查结果显示,“要避免海洋生物链瓦解、避免海洋丧失物种多元性,以及避免鱼类产量减少,全球非达到巴黎协定所定下的目标不可”。(实习编辑:周思敏 审核:田瑞哲)15160963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林芝环球网151609638000011[]{"email":"lilinzhi@huanqiu.com","name":"李林芝"}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6日报道,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学家警告称,海洋温度上升把海洋生物链推向崩溃边缘,若人类无法控制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从事渔业和食用鱼类的众多人口恐将难以为继。该研究报告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LOS生物学》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从事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的约有5650万人;同年,全球约32亿人口所摄取的动物蛋白质,其中将近1/5来自鱼类。报告在指出,海洋温度上升限制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最重要的能量流动——在生物链底层的微生物数量下降,导致在生物链顶层的较大型动物的食物供应量(以鱼类为主)减少。报告作者、海洋生物学教授纳霍克尔根说,这对鱼类资源有严重影响。 研究团队构建12个1800升的大型鱼缸,模拟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海洋暖化环境,并在缸中复制海洋食物网,通过藻类、鱼类、蜗牛、海绵和虾等系列海洋生物,以6个月为期限测试海洋酸化和暖化所造成的后果。另一作者乌尔拉说,虽然气候变暖会提升植物(主要是蓝藻)的繁殖力,但这类蓝藻无法为海洋食物链提供支持,因为鱼类并不吃这类植物。此前,联合国已发出警告说,全球温度的升幅将在2100年以前达到3摄氏度。而依照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各国同意把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先前工业革命时代平均水平高1.5至2摄氏度以内。调查结果显示,“要避免海洋生物链瓦解、避免海洋丧失物种多元性,以及避免鱼类产量减少,全球非达到巴黎协定所定下的目标不可”。(实习编辑:周思敏 审核:田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