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yEz作者:李德意world.huanqiu.comarticle来到中国后改变了“中国印象”? 外国网友:绝对大开眼界/e3pmh22ph/e3pmh26vv【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德意】近日,“中国”这一关键词持续见诸外媒报端。外国媒体用许多正向词汇,积极描写中国在近些年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自身发生的变化。其实,除了外媒在报道中国,外国网民也在互联网上热议“中国印象”。“当你真正来到中国之后,你对中国的看法变了吗?”一名网友于5月末,在美国问答社区网站Quora上提出了这一问题。截至目前,该问题的页面信息已经被超过32万名网友浏览。从目前的回答状况来看,几十名网友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已经起到令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大开眼界”之效。用自身经历描绘真实的中国一名到中国交换学习的苏黎世学生西里尔•舒比格回答说:“中国曾只是以学术或历史角度出现在课本里,但我现在非常高兴能够重新描绘中国。”此前,舒比格了解中国的途径,仅是通过维基百科或是学校的历史课。但在清华大学交换学习的那五个月里,舒比格亲身体验了中国。用舒比格的话来讲,那就是“我有更多的故事来供我重新描绘中国”。在将近800字的回答中,舒比格提到,“中国人很幸福,当然,中国人也很高兴遇见你”。舒比格在那几个月里不仅领略了一些美丽的中国风景,更结识了很多非常棒的朋友。尽管在通篇回答中,舒比格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中国,用自己的经历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读。但他在回答结尾处还是写道,“我不了解过去的中国,说实话,我现在依旧也不了解”。而其中原因则是,“中国的变化太快了,你需要在这里生活才能够理解中国”。“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再回到中国,我要去看看中国又发生了哪些改变。”舒比格感慨道。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很是方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德瓦尔•梅赫达在中国“双节”期间发布了他的回答。“总体来讲,我认为外界对赴中国旅游有很大的偏见和错误的观点。”这位印度网友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有机会在今年9月到访了中国北京、乌镇和上海。梅赫达在回答中列出了外界对“外国人在中国旅游”所持的错误理解,并根据自身在中国的经历,条条击破这些观点。梅赫达说道,中国的英语标识做得非常到位,就连公车“报站名”都配以英语广播,这让外国人可以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在中国游览逛街。对于有人说“中国小偷多,中国人爱骗人”,梅赫达认为,但凡稍微有这方面的想法,那都是“相当垃圾”的念头。梅赫达明确表示:“我认为,中国人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诚实友善的人。”喜爱中国食物的梅赫达还提到,就算有人只吃素也没关系,中国很多地方都能买到素食。至于中国一些偏远、不那么出名的地方,梅赫达也觉得那里不仅美,更洋溢着和平与真诚。“去中国看看吧,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曾学习过20世纪中国史的萨莉•海耶斯在回答中说,当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就感觉像是参与到了“制造历史”的进程中。海耶斯称,这种感觉是在欧洲,甚至是在希腊、罗马时都不曾产生的。这位澳大利亚网友已多次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其中一次还是作为单身家长、带着2个孩子到中国工作。海耶斯写道,中国对其而言已不再仅是“外国”这个概念,中国已经融进了血液,更是一颗“未来星球”。这颗星球上满是友善、美好的人,而这颗星球则突显了自身的非凡和神奇。海耶斯不仅慨叹中国的自然地理,同时也对汉语语音和文字着迷。尽管不能完全听懂中文,但海耶斯说,汉语发音(尤其是普通话)使其感到兴奋。海耶斯的自我介绍是“常年旅行、居住在不同国家,尤其是亚洲和欧洲”。这位到访过多个国家的网友说道,中国跨越多个地带,融汇多种文化,中国历史也极具魅力。海耶斯在回答的最后一段提到,“去中国看看吧,以一个开放的心态”。15087426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deyi环球网150874260000011["9CaKrnK2meI","9CaKrnJzuGX","9CaKrnK3tf3","9CaKrnK3HsC","9CaKrnJZ7Bg"]//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023/15/11/20171023031113356.jpg{"email":"lideyi@huanqiu.com","name":"lideyi"}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德意】近日,“中国”这一关键词持续见诸外媒报端。外国媒体用许多正向词汇,积极描写中国在近些年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自身发生的变化。其实,除了外媒在报道中国,外国网民也在互联网上热议“中国印象”。“当你真正来到中国之后,你对中国的看法变了吗?”一名网友于5月末,在美国问答社区网站Quora上提出了这一问题。截至目前,该问题的页面信息已经被超过32万名网友浏览。从目前的回答状况来看,几十名网友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已经起到令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大开眼界”之效。用自身经历描绘真实的中国一名到中国交换学习的苏黎世学生西里尔•舒比格回答说:“中国曾只是以学术或历史角度出现在课本里,但我现在非常高兴能够重新描绘中国。”此前,舒比格了解中国的途径,仅是通过维基百科或是学校的历史课。但在清华大学交换学习的那五个月里,舒比格亲身体验了中国。用舒比格的话来讲,那就是“我有更多的故事来供我重新描绘中国”。在将近800字的回答中,舒比格提到,“中国人很幸福,当然,中国人也很高兴遇见你”。舒比格在那几个月里不仅领略了一些美丽的中国风景,更结识了很多非常棒的朋友。尽管在通篇回答中,舒比格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中国,用自己的经历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读。但他在回答结尾处还是写道,“我不了解过去的中国,说实话,我现在依旧也不了解”。而其中原因则是,“中国的变化太快了,你需要在这里生活才能够理解中国”。“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再回到中国,我要去看看中国又发生了哪些改变。”舒比格感慨道。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很是方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德瓦尔•梅赫达在中国“双节”期间发布了他的回答。“总体来讲,我认为外界对赴中国旅游有很大的偏见和错误的观点。”这位印度网友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有机会在今年9月到访了中国北京、乌镇和上海。梅赫达在回答中列出了外界对“外国人在中国旅游”所持的错误理解,并根据自身在中国的经历,条条击破这些观点。梅赫达说道,中国的英语标识做得非常到位,就连公车“报站名”都配以英语广播,这让外国人可以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在中国游览逛街。对于有人说“中国小偷多,中国人爱骗人”,梅赫达认为,但凡稍微有这方面的想法,那都是“相当垃圾”的念头。梅赫达明确表示:“我认为,中国人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诚实友善的人。”喜爱中国食物的梅赫达还提到,就算有人只吃素也没关系,中国很多地方都能买到素食。至于中国一些偏远、不那么出名的地方,梅赫达也觉得那里不仅美,更洋溢着和平与真诚。“去中国看看吧,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曾学习过20世纪中国史的萨莉•海耶斯在回答中说,当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就感觉像是参与到了“制造历史”的进程中。海耶斯称,这种感觉是在欧洲,甚至是在希腊、罗马时都不曾产生的。这位澳大利亚网友已多次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其中一次还是作为单身家长、带着2个孩子到中国工作。海耶斯写道,中国对其而言已不再仅是“外国”这个概念,中国已经融进了血液,更是一颗“未来星球”。这颗星球上满是友善、美好的人,而这颗星球则突显了自身的非凡和神奇。海耶斯不仅慨叹中国的自然地理,同时也对汉语语音和文字着迷。尽管不能完全听懂中文,但海耶斯说,汉语发音(尤其是普通话)使其感到兴奋。海耶斯的自我介绍是“常年旅行、居住在不同国家,尤其是亚洲和欧洲”。这位到访过多个国家的网友说道,中国跨越多个地带,融汇多种文化,中国历史也极具魅力。海耶斯在回答的最后一段提到,“去中国看看吧,以一个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