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YTN world.huanqiu.comarticle瑞典科学家:中国库布其治沙人是我们的老师/e3pmh22ph/e3pmh26vv科学家考察团考察沙漠腹地生态修复区6月14日至15日,由原伦德大学荣誉教授、国际环境问题专家Ulf Hellden、皇家理工学院可持续发展科学及工程系主任Fredrik Gröndahl、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副教授Salim Belyazid 、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研究生Carl Osterin、瑞典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Susanne Paulrud、瑞典六韬瑞智公司CEOPar UhlinPar Uhlin等组成的瑞典科学家考察团一行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库布其沙漠,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满堂等中国科学家一同考察亿利资源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科学家考察团考察陈红湾沙漠节水农业示范区瑞典科学家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亿利库布其西部生态修复区、气流法和螺旋打孔种树技术、有机生物饲料加工项目、沙漠节水农业示范区、种质资源库、亿利东方学校、库布其沙漠清洁能源工业园区、200WMp生态光伏项目区、牧民旧居、牧民新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址及沙漠科技馆、博物馆、植物馆等,并来到牧民布赫家里详细了解库布其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科学家考察团参观种质资源库在库布其3000平方公里西部生态修复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可持续发展科学及工程系主任Fredrik Gröndahl表示:“在来到库布其以前,我们想我们瑞典是全世界生态修复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生态环保领域我们要领先世界近1个世纪,此行来到中国考察应该是帮助指点绿色生态发展,没想到看了库布其以后,我们才发现,你们才是我们的老师。” 原伦德大学荣誉教授、国际环境问题专家Ulf Hellden称:“90年代我就来到过库布其,那时这里满眼荒漠,今天确成了成片绿洲,真是不可思议,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库布其的奇迹。”科学家考察团走访当地牧民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副教授Salim Belyazid表示:“此行来到中国库布其沙漠,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你们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而没有把自然环境和人类和谐共处方式割裂开来,而且整个项目成为了一个大的绿色社区,融入了生态、经济、能源、社会效益和治沙扶贫,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能用近30年坚持沙漠生态治理,让上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变为绿洲,而且在科技和产业上拥有科学的、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的远景规划和独立的项目规模及其成就另人震撼。”科学家考察团参观沙漠种质资源标本展示来到沙峰绿谷,放眼放去,沙漠中的低洼地带全部被绿色覆盖,一片片绿洲与金色的沙丘交相辉映,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研究生Carl Osterin看到表达了中国人的绿色希望和亿利人的绿色梦想的用沙地柏植成的“绿色中国梦”几个大字,不禁感叹到:“It's amazing!”。科学家考察团考察沙峰绿谷瑞典考察团斯德哥尔摩大学副教授Salim Belyazid对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认可,并表示:“亿利资源的绿色事业对国家和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规模、面积之大令人震撼,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绿化沙漠、发展沙漠生态经济,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应该将这种模式应用推广到全球更多的荒漠化地区!”双方还在库布其沙漠举行了库布其论坛中瑞科学家对话,深入交流了沙漠生态修复、种质资源建设、生物土壤地理信息大数据、库布其模式推广、生态产业开发等议题,并达成了深入开展科技合作的意向。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表示:“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和动态模型,经过科学验证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使用效率,可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优化管理途径,直观了解库布其模式模型整体运行,降低管理成本,形成独立的科研评价体系,希望中瑞双方共同为沙漠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北京大学教授蔡满堂提出:“在库布其现有的生态修复成果上,从务实和可行性角度考虑,整合提升现有技术资源及技术研发途径,总结提炼已有技术,创新技术,形成核心技术进行推广,推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双方建立长期的、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为荒漠化治理作出贡献。”14661318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查希环球网146613180000011["9CaKrnJRWIn","9CaKrnJO5uq","9CaKrnJO4Et","9CaKrnJNUvK","9CaKrnJNTUy"]//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617/10/52/20160617105259453.png{"email":"zhaxi@huaqiu.com","name":"查希"}
科学家考察团考察沙漠腹地生态修复区6月14日至15日,由原伦德大学荣誉教授、国际环境问题专家Ulf Hellden、皇家理工学院可持续发展科学及工程系主任Fredrik Gröndahl、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副教授Salim Belyazid 、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研究生Carl Osterin、瑞典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Susanne Paulrud、瑞典六韬瑞智公司CEOPar UhlinPar Uhlin等组成的瑞典科学家考察团一行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库布其沙漠,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满堂等中国科学家一同考察亿利资源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科学家考察团考察陈红湾沙漠节水农业示范区瑞典科学家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亿利库布其西部生态修复区、气流法和螺旋打孔种树技术、有机生物饲料加工项目、沙漠节水农业示范区、种质资源库、亿利东方学校、库布其沙漠清洁能源工业园区、200WMp生态光伏项目区、牧民旧居、牧民新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址及沙漠科技馆、博物馆、植物馆等,并来到牧民布赫家里详细了解库布其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科学家考察团参观种质资源库在库布其3000平方公里西部生态修复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可持续发展科学及工程系主任Fredrik Gröndahl表示:“在来到库布其以前,我们想我们瑞典是全世界生态修复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生态环保领域我们要领先世界近1个世纪,此行来到中国考察应该是帮助指点绿色生态发展,没想到看了库布其以后,我们才发现,你们才是我们的老师。” 原伦德大学荣誉教授、国际环境问题专家Ulf Hellden称:“90年代我就来到过库布其,那时这里满眼荒漠,今天确成了成片绿洲,真是不可思议,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库布其的奇迹。”科学家考察团走访当地牧民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副教授Salim Belyazid表示:“此行来到中国库布其沙漠,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你们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而没有把自然环境和人类和谐共处方式割裂开来,而且整个项目成为了一个大的绿色社区,融入了生态、经济、能源、社会效益和治沙扶贫,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能用近30年坚持沙漠生态治理,让上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变为绿洲,而且在科技和产业上拥有科学的、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的远景规划和独立的项目规模及其成就另人震撼。”科学家考察团参观沙漠种质资源标本展示来到沙峰绿谷,放眼放去,沙漠中的低洼地带全部被绿色覆盖,一片片绿洲与金色的沙丘交相辉映,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及资源动态管理研究生Carl Osterin看到表达了中国人的绿色希望和亿利人的绿色梦想的用沙地柏植成的“绿色中国梦”几个大字,不禁感叹到:“It's amazing!”。科学家考察团考察沙峰绿谷瑞典考察团斯德哥尔摩大学副教授Salim Belyazid对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认可,并表示:“亿利资源的绿色事业对国家和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规模、面积之大令人震撼,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绿化沙漠、发展沙漠生态经济,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应该将这种模式应用推广到全球更多的荒漠化地区!”双方还在库布其沙漠举行了库布其论坛中瑞科学家对话,深入交流了沙漠生态修复、种质资源建设、生物土壤地理信息大数据、库布其模式推广、生态产业开发等议题,并达成了深入开展科技合作的意向。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表示:“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和动态模型,经过科学验证的技术来解决问题,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使用效率,可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优化管理途径,直观了解库布其模式模型整体运行,降低管理成本,形成独立的科研评价体系,希望中瑞双方共同为沙漠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北京大学教授蔡满堂提出:“在库布其现有的生态修复成果上,从务实和可行性角度考虑,整合提升现有技术资源及技术研发途径,总结提炼已有技术,创新技术,形成核心技术进行推广,推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双方建立长期的、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为荒漠化治理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