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T2W作者:孙秀萍 李珍 文彬world.huanqiu.comarticle日本民众对华情感复杂 恶化倾向已渐停止/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民众的对华情感无疑是复杂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对华印象良好而积极。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因各种因素,“中国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发生巨变。本月中旬,日本官方发布的相关民意调查数据创下日本民众对华感情的“最差纪录”,日本《朝日新闻》甚至评论称两国国民感情降温已成“固定化趋势”。主持该调查的日本内阁府一名负责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这项调查是为了解民情,供有关部门决策,而指导内阁府相关调查的外务省一名官员告诉记者:从结果看,“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内阁府:我们只做调查,不定政策日本内阁府3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受访日本人中,对中国“不抱亲近感”与“较无亲近感”的比例合计占83.2%,创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最差纪录”。“抱有亲近感”和“较有亲近感”者合计为14.8%。认为日中关系对于亚太地区重要的占73.3%,而认为不重要的人有22.5%。“从这项调查的结果看,上次日本人对中国不太亲近的比例为83.1%,而这次仅增长了0.1%。这可以认为,虽然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仍然不高,但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日本外务省外务报道官川村泰久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而且认为和中国关系良好的人也在增加,上次调查结果为5.3%,这次已经增加到了9.5%。认为发展与中国之间关系重要的,和美国有相同趋势,都具有很高比例。”川村还表示,对于上述结果,日本政府认为应该通过包括文化和人员在内广泛领域的交流,促进国民感情的改善,希望中国政府也能在这个方面给予协力。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环球时报》记者也采访了日本内阁府大臣官房政府广报室负责世论调查的人士。她对记者介绍说,这项调查最早开始于1978年8月,具体调查方法为内阁府设计好调查内容,然后将其委托给民间民意调查公司,由民间调查公司派遣调查员拿着问卷访问民宅,调查采用当面问答方式。她说,这次被调查对象为3000人,被调查者遍布日本全国。《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关于日中关系,以及日本人对日中关系看法的调查,属于“关于外交的世论调查”范畴之内。从最初启动调查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38次。1978年调查开始时,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很高,为62.1%,1980年达到调查以来截至目前的最高水平——78.6%,此后一路下跌,到了今年,对中国抱有好感度的人仅有14.8%。不对中国抱亲近感的人则有升有降。1980年人数最少,为14.7%,今年最多,达到83.2%。内阁府是日本掌握和倾听民意进而制定政策的重要机构,相当于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的直属智囊团。它通过对重要特定政策,主要包括经济财政政策、科学技术政策、宇宙政策等进行企划立案、综合调整,辅助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内阁府具体有国际室、情报系统室、公文书管理课、政府广报室、政策评价广报等部门,此外还设有各种政策统括官、内阁府审议官、大臣政务官等,机构庞大而复杂。内阁府这名调查负责人说,除了进行关于日中关系的调查,内阁府还针对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进行同样的调查,此外还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查:日本人对东南亚各国的亲近感,对欧洲各国的亲近感,对中亚各国的亲近感,以及有关朝鲜的事务、日本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对外经济、日本的开发援助等。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了解民情,并把相关结果反映给有关部门。比如关于中日关系的调查结果,将提交给外务省,在制定日本的对华政策时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在进行具体调查之前,内阁府负责调查的部门会和外务省有关部门协商,达到在设定调查项目或者提问时更符合该部门的需要。《环球时报》记者最后问道,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日本政府今后打算如何改善国民的对华感情?对此,对方回答内阁府只负责调查,并非制定政策,有关问题最好直接去问外务省,于是就有了前述记者对川村先生的采访。川村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特别表示,记者的提问有对调查结果的误解,因为“日本人对华看法其实已经可以说出现了走出低谷的倾向”。民调背后政治立场浓日本是民意调查做得非常频繁和广泛的一个国家。在涉华民意上,内阁府的调查比较有影响力且“看起来很权威”。除了内阁府,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与中国方面合作进行的民意调查,近些年来经常被媒体关注。“言论NPO”的调查自2005年起,每年实施1次。该组织是东京-北京论坛的日方主办单位,一直承担着中日舆论调查的工作。“言论NPO”会将问卷发给相关国智库学者、记者、企业家等,《环球时报》记者也常收到该组织发来的有关中日关系、日本外交等内容的调查问卷。2015年10月,“言论NPO”公布的日中联合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对中国印象不佳”的日本人高达88.8%,中国则有78.3%的人回答对日本印象不佳。该组织2014年公布的联合调查结果是,93%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看法不佳(创开始调查以来最高纪录),对日本人印象不佳的中国人比例为87%。据记者了解,“言论NPO”的民意调查结果每年在日本都会公布,但影响力一般。日本人更倾向于认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主流媒体各自实施的调查,但这些民意调查结果往往显示出它们政治立场的差别。日本内阁府的“外交舆论调查”,每年的结果都是日本人对美国最抱有好感,从未变过。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二战后一直赋予“日美同盟”很高的位置,将其作为外交、安保的基础,也引导日本国民亲美,所以民调中日本国民也就对美国最有好感。日本对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亲近感则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这样的“变”与“不变”,与日本几大主流媒体一向有差异的民调有相似的性质。持保守立场的《产经新闻》每次关于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好感度以及中日关系改善可能性等的调查,都是非常负面的结果:日本人对中国人没有好感的占90%以上,90%以上认为中日关系改善可能性很低。几乎同样内容的调查,在《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相对中立的报纸那里,数据可能就没有这么糟糕。《朝日新闻》最近一次有关中日民众对彼此感情的调查显示,在“喜欢”“讨厌”和“没有特别的想法”3个选项中,日本人“讨厌中国”的占74%,而中国人给出“讨厌日本”回答的占51%;认为中日关系有必要改善的人占8成以上,而对于怎样改善中日关系,半数以上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加深经济和文化交流”是改善手段。政府与媒体“放大了焦虑”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主流媒体所作的民意调查结果,对日本国民如何看待中国是有影响的,但其影响有层次之分。日本一名从事东亚外交研究的学者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政府和大媒体的调查结果一经公布和报道,会给日本国民的意识带来影响,日本国民中那些从未去过中国也没有和中国人接触过的普通上班族,基本上会照单全收,因为他们不会去思考和辨别。但是,日本国民中去过中国的也有很多,这些人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日本的调查结果嗤之以鼻,他们中很多人反映说‘日本没有正确看待中国’;另外就是日本人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报纸和政府所做调查的导向比较敏感,往往先否定再思考。”这名学者表示,近几年来,中日之间因钓鱼岛争端等,两国关系恶化,这是事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倍政府对华态度不友好背后是美国‘重视亚洲’的政策在推动,现在安倍政府以及他们的御用媒体《产经新闻》《读卖新闻》等将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描绘成‘经济实力上升后就会横行无忌’以及‘有钱后的中国人傲慢自大’等。这些形象都很能触及日本人的反感情绪,因为日本人普遍讨厌不讲道理破坏原有和睦气氛的行为以及自大不谦和的人。”虽然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但随着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年年激增,更多的普通日本人接触到了中国人。突然有很多中国人来到日本,应该怎样看待和接待这些中国人?在日本老百姓还没想清楚这些问题时,《产经新闻》等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种中国游客的负面消息,比如反复报道“砍价后不买”的行为,内容几乎全是日本零售商的抱怨。《产经新闻》曾推出“日本人对中国游客好感度”的调查,结果自然是多数受访日本人认为中国游客没有素质、不守规矩。其实中国游客同日本商贩的摩擦,在整个日本接待中国游客的所有商家当中,是数量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媒体报道放大了小部分的负面内容,让很多日本商家在还不知道怎么和中国游客打交道时,就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负面评价,然后就采取防范的态度。对于这种倾向,不少学者进行过批评。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天普大学的日本问题专家杰夫•金斯顿曾表示,日本小报媒体盯住中国的“好战”不放,对日本人本已负面的对华情绪推波助澜。他补充说,日本政府谈论来自中国的威胁,“放大了焦虑”。对华民意有“松动”?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不少人认为,像日本内阁府的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国官方“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还很脆弱”的说法,也被日本媒体广泛报道。但是否如前文日本外务省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所说,出现了走出低谷的倾向呢?日本内阁府最新调查中,认为和中国关系良好的人从5.3%增加到9.5%,这点被忽视了?一名日本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人现在对中国的看法确实有些松动,并不是说对中国人的印象变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中日经济比较后开始接受现实。”他说,日本经济被中国超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内心是不服气的,寄希望于政府能在短时期力挽狂澜让日本经济很快反超中国。很多日本人相信一定会这样,所以国内舆论充斥着“中国经济崩溃”等论调。但中国经济一直没有崩溃,虽然减速却依旧高速增长,日本则在钓鱼岛“国有化”至今的几年一直负增长,普通日本家庭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现在追问政府经济何时改善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以前要求政府彻底赶走钓鱼岛周边巡航的中国公务船的人,现在转向要求政府加强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要求政府想办法将日本的产品更多更迅速地卖到中国”,这名学者说,“可以说,日本国内舆论中已经开始出现注重现实的声音。”【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李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文彬】14592921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oujiying环球时报145929210000011["9CaKrnJUT0U","9CaKrnJURCb","9CaKrnJURd9","9CaKrnJUQUZ","9CaKrnJUNh8"]{"email":"zhoujiying@huanqiu.com","name":"zhoujiying"}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民众的对华情感无疑是复杂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对华印象良好而积极。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因各种因素,“中国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发生巨变。本月中旬,日本官方发布的相关民意调查数据创下日本民众对华感情的“最差纪录”,日本《朝日新闻》甚至评论称两国国民感情降温已成“固定化趋势”。主持该调查的日本内阁府一名负责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这项调查是为了解民情,供有关部门决策,而指导内阁府相关调查的外务省一名官员告诉记者:从结果看,“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内阁府:我们只做调查,不定政策日本内阁府3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受访日本人中,对中国“不抱亲近感”与“较无亲近感”的比例合计占83.2%,创1978年开始调查以来“最差纪录”。“抱有亲近感”和“较有亲近感”者合计为14.8%。认为日中关系对于亚太地区重要的占73.3%,而认为不重要的人有22.5%。“从这项调查的结果看,上次日本人对中国不太亲近的比例为83.1%,而这次仅增长了0.1%。这可以认为,虽然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仍然不高,但近年的恶化倾向已经出现停止的征兆。”日本外务省外务报道官川村泰久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而且认为和中国关系良好的人也在增加,上次调查结果为5.3%,这次已经增加到了9.5%。认为发展与中国之间关系重要的,和美国有相同趋势,都具有很高比例。”川村还表示,对于上述结果,日本政府认为应该通过包括文化和人员在内广泛领域的交流,促进国民感情的改善,希望中国政府也能在这个方面给予协力。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环球时报》记者也采访了日本内阁府大臣官房政府广报室负责世论调查的人士。她对记者介绍说,这项调查最早开始于1978年8月,具体调查方法为内阁府设计好调查内容,然后将其委托给民间民意调查公司,由民间调查公司派遣调查员拿着问卷访问民宅,调查采用当面问答方式。她说,这次被调查对象为3000人,被调查者遍布日本全国。《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关于日中关系,以及日本人对日中关系看法的调查,属于“关于外交的世论调查”范畴之内。从最初启动调查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38次。1978年调查开始时,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很高,为62.1%,1980年达到调查以来截至目前的最高水平——78.6%,此后一路下跌,到了今年,对中国抱有好感度的人仅有14.8%。不对中国抱亲近感的人则有升有降。1980年人数最少,为14.7%,今年最多,达到83.2%。内阁府是日本掌握和倾听民意进而制定政策的重要机构,相当于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的直属智囊团。它通过对重要特定政策,主要包括经济财政政策、科学技术政策、宇宙政策等进行企划立案、综合调整,辅助内阁以及内阁总理大臣。内阁府具体有国际室、情报系统室、公文书管理课、政府广报室、政策评价广报等部门,此外还设有各种政策统括官、内阁府审议官、大臣政务官等,机构庞大而复杂。内阁府这名调查负责人说,除了进行关于日中关系的调查,内阁府还针对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进行同样的调查,此外还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查:日本人对东南亚各国的亲近感,对欧洲各国的亲近感,对中亚各国的亲近感,以及有关朝鲜的事务、日本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对外经济、日本的开发援助等。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了解民情,并把相关结果反映给有关部门。比如关于中日关系的调查结果,将提交给外务省,在制定日本的对华政策时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在进行具体调查之前,内阁府负责调查的部门会和外务省有关部门协商,达到在设定调查项目或者提问时更符合该部门的需要。《环球时报》记者最后问道,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日本政府今后打算如何改善国民的对华感情?对此,对方回答内阁府只负责调查,并非制定政策,有关问题最好直接去问外务省,于是就有了前述记者对川村先生的采访。川村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特别表示,记者的提问有对调查结果的误解,因为“日本人对华看法其实已经可以说出现了走出低谷的倾向”。民调背后政治立场浓日本是民意调查做得非常频繁和广泛的一个国家。在涉华民意上,内阁府的调查比较有影响力且“看起来很权威”。除了内阁府,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与中国方面合作进行的民意调查,近些年来经常被媒体关注。“言论NPO”的调查自2005年起,每年实施1次。该组织是东京-北京论坛的日方主办单位,一直承担着中日舆论调查的工作。“言论NPO”会将问卷发给相关国智库学者、记者、企业家等,《环球时报》记者也常收到该组织发来的有关中日关系、日本外交等内容的调查问卷。2015年10月,“言论NPO”公布的日中联合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对中国印象不佳”的日本人高达88.8%,中国则有78.3%的人回答对日本印象不佳。该组织2014年公布的联合调查结果是,93%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看法不佳(创开始调查以来最高纪录),对日本人印象不佳的中国人比例为87%。据记者了解,“言论NPO”的民意调查结果每年在日本都会公布,但影响力一般。日本人更倾向于认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主流媒体各自实施的调查,但这些民意调查结果往往显示出它们政治立场的差别。日本内阁府的“外交舆论调查”,每年的结果都是日本人对美国最抱有好感,从未变过。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二战后一直赋予“日美同盟”很高的位置,将其作为外交、安保的基础,也引导日本国民亲美,所以民调中日本国民也就对美国最有好感。日本对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亲近感则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这样的“变”与“不变”,与日本几大主流媒体一向有差异的民调有相似的性质。持保守立场的《产经新闻》每次关于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好感度以及中日关系改善可能性等的调查,都是非常负面的结果:日本人对中国人没有好感的占90%以上,90%以上认为中日关系改善可能性很低。几乎同样内容的调查,在《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相对中立的报纸那里,数据可能就没有这么糟糕。《朝日新闻》最近一次有关中日民众对彼此感情的调查显示,在“喜欢”“讨厌”和“没有特别的想法”3个选项中,日本人“讨厌中国”的占74%,而中国人给出“讨厌日本”回答的占51%;认为中日关系有必要改善的人占8成以上,而对于怎样改善中日关系,半数以上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加深经济和文化交流”是改善手段。政府与媒体“放大了焦虑”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主流媒体所作的民意调查结果,对日本国民如何看待中国是有影响的,但其影响有层次之分。日本一名从事东亚外交研究的学者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政府和大媒体的调查结果一经公布和报道,会给日本国民的意识带来影响,日本国民中那些从未去过中国也没有和中国人接触过的普通上班族,基本上会照单全收,因为他们不会去思考和辨别。但是,日本国民中去过中国的也有很多,这些人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日本的调查结果嗤之以鼻,他们中很多人反映说‘日本没有正确看待中国’;另外就是日本人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报纸和政府所做调查的导向比较敏感,往往先否定再思考。”这名学者表示,近几年来,中日之间因钓鱼岛争端等,两国关系恶化,这是事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倍政府对华态度不友好背后是美国‘重视亚洲’的政策在推动,现在安倍政府以及他们的御用媒体《产经新闻》《读卖新闻》等将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描绘成‘经济实力上升后就会横行无忌’以及‘有钱后的中国人傲慢自大’等。这些形象都很能触及日本人的反感情绪,因为日本人普遍讨厌不讲道理破坏原有和睦气氛的行为以及自大不谦和的人。”虽然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但随着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年年激增,更多的普通日本人接触到了中国人。突然有很多中国人来到日本,应该怎样看待和接待这些中国人?在日本老百姓还没想清楚这些问题时,《产经新闻》等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种中国游客的负面消息,比如反复报道“砍价后不买”的行为,内容几乎全是日本零售商的抱怨。《产经新闻》曾推出“日本人对中国游客好感度”的调查,结果自然是多数受访日本人认为中国游客没有素质、不守规矩。其实中国游客同日本商贩的摩擦,在整个日本接待中国游客的所有商家当中,是数量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媒体报道放大了小部分的负面内容,让很多日本商家在还不知道怎么和中国游客打交道时,就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负面评价,然后就采取防范的态度。对于这种倾向,不少学者进行过批评。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天普大学的日本问题专家杰夫•金斯顿曾表示,日本小报媒体盯住中国的“好战”不放,对日本人本已负面的对华情绪推波助澜。他补充说,日本政府谈论来自中国的威胁,“放大了焦虑”。对华民意有“松动”?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不少人认为,像日本内阁府的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国官方“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还很脆弱”的说法,也被日本媒体广泛报道。但是否如前文日本外务省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所说,出现了走出低谷的倾向呢?日本内阁府最新调查中,认为和中国关系良好的人从5.3%增加到9.5%,这点被忽视了?一名日本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人现在对中国的看法确实有些松动,并不是说对中国人的印象变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中日经济比较后开始接受现实。”他说,日本经济被中国超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内心是不服气的,寄希望于政府能在短时期力挽狂澜让日本经济很快反超中国。很多日本人相信一定会这样,所以国内舆论充斥着“中国经济崩溃”等论调。但中国经济一直没有崩溃,虽然减速却依旧高速增长,日本则在钓鱼岛“国有化”至今的几年一直负增长,普通日本家庭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现在追问政府经济何时改善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以前要求政府彻底赶走钓鱼岛周边巡航的中国公务船的人,现在转向要求政府加强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要求政府想办法将日本的产品更多更迅速地卖到中国”,这名学者说,“可以说,日本国内舆论中已经开始出现注重现实的声音。”【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李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