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Euk world.huanqiu.comarticle南加大中国留学生命案相关报道和解读引发人心善恶讨论/e3pmh22ph/e3pmh26vv最近,小编看到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你经历的最让你觉得人心可怕的事什么?】,其中一位叫壁虎的网友给出的答案,让数万网友陷入了深思……以下就是她的答案正文↓↓↓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两位遇害留学生吴某和瞿某是情侣,遇害时均为23岁,为南加大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二年级研究生。事发当晚,女生做实验晚归,男生开车去接,回家路上遭遇两名非洲裔美国青年持枪袭击。女生胸口中枪,男生身上多处中枪,其中一枪射中头部,后者曾经逃出车外向附近居民求助,在一户人家的门廊处倒下。年轻的生命骤然逝去,本应让人惋惜和悲痛。然而,新闻媒体的对于案件的报道以及国内一部分网友的解读和反馈,激起了人们对于这起枪击案之外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在枪击案发生后,外国媒体在第一时间的报道中未经核实使用了【全新宝马】、【南加州学费昂贵】等说法,稿件基本都含有new 和luxury car 这样的词语。最先报道的是美联社记者,原稿是”一辆新的3系宝马可以卖到6万美金“,但后期编辑把这句话变成了”这是一辆6万美元的宝马车“,该消息很快因为失实而被删除。但也被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现场记者引用。这些说法受到留美中国学生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多个消息澄清受害者驾驶的宝马是一辆已经行驶了7万英里(一说10万英里)的二手车,买来时价格1w多美元。并且受害男生瞿某生前和好友合租一不到20平米的公寓,每月租金900美元,两人平摊。但国内媒体在二次报道时,选择把【宝马】、【一男一女】、【深夜死亡】等元素放在了标题的显著位置。有网友汇总了当时各大媒体网站对于枪击案第一时间报道的标题如下。摒弃诛心论,我们可以说某些商业媒体在选取标题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煽动仇富的故意,但希望用【宝马车】这个细节刻意制造噱头和点击的意图却是不言而喻的。不少网友的偏激和恶意的言论也佐证了媒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设置话题热点的做法,的确是有效的。这些不负责任的恶意推断和落井下石,有很大部分媒体的责任,更大部分来自网友自身的戾气。有人觉得,他们并不需要为自己在虚拟网络空间上的言论负责,他们觉得这就像对着空旷的山谷开枪,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会真正伤害到谁。但是,网络是对真实世界和生活的最好投射,你随意放出的冷枪,会实实在在地击中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比如在这件案件中,已经被受打击的受害学生的家属。受害人吴颖的父母如今,枪击案已经过去3年多,这期间关于新闻的种种争议也渐渐淡去。今天这条知乎回答再次在微博走红,何尝不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对自己做一个检视。当初做出这些新闻标题的媒体网站,对【标题党】的做法有没有那么一些反思?当初咒骂受害者是【富二代】、【官二代】、【活该】的网友,是否反省到自己充满戾气的言论是不妥的?下次再看到充满不明意味的新闻,怎么去解读和认识?怎么规避媒体恶意的议程设置?怎么让自己在网上的言论避免伤害到无辜的人?如果对这件事情的回顾,能让我们反思一点、进步一点,也算是对逝去生命以及伤痛家属的一丝丝宽慰吧。1448074680000责编:renmeizi环球时报公号144807468000011["9CaKrnJFkrx","9CaKrnJNSW8","9CaKrnJKcXN","9CaKrnJJ0Im","9CaKrnJGKbp"]//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1121/11/00/20151121110028400.jpg{"email":"renmeizi@huanqiu.com","name":"renmeizi"}
最近,小编看到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你经历的最让你觉得人心可怕的事什么?】,其中一位叫壁虎的网友给出的答案,让数万网友陷入了深思……以下就是她的答案正文↓↓↓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两位遇害留学生吴某和瞿某是情侣,遇害时均为23岁,为南加大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二年级研究生。事发当晚,女生做实验晚归,男生开车去接,回家路上遭遇两名非洲裔美国青年持枪袭击。女生胸口中枪,男生身上多处中枪,其中一枪射中头部,后者曾经逃出车外向附近居民求助,在一户人家的门廊处倒下。年轻的生命骤然逝去,本应让人惋惜和悲痛。然而,新闻媒体的对于案件的报道以及国内一部分网友的解读和反馈,激起了人们对于这起枪击案之外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在枪击案发生后,外国媒体在第一时间的报道中未经核实使用了【全新宝马】、【南加州学费昂贵】等说法,稿件基本都含有new 和luxury car 这样的词语。最先报道的是美联社记者,原稿是”一辆新的3系宝马可以卖到6万美金“,但后期编辑把这句话变成了”这是一辆6万美元的宝马车“,该消息很快因为失实而被删除。但也被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现场记者引用。这些说法受到留美中国学生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多个消息澄清受害者驾驶的宝马是一辆已经行驶了7万英里(一说10万英里)的二手车,买来时价格1w多美元。并且受害男生瞿某生前和好友合租一不到20平米的公寓,每月租金900美元,两人平摊。但国内媒体在二次报道时,选择把【宝马】、【一男一女】、【深夜死亡】等元素放在了标题的显著位置。有网友汇总了当时各大媒体网站对于枪击案第一时间报道的标题如下。摒弃诛心论,我们可以说某些商业媒体在选取标题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煽动仇富的故意,但希望用【宝马车】这个细节刻意制造噱头和点击的意图却是不言而喻的。不少网友的偏激和恶意的言论也佐证了媒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设置话题热点的做法,的确是有效的。这些不负责任的恶意推断和落井下石,有很大部分媒体的责任,更大部分来自网友自身的戾气。有人觉得,他们并不需要为自己在虚拟网络空间上的言论负责,他们觉得这就像对着空旷的山谷开枪,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会真正伤害到谁。但是,网络是对真实世界和生活的最好投射,你随意放出的冷枪,会实实在在地击中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比如在这件案件中,已经被受打击的受害学生的家属。受害人吴颖的父母如今,枪击案已经过去3年多,这期间关于新闻的种种争议也渐渐淡去。今天这条知乎回答再次在微博走红,何尝不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对自己做一个检视。当初做出这些新闻标题的媒体网站,对【标题党】的做法有没有那么一些反思?当初咒骂受害者是【富二代】、【官二代】、【活该】的网友,是否反省到自己充满戾气的言论是不妥的?下次再看到充满不明意味的新闻,怎么去解读和认识?怎么规避媒体恶意的议程设置?怎么让自己在网上的言论避免伤害到无辜的人?如果对这件事情的回顾,能让我们反思一点、进步一点,也算是对逝去生命以及伤痛家属的一丝丝宽慰吧。